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 >

第16章

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第16章

小说: 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友罢腋玫睦鲜α恕U馐保∷鋈幌肫鹱约盒∈焙蜓俚囊桓隼鲜妥≡诎屠瑁性忌摇ぢ淼ぃ馕桓智偌也唤鲇小∫惶鬃约憾捞氐难葑嗉记桑一谷鲜吨淖髑倚ぐ睢S谑牵闳グ莘米约盒∈焙虻摹≌馕焕鲜Γ仪笏傅愣印9唬罄矗蘼ぢ蘩即铀嵌芤娣饲场
  平常的日子,母亲还从并不十分宽裕的家用中拿出钱来,每星期给儿子买一张夏特音乐会的 门票,让他去听音乐家巴德鲁、科洛纳、拉穆勒的演奏。多年以后,罗曼·罗兰回忆起来, 还非常感激母亲每周给他的这三个小时,让他完全忘记了一切。在这三个小时中,他为莫扎 特无邪的快乐、贝多芬的雄伟强大、普格的温和所深深吸引。在这儿他还领略到巴黎最新的 音乐信息和音乐知识。
  罗曼·罗兰曾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母亲使他的天赋得到及时的完善,虽 然他后来没有成为一个音乐家而是文学家,但这也使得他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位教育 家曾说过生活本身就是教育。要发挥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必须及时利用家庭的资 源,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准备,这是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兴趣培养和天赋启蒙的重要作用,梦想孩子成 为钢琴家、小提琴家的父母不在少数。但是你能否也像故事中的母亲一样为儿子的爱好遍寻 名师、费尽周折呢?
  理论点拨
  菲菲的妈妈从小就培养菲菲学画。当别的家长热衷于开发孩子的智力,试图培养一 个个的神童的时候,菲菲的妈妈却注重对女儿进行艺术的熏陶。
  菲菲从小爱画画,妈妈就抓住了女儿的这个爱好,决心把这个爱好发展成特长。在妈 妈看来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况且绘画有助于培养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性,也算是一 种智力开发。
  于是在菲菲童年时代,周末一有空妈妈就带她去感受大自然,捕捉画图的素材 ,每到周末,或公园、或田野、或山林,都有母女俩写生的身影。
  妈妈后来还为菲菲请了老师,进行素描的专业培训,在学习班菲菲进步很快。到最后,菲 菲大学毕业后并没有把美术作为专门的事业,而是投身于广告业,但是从小打下的坚实 的美术功底让她做起广告设计来得心应手,这不能不归功于童年时期的爱好与特长。
                  
第45节:让孩子吃一点苦(1)
  生活实例
  追踪调查表明:一个孩子取得某项突出成绩,往往与他的特长有密切联系,特长的灵 感常常促使一个人在工作中获得重大突破。因此在促使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 和发展孩子特长,强令孩子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只埋头读书的做法是错误的。
  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孩子们才能各异,有的想象丰富,有的逻辑思维 能力强,有的喜欢歌舞,有的爱好体育运动……家长应了解孩子的情况,只要他的爱 好是积极健康的,就应该支持,保证其活动、锻炼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不断了解孩子的 活 动情况,注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有能力的家长还应对孩子的爱好给予必要的指导,如:孩 子爱弹琴,家长买来电子琴指导孩子弹奏;孩子爱运动,爸爸应经常陪孩子一起锻炼…… 这些都是把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的重要手段。
  其实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本能地喜欢做游戏,小一点的孩子的喜好,性别分化明显, 比如女孩子喜欢娃娃,男孩喜欢玩具枪和车;再长大一些有的孩子喜欢用画笔涂鸦,而有 些则喜欢玩球类的游戏,还有的喜欢看书、讲故事或者唱儿歌。那些喜欢涂鸦的孩子大多会 在美术上显示他们的天赋,喜欢玩球的孩子会具体到喜欢篮球或者足球,而那些爱听故事的 孩子则会显示他们语言方面的特长。家长需要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孩子的喜好和 特长。
  实例TIPS
  一个1岁的孩子,即使他能认识一万个字,也不能理解字的真正含义,只是一种“机械式 ”的认识,并不值得提倡。培养孩子的特长,首先要让孩子具备基本的综合能力,而这种综 合能力必须通过科学、系统、全面的早期教育得来。建议您在孩子学龄前重点培养他的综合 能力,让孩子平衡发展。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3岁前幼儿的五大项能力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五大项能力包括: 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行为能力。
  对于婴幼儿而言,他的天性是“玩”。只有依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对幼儿过分地进行某一方面的知识“灌输”,最终只会扼杀孩子的天性。
  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特长,还应处理好他们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不能因孩子参加某项 活动的训练影响了学习就令其停止活动,只有与老师配合,及时给孩子补课才是积极妥当 的 方法。大量事实证明,必要的课外活动不但能促进孩子学习进步,而且能发展孩子的特长, 有利于自立、自强能力的培养。
  让孩子吃一点苦
  牛顿的家庭
  关于牛顿 》》》》
  牛顿是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 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 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 从而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 地发明了微积分。
  成长故事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 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活不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 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活到了85岁的高龄。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 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14岁的时候, 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 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第46节:让孩子吃一点苦(2)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是不愿意离开学校的,牛顿伤心了很久却无法令母亲改变主意,最后 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大早,他便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 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偷偷跑到一个地方读 书。
  日复一日,牛顿躲在篱笆下艰难地学习,清贫的生活并没有阻止他的求知欲。一天,篱笆 下的秘密被舅舅发现了,舅舅认为他不务正业,但是当舅舅发现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 着种种记号时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 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 偿地复学了。
  从此牛顿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艰辛的生活却成了他的法宝,苦难的 经历赐与了他无以伦比的坚韧与执著。有一天,刮着大风,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 ,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他便 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沙尘几次迷了眼睛,狂风 几次吹走了算纸,他不得不暂停工作,却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 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 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建成了,22岁 时发明了微分学,23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理论点拨
  在日本,一些家庭利用“挫折教育”手段,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每到冬天,他们 就让幼儿赤身裸体在风雪中摸爬滚打。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 身发抖,父母们则站在一旁,置之不理。日本还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大城市富裕的学生 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们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 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十五六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 ,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到一定的年龄也要参加劳动,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独立生存 能力,以免长大后成为不能独立生活的无能之辈。
  当然孩子不愿吃苦、拒绝吃苦,并非孩子的过错,而是父母没有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自立 能力和吃苦精神的结果。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 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为了让孩 子以后能够幸福,父母是不能心疼孩子吃苦的。“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人在艰苦的 环境中,战胜的不只是环境,而是自己。
  生活实例
  四川广安有一位叫冉敬芳的女人,拥有一个餐饮娱乐城、一个牛肉生产基地和一个重 庆周边最大的猪牛肉食品加工厂,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冉敬芳有三个女儿、两个儿 子。
  2003年7月,冉敬芳和五个孩子签署了第一份协议,这份协议规定子女一旦步入社会 就与家庭经济脱钩,父母的财产以及遗产只能由父母支配,任何子女没有权利过问和干涉。 冉敬芳把这份协议称为“不继承协议”。冉敬芳再三强调,等到明年最小的孩子满 18岁以后,她就把该协议拿去公证 。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吃苦耐劳、自食其力,而对于自己的家产,冉敬芳妈 妈打算用于回报社会,资助残疾人和希望工程。
  她这样做,起因于他的弟弟。从小与弟弟相依为命的冉敬芳在富裕之后把自己公司的股 份分 了一些给自己疼爱的弟弟,谁知坐享其成的弟弟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最终走上了犯法的道 路,从监狱出来后,不仅没有改邪归正,反而愈演愈烈。从弟弟身上冉敬芳察觉到了什么 ,她警觉地发现自己的五个孩子花钱也是大手大脚。在做了丈夫的思想工作后,她有了不让 孩子继承财产的想法。
                  
第47节: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1)
  2003年7月13日,冉敬芳全家经过6小时的颠簸,来到了500多公里外的杨爷爷家。当天晚上 ,召开了家庭会议。协议签订后,冉敬芳严格规定了孩子们的生活费。通过考察核算, 把女儿张兰英和蒋丽的生活费从每月500块钱降到了300块钱,这包括她们在学校的伙食费 ,还有零用钱,还有每月回家的车钱。这个标准比普通家庭的同学还低,而班里花销厉害的 同学,每个月大约要800元。
  2004年,张敏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经过实地考察,冉敬芳给女儿制定的标准是每月50 0元的生活费,除此之外,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再也没有了压岁钱。要靠自己的实力去赚。 2004年春节,五个孩子就走上了街头,擦起了皮鞋,两天时间里,平均每个人赚了235元 。
  孩子们曾对母亲的举动很不理解,可是冉敬芳一直坚持自己的做法,她希望孩子吃一点苦, 目的是要孩子长大后能够自己赚钱。身处富贵中的孩子往往生存能力很 弱,她不让孩子继承财产,让他们有危机感,更懂得珍惜机会,有所作为。
  实例TIPS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做到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就必须从小加强心理素 质教育,着力培养品格健全、意志坚定的精神。
  现在,许多青少年吃苦精神和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就退缩,经不起挫折,受不住压力。 为此,许多国家都很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挫折和磨难教育,为孩子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艰 苦环境和恶劣条件,让孩子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也要转变观念,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要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