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老夫子品评忍经 >

第10章

老夫子品评忍经-第10章

小说: 老夫子品评忍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世忠告】

    大智若愚,真正智慧

    人不可没有智谋,但切不可用谋过度一战国时秦国的樗里子,是秦惠王的弟弟,名疾,因为居住在樗里,所以叫樗里子,也称秦令樗里疾,秦人叫他〃智囊〃。昭王七年,樗里子死了,被埋在渭南章台的东面。他生前说:〃以后一百年这儿应当有天子的宫殿在两边夹着我。〃到了汉代,在他的坟墓东边有长乐宫,在墓西边有未央宫,武库居他的坟墓后面。秦人谚语中说:〃任鄙有力气,樗里有智慧。〃

    西汉时的颖川人晁错,景帝当太子时,晁错当家令,深受宠幸,号称〃智囊〃。景帝登上王位后,晁错当了御史大夫。最初,文帝时吴王濞称他有病不上朝,晁错数次进谏吴王的过错,认为他该杀。文帝心中不忍。等到景帝即位,晁错说:〃吴王招诱天下逃亡的人,阴谋叛『乱』,现在削弱他的势力,他便会造反,不削弱他的势力,他也会造反。削弱势力会导致立即叛『乱』,但危害很小,不削弱势力,虽能延续叛『乱』的发生,却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又说:〃楚王和赵王有罪,应该削去一个郡;胶西有阴谋,应该削去六个县。〃果然,削弱他们的势力时,这七个国家一起造反。晁错平常和袁盎不和,正值皇上召他们,向袁盎询问:〃处理造反有什么好办法吗?〃袁盎回答说:〃请您让左右退下。〃皇上让手下人退出,只有晁错在。袁盎又说:〃我所说的话,当臣于的是不能知道的。〃皇上又让晁错退了出去。袁盎说:〃吴和楚国相继来信说,贼人晁错擅自支配诸侯,削弱他们的土地;因为这个他们才造反。只有杀了晁错,恢复诸侯过去的土地,才能兵不血刃地消除这场叛『乱』。〃于是在东市把晁错给腰斩了。史赞说:〃晁错那样的人,智慧小却谋划大,对他来说祸害像发『射』弓箭一样迅疾,发箭者比敌人还先受到伤害。〃这是说人不可以没有智谋。但如果使用太多的智谋,那么别人就会怨恨他,从而导致祸害。这样看来难道不应该谨慎吗?

    聪明的人应大智若愚一宁俞,又名宁武子,卫国的卿土。《鲁论》中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安定时就聪明,在国家昏暗时候就装傻,他的聪明别人赶得l,他装傻时别人就赶不上了〃。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冬,晋侯和诸侯们在温地相见,卫侯和元限争讼,宁武子是卫候的助手,卫侯没有取胜,被抓起来送到了京师,关在深室里,是宁武子负责送饭送衣。僖公三十年,晋侯让医衍毒死卫侯,宁武子贿赂了医衍,让他把毒『药』放少了些,卫候才没有死掉。到了秋天,晋人放了卫侯,他才'得以返回卫国。

    自视聪慧往往弄巧成拙一颜回,字子渊,是孔子的弟子。孔子曾经问子贡说:〃你和颜回到底谁更聪明?〃子贡回答说:〃我听说一件事,就能推知两件事;颜回听说一件事却能推知十件事。〃颜回聪明智慧,能从事情一开始就知道它的结果,是上等智力,生来就是第二大智者。又有一次孔子曾经说:〃我和颜回说话,他一整天都不反驳,好像很愚笨;回来后回想他的言语行动,都表明他足以发现我的道理,他并不笨。〃……又有一日,孔子曾经假托琴守:〃孔子说:'我不被世人赏识,所以我能学到一些技艺。'〃这是孔子谦虚的话,说我因为不被世人赏识,所以才能学到一些本领。这是勉励有智慧的人要以愚笨为可贵品质,不以炫耀自己为美德。

    春秋时的土会,也就是范武子。他的儿子上燮,也就是范文子。他家世代为晋国卿士。据《国语所载:一天,范文子很晚从朝中回来,武子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广文子回答:〃有一个秦国客人在朝廷上说了许多隐伏诡谲的问题,大夫们都不能回答。我知道其中三个。〃武子很生气,说:〃大夫们不是不会回答,而是尊敬长辈。你这小子凭三件事在朝廷上贬低别人成不在时,晋国灭亡的日子不远了。〃拿木仗打他,把他帽子上面的缨子都打断了。

    

老夫子品评忍经 24。信

    自古以来人人都会死,这是自然规律始然。如果对人民不讲信用,就不能保全统治。尾生以死于信而得以闻名,解扬以履行信用而获释。范式、张劭未违背告别的欢饮之约,魏文侯不因行酒和下雨而失信于虞人的狩猎之约。世上有一种轻薄的风气,往往口是心非,信口开河却不负任何责任。这样行事势必招致怨恨,埋下祸根。不要效法张仪,诳骗楚国,把割地六百里的许诺改口为六里。晋国早上还受到秦国的惠顾,晚上即反目为仇,是咎由自取。唉,有信才能立身,有信才能立国,怎能不忍一忍对〃信〃的动摇之心呢

    【处世忠告】

    以信立身,诚信立国

    君子以信立于世一解扬,晋国的大夫。《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一直没法解除包围,于是就向晋国告急求救,晋国派解扬到宋国去,告诉他们晋国会起用全部军队来救他们。解扬在去宋国的路上,被郑国人抓住献给了楚国,楚王用厚金贿赂他,让他说反话:〃晋国不会救宋国。〃解扬不答应,强迫了多次他才答应。解扬登上楼的东面,向宋国呼喊,告诉他们晋国会救他们,完成了要宋人知道晋君起兵救宋的命令。他没有听从楚王贿赂他要他说的话。楚王要把他杀了,解扬对他说:〃君主能够下达命令,这是义;臣子能够接受命令,这是信;信能够载着义行动,这是利。行义就不能有两种信用,讲信用就不能听从两种命令。你贿赂我,是不知道命;我答应了你,是为了完成晋君给我的命令。即使死了我已经完成任务,是我尽了责任。我的君主有讲信用的大臣,我能够死得其所,又有什么要求呢?〃楚国人于是放他回到了晋国。

    东汉时的范式,字巨卿,是山阳金乡人。年轻时读大学,和汝南张劭很友好。两人一起告假回家。范式说:〃两年后我一定回来,去你家叩见你母亲。〃于是两人一起约定了时间。到了约定的九月十五日,张劭让母亲杀鸡做饭等候范式,张母说:〃都过去两年了,你们又相隔千里,怎么能相信他一定会来呢?〃张劭说:〃范式是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失约的。〃范式果然来了。他俩在堂屋,行礼饮酒,尽欢而别。范式起初做功曹,后来升迁为荆州喇史。

    诚信可以兴国,不守信祸可灭国一《战国策》记载:魏文候和虞人约定好去打猎。这一天,文侯喝酒喝得很痛快,这时天又下起了雨。文侯决意要出去,他的左右对他说:〃今天喝酒喝得正高兴,天又在下雨,您要到哪儿去?〃文侯说:〃我和虞子约好去打猎,虽然喝得高兴,怎么能够不赴约呢?〃于是去赴约。魏国从此开始强大起来。

    又据《战国策》载,秦惠王想讨伐齐国,又担心楚和齐国的关系亲善,于是就派张仪到楚国劝说楚王说:〃楚王你如果闭关并断绝与齐国的关系,我一定请求秦王把商于六百里的地方献给您。〃楚怀王很高兴,于是派一个勇士到齐国辱骂,又派一个将军到秦国接收土地。张仪说:〃从某地到某地长宽六里地给你们。〃怀王非常生气,派兵讨代秦国。秦国与齐国联合,韩国也跟着。楚兵在杜陵被打败,那张仪所说的,不是〃口是心非〃又叫什么?

    取怨之道,种祸之基一《左传》载,僖公三十年,晋侯秦伯攻打郑国,郑国的烛之武晚上用绳子吊着出了城,拜见了秦伯,说:〃秦晋两国攻打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它将要灭亡了。但你不应该用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力量。邻国强大,而你势力弱小,况且、晋君曾经口上答应把焦瑕许给你,护送晋侯回国的秦军早上过了河,归国,晋国晚上就修筑工事以备秦。你也知道这一点,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呢?〃因为晋惠公曾经被骊姬陷害,在外逃亡,他许诺给秦穆公河外焦瑕五个城市才能够回国,立为晋惠公后,又违背约定,不给他,秦王生气就攻打它,惠公被捉住,这是说恶君背叛泰国的好意。这样的无理,以致于被捉住,这难道不是〃取怨之道,种祸之基〃吗?僖公二十八年,晋国大夫先轸说:〃违背自己的诺言,招致别人的仇恨,我们没有道理,楚国是对的。〃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一定要警惕勉励自己。

    

老夫子品评忍经 25。喜

    陈元高兴于提出一个问题而得到三个答案,因此被记载于《论语》之上;子路为孔子出海漂游的假托之辞而欣喜,因此而受到孔子的讥消。楚国的子文三次官至令尹而不喜形于『色』,被誉为心胸宽阔的长者;西汉窦婴因富贵沾沾自喜,终未受到重用。听见捷报而不动声『色』,谢安确有公辅的气度;接到委任状文而高兴,可见『毛』义奉养母亲的心志。所以度量有深有浅,志气有宏大和狭小之别。气量肤浅的小人,心胸则容易满足于虚荣。人的度量有深浅,志气有大小,子文。谢安、『毛』义的欣喜与窦王孙、子路的沾沾自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前者含蓄。宽容。恢宏广大,是君子的品格,而后者的见识短小、气量偏狭、容易满足,乃是小人之腹。

    【处世忠告】

    易浅易盈,小人之腹

    孔子教育弟子的故事一《论语》记载孔子的弟子时说:〃你也听到过关于孔子一些不同的传说吗?〃孔鲤说:〃没有。〃孔鲤又说:〃孔子曾经站在庭中,我两次从庭前快速走过,所以孔子问我:'你学过《诗》和村》吗?'我说:'没有。'孔子又说:'不学习《诗》,你就不会讲话,不学习材入你就不能修身养『性』。'我便退下去,开始学习《诗》和村人〃陈元听到孔鲤这么说丁来后心里很高兴,说:〃我问一个问题,就得到三个答案,听到要学诗斤,又听说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子路,姓仲名由,是孔子的弟子。《论语别载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的话,只有乘坐木筏出海了;跟随我的,恐怕只有子路了厂子路听说这句话很高兴,孔子说:〃子路在勇敢这方面超过我,但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可用的了。〃这是孔子慨叹主张行不通,就只有出海漂游,都是假托之辞;但子路却信以为真,所以很高兴。但孔子又把他叫来,并告诉他没有什么用,只是讥笑他不能够判断事理,所以〃受到孔子的讥消〃。

    有长者风范的人才能喜怒无形于『色』一《论语》记载,令尹子文,三次当了令尹,脸上没有喜悦的颜『色』。子文,姓斗名谷于宽,楚上卿,是执政者。他这个人做官被任令尹三次。喜悦不表现在脸『色』上;三次被罢免,愤怒之情也不形于『色』。这是心胸宽大长者的风范,与那种患得患失的人是不同的。

    西汉时的窦婴,字王孙,是孝文帝皇后哥哥的儿子。汉武帝建元二年,他被封为魏其侯,他喜欢请宾客,天下的游士都归奔他。当时,桃侯刘舍免去宰相,太后多次向皇上说窦婴:〃魏其侯喜欢沾沾自喜,行为不定,很难担当得起宰相的责任。〃于是最终没任他为相。

    东汉时的『毛』义,字少节,卢江人。家里贫穷,因为孝顺父母而受人称赞。当时有个叫张奉的人,仰慕他的名气,去他那儿问候他。刚坐下就有官府的文书来,仔命『毛』义当安阳县令,『毛』义手捧书信进来,喜形于『色』,张奉心里认为他很低贱,自己悔恨不该来,告辞再三后就走了。等到以后『毛』义母亲死了,『毛』义辞去官职,服孝去了。后来官家多次召他去做官,他都不去。张奉于是叹息着说:〃贤德的人真是难以预测,过去他做官很高兴,原来是为了养亲的缘故。〃元和元年,章帝赐给他大米一千斗。

    易浅易盈,小人之腹一由以上各例可见,人的度量志气、秉『性』不一样。含蓄宽容恢宏广大的人是君子,偏狭肤浅心胸窄小的人是小人。令尹子文的那种喜悦,不是因为官高禄厚而动;谢安。『毛』义的那种高兴,只是因为君主、双亲而发的,这不就是君子才具备的行为吗?像窦婴的沾沾自喜,子路的那种听说好就高兴,怎么可以和前者相提并论!所以孟子说:〃没有高尚情『操』的人,像七月。八月间的雨,能迅速积聚在沟渠里,它的干涸也是非常快的。〃朱熹说:〃一个人没有实际的善行,而突然得到了虚名,这是不能长久的。〃这难道不能说是〃易浅易盈,小人之腹〃又是什么呢?读者应当以此勉励自己。

    

老夫子品评忍经 26。怒

    怒属于东方的『性』情并导致阴险之气,它破坏人内心的和谐,致使事物乖张不顺,如同火焰不被扑灭,就有燎原的可怕后果。大的矛盾产生战争和刑杀,小的矛盾则导致争斗不已。唐太宗不能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