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照顾你的孩子 >

第7章

照顾你的孩子-第7章

小说: 照顾你的孩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痉挛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当患儿被垂直抱起时,两下肢伸直,两腿交叉呈剪刀样,若将患儿放在地面上,可见足跟悬空不落地,而足尖着地。

    2手足徐动型:表现为肢体及周身无目的地不自主地抖动。语音不清、面部表情多种多样好似做鬼脸。

    3弛缓型:是脑瘫的一种特殊类型,特点为周身肌肉松弛,收缩无力,仰卧时两下肢无力呈外展状态,象青蛙仰面朝天的姿势。

    4共济失调型:动作不灵活,缺乏稳定『性』和协调『性』。

    5混合型:具有上述这些型的综合特点。

    (3)治疗措施

    几乎所有有脑瘫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发育障碍和运动功能不全。脑瘫的治疗是一种综合康复的练习,如运动疗法就是利用机械的物理手段,针对脑瘫遗留的各种运动障碍及异常姿势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其目的在于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及提高小儿日常生活能力,具体方法有姿势矫正训练、肢体与躯干促通训练、基本移动动作训练等。脑瘫训练还包括语言训练、外科矫治的训练、心理训练、中医疗法等多种训练。

    脑瘫愈后的好与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早期发现与尽早进行合理的综合康复治疗。早期康复训练可以防止重症患儿由于长期不活动或卧床等造成的肌肉萎缩、关节强直与骨骼畸形等。但是脑瘫的全面康复是一个反复而艰苦的过程,它需要年复一年的不间断『操』作训练,持之以恒,使脑瘫患儿尽可能地恢复功能。

    8。抽动秽语综合症

    抽动秽语综合症又称进行『性』抽搐或多发『性』抽动。因为此病具有抽动和秽语二大主症故而得名。此病近几年明显增多,以男孩多见。病因目前尚未清楚。有人认为是由于脑内一种叫多巴胺系统分泌过多的多巴胺所致。

    (1)症状表现

    此病常开始于头面部的肌肉,如点头、眨眼、皱眉、解嘴、嗅鼻等。动作往往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呈一种反复『性』发作的、突然的、快速的肌肉收缩运动。以后逐渐发展到肩、臂、下肢与躯干部的肌肉,如耸肩、抬臂、踢腿、躯干部的扭转等症状。发作次数频繁,少则一日一二次多则十余次、上百次。多数儿童在发作半年或一年之后,个别人是病初就出现喉肌抽搐,并出现程度不同的喉音,如轻咳、干咳,这时往往误诊为〃咽炎〃、〃气管炎〃。严重者喊叫,犬吠吼叫,有时有轻声的谩骂和『淫』秽的词句。以上症状与情绪有关,情绪紧张时加重,轻松时减轻,夜间睡眠时消失。孩子自知有病,难以控制,故往往影响学习。

    近几年研究表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孩子在神经心理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存在一些行为问题。有强迫观念和行为如反复洗手、开关灯5次以上、强迫回忆等,并与多动症并存。有些孩子还存在诵读困难。这些孩子易焦虑。抑郁、躁狂、恐慌发作、恐怖症和口吃。

    (2)治疗与预防措施

    诊断此病比较容易,但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虽然现在中西『药』均可运用,但完全控制或治愈还比较困难。因为此病是神经和精神科并存的一种疾病。心理治疗是目前较为难办到的。

    1心理治疗:最好找一名心理科大夫帮助寻找心理障碍的关键点,有的放矢。父母也不要过于紧张,强迫孩子干一些自己不愿干的事。让孩子多交朋友,多去郊游,开阔眼界,心胸开阔,对治愈此病有很大帮助。较好的办法是引导孩子做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2『药』物治疗:以氟吸院醇治疗效果显著,每日0。05mg/kg逐渐增加,分次口服。因为此『药』易出现副作用所以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与苯海索等量配用,以减轻氟吸陡醇的副作用。

    秦必利是治疗此病的另一种『药』物,作用慢,目前使用无明显副作用。

    3中『药』及针灸治疗:中『药』的使用是依据患儿的表现具体配伍。针灸可帮助减轻症状。

    9。婴幼儿多动症

    多动症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于正常的儿童,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在临床上表现出与其智力水平不相称的活动过度、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和任『性』冲动,以及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过去对这种疾病认识不足,常把这类儿童看作顽皮,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苦恼。甚至于反复教育和惩罚,均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近20年才引起重视,确诊为一种病态,认为是一种轻微脑功能失调综合征。

    (1)发病原因

    目前有人提出多动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有多种神经递质不足所引起的生理、心理功能的缺陷。也有人认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轻度脑损伤也是重要因素。近几年研究还提出本病有神经生理的异常。多动症的病因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澄清。当今一致认为多动症是多种因素引起的。

    (2)症状表现

    注意力集中困难,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易被各种新事物所吸引,做事有始无终。在家中作练习时作时玩,效率很低。活动过度。有的孩子在胎儿时就动得厉害,出生后显得活泼、睡眠少。上幼儿园时不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乱』翻抽屉,破坏玩具,撕书本,边吃边玩。上学以后,在座位上坐不住,不时扭屁股、伸腿脚、不停地削铅笔、切橡皮、咬衣角,有的孩子在课桌上敲打,口中喊叫,影响教师讲课。课下与同学打架。平时情绪不稳,任『性』冲动,易哭、易怒。尽管这些孩子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上述注意涣散等症状,不能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学习成绩多半较差或不稳定。

    (3)治疗措施

    1饮食治疗: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肯定食物过敏与多动症有一定关系,但是在儿童的食物中尽量避免某种人工『色』素调味品、防腐剂。这样做是有益无害的。如果在儿童饮食中增加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如饮用浓咖啡均可起到治疗此病的作用。

    2『药』物治疗:多动症是先天体质缺陷引起的,则首先采用『药』物治疗。一般来讲,当前治疗多动症的『药』物疗效显著,很少有危险。

    这些『药』几乎对2/3的多动症患儿有效,一般选用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这些『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但要注意一般在孩子上学前服用。晚上、放假、周日均停用。

    3心理及行为治疗:在必须采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也应当重视心理和行为的治疗。用『药』前首先让孩子明白吃『药』并不一定意味着他有严重的疾病,但应当让他知道他的行为有问题。因为他做的一些事让人恼火,不叫人喜欢,『药』物能帮助他集中注意力,较好完成作业。对他们的行为既不迁就、也不打骂,讲清道理,以教育为主。这种孩子要避免过度兴奋、过度刺激、过度疲劳。行为治疗是按专门设计的程序逐渐建立起正常行为并且巩固和强化。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鼓励,唤起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0。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属于发育障碍。患儿的语言、社会交往。动作行为、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等都可出现发育偏差或发育迟缓。

    (1)症状表现

    1与周围人建立不起情感联系。有不同程度地与亲人不亲。对别人的喜怒哀乐则意识不到,缺乏同情心,常对某些东西(如砖、盆)或颜『色』发生特殊兴趣。

    2保持固定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如果稍加改变就会引起他们发脾气或惊恐。

    3语言交往障碍。婴儿晰呀学语减少,会说话的孤独症病儿说得多,而领会意义少。少数病儿于幼儿期对字、数和歌词等有一种惊人的应用或背诵能力。

    4感知和动作障碍。对周围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5智能障碍。病儿智力均下降,至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水平,但个别病儿智能可达到异乎寻常的程度,具有特异的背诵诗歌等机械记忆能力,被称为〃白痴学者〃。

    (2)治疗与愈后

    孤独症虽病因未明,但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实践证明,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起辅助作用,而重要的是对病儿的照料和训练。

    1行为矫正疗法:在治疗前对病儿的基本心理功能(如语言、社会交往、动作行为等的发育水平)作全面评价,进行智力测验,将所测得的结果作为训练的基线。行为矫正治疗是利用条件反『射』原理进行学习训练。现在北京已成立孤独症协会,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好事。

    2游戏治疗:游戏是最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最好活动形式。

    3『药』物治疗:如氟吸陡醇对治疗活动过度、刻板活动、易激动、烦躁不安,改进孤独和学习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影响愈后的因素有:发病年龄越小愈后越差。有智力低下者愈后差。5岁时保留较多语言者愈后好,反之较差。有并发症者愈后差。

    11。小儿睡眠障碍症

    小儿睡眠的质与量随不同的年龄、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而异。其睡眠障碍大多为生理『性』或环境因素造成的一时『性』现象,小儿睡眠严重障碍者少见。

    (1)夜啼:即夜间啼哭不能入睡多因饥、渴、冷、热、湿疹等不适而引起,溺爱也可能是一种因素。

    (2)入睡困难:常因声音吵扰或改变习惯引起。严重者可给小量安眠『药』,对环境熟悉后即停『药』。

    (3)失眠: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可以产生失眠现象,其原因各有不同。例如小婴儿的失眠是由于生活规律不好,『尿』布或衣服不舒服等所致。8~9个月左右婴儿的失眠与出牙不适有关。幼儿期的孩子失眠多与好动、贪玩有关。较大的儿童严重失眠是神经症或人格障碍的征象,也有用脑过度。对于儿童失眠要尽量少用安眠『药』,因为儿童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而增加症状。要仔细查明引起失眠的原因,然后设法消除。对于青少年可采用自我松弛来治疗失眠。

    (4)夜惊:指睡觉过程中孩子突然出现的惊恐状态,常见于4~7岁的儿童。表现为在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惊醒,瞪围坐起,惊慌失措,大声哭喊,怎么哄也不能使之安静下来。一般发作持续10余分钟,过去后仍能安静入睡,一般清醒后记不起发生的事情。夜惊可连续几夜产生,但极少在一夜中重复出现。发生夜惊的原因主要是经常听激动兴奋的故事及看恐怖电影电视,或受父母、老师责备,也有入睡前吃得过饱。因此,避免儿童过度兴奋或恐惧,按时睡觉。对发生夜惊的孩子要做脑电图除外精神运动『性』癫痫。

    (5)梦魔:这也是一种睡眠时的惊恐反应。多见于8~10岁的儿童。它是指极度焦虑、恐怖、压得透不过来气或得不到帮助的一种令人惊恐的梦。发作时孩子大声呼喊、哭泣而醒,醒后能述梦中经历的事,并能认识周围的人。一般醒后往往难以入睡,一般2~3分钟即结束。治疗同夜惊。

    (6)梦游:是另外一种睡眠障碍。大部分梦游是在入睡后1…3小时内发生;发作时儿童睁眼凝视坐起,然后下床行走;有时还能做复杂的工作,如扫地、倒水等,行动几分钟至半小时后回到床上入睡,事后不能回忆自己睡着时所做的一切。精神紧张、疲劳和矛盾的情绪是产生梦游的原因。但有人认为此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展不成熟的特征。但要做脑电图除外精神运动『性』癫痫。

    12。小儿行为症

    小儿行为问题一般包括说谎、欺骗行为、偷窃行为、横行霸道、破坏行为、对抗行为、课堂行为和犯罪行为。这种行为既侵犯别人,也不利于儿童成长。儿童之所以做坏事或出现行为问题,大部分由于在家庭中缺乏温暖;也有是过于被溺爱、缺乏适当教育。这两个极端都是产生儿童行为问题的外因。小儿行为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只要我们能正确引导,及早教育,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这些行为的产生,使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纠正儿童行为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二:建立法规和奖罚分明。

    (1)建立法规: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从小就要让孩子懂得家规是必须执行的。在任何一个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必须一致,也就是对儿童应有一致的意见和家规标准,而且要共同执行。如果父母与父母之间或祖父母之间对教育孩子发生分歧也要背着孩子达成一致的意见,决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