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 >

第8章

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第8章

小说: 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我点了点头,说:“好的,看来大家都很想知道,那我告诉你们,想迅速瘦身,让微软告你好了!”在场的听众哄堂大笑,我也笑了。
此时此刻,我百感交集。从2000年开始,我就把自己的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帮助中国大学生,为他们答疑解惑当中。当微软与谷歌的诉讼把我推上法庭、漫天的误解和谎言报道铺天盖地的时候,我曾一度以为自己不能够再以这样的形式和学生对话了,我也曾认为这些让我蒙受委屈的报道会让我失去学生的信任,而这将是我最痛苦的事情。但眼前的场面告诉我,所有的一切,真的已经过去了。我依然可以站在学校的讲坛上,为我喜欢的公司招聘,为我热爱的学生们做“人生导师”,为他们答疑解惑,为他们指点迷津。我为还能拥有这种幸福而感恩。
2005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整整一个月,我和我的团队穿梭在中国十多个城市的校园里。那段日子里,我每天5点起床,6点出门,8点坐上飞机,11点到达校园,跟学校领导和一些学生见面,下午演讲,晚上继续演讲,23点到酒店登记入住。如此循环往复。
虽然辛苦,但我很满足。我可以深深感到谷歌这个品牌的强大吸引力。每一次演讲都是人员爆满。在安徽大学,校方安排的演讲地点竟然是一个露天大操场,当晚整个操场都密密麻麻坐满了同学;在武汉大学,演讲是在一个5 000人的礼堂,我去洗手间的时候,竟然看到几名同学从洗手间的窗户翻了进来。也是在武汉,我的同事,从总部借调来的研发总监李文飙,跟在我后面一起进入会场,但却没想到他被拥挤的人群挤得摔倒在地。后来他告诉我:“我看到是几位女生所以就让她们先走,没想到她们力气那么大!”
尽管每天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我们所有的人都乐在其中。同事中的年轻人看到我每次下飞机时都疲惫不堪,在路上睡得东倒西歪,就很担心我作演讲的时候没有好状态。不过,拿他们的话来形容就是,我总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去酒店洗个澡,换身衣服,马上就恢复到精神焕发的状态。当时一直跟随我做高校宣讲并进行实时采访的《大学生》杂志社编辑王肇辉对我说:“开复,你是我见过的最能扛的人!”他把MSN签名改成“见识了铁人”,后来,招聘团队的人觉得这个称号很适合我,就全管我叫“铁人”了。
每天的演讲之后,在该校进行的招聘笔试会马上进行。笔试之后,我的团队会在当晚马不停蹄地判卷,连吃晚饭的时间也没有。在偶尔不飞的晚上,我就会替整个团队去买夜宵。有一次,我疯狂采购了50盒各种各样的小吃,把这些年轻人都乐坏了。
就这样,招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过后来,我发现连续一个多月的飞行最终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当Google这6个字母开始在各大院校计算机系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当一切的工作变得井井有条时,我整个右背部却由于频繁坐飞机而硬得像块石头,就连按摩师傅都按不动,真的成为“铁人”了!两年多以后,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地发现,终于有一个身高接近两米的按摩师能够揉开我僵硬的后背了,一问才知道,他是全国田径冠军改行的!
                  谷歌中国(1)
 
我和周韶宁共用一间办公室 
2005年下半年,注定是我一生中最充实的日子。谷歌中国一系列的启动工作都在紧张的筹备当中,而我再一次亲眼见证一个充满朝气、欣欣向荣的团队诞生的过程。这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2005年9月,公司的联合总裁周韶宁来到谷歌中国正式上班了。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交通大学招待所附近的一个咖啡馆里,韶宁很直率地说:“开复,无论我们在合作中有怎样的想法,我们都必须在任何问题上保持一致。我想,我们都不是为钱来到谷歌的,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这次的会面中,我们约定,如果两人有不同意见,那就在私下里讨论、达成一致。在公开场合,谷歌中国永远只有一个声音。 
我们决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带领这支全新的队伍,韶宁主要在公司销售、合作伙伴等方面发力,而我则负责政府关系、市场营销、媒体公关,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带领中国的年轻人做出最好最酷的技术和产品。当时,我们做出了一个很独特的决定,我们两人决定共用一间办公室,这样就可以让我们之间协调起来更方便。许多记者来采访的时候看到这个现象都很惊讶。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的共识,在他离开前的一年里,我们合作得相当愉快。 
我和周韶宁共用一间办公室 
接下来的一个月,是第二轮“空中飞人巡演”的日子。经过了第一轮的海选,现在进入了真刀真枪招聘的阶段。这个时候,“李开复要招收50名‘关门弟子’”的消息开始在媒体上出现,这让整个招聘充满了神秘感。我告诉大家,所谓“弟子”就是一批我可以亲自指导的新员工,我可以手把手地调教这些中国的天才们,无论在职业规划、技术掌握还是人生理想上,我都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所谓“关门”意味着资源的稀缺性,因为第二年我们的招聘就会扩大,而我就再没有时间亲自指导这些员工了。 
应聘者趋之若鹜,越来越多的人把简历投向谷歌。 
进入谷歌到底有什么要求?这是直到今天,我还会在不同场合不断被问到的问题。我用“创新实践者”五个字来概括。 
谷歌需要的创新,是可以实践的创新。我们不需要那些只写论文、不动手编程的工程师,我们希望一个有激情的工程师能从构思到编程一气呵成。这样不但更有效率,而且还能够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这样做既符合公司的“放权”文化,也铲除了大多数公司中从研究院到产品部门的技术转移的艰难。 
那么,什么叫做“实践者”呢?这意味着进入谷歌的员工要讲究“实干”,因为谷歌是动手者的天堂。我们认为,学生要把“内功”学好,不要只是去学各种皮毛的语言、工具,还要把数据结构、算法、数据库、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结构、离散数学等课程学好;另外,我们也要求应聘者有丰富的编程经验,最好大学四年至少编过10万行程序。除了这些硬功夫以外,应聘者还需要有很高的情商,有团队精神,愿意与人合作。 
招聘一开始,中国的高校精英和编程高手们的PK就开始了。很多高手披荆斩棘、通过了谷歌的层层考试,也有很多高手“中途阵亡”。在高校里,每一次演讲过后都是上千人参加谷歌的笔试,但最后只有50~100人进入电话面试,如果再通过这一关,候选人就会被请到北京参加最后的角逐。可以说,竞争之激烈超出想象,几乎每1 000名学生中只有1个人能够被最终录用,这可是真正的“千里挑一”!
                  谷歌中国(2)
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则可以不参加笔试,但是同样必须经过电话面试和最终面试这两关,能够最终过关斩将的也是凤毛麟角。
这其中,我看到了一些让我于心不忍的例子。有一个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每次电话面试的结果总是处于谷歌要求的边界线,可要可不要。这下可惨了!因为谷歌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天才,但是对于这种处于边界线的求职者,就需要更多的面试官来决定是否接纳他。于是总部的面试电话接连不断地打来。
不幸的是,经过12轮电话面试,他还是败北了。后来,他的妻子给我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邮件。“我们夫妻俩和孩子,还有父母住在一间40平米的小房子里,我丈夫特别希望进入谷歌工作。每一次总部打来电话,我丈夫都会很紧张地跑到洗手间去接电话。有时候半夜来了电话,他也得马上从床上跳起来去接。没想到经过这么多轮的折磨,最后的答案居然是‘no’。现在,他的理想就这么破灭了。”
这封信看得我很心酸,但是我却无能为力,因为公司一旦发出拒绝信就不能收回。不过,因为这封信,我们意识到需要限制谷歌的面试次数,后来规定每人最多只允许面试8轮,并且晚上10点以后不允许电话面试。
有的应聘者没有输在“硬件”上,但却输在了“软件”上,也就是说在面试过程中表露出的性格让大家“放弃”了他。
有一位学生在谷歌的考试中几乎是满分,但面试时却露出了让人无法理解的傲慢。他一见到美国来的工程师王昕,就对她说:“哇,我真不敢相信你这么年轻!你看上去好小!我觉得你才18岁!”这倒不是特别严重,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答错一个问题之后,竟然恼羞成怒地说:“你以为你很厉害吗,我来出个题给你做!”这样的不谦虚,很难让我们相信他以后可以和团队愉快合作。我们想也不想就把他拒绝了。
我曾经游说过一位来自东南亚的教授加入谷歌,他在所属专业里绝对权威。可惜面试时这位教授过于傲慢,考官团最后劝我放弃,他们深信这位大教授进入谷歌后也不会平等对待公司的员工。最终,我接受了考官团的建议。显然,谷歌不需要那些不符合公司文化的天才。
但是,面试过程中也有特例。有一位本科生,面试成绩非常优秀,但当他的成绩单寄来的时候,我们的招聘委员会发现他的许多计算机课程都是60或61分,有一位资深工程师坚决反对录取他,说:“成绩本身不是那么重要,但却能基本看出一个人的态度。这么多专业科目得60分,就意味着他对自己不负责任,这么不负责的人,我们雇来以后怎么能信任他呢?我要用一票否决权!”
大家都无法说服这位资深工程师,于是把眼光转向了我,希望我能够说服他。这时我想到了谷歌的文化,如果我强烈地发表了我的意见,那就会违背公司的招聘准则:平等,及人人有否定权。于是,我对这位总部来的资深工程师说:“这样好吗,你打个电话给这名学生,你看他怎么解释他的成绩,如果他不能说服你,你不用回来问我,我们直接拒绝他。你说呢?”这位美国工程师痛快地答应了。
几天之后,他给我发了电子邮件:“我们雇用他吧!我打了电话给他,他让我对中国学生又增添了一份敬佩之意。那个学生说他们学校的计算机系非常糟糕,老师什么都不懂。而且,考试的内容和实际编程根本没有关系。于是,他每科考试都准备到仅够‘低空闪过’的程度,就是这样,他以61分的平均成绩,得到了计算机系的本科学位。”
                  谷歌中国(3)
还有一些奇人奇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一个员工的老板是我在SGI的朋友,他为这位员工写的推荐信是:“他一个人可以顶10个工程师,谁不雇用他,就是大傻瓜!”后来,这个应聘者来面试的时候,我们发现他果然三下五除二就能将程序搞定。我们没有当“大傻瓜”,马上让他加盟了谷歌。
后来有一个应聘者也显示出超常的能力,面试的时候有6道题,他做其中的5道题都是手到擒来。当只剩下最后一道题时,他想了想说:“这道题我拿得不是很准,但我有三种思路!”随后,他把三种想法都非常有逻辑地表达出来,令我们的招聘团队耳目一新。作为工程师,最忌讳的就是对一个问题的思考非黑即白,而他最大的特点则是反应快,思路广。
但当我们给这个候选人offer时,他却犹豫了。因为他的家人都不知道谷歌是个什么公司,他的妈妈希望他去微软、英特尔、IBM这样的老牌跨国公司工作,而他的女朋友则希望他出国读书。他的犹豫让我们的招聘团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考官团让我出山去“三顾茅庐”。
当时我正在总部出差,为了和时间赛跑,我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手写了长长的一封信,一下飞机就让同事马上给这个学生和家长送去。当时我的同事开玩笑说:“开复,你当年的情书怕是都没这么长吧!”之后,我又想尽办法为这个应聘者的妈妈和女友安排了一次晚饭。在饭桌上,我耐心地解释为什么谷歌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除了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谷歌还特别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比如第一年,谷歌会花40%的时间让员工培训,这是工程师们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终于,我把应聘者的家属说服了。因为说服了她们,我们招聘的第一年就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2006年1月前,谷歌中国的全国招聘终于有了最初的成果。50多名“关门弟子”在北京相会了,这就是谷歌中国最初的阵容,他们年轻、自信,个个都是“人精”!
除了工程师的招聘热火朝天,还有一个职位的招聘也成了热门消息,那就是谷歌中国的大厨招聘。沿袭谷歌全球的传统,谷歌在中国也要招聘一个五星级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