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老夫子品评忍经 >

第18章

老夫子品评忍经-第18章

小说: 老夫子品评忍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世忠告】

    有事服劳,弟子之职

    凡事都尽其职责,这是孝道之人的份内之事一据《鲁论》记载,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道:〃有事时,作弟子的尽其心力就叫做孝。〃意思是说,凡是有事时,做弟子的就应当负起责任,这是弟子应尽的本分,是应该做之事。

    盂子也说:〃我努力耕作,算是履行了做儿子的责任。〃

    《诗·小雅叫匕山之篇》说:〃大夫安排不均匀,独有我做的事最多。〃这是指,由于周幽王劳役分配不公,让大夫们奔波忙于他的事情,由此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奉养父母。诗经以此来讽刺周幽王。朱子说:〃不说独劳而说独贤,就是他的话忠厚不敢埋怨。〃孟子引用这句话来回答咸丘蒙说:〃这些都是为君王做事,而我做得最多。〃

    勤劳谦逊的人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一《易谦·九三》说:勤劳而谦逊的人,会有好结局。因为一个人既有功劳,而且又能够做到为人谦虚,这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只有君子才能做到,所以他们自然会有好的结局。因此孔子在系辞》中说:〃有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有功劳而不矜持,这才是最忠厚的。〃

    另据《论语》记载,颜渊说:〃希望不要因有善德而矜持,有劳碌而伸张。〃这也表明,不要夸耀自己的美德,不要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功劳。为此,孔子说:〃颜回为人,选择中庸之道。拥有一点好处,就把它牢记心中,不再忘记。〃

    相比这些勤勉之人,《尚书·盘庚》说:〃懒惰的农民只求安逸,不愿意辛苦工作,不愿在田里劳作,这样怎么会有收获呢4'上述这段话是盘庚想迁都时,百姓对此怨声载道,所以他以此告诫百姓。当时商的首都在耿,经常受黄河泛滥之灾,盘庚打算迁都到新邑,而老百姓很有怨言,于是盘庚告诉他们:〃你们如果不肯迁都以求安逸,就像懒惰的农民那样,苟且偷安,不肯在田里劳动,就没有收获。〃

    心怀忠孝的人能不畏艰险一西汉时的王尊,字子赣,是涿郡高阳人。专门研究《尚书》、《论语》。初元年中,因为直率敢说话,担任了虢县令。后来又被提升为安定太守,并迁任益州刺史。去益州,要经邓利九折圾。当初,王阳担任过益州刺史。到这里时,王阳曾感叹道:〃我尊奉先祖棺椁随行,为什么却要经历这么多次的危险!〃后来因为生病,就离开了益州。王尊看这个地方,间他的从人说:〃这就是王阳所怕的路吗?〃从人回答说:〃是的。〃王尊就吩咐赶车的人快些赶车。于是人们说:〃王阳是孝子,王尊是忠臣。〃后来王尊因为治河有功,皇上嘉奖他,迁升他为京兆尹,俸禄等级二千石,另外还赐给他二十斤黄金。数年后,死于官任上。

    另据行子家语》记载,子路姓仲,名叫由,字为子路。曾经去看望孔子说:〃背着重东西走远路,就不会挑剔休息的地方;家里贫穷父母年老,会不管俸禄多少就愿意做官。以前,我奉养父母的时候,经常吃野菜,却为父母从百里之外背米吃。父母死了以后,南游到楚国,当了大官,出门时后面跟着一百多辆车子,家里的积粮有一万多种,坐时把许多席子垫起来坐,摆出许多器具吃饭。想再吃野菜,为父母背米,已经不可能了。〃为此,孔子感叹道:〃仲由侍奉父母,可以说是在父母活着时尽心尽力,父母死后,还时刻想念他们。〃

    

老夫子品评忍经 43。苦

    视酒如水,把肉当菜,肌肉丰盈,大腹便便。终日看厌了施粉饰黛的美女,耳朵听腻了轻歌佳曲。这就快乐到极致了吗?恐怕这也仅是命运的安排吧!一生不得志者,才会刻苦攻读,饮食清淡;只有被疏远的臣属和庶子,才能够卧薪尝胆。贫穷和受苦受难,是人世间苦中之苦。苏武牧羊于北海之上,重耳流离列国十九年,常常面临命如朝『露』,非生即死的境地。卫人宁威喂牛至黄昏,短布单衣不蔽小腿;西汉王章病卧于牛衣之间,与妻子相对流泪。天要把重大责任降于此人,必然先使他经受劳苦,挫折他的心志,饥饿他的身体,以坚韧他的意志,增强他的能力。因此,苦难是一笔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怎么能不忍呢!

    【处世忠告】

    贫贱患难,人情最苦

    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西汉哀帝极为宠爱董贤。而谏议大夫的宣上书说:〃现在贫苦的农民吃饭都吃不饱,您怎么还私养了这些亲戚和宠臣?您赏赐钱财,数有几万,使这些人的仆人和食客,把酒当水喝,把肉当野菜吃,这不合天意呀!〃

    韩愈在送李愿归盘谷序卜文中也描述过如下的场面:〃弯弯的眉『毛』,丰满的面颊,身体轻盈灵活,外表秀美,『性』情也温柔贤慧,飘动着轻柔的衣服,舞动着长长的袖子。抹粉涂脂的女子住在一起,互相妒嫉,努力争宠,以自己的美貌来博取皇上的宠爱。大丈夫能被皇上起用,全靠施用取悦于当权者的手段。我不是说因讨厌这些而躲开。这大概是命吧,不能靠侥侥得到。〃

    只有孤臣孽子,才能通晓事理一赵宋时人胡暖,字翼之,泰州人。当他还是平民时,和孙明复、石守道一同在泰山读书。他刻苦攻读,粗茶淡饭,有时整夜不睡觉。一坐就是十年不回家,收到家信,见信上有平安两个字,就把信扔到山沟里,不再往下看。但是考了好几次都没有考中。后来靠范仲淹的推荐,才担任太常博士侍讲,号安定先生。

    孟子说:〃只有孤臣孽子,他们『操』心至极,思虑和忧愁也就很深,所以能通晓事理。〃这是因为:〃孤单疏远的臣子与非嫡的儿子,都不能得到君王或父亲的宠爱,所以他们『操』心很专注而不放肆;他们反复思虑,谨慎而不敢疏忽,所以能通达事理。〃

    能忍受苦难者,事竟成一春秋时越王勾践,曾与吴国打仗,在夫椒打了败仗,剩下的土兵暂时躲在会稽。勾践采纳了大夫文种的计谋,贿赂吴国,因此被释放回国。回来之后,他把苦胆挂在床头,睡觉就枕着柴草和兵器,吃饭时必须尝一口苦胆。经过励精图治,终于使国家强大起来,灭掉了吴国。

    西汉人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时为中郎。皇帝派他护送匈奴使者回匈奴。到匈奴后,匈奴威胁苏武,要他投降匈奴。苏武不屈服,匈奴人就把他囚禁在大客中,不供给他饮食。正好天下雪,苏武便以雪和着毡『毛』一块吃。几天没吃东西也没死,匈奴人把他当神看,于是把苏武流放北海上,让他放羊。那里荒无人烟,每天他就喝羊『奶』。适逢有汉朝侍中李陵,投降匈奴,于是摆酒和苏武一块饮,劝苏武投降。他对苏武说:〃人生就如早晨的『露』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苏武说:〃我职位到将爵,愿意为报效祖国肝胆涂地。今天被杀了,我也心甘情愿,希望你不要多说了。〃后来被放回来,头发胡子已经全白了。被封为典属国。

    春秋时晋文公,名叫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因受到骊姬的诬陷,在外逃亡流浪了十九年。先后经历了卫、齐、宋庆、秦、楚等国家的各种艰难险阴;人的真诚虚伪,也都知道了。后来回到自己的国家,被立为文公,于是得以称霸于诸侯。

    由此可见,苏武和晋文公在外逃亡,命运就像『露』水,早上不能保证活到晚上,生死就在瞬间。所以能够忍受苦难,最终能享受功名利禄。

    命运多时的人也有好运当头的时候一据《新序邓载,宁戚,是卫人,修身养『性』,却不曾被用过,于是想去拜见齐桓公。因为穷困没有办法进见,于是搭乘商队的车,到了齐国,晚上住在齐国东门外。齐桓公夜里出行,宁戚正在车下喂牛,一边敲着牛角一边唱商人的歌:〃南山灿烂,石头烂,水中鲤鱼长尺半。我生不逢时,不能生在尧和舜的时代,身上穿的短布单衣,刚到小腿,从晚上喂牛到夜半,如此漫漫长夜,何时到天明!〃齐桓公听了说:〃怪啊!这个唱歌的不是一般人。〃于是命令用车把他也带回来,并赐给他衣服和帽子,并让他做了客卿。

    西汉人王章,字仲卿,是大山人。向来刚直,敢说敢言。曾经在长安求学,得了病,睡觉没有被子,只好睡在牛衣中,常和妻子相对流泪。他的妻子批评他说:〃仲卿!京城中的显贵和朝廷重臣,有谁比你的才能高!现在疾病缠身,处于困境,你自己不激励自己,反而痛哭流涕,多丢人呀!〃后来汉成帝时,他做了京兆尹,想上奏皇上。妻子劝阻他说:〃人应当知足,你难道忘了当初躺在牛衣中哭泣了广王章不听,于是上奏。皇上对王章说:〃没有京兆尹这样敢直言的人,我就听不到有关国家的意见!〃后来王章果然被王风陷害,死在狱中。老百姓都认为王章死得冤枉。太史总结说:〃王章无辜而死,士人和老百姓都为之叹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饿其体而乏其身一孟子说:〃所以,天将把重大的责任降在某人身上时,一定要先苦恼他,劳累他,饿他,困窘他,使他的行为总难如意,这样就可以震憾其心灵,培养其耐力,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是说大将把很大的责任放在某人身上,一定要使他受累受难,挫伤他的心意。这是对舜从农夫终成圣贤所发的议论。

    

老夫子品评忍经 44。俭

    以节俭修身,就不会有忧虑;以节俭治家,则不会有过分的要求。人类所需物质,均有上天所确定的限量。夏天雨水太多,秋旱就必然接踵而至。鲁人送来用瓦盆盛的粥,孔子还当作是丰厚的馈赠。齐国贵族晏婴祭祀先人,所用祭品装不满器皿。魏人李崇只吃胞煮韭菜,被门客戏称为〃二韭一十八〃;庚之澄常吃脑煮生韭菜,友人笑曰:〃三韭二十七〃。李崇、庚果之吃粗米,盖布被,并非欺世盗名。粗茶淡饭,不必惊讶。日食用钱上万,太过份了。因此,勤俭节约是治身治家之本,怎能不忍受俭朴的生活呢!

    【处世忠告】

    以俭治身,以俭治家

    以节俭治身,则无无大化一《易·否卦·象》说:〃君子用节俭的品德来克服困难。〃这难道不是说用节俭的品德来治身,就不会有忧虑吗?

    秦穆公问由余:〃古代圣明的君主,得到政权,又失去政权,是什么原因?〃由余说:〃我听说,应是因为节俭得天下,因为奢侈而失天下。〃

    范尧夫劝戒他的子弟说:〃只有节俭才能有助于保持清廉;只有宽恕,可以修养成德。〃五代时王朴对世宗说:〃勤俭节用,可以增加你的财富。〃

    赵宋时司马光曾经和王安石在朝廷上辩论说:〃天地能够生产的财物和万物,只有一定的数量。这些东西不在朝廷,只能出于人民。这就好像夏天雨多,秋天就一定会出现旱情一样。〃

    君子以节俭正身一据《说苑·反质篇》记载,鲁国有个很节俭的人,用鬲煮粥吃,吃起来很香,用土碗盛了些饭,送给孔子,孔子接受了。学生们大『惑』不解,问他:〃瓦盆是很简陋的器皿,煮的东西也很一般,但您怎么这么喜欢呢?〃孔子说:〃我听说爱提意见的人总是想着他的君主,吃好东西会想念亲人。我不管这饭菜是否丰盛,只因为吃了这些好吃的,我会想我的父母。〃

    另据《史记·晏平仲传》记载,晏婴是齐国的世家。曾经辅佐三个君主,因为节俭勤勉而在齐国声名很大。吃饭时没有多少肉,妻妾不穿绸缎,祭祀先人的时候,猪肩盖不住盛器。所以诉记·礼器》说:晏婴祭祀他的祖先,祭牲盛不满装肉器,穿着洗过多次的衣帽上朝,君子都认为他太过分了。

    北魏李崇担任尚书令,家里经常只吃腌韭菜和煮韭菜。李崇的门客李元佑对人说:〃李令公一顿饭吃十八种菜。〃别人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李元佑说:〃二韭十八。〃听到的人哈哈大笑。

    庾杲之,字景行,是新野人。在南朝齐国做官,一直升到尚书左丞。他生『性』清廉节俭,常吃腌韭菜、煮韭菜、生韭菜。任肪开他的玩笑说:庾郎家穷,一桌菜常有二十七种。意即三韭二十七。

    追求节俭生活的人不怕他人的品头论足一西汉人公孙弘,是苗川薛人。汉武帝无光五年,征招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对策,被选拔为第一,在金马门等候下诏,后来官至丞相。公孙弘吃饭只吃一种肉和没舂过的粟,穿布衣服。汲黯说:〃公孙弘官至三公,俸禄很多,但还盖布被子,这是在假装。〃

    唐代卢怀慎,是滑州人。清廉节俭而且朴素,不求资产。唐玄宗时做费门监同平章事,俸禄发下来就散给了亲戚旧友,妻子儿女却吃不饱,穿不暖。自己用的东西,只有一个衣袋。后来,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