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姆考湔淼闷粒 闭庋己⒆印∽约憾郑顾窃敢饫投诶投形扌蔚靥岣咦晕曳竦哪芰Α
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孩子刚开始动手时,经常会不小心把事情搞糟,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否则就会 损伤他们的积极性,要耐心地把动作解释清楚并做示范,然后再让他练习。
定下一些规则,全家上下一律遵守
如果孩子依赖、懒惰成性,鼓励或者示范可能都不起作用,这时可以定下一些规则,例如“ 不洗澡就不准上床”。如果孩子不听劝告,父母可以不理睬他的抗议。确立规则时不要带有 责备的语气,也不要重复唠叨,只要以行动来证实就可以了,也可以求助于医生、老师等具 有权威性的人,这些人更能使孩子明白自我服务的重要性。如孩子不肯刷牙,可以直接带他 到牙医那里,让他看看病人的痛苦。然后让医生告诉孩子,这些病人小时候不好好 刷牙,现在就要补牙、拔牙,还要打针吃药。在孩子认识到“惨痛”的教训时,再教他们如 何保养牙齿、如何养成正确的习惯。
让孩子学会说“我自己来”
要制定一些引导孩子的策略。毕竟孩子年龄比较小,在训练他们自我服务技能、自理生活的 过程中,父母要注意策略,懂得说服孩子的艺术,让孩子规划自己的生活,培养独立 意识。让孩子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得到锻炼。
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眼中的世界与我们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及 能力也许不 合乎我们的观念,但是我们要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它。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行动 ,都能给孩子无穷的力量。孩子会在这些眼神和行动中更积极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13节:对孩子宠爱但不溺爱(1)
对孩子宠爱但不溺爱
鲁伯特·默多克的家
关于鲁伯特·默多克 》》》》
鲁伯特·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他的父亲凯斯·默多克是澳大 利亚先驱和新闻周刊的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是一位前所未有的传媒大亨,他一个人控股 电视、电影、书籍、杂志、网络以及报纸等多种产业,由他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新闻 集团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在他的麾下,既有久 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公司。20 世纪 80年代初,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的年营业额已达到12亿澳元,他本人也成为新闻界屈指 可数的人物之一。2002年11月,他被英国商界评为“英国在世的最伟大的企业家”。这家公 司拥有175种报纸、5家杂志和23家电台,电视网横跨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和亚洲,净资 产超过420亿美元。
成长故事
默多克的父亲凯斯·默多克在澳大利亚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报业家,拥有《论坛报》集团和 爵士头衔,对自己唯一的儿子默多克很是宠爱,甚至有点溺爱。而默多克的母亲伊丽莎白 ·格林却是一位严母。伊丽莎白年轻时曾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很有主见,性格果敢, 尽管和丈夫一样十分宠爱孩子,但是眼见默多克在父亲的溺爱下逐渐变得任性和娇气,她 选择了和丈夫截然不同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正是这位看上去有点铁石心肠的母亲,使默多 克一生受益无穷。
在默多克还很小的时候,伊丽莎白专门为默多克在花园里盖了一间小木屋让他一个人居住。 每天晚餐过后,母亲都陪伴他读书看报,然后让他一个人到花园的小木屋里睡觉休息,只有 在最寒冷的冬天,担心小屋过于寒冷会冻坏他的时候,她才允许他和姐妹们一起在大屋子里 休息。
刚开始的时候,默多克总是害怕一个人睡在小木屋里,他的父亲凯斯曾几次想劝说伊丽莎白 不要这样对待孩子,但是伊丽莎白坚持主见,认为在外面睡觉对儿子很有好处,是对他的 一个锻炼,他需要适应自然界的黑暗,适应独处,这样做会让他变得更勇敢。但是伊丽莎白 也没有把默多克扔在小屋里就不管了,为了安慰和鼓励胆怯的孩子,她在小屋里和孩子一 起阅读并给他讲故事,等默多克睡着后再悄悄地离开。渐渐地,默多克不再害怕一个人睡 在小屋的夜晚,他渐渐发现其实母亲很用心地为他布置了一个温馨的环境,这里有电灯、有 舒适的床,还有能看见美丽萤火虫的大窗户和夏夜的凉风——他后来即使不需要母亲的陪伴 也能独自在小屋里看书休息了。
默多克10岁那年,伊丽莎白将他送到了基隆语法学校寄宿学习。父亲一直很担心儿子年纪 还太小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很反对母亲的这一举动,但是和以前一样,母亲坚持了自己的 做法。默多克在学校的集体生活里,学会了照顾自己的生活,也学会了和同伴友好相处。基 隆语法学校位于海风口,冬天非常寒冷,但这个学校的教员以博学多才和严格且尽职而闻名 ,在这里默多克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几位良师益友的影响下,他 开始参加校园活动和学生社团,担任了校报的编辑,这是这位传媒大亨的媒介生涯第一步。
默多克的母亲对孩子不溺爱,让孩子养成了独立自主、坚强勇敢的品质,他在这种特 殊的锻炼下学会了适应各种环境,使他能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这 种品质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功和辉煌。
理论点拨
有些家长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容易失去理智,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是过度的苛责;另一个 方面 是过度的纵容。对孩子过分宠爱,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 ,一味对孩子百依百顺,甚至偏袒庇护孩子的过失,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 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第14节:对孩子宠爱但不溺爱(2)
家庭既是孩子的诞生地,也是培养孩子的摇篮。家庭是塑造一个人品格的第一场所, 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旦父母对孩子采取溺爱、迁就的教育 方式,把孩子放到比父母还高的位置上,过分满足孩子的哪怕是不正当的要求,包办孩子的 一切,孩子就会变得依赖且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孩子往往软弱,也不会过多地考虑别人的 感受。
默多克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他的父母很好地找到了一个位置来爱孩子,既不对孩子苛刻,也 不 溺爱。母亲在锻炼孩子独立性的时候,也给予了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使孩子在不知不觉 中克服了独处的恐惧,并爱上这种独处。
生活实例
明明的父母因为工作很忙,便一直把明明留在农村的老家,由明明的爷爷奶奶抚养,直到明 明读 小学了,父母才将其接回到了城里,由于父亲经常在外出差,妈妈便一个人管教孩子。
或许是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太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都一律百依百顺,尤其是 物质方面的要求,明明要什么妈妈就买什么。时间长了,明明逐渐变得霸道起来,一旦妈妈 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大发雷霆,甚至会以不去上学或是离家出走来威胁父母。一开始, 明 明的妈妈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也没放在心上,依旧对孩子的要求很顺从,但是明明的学习 成绩却一落千丈,在班上他不听老师讲课,不完成作业,还常常顶撞老师,成了让老师头 疼的问题学生。
由于母亲的娇惯和溺爱,明明变得越来越好逸恶劳,渐渐在玩乐中迷失了自己,并 学着电影里的人在班里拉帮结派,传播一些不良习惯,顶撞老师的行为越来越频繁,和同 学稍有争执便拳脚相加。有一天,明明的班主任发现明明躲在厕所内吸烟,还给其他 的孩子分发香烟,气坏了的班主任因此罚明明在教室后面站着上了一下午并要求他当着 全班同学的面检讨。明明觉得老师丢了自己的面子,便横竖都不愿意去学校了,明明的妈 妈见状,觉得自己的孩子被老师欺负了,就去找学校的领导理论,要求老师给明明道歉 ,理由是明明被侮辱了。在闹得满城风雨以后,学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出面道歉,并给 明明换了一个班主任。
这件事之后,所有的老师都知道明明是个惹不得的孩子,为了不惹麻烦,老师们对明明的 所作所为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明明愈加有恃无恐起来,渐渐地又迷上了网络,常 常逃课并领着几个同学偷偷出去上网,还对妈妈撒谎说自己要好好学习了,让妈妈出钱自己 参加一个补习班。欣喜万分的妈妈以为明明懂事了,谁知明明把妈妈给的补习费全部花在了 网吧里,并天天玩到深更半夜才回家,谎称在老师家补习。
直到后来老师打来一个电话,称明明已经很久没上学了,妈妈才恍然大悟,她找遍了家和 学 校附近的网吧,终于把明明揪了回去。这时候的妈妈依然没有醒悟,明明声称自己去网 吧是因为妈妈不给买电脑,妈妈心一软,又心想或许买了电脑孩子就不会乱跑和结交一些坏 朋友,便同意了孩子的要求。
电脑买回家以后,妈妈开始要求明明每天只能玩半个小时,周末玩一个小时,如果明明的学 习成绩有进步,还可以奖励他多玩一会儿。刚开始的时候明明还很听妈妈的话,但是很快 就把妈妈的话抛在了脑后,每天一回家就打开电脑,直到清晨才打着呵欠洗洗脸去学校, 在学校的时间,明明几乎都是趴在桌子上睡觉。
明明的妈妈这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开始干涉孩子,但是明明完全不把她的话放在 心上,依旧我行我素。一天深夜,妈妈起床上厕所,见明明的房间还有昏暗的光,便推门 进去,看见明明正在浏览黄色网页。妈妈一下暴跳如雷,孩子才12岁,就变得如此坏,怎 么得了!没想到的是明明见妈妈没有任何征兆便闯了进来也变得恼羞成怒,失去人性似的 扑 到妈妈面前打妈妈,抓妈妈的脸,甚至抓起屋里的东西扔向妈妈:“滚出去,我不要你这个 妈妈,滚出去,我烦你!”然后就是一顿暴打。
第15节:做最开明的家长(1)
这一顿暴打让妈妈彻底死心了,她不明白自己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一直满足孩子的各种 要求,为何到最后却换回的是孩子对自己的拳脚相加。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任性的孩子。他唯我独尊且自以为是;他乱发脾气且情绪紊乱;他率性而 为且固执己见。这是一个好像具有强烈的“独生子女综合征”的孩子。这是一个叫人很难接 受的孩子,很显然,母亲的溺爱已经扭曲了应有的正确的价值取向。
实例TIPS
父母可以这样防止对孩子的溺爱:
不搞特殊待遇:如果时时处处给孩子特殊照顾,有好东西都给孩子留着,会让孩子感觉自 己在家地位高人一等,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高在上,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 ,不关心他人。
不过分注意:很多家庭都习惯了以孩子为中心,家里的事务安排都围绕着孩子。当 亲朋好友来访,也常常是围着孩子逗他玩。对孩子过于注意,孩子便会容易骄傲,觉得自己 是家里的中心,而且人人都喜欢自己;孩子的天性是“人来疯”,如果在客人面前过分 注意孩子,孩子为了表现自己会忽略应有的礼仪和礼貌。
不要轻易满足:对孩子的要求要慎重考虑,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总是害 怕孩子哭闹,因此就对孩子百依百顺。容易被满足的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 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不包办代替: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于是任何事情都代替孩子做了,结果导致孩子三 四岁了还要父母喂饭、穿衣,五六岁了还不会做简单的家务。这样孩子就不会变得勤劳、善 良,也缺少同情心和上进心。
不担惊受怕:其实孩子天生是什么都不怕的,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 ,但是往往是父母对孩子过分担忧而千叮咛万嘱咐,导致孩子越来越担心。如果父母在确保 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少一些担忧,多一点鼓励,在摔跤后不大惊小怪,而是让孩子自己爬起 来,孩子就不会变得懦弱胆怯。
不剥夺独立:没有父母的陪伴就不让孩子走出家门和别的小朋友玩,孩子一脱离自己的 视线就变得十分紧张,被家长这样剥夺了独立性的孩子往往就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
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