作者:格林兄弟 格林兄弟,雅科布·格林(1785~1863)威廉·格林(1786~1859) 他们都是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编者。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他俩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57年出最后一版,共216篇故事)。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等名篇,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此外,格林兄弟从1808年起,开始搜集德国民间传说,出版《德国传说》两卷,共585篇。他们还编写了《德语语法》(1819~1837)、《德国语言史》(1848)及《德语大辞典》(1852)前4卷等学术著作,为日尔曼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者:刘雅茹正文引子1700年,如果问中国历史上谁最被文化人推崇,那我肯定一下想起两位来,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谢安。从南朝开始,直到明清,随意翻开哪位著名诗人的集子,里面必定会有几首,专门写给谢安。这其中做出贡献最大的,要数李白。仅为谢安,他就写下了至少20首杰作。如果再加上他写给谢安的后人谢灵运,谢脁的,那就更多。摘几句来看看:“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小注:谢安,字安石,跟王安石的名相同。王安石自己也觉得这很有趣,所以在走访了谢安的遗迹之后,他就颇欣慰地写诗说:“我名君字偶相同”。)...
作者:李悠【,】推荐序吉本芭娜娜曾在《阿根廷婆婆》一书里说,无论是去遥远的异国旅行,还是留下自己独有的遗迹,我想在根源上都是同一种尝试,那就是生命在一个又一个时代中游历,然后消失。这是我至今为止,最有认同感的一段关于旅游的描述。在我们尚且还有时间和活力的时候,都希望走出去感受与自己无关的生活,看无尽的风景,然后唏嘘感叹。尽管周遭的人对这些风景都习以为常,但是我们却会视为珍宝,这是我们来过的证据。还记得《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和白晶晶都去过至尊宝的心脏里么?她们到了那里,惊呼心脏像一枚椰子,然后分别留下或带走一点东西,最后又都离开了。旅行应该像她们一样,并不事先彩排,带着好奇和惊叹,带着勇气和感情,一处一处地去看,去走,然后将“咸湿”之泪,留守心房。...
作者:严歌苓【,】内容简介陆焉识本是上海大户人家才子+公子型的少爷,聪慧而倜傥,会多国语言,也会讨女人喜欢。父亲去世后,年轻无嗣的继母冯仪芳为了巩固其在家族中的地位,软硬兼施地使他娶了自己的娘家侄女冯婉喻。没有爱情的陆焉识很快出国留学,在美国华盛顿毫无愧意地过了几年花花公子的自由生活。毕业回国后的陆焉识博士开始了风流得意的大学教授生活,也开始了在风情而精明的继母和温婉而坚韧的妻子夹缝间尴尬的家庭生活。五十年代,陆焉识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而成为反“革命”,在历次运动中,其迂腐可笑的书生气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
作者:罗贯中正文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调寄《临江仙》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作者:石钟山第一章边塞小镇上个世纪的边塞小镇和北方的任何一个小镇没有什么不同,粉尘和焦煤的气味笼罩了一方世界。淡淡的,似有似无的焦煤气息,一直延伸得很远。卡车,还有七八十年代经常出现的轿车零零星星地行驶过小镇,沥青铺就的路面上,留下一串串沙沙啦啦的声音。一些骑着马,挂着腰刀的蒙古人,显然是喝了酒,脸色酡红地骑在马上,微醺了双眼,有一搭、无一搭地端详着这座烟薰火燎的小镇。喝了酒的蒙古人,端坐在马背上,散漫又自信地在小镇的大街小巷窜过,让人明显得感受到,此小镇非彼小镇。这是一个北方的边塞小镇。小镇的东面,有一片红砖青瓦的平房,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典型的北方建筑,有街有巷。这片房子依街而建,傍巷而居。在一方红砖青瓦的院子里,居住着四位女人——母亲史兰芝和三个女儿徐锦春、徐锦秀和徐锦香。...
蓝旗袍作者:贾立峰第一章 宝石蓝雪花白麦子黄更新时间2008-12-30 20:55:39 字数:5007 01好炕 夏末秋初,史无前例这个词几乎被孔家屋子的人用烂了。 村里人的词汇里本来没有这个词,这个词是在一个清亮亮的日子里,一不小心从小学教员高原的嘴里冒出来的。高原每天读书看报,看到这个词,就记住了。看来知道的事情多了没坏处,说不定哪一天就能用到。令高原始料不及的是,第一次使用,居然会让全村人都记住,并且风靡一时;他更没有料到,在未来的一个年代,这个词会成为了一个炙热鲜红的烙印,灼痛了许多人的心,也包括他自己的。 如果不是因为那条铁路,平原本是一览无余的。许多年前,德国鬼子修了一条铁路,路基五六米高,像一条僵死的蛇横在村子东边,使那个方向的视野突然局促起来。一条灰白的大道先爬上一道长长的大坡,跨越铁路,又下一道长长的大坡,然后一溜歪斜进村子,自东而西穿村而过。...
作者:王晓方引言:似曾相识其实在王晓方的人生旅途上,曾经有两次与顾怀远擦肩而过的经历。一次是他进入政府工作之前,另一次是他从政府辞职之后,这两次与顾怀远擦肩而过,唯一不同的就是,第一次他还是个文学青年,第二次他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作家了。这时,走过来一位漂亮女生,王晓方赶紧问坐在长椅上的是谁?女生咯咯笑道:“连顾怀远你都不认识,他可是我们大学的著名诗人。”王晓方恍然大悟,前天还在校报上看过他写的诗,便想认识,大呼道:“是顾怀远同学吗?”这件事发生后,王晓方未对任何人说起过,他之所以保持缄默,是因为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那条校园小径是不是一条闪烁着阳光的河流。毕竟“在人的记忆中具有自然可塑的形态”。...
编者:民国文林《细说民国大文人·国学大师卷》一、黄侃〔黄侃(1886~1935年),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狂戾】黄侃去访王闿运,王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对黄侃的诗文激赏有加,不禁夸赞道:“你年方弱冠就已文采斐然,我儿子与你年纪相当,却还一窍不通,真是盹犬啊!”黄侃听罢美言,狂性立刻发作,他说:“您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况您的儿子。”1908年前后,陈独秀到东京民报社章氏寓所造访,钱玄同和黄侃二人到隔壁回避。陈、章二人闲谈时,谈到清代汉学的发达,陈独秀列举戴、段、王诸人,多出于苏皖,颇为苏皖人自豪。后采话题转到了湖北,说湖北没有出什么大学者。正在隔壁屋子里的黄侃突然跳出来反诘道:“湖北固然没有学者,然而这不就是区区;安徽固然多有学者,然而这也未必就是足下。”陈独秀听了默然而去。...
小窗幽记《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另一说是明代陆绍珩所著(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 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第一部分导言(1)银行家为什么不看学校成绩单今天,教育显得比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在我们跨越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的时刻,教育的价值在不断增加。我们的问题是,你或你的孩子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是否足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在工业时代,你去上学,毕业,然后开始你的工作生涯。由于世界的变化并不是很快,你也就不需要再不断地接受额外的教育去求得成功。换句话说,你的学校教育足以使你受用终生。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在今天准备退休的时候,许多人发现他们所受的教育已无法应对新时代的需要。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面临着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相同的经济窘境,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人们不断地发现,要想胜任目前的工作,他们不得不去接受再教育和各种培训。...
作者:阿真作品相关编辑推荐我是个从未出生的人,被丢弃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杀人如麻,都不曾引来你们的目光。诡秘邮件,来信者是人是鬼?血腥自传,故事中孰真孰假?连环命案,举屠刀为恨为怨?诡秘邮件,来信者是人是鬼?血腥 自传,故事中孰真孰假?连环命案,举屠刀为恨为怨?内容简介报社编辑陆雪的丈夫吴建三年前突然离奇失踪。在杳无音信三年后,却又突然出现,给陆雪发来神秘邮件,在邮件中讲述了一段骇人听闻的血腥过往。自此,接二连三的离奇命案不断发生,与吴建失踪一案有关的人一个个死去。吴建究竟是死是活,是人是鬼?藏在黑暗里的恶魔又到底是谁?带着这些疑问,陆雪决定以那些邮件中的故事为引导,毅然踏上了那片藏着隐藏着真相的焦土。...
作者:孔庆东青衫磊落险峰行(1)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中留客》青楼,也是一种文化?青楼亦有文化乎?问题是需要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去攀登这座险峰,解析这种文化。既然视之为一种文化,那么理所当然应该以一种“文化”态度待之。青楼中无疑有悲剧,也许青楼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悲剧,.这很容易引起“座中泣下准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同情。同情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同情的文字只能算做纸上的蛆虫。但只有同情又是远远不够的,放纵同情则更有碍于深入了解同情的对象本身。相对于“同情”这个充满感性的词,似乎“关怀”一词更加妥切,它在不排斥感性的前提下,灌注了更多的理性。关怀中不乏同情,但更包含着一种超越。有了这种超越,那同情便是一种有距离的同情,不至于以泪眼模糊始,以楚囚对泣终。青楼并不等同于妓院,它不是妓院的雅称或代名词,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已远离了今日的现代化工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