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翰缓茫惶秩讼不叮圆呕岜桓盖住∨灼沽哿四盖锥雷约枘训馗а约海哪谛囊虼艘脖涞眉渥员啊
童语的妈妈在不顺心的时候常常数落自己的前夫太过狠心,也抱怨童语不是男孩才 导致了他们夫妻的矛盾,每当想到自己一人带着孩子的委屈艰辛,她就会忍不住对童语发泄 ,童语害怕妈妈也会不要自己,便默默地忍受着母亲的坏脾气,并且坚信是自己不够好, 才害得爸爸离开了妈妈。而且童语也听亲戚提到过,妈妈曾经有过再嫁的机会,但是对方不 愿 意妈妈带个“拖油瓶”,于是婚事告吹,童语也因此越发觉得自己是破坏妈妈幸福的祸首。
童语在这种自卑与愧疚的情绪下,便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她事事都想做到最好以赢得妈妈 的欢心,她努力学习,希望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挣钱补偿妈妈。但是事与愿违,越是想考 好就越是紧张而无法正常发挥,连续参加两次高考都未能如愿后,童语只得托人读了个职校 学 裁缝,毕业后在服装厂当工人。考学的失败让童语备受打击,觉得自己又愧对了妈妈,也越 发觉得自己没用。
第7节:打消孩子的自卑心理(3)
工作几年后,童语经人介绍认识了自己的丈夫,丈夫是一位商人,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对童 语也百般呵护。刚结婚的时候,童语感觉自己很幸福,但是很快,因为丈夫生意繁忙, 应酬较多,她便开始不安起来,觉得自己既不漂亮也不聪明,害怕自己留不住优秀 的丈夫。每当丈夫回家晚了,童语就会疑心丈夫是不是出去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于是当 丈夫不在家的时候,她便不停地打电话追问丈夫的行踪,后来更是变本加厉到还要打电话给 丈夫的生意伙伴对质以确定丈夫是不是撒谎。童语的行为让丈夫觉得十分苦恼,却也无可 奈何,也只好由着她。不久前,丈夫和一位女客户谈完生意打算开车送客户去机场,他 带着客户刚上车就遇到来到公司找自己的童语,童语见丈夫的车上坐了一个女人,便不由 分说地上去就是一耳光,然后在公司楼下大吵大闹。这场闹剧的结果是气走了客户,也让丈 夫丢尽了面子。童语这时候哭着对丈夫说,自己是因为太害怕失去他所以很在意,但这个时 候丈夫也觉得童语似乎有了某种问题,于是建议她去做了心理咨询。
很显然,童语的婚姻问题其实根源还是在于她童年时期就产生了深深的自卑。自己一直被告 知是被父亲抛弃了,童语的心里便因这个被抛弃的事实而极度自卑。在成长 过程中,她一直试图讨好母亲,一方面是处于莫须有的愧疚,一方面也是强烈的自卑,害怕 又被母亲遗弃。考学的失利让童语坚信自己没用,也接受了自己没用的事实。在她 看来,自己因为没用,所以不讨人喜欢,会被人遗弃。这种自卑带到童语的婚姻中,就 成了她对丈夫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其实说到底是不自信。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取决于他的童年经历的,如果当初童语的妈妈 对丈夫少一点抱怨,或是在抱怨的时候不把对丈夫的怨恨投射到孩子身上,那么童语也许就 不会深深地陷入自卑;如果童语的妈妈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失败的婚姻并坚强地走出阴影, 那么童语就不会因此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如果童语的妈妈能及时地发现孩子的自卑,在孩 子遭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孩子更多的爱护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发泄自己的不满,那么童语也许 不会走向极端。
然而童语的妈妈并不曾发觉,是自己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实例TIPS
如何帮助孩子战胜自卑
认知法
认知法就是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 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抱负,自我评价过高。由于自己方法不当,或缺乏处世能力而陷入困 境时,自尊心受到损害、优越感严重失落,于是从一个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 个 完全失去自信的人,从而过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 缺乏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帮助孩子提高自己透过现象认识 本质的能力,客观地分析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并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而不是妄 自嗟叹、妄自菲薄。
实践法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打击,一旦遭受挫折,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 疑。面对自卑的孩子,父母不妨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让 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感受一种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对自信心最好的强化。同时要教 会孩 子对自我感到满足。需要注意的是,恢复孩子的自信心需要有一个过程,父母千万不能太 着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孩子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孩子的自卑感。
暗示法
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 是人对自我的一种暗示作用。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消极 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则带来积极的行动。每个人的智力相差都不太大,当孩子做事的 时候,不断地暗示孩子,别人能做的他也一定能做好,始终让孩子坚信“我能行”、“我也 能够做好”。
第8节:孩子,一定要坚强(1)
广泛开展社会交往,增强生活勇气
多数自卑的孩子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群交往,由 于缺少心理沟通,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让孩子多和人群接触,多结交朋友,感受他人的 喜怒哀乐,丰富生活体验,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潭;通 过交往,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
孩子,一定要坚强
拉吉夫·甘地的母亲
关于拉吉夫·甘地 》》》》
拉吉夫·甘地1944年8月20日出生于印度孟买,是印度第一任女总理英迪拉·甘地和费罗兹 ·甘 地的长子,也是尼赫鲁家族中的第四代。拉吉夫的母亲对他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4年在母亲遇刺身亡后,他受命于危难之时担任第三任总理。印度的总理此前都是些老人 ,拉吉夫·甘地给这个职位带来了一些新的面貌,上任后他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政 局 ,改善同邻国的关系,调整经济,积极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生产,以印度新一代年轻 领导人的特点和形象为国内外所瞩目。
成长故事
拉吉夫的母亲英迪拉是印度第一任女总理,而英迪拉的父亲也曾是印度总理,或许是父亲的 工作过于忙碌,童年的英迪拉生活总是充满了孤独和不安,所以当她有了孩子后,下定决心 要挤出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好好爱他们。
英迪拉成为总理后,不管自己有多忙,她都抽出时间和两个儿子一起玩,一起读书。拉吉夫 小 的时候性格内向,言语不多,甚至有些腼腆。在他3岁时,英迪拉全家搬进了新居,这本来 是件好事,但是年幼的拉吉夫却对新居的一切都感觉不适应,他大吵大闹,试图抗拒这个陌 生的环境。英迪拉把拉吉夫带到了花园的喷泉边,用花园里种种有趣的事物来吸引孩子,让 他忘却了烦躁,也逐渐地适应了新居。
随着拉吉夫逐渐长大,英迪拉一直希望儿子能够拥有坚强的品质,而她也一直这样教育孩子 。拉吉夫12岁那年,因病需要动手术,他的主治医师害怕拉吉夫会对手术感到恐惧,于是假 装安慰他说手术很简单,并不痛。英迪拉却认为拉吉夫已12岁了,应该懂事了,她坦白地 对儿 子说:“孩子,你将经历一次非常痛苦的手术,在手术后的几天里这种痛苦会一直持续,也 没有人可以替代你,你要有心理准备,坚强地应对,作为一个男子汉在痛苦的时候请不要哭 泣或叫苦,否则对你的身体毫无好处,甚至会让你更加痛苦。你是否还愿意接受这个手术并 获 得康复”拉吉夫听了母亲的话,点了点头,勇敢地熬过了这次手术,既没有哭也没有叫苦 ,坚强地忍受了这一切。
正是这一件小事,让拉吉夫明白,对于任何痛苦,勇敢坚持是唯一的办法,哭泣和抱怨并 不能让痛苦减轻,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他变得日益坚强起来。在母亲英迪拉遇刺身亡以后 ,拉吉夫忍住了自己内心巨大的悲伤,勇敢地站出来,以国家利益为重,果断地平息了全国 骚乱,稳定了国家局势,也获得了民众的信任。1984年12月31日17时,拉吉夫·甘地宣誓就 任印度第三任总理。
理论点拨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做过研究,发现智力发展与三种性格品质 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三是有自信,不自卑。可见,坚强 的性格对人生十分重要。
许多父母都觉得孩子的所有缺点都是可以原谅的,于是过分顺从孩子的意愿,对孩子的缺 点过分牵就,替孩子包办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其实这种过于保护孩子的方式只能让孩子在 在心理上产生依赖思想,行为上产生软弱性。
孩子的成长阶段是无法独立处世的时期,做父母的应给予保护和关怀,但绝不能溺爱和纵容 ,不能使他们产生依赖的心理,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孩子培养不出坚强的品质,当他们日后步 入社会独立生活时,没有坚强的意志,暂时的困难与挫折就能把他们击倒。所以家长应意识 到,坚强的意志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拉吉夫的母亲 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若是没有当初母亲对其坚强性格的培养,拉吉夫在母亲遇害后怕是只 会沉浸在悲伤里而无法做到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了。
第9节:孩子,一定要坚强(2)
尤其是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今天,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他们 和父母一样,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应该从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处处依 赖别人。
生活实例
在幼儿园里,敏敏显得比别的孩子都脆弱:班上评选小红花,只有5个孩子能评上,敏敏落 选了,全班25个没被评上的小孩只有敏敏一个人哭了;早上玩玩具,敏敏想去拿小熊,却 被皓皓先拿走了,老师马上给她拿了个小兔子,但敏敏又哭了;午餐有敏敏喜欢的鱼丸,这 时调皮的鹏鹏抢了她一个鱼丸,她不敢抢回来又哭了;六一儿童节搞游园活动,敏敏捞金鱼 怎么也捞不上来,一急还是只能哭了……
就是这些小事,让老师觉得敏敏的性格有些软弱,别的小孩都不放在心上的事情,敏敏都 特别在乎。
经过调查,老师才知道,在家里敏敏一直受宠,被保护得很好,每次她遇到什么事情,只 要一哭,准会有父母帮她完成,于是渐渐地敏敏也就有了这个习惯,有事情就哭,让爸爸 妈 妈来帮忙解决——敏敏因此到现在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不肯一个人睡觉、不敢和别的小朋友 打闹,而别的大班的孩子都做得到。
于是老师和敏敏的妈妈做了一次交流,建议敏敏的父母不要太顺着孩子,因为习惯了事事有 父母帮助解决,孩子就会变得软弱,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不懂得如何去应对了,这对孩子 的成长没有好处。
在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后,敏敏的妈妈开始有意识地训练敏敏:早上起来,妈妈要敏敏自己穿 衣服,敏敏老穿不上,急得哇哇大哭,但是妈妈这一次没帮她,而是在旁边指挥:“把头 伸 进去,把那个袖子拿起了,好的,对,就是这个袖子,把你的右手伸进去,把那个袖子也拿 起,把左手伸进去。”敏敏费尽周折穿好衣服依然哭,怪妈妈今天为什么不帮自己。
敏敏渐渐地发现自己的哭不再有任何用处了,爸爸妈妈都变了,甚至她摔倒了哭得地动山 摇爸爸也只是要她自己站起来。敏敏也不再把哭当作自己的手段了,爸爸妈妈也时常给她一 些鼓励:“乖孩子,你可以的,真棒,你做得很好!”
当幼儿园再次举行游园活动的时候,敏敏看上了跳高击鼓游戏的奖品——一个小小的机 器猫 玩具,那个鼓挂得很高,敏敏几次尝试击鼓都失败了,但是这一次敏敏没有哭,她一次次 跳起来,终于敲响了鼓面,高兴地领回了属于自己的奖品。
理论点拨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性格即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如何,跟他一生的发展、生活、工作乃 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