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名著小说收藏总排行榜

白兔记 |热度 37 | 名著 | 上传: 淋雨 |更新时间:2017-11-03
《白兔记》第一出 开宗第一出开宗【满庭芳】(末上)五代残唐,汉刘知远,生时紫雾红光。李家庄上,招赘做东床。二舅不容完聚,生巧计拆散鸳行。三娘受苦,产下咬脐郎。知远投军,卒发迹到边疆,得遇绣英岳氏,愿配与鸾凰。一十六岁,咬脐生长,因出猎识认亲娘。知远加官进职,九州安抚,衣锦还乡。02第二出 访友第二出访友【绛都春引】(生上)年乖运蹇,枉有冲天气宇。最苦堂堂七尺躯,受无限嗟吁,似饿虎岩前睡也,困龙失却明珠。结交须结英与豪,莫结区区儿女曹,正所谓也。自家姓刘,名皓,字智远,本贯徐州沛县沙陀村人氏。自幼父亲早丧,随母改嫁,把继父泼天家业,尽皆花费,被继父逐出在外。日间在赌坊中搜求贯百,夜宿马鸣王庙安身。这苦怨天不得,恨自己难言。正是时运苦淹留,何须去强求?百花逢骤雨,万木怕深秋。... 
毛公案 |热度 40 | 名著 | 上传: 津夏 |更新时间:2017-11-03
《毛公案》第一回 毛巡按奉旨出京 昧大义恶兄害弟闲坐窗前观古今,信笔挥成小段文。嘉靖年间出忠烈,题表贤臣毛大巡。心怀郝胆思报国,私行暗言为黎民。良乡县治出逆子,胆大提刀杀母亲。不念恩情忘根本,怎晓空中暗有神。毛公巧判擒忤逆,报应循环针对针。话说大明嘉靖二十一年,出了一位为国贤臣,这位老爷姓毛名登科,表字成名,祖居直隶冀州,枣强县人氏,乃是两榜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当差已满,放了一任都察院,巡视城中。这位老爷秉性忠直,不避权奸,一清如水,军民人等无不感仰。钦限一年已满,吏部尚书马燮清保奏:“毛登科清廉,爱民如同赤子。现今钦限已满,求吾主擢用。”嘉靖皇帝大悦,降旨:“毛登科职守忠正无私,朕钦命毛登科巡按直隶,剪恶安良,查参贪官污吏,勿负朕意。钦此钦遵。”毛大巡上殿谢恩,请训已毕,辞驾出朝,回到私第,遂自己改换行装,假扮一个贫儒,写了一个白布招幌,上写“专理方脉,诚... 
余光中诗选 |热度 128 | 名著 | 上传: 九十八度 |更新时间:2017-11-03
大度山大度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春天在大度山上喊我竖笛伸长长的颈子喊我(弄蛇人那样地喊我)坐在松松的山坡山晒簇新簇新簇新的太阳耀眼像头条新闻的太阳早餐桌对面坐着的太阳鸭蛋黄,鸭蛋黄,浓浓的太阳春天很新春天在大度山上喊我整条光谱灿烂地喊我红得要恋爱,黄得拍你的眼睛擦亮,长绿锈的旧太阳买一个四月,买一个三月杜鹃花在季节的裙边闹成缤纷的幼稚园春天真吵春天,春天在远方喊我整座相思林的鹧鸪在喊我(蓝色长途车的方向在喊我)三角铃,木琴,巴宋巴宋巴宋宋过了雨季,等着风季... 
轰天雷 |热度 60 | 名著 | 上传: 打死也不说 |更新时间:2017-11-03
《轰天雷》第一回 荀北山进京纳监 韩观察设席宴宾话说江苏苏州府,距齐门九十里,有个县城,叫做常熟县。西北跨虞山之巅,南望尚父昆城两湖,真是清高灵秀之地。虽僻处海隅,而城市繁华,衣冠荟萃,也是苏州府内一个名胜之区。地灵自应人杰。近五十年来,却出了三大人物。一个是位极人臣、尊为师傅的老中堂,一是倾城倾国、第一无双的都老爷,一个是忠肝义胆、不顾生死的太史公。这三人,都与觉罗朝很有关系。一个立朝无疵,是个纯臣;一个扭转乾坤,是个能臣;一个披肝沥血,是个忠臣。要讲三人的故事,很有可听。这部《轰天雷》,是讲太史公的始末。作者还有一部《缙神领袖记》,一部《魑魅魍魉录》,是讲那二家的事。其中所叙述,比这《轰天雷》还要奇怪百倍呢。阅者请拭目以观之。... 
艾芜文集 |热度 39 | 名著 | 上传: 不受约束 |更新时间:2017-11-03
冬夜冬天,一个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马路旁边,疏枝交横的树下,候着最后一辆搭客汽车的,只我一人。虽然不远的墙边,也蹲有一团黑影,但他却是伸手讨钱的。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微笑着。在马路上是冷冰冰的,还刮着一阵阵猛厉的风。留在枝头的一两片枯叶,也不时发出破碎的哭声。那蹲着的黑影,接了我的一枚铜板,就高兴地站起来向我搭话,一面抱怨着天气:“真冷呀,再没有比这里更冷了!……先生,你说是不是?”看见他并不是个讨厌的老头子,便也高兴地说道:“乡下怕更要冷些吧?”“不,不,”他接着咳嗽起来,要吐出的话,塞在喉管里了。... 
夜航船 |热度 44 | 名著 | 上传: 不受约束 |更新时间:2017-11-03
《夜航船》序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徐夫人之类是也。”... 
前汉演义 |热度 49 | 名著 | 上传: 雨霖铃 |更新时间:2017-11-03
自序吾国之有史,繇来旧矣。自汉司马迁创作《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辑成《汉书》,而迁固之名乃并著焉。窃案迁《史》起自黄帝,讫于天汉,大旨在叙古从略,叙秦汉从详,综计得百三十篇,共五十二万六千余言。班《书》则始于秦季,终于孝平王莽,凡百二十卷,计七十余万言,视迁《史》为尤繁矣。后之学者,慕其名,辄购《史》《汉》二书而庋藏之,问其熟览与否,则固无以应也。盖二书繁博,非旬月所能卒读,且文义精奥,浅见之士,尚不能辨其句读,一卷未终,懵然生厌,遑问其再四寻绎乎?他若《涑水通鉴》、《紫阳纲目》,以及《通鉴纪事本末》、《通鉴辑览》、《纲鉴会纂》、《纲鉴易知录》等书,编年纪事,历姓相承,而首数卷间,各列秦汉事实,读史者辄举而窥之,固求其提要钩玄,记忆不忘者,亦罕有所闻。至如稗官野史之纪载,则一鳞一爪,或犹能称道之,是无佗,稗史之引起观感,令人悦目,固较正史... 
医界镜 |热度 141 | 名著 | 上传: 不是就是 |更新时间:2017-11-03
《医界镜》第一回 开宗明义讲生理 迁地行医遇机缘其中有一最关紧的问题,从来没有人说过。近来西人虽已发明尚不肯明明白白说与人人知道,我且略表一二。他们推究人生在世的道理,说是与那动物植物是一样的。动物中禽兽虫豸,植物内草木花卉,到了死灭以后,永远化作灰尘。人到去世以后,其肥料转成滋养植物的材料,生灵永归泡化,无所谓今生的因,即来生的果。那些种种疑神疑鬼的幻想,都从心境上生出来的。这种道理,他们不肯明白告诉人的缘故,一为有碍宗教,二为若人人晓得则人到中年以后,便觉了无余望,所以近来西人每每讲说二十世纪的宗教,恐怕有革命之忧呢。我今略为指点,庶几使人人知道生命愈加要保重,我身子幸生在这花花世界,多存一日,即多领略些世界生趣。如其不懂卫生的道理,终日营营争名夺利,那知道名利到手,他的身子已化为乌有。此后上天下地、阴间阳间永远没有你的位置了。前人说的神仙,原不过藉以设教的,... 
霜冷长河 |热度 38 | 名著 | 上传: 不受约束 |更新时间:2017-11-03
自序几年前,有一次我到北京一位朋友那里去玩,见到一位异人。他见到我,双目炯炯地逼视良久,便说:“这位先生,你从小是不是产生过一种遥远的记忆,在一条长长的大河边,坐了很多年,在你边上,还坐着一个人,相差大概只有十步之遥?那人就是我。”我笑着摇了摇头,心想,前一辈子,我身边居然坐着你?我们坐在河边干啥?你会不会见到别人也这么说?看得出,他对我的反应非常失望,立即满脸冷漠。我想,刚才还说前一辈子在河边一起坐了那么多年,今天突然相逢,怎么转眼就冷漠了?但是,应该说,他的话中有一点倒是碰巧逮着了,那就是我与河流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确实也不像是童年时期形成的,似乎要远得多。我出生的村庄有河,但那河太小,我心中翻滚的一直是从未见过的大河,银亮亮,白茫茫,并不汹涌,也并不热闹,而且不止一条。这些河在哪里?为什么会如此神秘又如此长久地笼罩着我?... 
白圭志 |热度 45 | 名著 | 上传: 温暖寒冬 |更新时间:2017-11-03
《白圭志》第一回 小梅村衡才施德 大江口方山遇孩词曰:暑往寒来春又至,四时运转不穷。两轮日月照乾坤,生出多少事,须臾便成空。童年斯壮壮斯老,几回柳绿桃红。光阴似箭不长存,早醒青云志,休恋春霄梦。话说古往今来,世事无穷。然鉴史之外可传者,百难举一矣。大明时,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小梅村。有一富翁,姓张,字盈川,当时善人也。客湖南,子二,长名博,字衡才;次名高,字昆山,俱随父客湖南。盈川于湖南病卒,二子扶柩归。纔数里至前阳山坡,柩杠齐断,后数十人不能抬,祇得买此地安葬。二子居丧三年毕,归家奉母。母李氏嘱二子曰:“我死后,当移我柩合葬于尔父墓侧。”二子如命,后遂葬母于湖南前阳山。... 
半路夫妻 |热度 47 | 名著 | 上传: 垃圾王 |更新时间:2017-11-03
作者:彭三源(..)自网络故事通过一个个很平凡的小事串联起来,从再婚中反映了当代人对婚姻的审视,来揭露生活的本质。其中生动的描写了中年夫妻离婚和再婚,对长辈的影响和孩子们对新家庭的看法。尤其是在对孩子的处理上,有着独特的角度,两个家庭,三个差不多大小孩,因为父母的再婚牵到了一起,从极力排斥到接受对方,剧中生动的刻画了这个过程。本剧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反响热烈,由孙红雷、陈小艺再度合作主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秀敏在剧中扮演孙红雷的妈妈,在演完该剧不久,她就猝然长逝,本剧也成为高秀敏的荧屏绝唱。简介孙红雷饰演男主角管军 陈小艺饰演女主角胡小玲 高秀敏荧屏绝唱胡小玲的管片有一个叫管军的刑满释放人员,管军原本是家公司的经理,但公司出了问题,管军出于哥们义气一个人扛下来。被判了三年刑。刑满释放后已无家可归。因为在判刑时妻子薛冬娜和他离婚并带走了女儿阳阳,而公司也被原来的哥们给吞了... 
胡也频作品集 |热度 29 | 名著 | 上传: 博搏 |更新时间:2017-11-03
他和他的家一在八年前,为了要解除一种谬误的婚姻之故,他的父亲和他,并且牵连到家里人,变成彼此不知消息的关系。但现在,为了要看看他自己曾经生活过十六年的地方,为了这么一个欲望,他又回到他的故乡,他的家里去了。他回到家里的时候是在一个很黑很黑的夜里。夜的黑,使他几乎认不清他童年所熟悉的街道。到处是静悄悄的,幽然的,流散着狂乱的狗叫的声音。在一座高墙的大屋子之前,他端详着,怀着许多感想的打着门。替他开门的是陈老大,这个老仆人已经不认得他了,听了他说出他是“阿云”,还惊讶地向他的脸上望了许久,又问道:“少爷,真的是你么?”“没有错,”他哭着说:““真的是我啊!”... 
负曝闲谈 |热度 34 | 名著 | 上传: 谁与争疯 |更新时间:2017-11-03
《负曝闲谈》第一回 陆直镇当筵说嘴,元和县掷禀伤心俗语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单说这苏州,自从吴王阖闾筑了城池直到如今,那些古迹都班班可考,不要说什么唐、宋、元、明了。却说苏州城外有一所地方,叫作陆直,古时候叫作甫里。《千家诗》上“甫里先生乌角巾”,就是指它而说。这陆直,姓陆的人居其大半。据他们自己说,一个个俱是陆龟蒙先生的后裔。明哲之后,代有达人,也有两个发过榜,做过官的,也有两个中过举,进过学的。列公不信,只要到三高祠门口,看那报条贴得密密层层,有两张新鲜的,有两张被风吹雨打得旧的,都写着贵祠裔孙某某大人、某某老爷、某某相公,扳了指头也算不了。春秋二祭,城里抚台派了官下来,开着锣,喝着道,到祠堂里主祭。旁边站着房分族长,朝珠补褂,顶子花翎,没有一个不是乡绅面孔。所以陆直那些挖泥挑粪的平头百姓,都敬重姓陆的如天地鬼神一般。... 
要把金针度与人 |热度 45 | 名著 | 上传: 风格1 |更新时间:2017-11-03
《要把金针度与人》代序——要把金针度与人——从《中国芒著精华全集》谈怎样读书■你李敖读书读得最多,真是中国第一吗?□最近香港报上说:“李敖很可能是五十岁以下的当代中国人之中,读书最多而又最有文采的人。”前年童轩荪信上说:“去年炎夏,居浩然自波士顿西来,在敝寓住了五天,这五天里上下古今谈了一番,他却特别推崇你老兄内省儒家修养方法之一。指自我的内心省察。《论语·颜,说是‘念书大多,我们不可及’。”……这些话,都非过誉,在读书方面,我读书之多,的确可说中国人无出其右。■当代中国人以外的中国人,就是所谓古代中国人,总有比你读书读得多的吧?□古代中国人读书读得最多的无可考,唐朝诗人杜甫说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古书字大,万卷书并没有多少。清朝陈梦雷说他“读书五十载”、“涉猎万余卷”,由他编出的《古今图书集成》(参看《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第四册)看来,陈梦雷读书之多... 
北雁南飞 |热度 33 | 名著 | 上传: 淘气 |更新时间:2017-11-03
第一回 北雁南飞题签惊绮语 春华秋实同砚动诗心“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个伢子卖包面。”这是江西南昌城里一种歌谣。清江两字,也有改为新淦的。因为清江、新淦两县的人,在省城里挑担子卖馄饨的很多,差不多是包办了这种买卖。馄饨这东西,南昌人叫作清汤,清江,新淦人,叫做包面。三岁个伢子,是说三岁的小孩子。总而言之,是形容清江、新淦对于馄饨业之发达。当然,这不无鄙笑的意思在内。其实这两县是餐鱼稻饭之乡,文化也并不低落。尤其是新淦县属的三湖镇一带,风景幽绝,是令人留恋的一个所在。三湖距樟树镇三十里,距新淦县也是三十里,交通倒也便利。这个镇市上,约莫有千户人家,却有二、三十家牙行,四家钱庄,就普通市镇比例起来,却是畸型的发展。所以造成畸型发展的原因,却因为这里有一种甜美的出产:乃是桔子,柚子,柑子,橙子。由秋天到春初,外方的客商,都到此地来贩卖水果,所以产生了许多作桔柚掮客的牙行。... 
玉蟾记 |热度 31 | 名著 | 上传: 辣椒王 |更新时间:2017-11-03
《玉蟾记》第一回 恬淡人读史问天〔先声满庭芳〕调词曰:世途坦坦,人事悠悠。史载天心休咎。问天天不语,读史史无愁。闲情最好归恬淡,几度春风几度游。任勾留,腰缠十万,骑鹤上扬州。老汉非士非农,半村半郭,乃维扬一个卖花的便是。家住傍花村里,秋来种菊生涯,竹篱三径客,茅屋一壶茶,因此得交文人学士,满壁题诗。虽不能博古通今,却也粗粗懂得几句文义。那些看花的说:“你种菊,也是个雅人,何不吟诗和我们呢?”我说:“不嫌鄙俗,就效颦了。”诗曰:老圃偏饶晚节香,曾携鸦嘴种花黄。清晨采菊新城卖,午后听书到教场。信口而成,不归诗律。见笑,见笑!众人说这诗不减《扬州竹枝词》,贴在壁上传观却也有趣。还要请教听的甚么书。我说连日在教场听得一部新书,叫做《十二缘玉蟾记》,结构玲珑,波澜起伏,真似碧海中蜃气晨楼,浓蒸旭日,又如绛河内鹊毛夜渡,淡抹微云。... 
共3229本 当前第83/202页 << < 81 82 8384 85 86 87 88 89 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