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金战,郭铭2003年,他的班级90%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牛津、剑桥、耶鲁,2006年,他的女儿以645的高分被北大录取。2007年,他的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位居教育类图书销售No.1,今年,他再推亲子互动教育励志第1节!家长必读的4大理由:1.规划、沟通、习惯、激励、冲刺——直击家庭教育五大难题2.中国教育界领军人物、全国十大名牌教师——已经改变无数孩子的命运3.200个第一手教育实例——全程指导英才成长4.首次披露“老王独家”——锦囊妙计,出奇制胜如果您希望孩子接受第一流的英才教育,不用说 《中国英才家庭造》是第一本您应该读的书,条条大路通北大,清从第—章看到最后一章,并仔细体会。...
《舒克和贝塔全传》作者:郑渊洁简介 舒克和贝塔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笔下最著名的童话形象,舒克和贝塔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郑渊洁花费十几年时间写作长达一百多万字的《舒克和贝塔全传》。县念迭起,扣人心弦,故事精彩,想象奇特是这部巨著的特色。 小老鼠舒克出生在一个名声非常不好的老鼠家庭,一生下来就注定背上了“小偷”的罪名。舒克不愿意当小偷于是,他决定离开家,开着直升飞机到外面去闯闯,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贝塔也是一只小老鼠。从他降生的那天开始,就有一个可怕的影子始终跟踪着。那影子就是小花猫咪丽。贝塔不愿饿死,他得想办法活下去。后来,贝塔当上了坦克兵,击败了咪丽。他决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去一个没有猫的地方去……...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贺麟--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小 逻 辑〔德〕黑格尔著贺 麟译-- 2译者引言一此册译本称为《小逻辑》,取其方便易于辨别。小逻辑或大逻辑是后人用来区别这两种逻辑学的名词,并不是黑格尔原来的书名。我愿意在这里略谈两者的差别和各自的特点所在,以供读者参考。《大逻辑》分上、下二册,第一册包含“存在论”及“本质论”,黑格尔叫做“客观逻辑”。出版于1812年,格罗克给本共721页。第二册专讨论“概念论”,他叫做“主观逻辑”。出版于1816年,格罗克纳本共353页。都是黑格尔在鲁恩堡当中学校长时期内写成的。这书的优点在于思想深邃,问题专门,系统谨严,发挥透彻。也可说是黑格尔全部著作中最富于学院气息的一种。他似乎有意要表现他的科学知识,特别加进了许多科学材料,特别是数学材料,在“量论”里,单是讨论量就占了200页左右(《小逻辑》中讨...
作者:快刀青衣楔子 无知屌丝被骗写论文 濒死边缘遇天降罗汉【认为沙僧不重要的人,请高歌一曲《敢问路在何方》“你挑着担……”停!放在第一位的人怎么可能不重要?】秋风萧瑟,某知名三流大学的校园里漫天飞舞着枯黄的树叶。借此妖风四起之际,无数学子将黑手伸向了身边的师妹们,用体贴温柔的话语和一件外套就轻易地捕获了一颗少女的心。他们这时为姑娘穿上外套,为的是接下来顺利脱掉姑娘的衣裳。只是,那些浓情蜜意中的人没有抬头向天上望,如果他们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那座十八层教学楼的楼顶有一个小黑点,正在颤颤巍巍地往下看着。这座楼从开始设计时就透露出一丝丝不寻常的感觉,因为整个楼的高度要远远超过周边的那些七八层宿舍楼。但是真正引起学生们恐慌的是因为一个艺术系的学生从远处的山顶上拍下的照片,从照片上看去,整个楼的造型竟然像极了一座灵位。...
作者:[德]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译者:范扬、张企泰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 贺麟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他任柏林大学教授的第三年(1821年)出版的。据库诺。费舍报导,黑格尔自1818年到柏林大学任教以后直到1831年死时,他总共讲授了《自然法与国家学或法哲学》六次,自1821年后,即以出版的《法哲学》一书作为教本①。这是他晚年在柏林任教期间所正式出版的唯一著作。此外他在这期间所发表的都只是一些短篇的论文,而他的许多重要的哲学讲演录,都是他死后才由门人整理出版的。黑格尔《法哲学》的出版和在柏林大学的其他讲学活动使得他成为普鲁士王国的“官方哲学家”。他在这书中,明确提出“哲学主要是或者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看法。把哲学应用来替反动的普鲁士政府服务,这就使得他的“法哲学”成为表现他的政治观点和立场最保守的著作。...
欢迎访问: ..****************第一章中国有没有执行力*************** 一些企业初始条件相似,并且采用了几乎雷同的战略,但是最终结果却相去甚远,有的企业取得了成功,有的却失败了,原因何在?---------------目录(1)--------------- 第一章危机:中国企业执行力严重缺失! 一战略与绩效背离的疑问 1.战略雷同,绩效为何不同 2.仅有战略是不行的 二执行力不佳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执行力 三商界领袖谈执行力 1.柳传志: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 2.杰克?韦尔奇:执行力就是消灭妨碍执行的官僚文化...
作者:张中行出版说明这是一本谈论人生之道的专著。作者在“后记”里说明,此书是易古人的“率性”为“顺生”,意在阐发自已关于“怎样活才好”的种种人生见解。书稿酝酿于五十年代中期,完成于1991年5月,成书过程约四十年之久。作为著名的文史专家和饱经沧桑的文化老人,作者运用自己厚实的人生经验和丰湛的人文知识,把人生的方方面面梳理为六十个问题,从古今沟通、中外比较的角度条分缕析,推本溯源,而且以散文化的笔墨娓娓道来,使全书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人生思索中,开人眼界、启人胸襟。作者张中行先生,1909年生于河北香河,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在教育系统工作,涉猎广泛,著述甚丰,曾有《文言和白活》、《文言津逮》、《禅外说禅》、《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诗词读写丛话》等各种门类的著作行世,影响广及语言、文学、文史诸界。...
作者:[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译者:徐黎明校对:陈维正、冯川-- 1人的奴役与自由〔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 著徐黎明 译陈维正 冯 川 校A B C D E F G H I E G J D J K H L H M J G H N C-- 2编者的话现当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注重人的主体性研究。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意在寻求到人类和人类文化所依据的先在的根,由此而重识、重铸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的研究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对人的宏观研究,即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各个侧面,如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宗教等的研究;一是对人的微观研究,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致力于探求人的深奥莫测的精神世界和千变万化的行为表现。...
作者:姜汝祥序思路决定出路,结果改变人生为什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为什么无数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的公司获得持续?同时我们还要回答,为什么世界级的制造,大多出在日本与德国这样“认真第一,聪明第二“的国家,为什么像我们这样聪明人居多的国家,产品质量却始终是我们摆脱不了的一个痛?有句话说得好,思路决定出路。企业有什么样的思路,就决定了企业什么样的出路。员工有什么样的思路,就决定了不同员工的不同出路。中国目前几乎所有优秀的企业,不管是海尔还是联想,不管是TCL还是华为,它们都走入增长的困惑。联想在裁员之后,才发现“企业不是家”;华为在国际化之后,才发现制度流程比积极性更重要;TCL在并购汤姆逊之后,才发现过去管理业务的方式,在新形势下会导致企业失控。...
作者:《王首道文集》编辑委员会 编-- 10序宋任穷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同志来说,今年则是参加革命工作70年,参加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毕业7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70年.值此70年金色岁月的纪念之际,《王首道文集》出版了. 在此,我表示热烈的祝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十三日,首道同志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张坊区上洪乡的一个农民家里. 原名王芳林,曾用名王一分、王守道.1925年在长沙修业农校加入少共,1926年在广州参加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在讲习所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9月农讲所毕业,分配回湘搞农民运动、发动武装斗争,担任过中共祁阳特别支部书记、中共浏阳县委书记、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中共湘赣苏区省委书记、中央组织局秘书长. 红军长征中,任中央纵队政治部主任.到达陕北后,任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部长、红十五军...
作者:刘为绾内容概要:自序笔者先学西医,后来通过早期“西学中”的学习,又从事中医,直到退休,又已多年。在这几十年里,既待过大小医院、疗养院,也到过缺医少药的边乡僻壤;既搞临床,也搞过教学。教过正规学校,也教过短期培训的保健员、赤脚医生。更重要的是,笔者又曾是饱受多种疾病折磨的患者,既当了病人,又当了医生,因此体会特深。特别是未学中医时,也曾对中医学半信半疑,甚至也笑过中医,很不理解。后来经过深入反复的学习与实践,才感到中医学的科学。因而也体会到,中医流传已久,为什么还有许多人不理解中医学的科学性呢?主要原因是我们过去对祖国医学的科学实质宣传普及得太少了,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些“为什么?”解释得很不够。比如中、西医学为什么差别那么大?为什么中医先生看病要用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书上说了那么多,为什么不带我们到解剖室里去看看?老师说:“那是看不见的。”既是看不见的,为什...
作者:刘畅前言教育孩子需要好方法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都尽其所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非常平庸?同样是孩子,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其实,造成差别的原因很简单——有没有采用好的教育方法!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而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终身的老师。在长时间的相处中,父母采用什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决定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着孩子未来是什么样的命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们的竞争,不如说是家长们的竞争。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住了,而潜能被压抑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家长教育方法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