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老夫子品评忍经 >

第17章

老夫子品评忍经-第17章

小说: 老夫子品评忍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因他人之喜好而改变志向一《说苑·修文篇》说,韩褐子过黄河,船夫告诉他说:〃过这条河的人,没有不祭河伯的。你怎么不祭广韩褐子说:〃天子祭天下之神,诸侯祭他封地内的神,大夫祭祀他的亲人,士人祭礼他的祖宗,像我,不用祭河伯。〃船夫开始划船,船到水中间就动起来。船夫说:〃我向来划船都告诉别人要祭河,而你不听。现在船到水中而颠簸起来,太危险了,大概要到下游收尸了。〃韩褐子说:〃我不因为别人不喜欢就改变我的志向;也不因为我要死就改变我的信义。〃话未说完,船就平稳前进了。

    处危境而不惊者能成就大业一晋代人夏侯玄,字太初。他靠着柱子读书,忽然暴风雨来了,雷电击倒了他所靠的柱子,他身上的衣服也烧焦了,但他神『色』一点不变,照旧读书。

    西汉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来到京城长安,当时大司马王育看重他的才能,推荐他为待诏。后来历经成帝哀帝平帝三世没有再升过官。到王莽篡位时,转为大夫。杨雄认为经典没有比《易经》更好的,所以模拟《易经》作《太玄入当时有个叫刘荣的,跟杨雄学奇字。刘荣后来犯法,牵连到杨雄。当时杨雄在天禄阁上教书,使者来,想逮捕他。杨雄担心不能逃免,于是从阁楼上跳下来,几乎摔死。王莽下诏不要再追究他,后来他又做了大夫,到天风五年死了。共活了七十一岁。

    那些明白道理的人,面『色』不会因打雷而改变,志向不因为船摇动而变移。不明事理的人,见使者来,就跳阁『自杀』。在这种危急的时候,才能显现各人所学的东西和『性』情思想气量的不同。好

    楚王喜欢细腰女子,宫女因此而饿死者不在少数;吴王喜欢与剑客过招,百姓为此而习剑致身留创伤。古人有嗜好酒、财、琴。笛、马、鹅、锻造、鞋子等的,但均会使喜好者有所失。一个人只有喜好学习,才会对自己有益。心中明白嗜好会带来过失,却不戒除掉;明明看到对己有益的东西,却不去努力学习,结果玩物丧志,自甘堕落,这是诚的通病。

    【处世忠告】

    人惟好学,于己有益

    不良的嗜好会泱及他人一东汉章帝建初二年夏天,天大旱,卫尉马廖上书说:〃要改变风俗,必须找到根本。经传上说:吴王喜欢剑客因此老百姓身上多创伤;楚灵王喜欢细腰因此宫女饿死了许多。〃《战国策》上也有类似的记载,楚灵王喜欢细腰,楚国人便纷纷节食美腰。

    《吴越春秋》上记载,吴王喜欢剑客,铸造了干将、莫邪两把剑,越王允曾进贡了蟠部鱼肠、湛卢把三把剑给吴王。

    人的各种喜好,没有一种是比得上〃爱学习〃的一晋人毕卓,字茂世,为吏部郎。年轻时举止豪放,特别喜欢喝酒,曾说:〃得到美酒数百斛,就有了四季的美味。左手拿酒杯,右手抓蟹螯,漂『荡』在酒缸里,这一生也知足了。〃一大,邻居家酿的酒熟了,他晚上跑到酒瓮边偷酒喝,被酿酒的人发现,捆了起来。第二天一看,原来是毕卓,于是放了他,他后来因喝酒而被撤职。

    晋人祖约生『性』喜欢财宝。适逢有个来拜访他的人看见他正在整理财物。客人到,祖约来不及将财物全部遮盖起来,余下的两个小筐,只好藏在自己身后,用自己的身体挡住,表情很不满。

    晋代人戴达,字安道,谯国人,年少博学,擅长作文和弹琴,尤以弹琴自我娱乐。太宰武陵王司马蹄听说他善弹琴,派人召他来。戴当着使者的面摔破琴,说:〃我戴安道不能作王侯家的戏子。〃司马赚因此大怒。

    晋代桓伊,字叔夏,小字野王,谯国人。和谢玄一起打败过荷坚,因功被封为永修县侯。他擅长音乐,喜欢吹笛子。武帝来喝酒,谢安陪坐,命桓伊吹笛子。桓伊反复抚琴唱了诸如〃作一个君子真不容易,做臣子就更难〃等歌词。谢安听了,感触不已,泪如雨下,沾湿了衣服。

    晋代王济,字武子。家里很富贵奢侈,他生『性』喜欢马。当时洛阳地皮很贵,他买地建马场,几乎是用钱铺成的马场,人们称这是金马场。他又很了解马的习『性』,所以杜预说王济有马癣

    晋代王义之,字逸少,住在会稽。生『性』喜欢鹅,山阴道一一k养了许多鹅,王义之向他要,道士不给,道士说:〃你给我写《黄庭经人找一定将鹅全奖给你。〃王义之高兴地为他写了,写完之后,便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他就是如此放任自流。

    晋代嵇康,字叔夜,说话作文颇有文采,而且气度不凡,心脏灵巧且喜欢打铁。他屋子旁边有棵树,很茂盛。夏天他经常在树下打铁,都督钟会听到他的名声,来拜访他。嵇康依旧打铁,不和钟会谈话。钟会准备走了,嵇康说:〃你听到什么来的?又见到什么而走呢?〃钟会说:〃我听到我所听的而来,又见到我所见的而去。〃因此对嵇康极为不满,回朝后就对司马昭说:〃嵇康言论放肆,有害风俗名教。〃马司昭就杀了嵇康。

    晋代阮孚,字遥集。晋元帝时做黄门侍郎,喜欢木鞋。正好有个人去看他,看见他正在家摆弄鞋子,感叹说:'人一辈子不知要穿几斗几斛鞋?〃当初,祖约好财,阮孚好鞋,都有怪癖之名,但我们却并不能因此判断其人品之好坏。等到祖约看到客人,很不高兴;而阮孚看见客人,表情依然闲适欢畅,这时人之好坏才得以区分。

    以上这些人所喜欢的,都有各自的代价。比如好酒的因此失职,好打铁的被杀头,等等。只有喜欢圣贤之学,才对自己有益。所以孔子说:〃我曾终日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未有收益,不如学习的好。〃

    玩物丧志,于己百害而无一益一《尚书》说:〃玩物丧志,不作无害有益。〃西边邻国送给武王一条狗,周武王接受了,召公说了这句话告诫他。是说看到别人喜欢什么东西,可能会有过失,不马上告诫,让他改正,看见有益的事,但别人却不喜欢去做,又不劝他让他去做,以至于堕落到玩物丧志,这是世人的通病。考察以上这些人所喜好的东西,我们发现,古往今来,并不止于这几个人。人物很多,得失也不一样,难以全部列举,现在只举同一时代好物的例子,并且是史书中有记载可查找的。

    

老夫子品评忍经 41。恶

    凡出于公心厌恶他人者,必然是仁者。出于私心厌恶他人者,是我的仇人。孟孙讨厌我,犹似治病良『药』。不以此为怨,而以为德。李平、廖立被诸葛亮流放南夷,但诸葛亮死后,两人闻讯涕泣不止。喜欢一个人,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欢;憎恨一个人,连他住的房子也憎恨。老鹰变成了斑鸠,认识它的人,还是恨它的眼睛。当然,恨之过度,不免会生灾祸。陈实为张让父亲吊丧,林宗安慰左原,使恶人感恩戴德,免去了以后的祸难。讨厌一个人要出于公心,还要注意讨厌的程度,对讨厌的人你『逼』他太甚,就会生祸害;如果你能使他感恩,那么就会消除祸害。

    【处世忠告】

    凡能恶人,必为仁者

    只有仁者才大公无私一《鲁论》载,孔子说:〃只有仁义之人才能去爱他人,才能讨厌他人。〃因为只有仁者,才大公无私,他的好恶都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一个人出于私心,以至于倒行逆施,讨厌别人所喜欢的东西,而违反人的本『性』,别人就会以他为仇。

    明智之人懂得良『药』苦口的深刻道理一《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鲁国季武子想在儿子中择立嗣子,就去拜访臧纥,请他出主意。臧纪说:〃请我喝酒,我为你选择嗣子。〃季武子就请他喝酒,于是他所宠爱的儿子悼子被立为嗣子。孟孙讨厌臧孙,但季孙喜欢臧孙。孟孙死后,减孙去吊孝,哭得很厉害。出来后,他的车夫说:〃孟孙服您,您却如此悲哀。如果是季孙死了,不知您会哭成什么样子?〃减孙说:〃季氏爱我,是病;孟孙讨厌我,是『药』。再好的病也比不上再差的『药』。孟孙一死,我的日子也就不多了。〃由此可见,藏孙不以盂孙的讨厌为怨,而以为是德,可见他也是明智之人。

    出于公心才能得到他人的爱戴一三国时有一个人叫李平,原来叫李严。他是蜀军的中护军。后主九年,丞相诸葛亮攻打祁山,遇上大雨,只好撤军。当时李平主管运粮草,前后说话办事出了几次错。诸葛亮陈述了李平的前后过失,免了他的官职和爵位,把他流放到梓撞后来听说诸葛亮死了,他也因伤感而病死。

    同样是在三国时,蜀国有个廖立,字公渊,是楚国的人才。先主刘备让他做长水校尉,他自称才能名声仅次于孔明,所以快快不满,常发怨气。丞相孔明因此把他贬为平民,流放到汉山。诸葛亮后来病重时,有颗大陨石,红『色』,闪着火焰,落到诸葛亮的军营中,不多久,诸葛亮就死了。诸葛亮死后,他也异常悲伤,哭着说:〃我将最终成了异族人。〃因此,唐太宗十分感慨,并对他给予了十分高的评价:〃为政没有比出于公心更重要的了。以前诸葛亮流放廖立、李平到南方去,等诸葛亮死了,这两人都嚎陶大哭。不是出于公心,怎能这样片

    爱屋及乌,憎其储胥一《说苑·贵德篇》:周武王打败了商朝后,召来姜太公问道:〃善待商朝士兵,如何?〃太公说:〃我听说爱某个人,会爱那人屋上的鸟雀。恨某个人,也会恨他的住所。〃《杨雄传》说武帝在甘泉宫外增建住房,所以改《长扬赋》说:〃树木茂盛,掩住了储胥馆。〃又有一种说法,恨某个人,会恨他的同伴。

    对不仁义的人也不要恨之入骨一晋代孔群,志气豪爽。当时苏峻到建康,很宠任匡术。一天,孔群和兄孔愉同行,走到横塘,碰上了匡术。孔愉站住,和孔群说:〃以前竟没有见到过匡术。〃匡术大怒,要杀孔愉,经过孔群营救才没有被杀。后来苏峻因为造反,被朝廷杀了。王导保护了匡术。在一次宴会上,王导让匡术向孔群劝酒,以消除横塘之事的隔阂。孔群回答说:〃虽然春天来了,气候暖和,老鹰变成了斑鸠,认识他的人,还是恨他的眼睛。〃所以,孔子在《鲁论》中说:〃有不仁义的人,你如果恨他恨得过度,便会出『乱』子。〃意思是讨厌不仁不义的人,如果过度,使他无地自容,迫不得已,他就会酿成大『乱』。

    使所恶的人感恩戴德是明智之举一东汉陈宴,字仲弓,颖川许人。有志向,好学习。先作颖川郡功曹,后来为太丘长。灵帝初年,碰上中常侍张让的父亲去世,归葬颖川。尽管全郡的人都去吊丧,但当地名士们却一个也没去。张让感到很羞愧。只有陈宏一个人去吊丧。后来发生了党铜之祸,朝廷大杀名士。张让对当年陈实的行为很感激,所以放了许多名土。

    东汉桓帝时,有个人叫左原,是陈留人。他是郡学的学生,曾经因为犯法,被开除了。郭林宗曾经在路上碰到他,便安排酒席来安慰他。林宗对他说:〃从前颜涿聚是梁甫的大强盗,段干木是晋国的马贩子。最后,一个成了齐国的忠臣,一个成了魏国的贤士。希望你不要气愤,要自己反省反省自己的过错。〃左原接受他的劝告之后走了。当时有人讽刺林宗和恶人不绝交。林宗说:〃人如果不仁义,你还那么讨厌他,是会出『乱』子的。〃左原后来忽然心生愤恨,结交侠客,想报复太学里的人。这大,林宗正在太学里,左原感到辜负了林宗的教诲,于是就走了。张让有感陈宴的恩德,免去了他的灾祸;左原接受林宗的教诲,而消除了对太学的仇恨。所以说:〃使恶人能被仁义感动,就能灭去他年之祸。〃

    

老夫子品评忍经 42。劳

    有事尽其勤劳,是弟子应尽的职责。独有我自己一人做得最多最好,也不敢有些许抱怨和推辞。《易经》说,勤劳谦逊的人,从不夸耀自己,他终究会有好结果。颜渊告诫后人:〃希冀不要因为有善德而矜持,有功劳而声张。〃颜渊信奉中庸之道,他不仅不显示自己的功劳,还牢记别人好处于心。所以,勤勉劳作,不敢倾诉自己的辛劳,这是周人服事君王的态度;懒惰的农人只求安逸,不愿辛勤劳作,所以商王盘庚要训诫其民。西汉王子赣快马加鞭驶过九折险路而赴任,这显示了他忠臣的本『色』。子路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奉养父母双亲,尽显其孝子之心。唉,辛劳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美德,怎能忍受不了辛苦而去抱怨呢!

    【处世忠告】

    有事服劳,弟子之职

    凡事都尽其职责,这是孝道之人的份内之事一据《鲁论》记载,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道:〃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