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毕淑敏文集 >

第23章

毕淑敏文集-第23章

小说: 毕淑敏文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再说点什么。
    “咔——”面前的绿色方阵陡然升高了。士兵们双腿并拢立正,以标准的姿势,向这场
特殊战斗的指挥官——一位女兵,行注目礼。
    朱端阳惊醒了。眼前的景象似曾相识。曾几何时,她也曾站立在这样的队列当中,等候
首长的指示。从黄土地的操场开始,她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无论怎样阴差阳措,无论怎样鬼
使神差,她义无反顾地成为祖国的保卫者。现在,重大的责任落在她的双肩,已别无选择,
做为一个士兵,她曾千百次站在队列之中,履行过这种礼仪,她知道这不过是惯例。但此
刻,她以自己的工作和责任,以一个女兵的身份,在这昆仑之巅,接受一个方阵男性军人的
致意时,她感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他们信任地将自己的鲜血交给她,由她去挽救另一条素
不相识的生命,这是何等宝贵的托付。
    也许是过于激动,朱端阳忘记随后应发出“请稍息”的口令。于是,整个方阵在越来越
清朗的曙色当中,始终保持着立正姿势。象一只乍起羽翼的苍隼,随时准备飞赴蓝天。
    袁镇一次次进化验室观看,心里着实捏了一把汗。可惜谁也帮不了朱端阳。她缄闭着口
目空一切。除了血,她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需要。周围是一个鲜红的世界。
    “袁科长,朱端阳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安门栓跑去告诉袁镇。
    “吃饭!”袁镇佯装发怒。
    “放那吧。”朱端阳头也不抬,简慢地说。
    “我看着你吃!如果你累病了,两条命就一块玩完!”袁镇不客气地说。只有对最亲近
的部下,他才如此随便。
    “我吃。不过请您离开。有人盯着我,我吃不下。”朱端阳搪塞地说。
    “女孩子就是事多!哪怕有一个团端着枪瞄着我,我也照吃不误。”袁镇走出去。
    当他再次走进时,饭已冻成冰坨。为防止焦炭扬起的灰屑挡住显微镜视野,朱端阳把炉
子熄灭了。
    “你想吃点什么?告诉我。”这一次,袁镇没有发火,心疼地说。
    “想吃糖。奶油糖。”这是真话。一连多少小时连续工作,她感到头晕目眩。不能停下
来吃饭。极精细的操作,中断了再续上去,易出差错。
    这一次,袁镇回来的很慢。昆仑骑兵支队不是幼儿园,没有奶油糖。
    “吃吃这个怎么样?跟奶油糖差不多。”袁镇递过一筒打开盖的甜炼乳,带着哄孩子的
讨好神情。
    “不吃。哪有功夫往嘴里填这玩艺!”朱端阳一摆头。
    当袁镇终于从首长处找到招待内地慰问团剩下的奶油糖时,朱端阳忍不住为自己的任性
和馋嘴懊悔了。她想说点什么,终于什么也没说。懊悔也需要时间。时间于她,实在是太可
贵了。
    总算完成了。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确信万无一失,朱端阳才象被抽了筋一样,疲软
地跌倒在椅子上。
    已是深夜。万籁静寂。一盏孤灯。满地糖纸,这都是我吃的吗?朱端阳一时有点想不
起。她蹲下身,将糖纸一张张扯起、抚平。
    糖纸很漂亮。大红底色上印着金黄的双喜字。许许多多双喜字重叠在一起,喜庆得令人
触目惊心。莫非今天是徐一鸣结婚的正日子,上天在向她报警?
    她惊讶地停下手。糖纸一片片飘落,孤独悲切的感情油然而生。
    现在是什么时候,容得想这些事情?她把剩下的糖纸揉成一个巨大的彩球,抛进没有火
的炉子里。
    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在世间一切感情中,唯有责任,最能给人以力量。
    老人得救了。他安稳地躺在床上,虽然还很虚弱,脸色却红润多了。
    “谢谢你!女解放大军!你一定是菩萨派来的兵。前世修下过无边的善果。看在神的面
上,原谅我的冒犯。我以为共产党的女兵,也同他们那边一样,愚蠢地想教喻你们……”
    “老人家,不要说这些见外的话了!您身上既然流着中国军人的血,我们就是一家人
了。”朱端阳沉着地应答着,严然是个老兵了。

第十七节
    袁镇又一次约朱端阳谈话。
    今非昔比了。朱端阳镇静地等待着。她相信自己无可指摘。就是有什么意外的变故,她
完全有能力应付。
    “上级给了我们上军医大学的名额……”分明是一件好事,袁镇却很困窘。于是朱端阳
迅速判断出名额不属于她。最初的失望之后,她很快控制住自己。军人无权安排自己的命
运。
    果然,袁镇接着说:“很多人倾向让你去,但也有人坚决不同意。”
    谁?这个人是谁?朱端阳几乎脱口问出,终于还是忍住了。领导自有领导的意图,不该
你知道的,就不要知道。
    “那个不同意你去的人,就是——我。”袁镇不动声色地说。
    朱端阳差点叫出声来。答案出人意料,科长的坦率更出人意料。
    “做为昆仑骑兵支队的最高医务长官,我要为整个边防线军人的健康负责。你是个出色
的军人。但作为一个女性,我不能保证你多少年后仍能在这里工作。为此,我反对把名额分
给你。作为个人,你可以怨恨我。”
    朱端阳将脸扭向窗外。科长的话无懈可击,昆仑山冷酷地沉默着。它只有儿子没有女
儿。很久之后,直到朱端阳确信自己把所有的眼泪都逼进鼻子,眼球又象平日一样干燥时,
她才转过头来。
    “科长,我不怨恨你。如果处在你的位置,我也会这样做的。”
    袁镇有些吃惊。朱端阳比他设想的,还要成熟。
    “鉴于各种条件,我推荐了徐一鸣。”
    “这很好。科长。徐一鸣是个优秀的军人,他会成为一个好学生。”朱端阳站起身。她
不会闹情绪,也不会从此放松努力。至于徐一鸣,她衷心地祝他成功与幸福。
    “但是徐一鸣拒绝了这个机会。这是他发来的电报。他建议让你去。考虑再三,我决定
修改我最初的意见。你准备下山去报到吧!”
    事情竟这样急转而下,实在是朱端阳始料未及的。她拿起电报,好象触到徐一鸣坚实的
手掌,心中百感交集。片刻之后,她将电报放下了:“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我非常高
兴……”她竭力适应这急速的变化,仔细挑选着字眼:“但是,我不去。”决定一旦做出,
她的语句流畅起来:“我不需要别人的谦让。昆仑山更需要男医生,还是让徐一鸣去吧。”
    袁镇沉默了许久。这一番话,的的确确出乎他意料。按理说,只有男人才有这样的气魄
与胸怀。
    “小朱,如果你一定要我把事情说明白,我正式向你道歉。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医生,
我早就看出你是个好苗子,应该让你去学习。但是……徐一鸣帮助我纠正了这个错误。现
在,我正式通知你,这个机会,不是徐一鸣让给你也不是我个人送给你,而是你自己争取到
的。”
    一个士兵的行装,尽管是女兵,也是很容易收拾停当的。
    朱端阳把化验室的陈设又恢复了原样。所有她查阅过的书籍,都换包了新皮。徐一鸣的
被褥,她抱到院里晒后,又照原样捆上了。久未打开过,被子散发出阴湿的霉气,虽说晒
了,仍不清爽。朱端阳很想给他拆洗一下,想到徐一鸣森严的戒令,还是不要在这最后的时
间违背他吧。那几枚电镀的小夹子,朱端阳犹豫半天,最后珍臧起一个,这毕竟是尤天雷留
下的唯一纪念。剩下的,放在徐一鸣的枕巾上。但愿他今后记得常洗枕巾。
    袁镇送她:“徐一鸣为接替你的工作,提前结束休假上山。也许你们能在路上碰到。”
    再见了!科长!
    再见了!我的战友们。我们曾朝夕相处,但对姑娘们最敏感的那些事,却又讳莫加深。
唯有默默不语的昆仑山,知道这一切,可为我们的青春作证。
    再见了!炊事班长。为什么要躲在人背后为我送行?让我们大大方方对视一次,算作永
远的怀念。
    再见了!那长眠在地下的英武的边防站长……每年清明,不论我在何处,都会为你献上
一束鲜花。
    下山了。昆仑山的险峻,唯其下山,才格外清晰。随着海拔降低,氧气充裕,人的头脑
像镜面一样清净灵敏。对平原对城市对绿色对温暖的企慕,比任何时候都更剧烈地煎熬人。
此刻朱端阳又多一层渴望:她想见到徐一鸣。也许还是不见的好。见了面,说些什么呢?
    两车相会,她比司机还要紧张。幸好山路极狭窄,都是下山的车在稍宽的路口等候,使
朱端阳得以从从容容地打量每一个上山的乘客。
    没有。还是没有。随着失望的增加,希望也在增加。朱端阳专注得眼睛眨都不眨。
    终于,看到了。双方司机把车停下。他们彼此对望着。象两座永远不会相遇的山峰。
    徐一鸣穿一身很新很干净的军装,领章没下过水,平整而鲜红。比平日所佩戴的,好象
要大一些。也许是平原和家庭的润泽,也许是戴着军帽遮住了白发,他显得年轻而潇洒。
    朱端阳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阳光、奇寒和永不停歇的山风,在她身上留下
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她的眼睛很明亮,很深沉,她的两腮染着高原特有的酡红色,显得妩媚
而健康。换发过的军装很合体。她已经是一个十分标准的女骠骑兵了。
    徐一鸣略有点吃惊。穿军装的女人,是世上最美的女人。她集男人与女人的魅力于一
身。男人见其婀娜,女人见其英武。她们是军队的骄傲。
    朱端阳一直在盼着这一刻,真的来到了,又紧张失措起来。她盯着徐一鸣插在衣兜里的
手,不知怎样说这第一句话。
    “没有糖。”徐一鸣抽出手,随随便便地开了头。一句话,缩短了分别的距离感,仿佛
他们昨天还在一起相处。
    朱端阳轻轻吁了一口气。说真的,她怕徐一鸣塞给她一把糖。那样,她也许会掉下泪
来。她的心,还不曾磨砺到那般坚韧。其实,徐一鸣哪能不带糖呢?沿途碰到每一个熟识的
战友,他都要塞上一把。结婚,是军人们共同的节日。
    “谢谢你。也谢谢你的妻子。她放你这样早就赶回昆仑山。”朱端阳真挚地说。
    “谢谢这座山吧!没有它,我们不会相识。”
    汽车司机用喇叭催促他们上路。
    “到了大学,我给你写信。”朱端阳说。
    “有这个必要吗?”徐一鸣不动声色地反问。这一瞬,朱端阳又看到了那个孤傲冷漠的
化验员。是的,她走了,徐一鸣还在山上。昆仑山是不会变的。
    “我一定会回来的。”朱端阳几乎是对群山宣布。
    “不要把话说得那么满。军人是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的。”徐一鸣给他的徒弟最后一次
告诫。
    “我永远忘不了这里。”朱端阳强作镇定,话尾已带出呜咽。徐一鸣重又看到那个不吃
羊肉的小姑娘。不要这样分手!他指指周围:“你知道这叫什么石头吗?”
    石头?朱端阳这才注意到,他们站在一些硕大的石块中间。同昆仑山四处可见的青赭色
岩石不同,它们是一种羊肝样的砂红,参差排列,漫山皆是。
    “石头的名字?这里的山,除了主峰,其它的都没有名字。”分别在即,彼此却说着不
着边际的话。
    徐一鸣随手捡起一块:“拿着做个纪念吧。只有昆仑山上有这种石头,它叫补天石。”
    朱端阳骤然想起那个悲壮的神话。
    “这是女娲补天剩下的?”朱端阳抚摸着石头。石面粗糙不平,石中夹着葡萄酒样猩红
的颗粒。
    “你以为女娲是个没有算计的乡下婆娘,会剩这么多吗?这是女娲专门留给后人补天用
的。”徐一鸣说完,率先离开,钻入了上山的车。
    车开出很远,朱端阳还频频回头。天湛蓝,徐一鸣的车,正婉蜒向上……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阿里



作者:毕淑敏

    阿里。
    阿里是一座高原——在我们这颗星球上最辽阔最高远的地方。
    那时候,每年临近“五一”,老百姓捐赠的春节慰问品,才能运到阿里高原师。
    和慰问品同时抵达的,还有信——整整一个冬天攒下的信件。军邮车像穿山甲似地拱雪
而来,明日还要满载而下。信从邮袋里像碎木屑般倾泻而出,将通信科的库房壅满。
    “走!周一帆!去看信!””游星不由分说,扯起我就走。
    我自然是极想早一点看到家信的。但是,不成。我是班长,高原师第一批女兵的第一任
班长。领导早已明确规定:军邮车到来的日子,任何人不得进入通信科私查信件,只有等待
有关人员将信分批分拣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