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杂乱无章也是一种美 耿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这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这话头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
,,船的来临船的来临被选和被爱的艾勒穆斯塔法,当代的曙光,已在奥法利斯城等候了十二年,期待着他的航船前来迎他返回自己出生的岛屿。时值第十二载,"颐露"月的第七日,他登上没有城墙阻隔的山岗,眺望大海;他看到他的航船正从雾霭中驶来。他的心胸豁然开朗,他的喜悦越过海面,流溢远方。他轻闭双眸,在灵魂的静默中祈祷。当他步下山岗时,却有一阵悲哀袭来。他心中默想:我怎能毫无愁绪、平静地告别?不,我无法离开这座城市而不负任何精神创伤。在这城垣中,我度过了多少漫长的痛苦日子,又经历了多少漫长的孤寂夜晚;谁能够毫无眷恋地离开他的痛苦和孤寂?我曾将那么多心灵碎片撒落于这大街小巷,我曾有那么多希望之子赤裸地穿行于这丘陵山岗,我不能没有负荷、没有痛苦地弃之而去。...
,,第1章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1) 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参透这些,一花一木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整个人生也便空如花木。 1.众生平等 一句禅语:众生皆平等,人人能成佛。 雪窦禅师是宋代人,他和当时一位叫曾会的着名学士相交甚笃。 有一天,两人在淮水边偶然相遇。曾会关心地问道:“禅师,你要到哪里去呀?” 雪窦回答说:“云水僧四海为家,没有固定的去处,到钱塘去可以,到天台去也可以。”...
,,花园的一角荷花池和草地之间有着一株水杨,这树并不很高,也不很大,可是很清秀,一条条的枝叶,有的仰向天空,随风摆荡,笑嘻嘻的似乎很是喜欢阳光的照临;有的俯向水面,随风飘拂,和蔼可亲的似乎时刻想和池水亲吻;横在空中的也很温柔可爱,顺着风势摇动,好像是在招呼人去鉴赏,也像是在招呼一切可爱的生物。在同一池沿,距离这水杨两步多远的地方,有着一株夹竹桃;这灌木比那水杨要矮,也要小,轮生着的箭镞形的叶子,虽然没有像那水杨的清秀,可是很厚实,举动虽也没有像那水杨的活泼,可是庄严而不呆板。比较起来,自然,可以说是水杨是富于柔美的,夹竹桃是富于壮美的。荷花池并不广,靠池一边的草地也不长,有了这两株植物,看去已经布满了池和地的界线,这在现在,自然也可以说是水杨和夹竹桃,筑成了荷花池和草地的界线了。...
,,[ 女生们的看球闲话 ]小,说-t-xt天.堂你看球吗?我……看一点儿。虽然不看则已,一凑热闹就肯定看完全场,可我还是只能说,我……看一点儿。另外,凑热闹看完全场的从来是世界杯啊英超意甲啦什么的,看的时候连连惊叹:“哇你瞧瞧人家,跑得多快!球场多大呀,人家楞是跑得飞来飞去的——你瞧那电视镜头,追着他们忽左忽右的,连坐在这看的都头晕……”赞叹得啧啧有声。世界杯的时候,咱们连亚洲都没冲出去,只好闷在家里自个儿玩,有一次拿着遥控器乱按,一下跳到甲a 赛还不知道,看了会儿直诧异:“咦刚才还跑那么快怎么这会儿全站那儿不动了?”好似看着一级方程式大赛正高兴时忽然切换了去房车赛。纳闷了好一会子,才说“噢按错了。”...
,,第01节 第一次去青岛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什么栈桥啦,鲁迅公园啦,海水浴场啦,动物园啦,水族馆啦……什么油焖大虾啦,红烧里脊啦,雪白的馒头随便吃啦……通过她眉飞色舞、绘声绘色的描述,尽管我没去过青岛,但已经对青岛的风景和饮食很熟悉了,闭上眼睛,那些风景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方兰花除了说青岛的风景和饮食,还说青岛人的"流氓"。她说——起初是压低了嗓门,轻悄悄地:"那些青岛人,真是流氓成性……"然后就突然...
,,我爱鲁迅我写过一点和鲁迅有关的文字。比如写过《谁在讨厌鲁迅》和《看先生骂人》。去年我的一个朋友在聊天说到鲁迅时对我说:陈村你别跟我急。我不是要说鲁迅,我要说吃鲁迅饭的那些人。他们人多,我打不过他们,就打他爸他要我别跟他急,大概指我对鲁迅的态度。我倒是真没跟他急,尽管他的战术有点蹊跷,我想比他心术不正者我都没急,跟他真没什么可急的。我不能不要脸到说自己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和他还是可通的。我不喜欢看到的是,鲁迅现在往往成了某种事情的由头,而不是事情本身。我看到的是,那么多的人要在鲁迅的身上做出或正或反的学问以求实现社会价值。我看到的是,话都没说顺又根本不读书的一些人也敢谩骂鲁迅。无畏的岂止无知者。...
,,《关于青灯》两年前以《失败之书》、《时间的玫瑰》重回人们视野的诗人北岛新作《青灯》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于二零零八年一月中旬出版,散文集收录了他刚完成的十七篇作品,第一部分是忆念,主角是熊秉明、蔡其矫、魏斐德、冯亦代等故人,青灯素帐,烛影惶惶;第二部分则是游历,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作者在漂泊中怀揣着家园。关于北岛的散文,著名诗人、诗评家唐晓渡说,作为散文家的北岛既有所区别,又是诗人北岛的一个延伸。从风格上来说,写散文的北岛是更幽默的。这个幽默在北岛的诗歌里很难出现,因为他的幽默潜藏得很深。另外,北岛的情怀在散文里面表达得更加充分。在《青灯》中,悼亡占很大篇幅,它是写作者与逝者情谊的一种延伸,人和人之间一种很赤忱的表达,让人读了以后非常感动。...
,,西学书目表后序(1896年)小`说`t.xt.天.堂梁启超曰:吾不忍言西学。梁作霖曰:子日与人言西学,曷为不忍言西学?梁启超曰: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风气渐开,敌氛渐逼,我而知西学之为急,我将兴之;我而不知,人将兴之;事机之动,在十年之间而已。今夫守旧之不敌开新,天之理也。动植各物之递嬗,非、墨两州之迁移,有固然矣。中国俗儒,拘墟谬瞀之论,虽坚且悍,然自法越以后,盖稍变矣;中日以后,盖益变矣。援此推之,十年、二十年以后,其所存者希矣。虽然,旧学之蠹中国,犹附骨之疽,疗疽甚易,而完骨为难。吾尝见乎今之所论西学者矣,彝其语,彝其服,彝其举动,彝其议论,动曰:中国之弱,由于教之不善,经之无用也。推其意,直欲举中国文字,悉付之一炬。而问其于西学格致之精微,有所得乎?无有也。问其于西政富强之本末,有所得乎?无有也。之人也,上之可以为洋行买办,下之可以为通事之西...
,,陈子昂诗集简介陈子昂诗集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
,,第1章 我十五岁那年 艾苓 我十五岁那年入了团。 这些我都向人讲过,很荣耀,很自豪。但是十五岁那年最难忘的事,我却一直未曾吐露,无论对任何人。 初二时,学校考重点班,我刚好进分数段,李老师是我们初二·一班的班主任。 她小巧玲珑,三十多岁,声音清脆圆润,这一切都令我新奇兴奋。但不久便很懊恼,我一向是语文老师的得意门生、课代表,李老师既是班主任,又教语文,她自己选的课代表却是另一名女生。 我不能表现出什么,但每当她那个课代表回答问题出了差错,我都格外高兴,觉得早有耳闻的李老师唯有在这事上不够英明。 正在得意的时候挨了一棒,一次考试我勉强及格,得了六十四分。老师的眼睛直看到我心底,说了一句:“你回去好好想想,我不相信这是你的成绩。”虽然有过刹那的难过和自责,但还是酸溜溜地想:反正我又不是课代表。...
,,中国之旅序imgtpix_17073.bmpimgtpix_17073.bmp人的生命由时间和空间组成。时间再怎么长,也就百来岁吧,延长余地不大,但空间就不一样了,伸缩的范围可以非常悬殊。因此,生命质量的落差,很大程度上与空间相关。在交通艰难的古代,很多学人走不了太远,但他们心中的天地却很辽阔。这种辽阔,是一些无畏的旅行家给予的,用他们的脚步,用他们的记述。这样的旅行家不仅提升了自身生命的质量,而且也提升了整个文明的质量。正由于此,当我钻研书库多年之后,越来越钦佩古往今来那些用生命历险来阅读空间大书、写作空间大书的人。终于,我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感谢广大读者一年又一年地关注着我,追随着我,使我的旅程哪怕再艰苦、再危险也不寂寞。如果说,我的文化知识大半来自书房,那么,我的文化感悟则大半来自旅途。在半路客栈中把新获得的文化感悟匆匆写下来与广大读者分享,是我的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