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道德经新解 >

第18章

道德经新解-第18章

小说: 道德经新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人和他所领导的政府官员都不伤害人民,并为人民所爱戴,这是因为圣人施行的“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是以德合道,使道和德又一起回到人间。



本章以烹制小鱼作比,形象、鲜明地强调了以法治国的重要性。只要天下有道,人民有德,则鬼神匿迹,社会安定。


……



55章  外交

 生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下流:谦下守静,以静和动。用“下流”二字,让人立即明白,大国是以大海作比。大海之所以为大,是因为处下,天下所有河流在那里交汇的缘故。



这一句用海洋和河流作比大国和小国,说明大国和海洋一样,是兼容小国的缘故。



天下之牝,常以静胜牡,牝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牝:雌性动物,属阴,具有温柔、谦下、守静的特性。牡:雄性动物,属阳,具有刚强、傲慢、躁动的特性。



天下的雌性动物,常常以温柔征服天下的雄性动物。阴之所以胜阳是因其本性符合大道之性。牝胜牡,就是阴胜阳,静胜动。同样道理,如果大国能够以谦下守静之德对待小国,就可以取得小国的拥护和归顺;如果小国以柔和守静之德对待大国,则可以取得大国的尊重和保护。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说明不管是大国征服小国,还是小国征服大国,其前提条件都是守静谦下,即大国和小国的和平共处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基 础上的。大国取得小国的归顺,目的不过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道德事业的行列,使道德之树不断成长和壮大。小国加入大国的行列,目的不过是同大国一道,共同 维护道德事业的发展,让道德普及天下。大国与小国的建交,既体现了共同的目标,又满足了各自的愿望。但是,在建交之初,大国更应该有大国的风度,以主动谦 下之德去接纳小国。



本章论述的是国际外交政策。以天地阴阳之妙用,推论大国和小国的和平共处原则。大国守静处下,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倘若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就违背了自 然法则,必被小国战胜。小国若不能尊守自然法则,躁动妄为,以小犯大,必国破人亡。所以,不论大国小国都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造就 人类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



56章 幸福观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道,蕴藏着宇宙万物之所以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奥妙,蕴涵着获得人生幸福的大智大慧。善人得道,成为人生之至宝,终生受用不穷。那些贪求外在功利的不善之人不可能得道,但是,为了获得极端个人利益,满足他们人生欲望,又不得不借助于道来掩饰、保护自己。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虽有拱、璧、以先四马,不如坐进此道。



美丽动听的语言可以换回别人的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获得别人的拥戴——刘备摔子,曹操割发,即属于“美言”、“美行”。也正因为懂得“美言”、“美 行”,才成就了他们的帝王之尊。,猎取了他们所追求的外在名利。既然“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不善之人又怎么能够弃绝呢?因此,世间才确立了“天 子”,配置了“三公”。言下之意,天子、三公都是披着道的外衣,善于说漂亮话,做漂亮事的不善之人。



天子:上天的儿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称自己为上天的儿子,那么由他们建立、执掌的帝王政权就是天命所授,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上天的旨意, 因而是合理的。公:公平、公正的意思,这里指称诸侯国的国王。周朝的最高统治者称“天子”,各诸侯国的国王称“公”。王公的任务是奉天子之命,公平、公正 地为民办事。三,并非确数,是“多”的意思。天子、王公本来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却被美化成上天的儿子,人民的公仆,这才是天下最大的谎言。“自古权与 贵,不系才与贤”,是对天子之尊,三公之贵的最确切的注解。天子、三公不绝,世间不善之人不灭!



尽管天子、王公享受着文武百官的朝拜以及三宫六院之美,出行时乘坐着由四匹马拉着的大车,但还是不如坐入道境。



拱:双手相合高举,躯体弯成弧形,这是文武百官对天子、王公的奴才之礼。璧:碧玉,喻妃嫔。以先四马:四匹马拉着的大车。坐进此道:以静坐的方式进入道境。这一天人合一的境界才是物我两忘,绝对逍遥自由的。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古人所以尊崇大道,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修道之人,不说是为了达到最高境界,求得神通,只说为了使自我免遭疾患之罪。所以,大道才为天下人视为宝贵。



健康长寿,无病无灾,这是人生幸福的一个主要方面。修炼道德功,不但可以积蓄真气以抵御外来邪气的侵袭,而且还可以消除遗传基因中携带的病毒,还我一 个健康的体魄,这是道德功最基本的功能。我们知道,返朴归真、创造自己的精神天国、预知过去未来是修炼道德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当然,这一境界不可能人人 达到,但是,只要潜心修炼,“有罪以免”是人人可以实现的。所以天下人无不以此道为贵。



修炼道德功不仅可以造福于自我,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造福于后代。基因病毒可以遗传,自我个性亦可以遗传。修炼道德功所培育的健康的基因、良好的个性,自然可以给子孙后代带来好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古人是不会欺骗我们的。



本章是修道者的幸福观。至善之人潜心求道,彻悟人生真谛,拔除了产生人生种种痛苦的根源,享受着精神天国的无限美妙,这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不善之人 汲汲于外在的名利,以致用尽心计,不择手段,来满足自我永无止境的贪欲之心。即使他们猎取了天子之尊,三公之贵,其精神境界还是无法和得道之人的精神天国 相比。



身体的健康虽说是道德功的副产品,然而,从“有罪以免”的角度来说,无病无灾就是福,这也是人们所普遍向往的,所以,强身之道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



57章  举轻若重

。网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味:品味的意思,引申为体会、思考。



治理国家要实行无为之治。处理国家事务,不能怀有个人私心。思考问题要思考那些没有发生而可能发生的问题。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大、小、多、少的关系,要以正确的思想观念对待群众的怨言。——群众的怨言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社会体制不健全的具体体现。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解决难题,要从最容易的开始,规划宏伟蓝图要从最小处着眼。国家那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必定都是从看似简单的事情引起的;国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定都 是从小事开始,一步一步实现的。所以,圣人治理国家自始至终所从事的看起来似乎都是一些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才化解了国家的困难,造就了国家的繁荣富 强,同时也铸就了圣人的伟大形象。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一个轻易许诺的人,必定是很少坚守信用的人。把所有问题都看得很容易,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



轻易许诺的人不慎重考虑问题,把问题看简单了,待到实际去做的时候,却发现不是他当初想象的那么容易,这是造成“寡信”的原因。一旦失信于人,就很难再得到众人的帮助,得不到众人的帮助,困难就越多。所以,“多难”必是“寡信”的结果。



因此,圣人做事与轻诺的人不同,他总是举轻若重,慎终如始,这样一来,他就自始至终都不会有困难了。



本章以辩证法的观点,论述了大小、多少、轻重、难易的辩证关系,并指明了解决这些矛盾的具体措施,即遵循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


。。



58章  防患于未然

(/小|说|网)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泮:通“判”,分解、分裂的意思。



国家安定的时候,社会秩序易于维持,社会未出现混乱征兆的时候,易于谋求预防措施。脆弱的东西容易破碎,细微的东西容易失散。社会弊端尚未形成的时候要有防范意识,一旦发现征兆就应及时地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



《黄帝内经》上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以成而后药之,乱以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和老子所说的道理是完全一致的。



这一节,强调圣人之治的重点在于认识并遵循自然规律,防患于未然。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嫩芽;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土一筐土堆筑起来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这里列举三个具体事例,说明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求质变而不注重量的积累是不切实际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为者,主观妄为而不顾客观规律的人;执者,执着于自我使自我居于支配地位的人。



主观妄为而不顾客观规律的必然失败,执着于自我使自我居于支配地位的必然失去支配地位。因此,圣人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没有失败;始终不使自我居于支配地位,所以没有丧失。



这一节,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顺其自然的重要性。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应当接受自然规律的主宰。如果不能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却执着于自我而妄作妄为,必然要遭到惩罚。



民之从事,常以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们从事于某一项事业,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遭受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遵循自然规律,而是心存自我,心存名利,心存狂妄。如果在其接近成功的 时候仍能保持举事之初的谨慎,就不会有失败了。如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往往在接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病根就在于那些领袖人物当革命临近成功的时候思想 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举事之初,他们怀着对统治阶级的无比仇恨和对劳苦大众的无比同情而高举义旗,旨在为穷人打天下。革命既将成功的时候,他们却迫不及待 地享受胜利果实,以至内部之间争权夺利,导致革命失败。如李自成、洪秀全之流,倘若他们能够慎终如始并摆正自己与人民、与国家的利害关系,就不会出现失败 的命运了。



这一节说明慎终如始的重要性,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大道。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人所欲,为真朴之欲,常人所欲为自我名利之欲。圣人之欲在内,常人之欲在外。欲望在内的不贵身外之物却能保全自我,欲望在外的求名求利却祸患不离自 我。圣人所学为大道之学,目的在于返朴归真;众人所学为名利之学,目的在于升官、发财。圣人不学众人所学,是因为大道之学利人利己,扭转、避免了众人所学 中的过失。众人所学损人利己,最终人己倶损。大道之学在于掌握世界的本质规律,用以辅助万物因循自然规律,而决不敢违背自然规律去妄作妄为。辅:辅助。一 个“辅”字表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承受着自然界作用的人,并非单纯消极地适应自然,完全有能力去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从而能动地辅 助万物,利用万物,充分享用大自然馈赠给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财富。但是,人的能动作用决不能脱离自然规律的轨道去任意发挥,否则,势必遭 到大自然的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