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书话 3:周作人-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叨ΧΥ竺纳垡⒎颍涫稻褪浅讨煲不故峭巡涣苏庖宦返挠跋臁1纠次淖只蛩枷氲耐ㄓ帽鹞薹涟还颐钦饫锸撬祷奈氖匾氖蔷哂胁┐蟮娜饲椋衷谌从黾庋幕埃缰旎掴致詈b值氖疲缆肺奕缛擞眨溉说酱宋笃缴懿涣钊怂魅恍司。谰聿挥俟邸
大概在这方面儒生的成绩不能及和尚,不但是创始与追随之差,实在也恐怕是人物之不相及。志明的《牛山四十屁》中有云:秦时寺院汉时墙,破破衣衫破破床,感激开坛新长老,常将语录赐糊窗。
又云:
闲看乡人着矢棋,新兴象有过河时,马儿蹩脚由他走,我只装呆总不知。
这些诗虽不能说怎样了不得的好,总之谐诗的风格确已具备,可以作讽刺诗了,拉过来说则作风俗诗也正是恰好、问题只是在于时机而已。明朝因王阳明李卓吾的影响,文学思想上又来了一次解放的风潮,公安派着重性灵,把道学家的劝世歌似的说理诗挽救了过来,可是他们还是抓住诗的系统,虽是口里说着劈破玉打草竿是真人之诗,却仍不能像和尚们摔下头巾,坦率干脆的做了异端。这风气传到清朝,在康熙的李笠翁,乾隆的郑板桥诸人上面可以看出,我曾见一册《哑然绝句诗》,是曾子六十七世孙曾衍东所作,全是板桥一派而更为彻底一点,所以也是难得。等到《文章游戏》四集的编者缪莲仙,《岂有此理》二集的作者周竹君出现,老实承认是异端,同牛山志明长老的态度一样,自做他的打油诗,不想来抢夺诗坛的交椅,这样表明之后谐诗独自的地位也可以算是立定了。单行的着作我只看到郭尧臣的《捧腹集诗抄》一卷,蔡铭周的《怪吟杂录》二卷,别的不知道还有些什么,此外则我所想说的歌咏北京风俗的竹枝词也可以算在这里边。
本来各地方的竹枝词很不少,可是多自附于着作之林,大抵追随竹垞的一路,上焉者也能做到温丽地步,成为一首好绝句,其次则难免渐入于平庸窘迫,觉得还是小注较有趣味了。清代的北京竹枝词如樊文卿的《燕都杂咏》,计五言绝句三百六十余首,材料不为不丰富,可是仍用正宗的诗体咏史地的故实,正是上边的一个好例,与咏风俗的讽刺诗相去很运。可以称是风俗诗的,就鄙人所知就没有多少种。大概可以分列如左:甲,杨米人着《都门竹枝》一百首,未见,只在乙的小引中提及,大约是干嘉间之作吧。
乙,无名氏着《都门竹枝》词八十首,嘉庆癸酉年刊,小引中说本有一百首,其二十首删去不存云。
丙,得硕亭着《京都竹枝词》一百八首,题曰《草枝一串》,序文不记年月,惟中云甲戌见竹枝词八十首,案即癸酉之次年,为嘉庆十九年也。
丁,杨静亭着《部门杂咏》一百首,序署道光二十五年即乙巳岁,原附《都门纪略》后,今所见只同治元年甲子徐永年改订本,所收除静亭原作外,又增入盛子振王乐山金建侯张鹤泉四人分咏,总共二百十六首,计静亭诗有一百首,可知未曾删削,惟散编在内而已。光绪三年丁巳改出单行本,易名为《部门竹枝词》,增加三十五首,不着撰人名字,且并原本五人题名亦删去之,殊为不当,至十三年丁酉《都门纪略》改编为《朝市丛载》,照样收入,又增二十余首,则文词且欠妥适,更不足取矣。光绪后亦有新作,今不多赘。
照上边所记看来,大概以乙丙两种为优,因为讽刺多轻妙,能发挥风俗诗的本领,《草珠一串》序云,《京都竹枝词》八十首不知出自谁手,大半讥刺时人时事者多,虽云讽刺,未寓箴规,匪独有伤忠厚之心,且恐蹈诽谤之罪,友人喷喷称善,余漫应之而未敢附和也。可见在癸酉甲戌当时,这讽刺觉得很锐利,作者不署名或者也由于此,到了今日已是百余年后,无从得知本事,可是感觉说得刻薄,总是真的,而这刻薄的某种程度在讽刺诗上却也是必要,所以不能一定说他不对。平心而论,此无名氏的着作比较硕亭得老夫子或者还是高出一分,也正难说。说到这里我连想起日本的讽刺诗或风俗诗来,这叫做川柳,在民国十二年夏天我在燕京文学会讲演过一回,其中有一节云:
川柳的讽刺大都是类型的,如荡子、迂儒、出奔、负债之类,都是所谓柳人的好资料,但其所讽刺者并不限于特殊事项,即极平常的习惯言动,也因了奇警的着眼与造句,可以变成极妙的漫画。好的川柳,其妙处全在确实地抓住情景的要点,毫不客气而又含蓄的抛掷出去,使读者感到一种小的针刺,似痛似痒的,又如吃到一点芥末,辣得眼泪要出来,却刹时过去了,并不像青辣椒那么粘缠。川柳揭穿人情之机微,根本上没有什么恶意,我们看了那里所写的世相,不禁点头微笑,但一面因了这些人情弱点,或者反使人觉得人间之更为可爱,所以他的讽刺乃是乐天家的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而并不是厌世者的诅咒。
上边提到东方朔,现在可以知道凡滑稽家他们原是一伙儿的。中国风俗诗或谐诗未曾像川柳似的有过一段发达的历史,要那么理想的好自然也不容易,但原则上我想总是一致的,至少我们的看法可以如此。要举出充分的例来,有点可惜珍贵的纸,姑且把别家割爱了,只引用无名氏的词本,而且只以关于书生生活为限,这就是上文所谓迂儒的一类。如《考试》十首之一云:水陆交驰应试来,桥头门外索钱财,乡谈一怒人难懂,被套衣包已割开。
其二云:
惯向街头雇贵车,上车两手一齐爬,主人拱手时辰久,靠着门旁叫腿麻。
又其三云:
短袍长褂着镶鞋,摇摆逢人便问街,扇络不知何处去,昂头犹自看招牌。
这里把南来的考相公写得神气活现,虽然牛山和尚曾有老僧望见遍身酥之咏,对于游山相公大开玩笑,现今一比较却是后来居上多多了。又《教馆》十首亦多佳作,今录其二首云:一月三金笑口开,择期启馆托人催,关书聘礼何曾见,自雇驴车搬进来。
又其八云:
偶尔宾东不合宜,顿思逐客事离奇,一天不送先生饭,始解东君馆已辞。
其十云:
谋得馆时盼馆开,未周一月已搬回,通称本是教书匠,随便都能雇得来。
这诗真是到现在还有生命,凡是做过书房或学堂的先生的人谁看了都觉得难过。近年坊间颇盛行的四大便宜的俚语云,挤电车,吃大盐,贴邮票,雇教员。教书匠的名号至今存在,那么受雇解雇的事自然也是极寻常的事,这条原理不料在一百三十年前已经定下了。替塾师诉苦的打油诗向来不少,如《捧腹集》中就有《青毡生随口曲》七绝十四首,蒙师叹七律十四首,可是无论处境怎样窘迫,也还不过是“栗爆偶然攒一个,内东顷刻噪如鸦”之类而已,不至于绝食示意,立刻打发走路。《随口曲》有云:一岁修金十二千,节仪在内订从前,适来有件开心事,代笔叨光夹百钱。
原注云,市语以二百为夹百。
乡馆从来礼数宽,短衫单裤算衣冠,燥脾第一新凉候,赤脚蓬头用午餐。
最难得是口头肥,青菜千张又粉皮,闻说明朝将戽溇,可能晚膳有鳑■。
这样看来,塾师生活里也还有点有趣的地方,不似都门教馆的一味暗淡,岂海宁州的境况固较佳乎,理或有之,却亦未敢断言也。(民国乙酉年六月十
五日)
□1945 年作,1961 年刊“三育”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知堂乙酉文编》
漫谈四库全书
中国读书人说起《四库全书》来,总是五体投地的佩服,这其实是错误的。旧的人不必说了,新的受了欧美人的影响,也都觉得这是一宗了不得的文化遗产,至于它的实在价值却全不大明了。《四库》是什么呢?这只是清朝乾隆帝弘历所开办的图书馆,收集的东西虽不少,却都是经过誊写、不讲校勘的抄写本,装潢好看,内容并不可靠,远不及后来诸家各校本之有学术价值,此其一。有些古刊珍本,另存别处,不在《四库》之内,因为《四库全书》是要板本大小一律,都是由举人秀才等手抄而成的。这些科举出身的老爷们本来不懂得什么是学术,抄写编纂只当作差使公事办,而皇帝是天作之圣,君师合一,更是任意妄为,有如乾隆尊崇关羽,改谥法壮缪为忠武,并将陈寿《三国志》里的本文也改掉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鹿部麋字下注云:
乾隆三十一年,纯皇帝目验御园麈角于冬至皆解,而糜角不解,敕改时宪书之麋角解之麋为麈,臣固知今所谓麈正古所谓麋也。
王筠《说文句读》又部爪字下注云:
《康熙字典》引云,象其甲指端生形,此乃内府善本,筠未曾见。
段王皆是谨饬的学者,绝不敢以文字贾祸,这里却也忍不住要讽刺一下了。
清朝系异族,对于书中说到夷夏问题的地方非常注意,古代泛论的悉加删改,近时直说的则全体抹杀,禁书与文字狱是其结果,可以说是《四库全书》的一个大收获,此其二。我们只举前者,即是删改古书的例来看。《四库》中有一部晋皇侃所着的《论语疏》,是极难得的古书,《知不足斋丛书》内有翻刻本,可是这里发现一件怪事,同是知不足斋所刻的,假如你运气够好,便会得到两样不同的本子。请看《八佾》篇“夷狄之有君”一章,底下的两本行款字数都是一样,而文句完全不同。为什么呢?这便因为皇氏原注贬斥夷狄,皇帝见了生气,叫翰林们改,也亏得他们辛苦经营,依照原有字数,改作补入,知不足斋也照样挖改,所以与前印本截然不同了。关于这件事,记得鲁迅曾有文章详细讲过,读者可以查考。
康熙乾隆两朝编纂了好些类书,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渊鉴类函》,至今同《四库全书》一样为读书人所称道不衰,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耻辱。《康熙字典》里引《说文》的话,如上文王筠所举出,是在原书中所没有的,可以见一斑,各种错误虽另有高邮王氏的考证,可是字典因为是钦定的书,至今未加改正,似乎现在钦定的权威也还是存在的,而且现今亦还很通行,实在民国以来并不见有更是便宜适用的书出来,可以替代它的。什么时候中国读书人不再迷信《四库全书》,不再依靠《康熙字典》了,那时中国的国文国学才会有转机,这时期或者很快,或者很慢,都是难说。
□1949 年3 月31 日刊《自由论坛晚报》,署名鹤生
□未收入自编文集
说四库全书①
鲁迅平常有一个意见,似乎一直不大为人所注意,所了解继承,这便是他看不起《四库全书》以及《康熙字典》等官书的意见。乾隆开四库馆收书,主要目的是搜查反满清思想,结果几百十种的文史列为禁书,一网打尽。就是古书中“违碍字样”也都涂抹改作,例如皇侃的《论语义疏》,夷狄之有君一节注,知不足斋初印本与后来通行本完全不同,这便因为说夷狄犯了忌讳,由皇帝叫人改过了,奇怪的是字数全然一样,可知那改作的人象是织补匠似的也很费一番工夫哩。初印本收毁不尽,偶有余留,后来从日本又传来皇侃原本,这把戏就大众周知了。鲁迅曾写些杂文,骂过《四库全书》,把这件事说在内,大概读过的人也还记得。
其次皇帝忽发奇想,就任意改窜古书。乾隆大抵是读《三国演义》入了迷,要赏给关羽好谥法,这本来也没甚关系,他却下令说陈寿《三国志》中壮缪的谥法不对,着改为忠武,于是大家所佩服的四库本和殿板的《三国志》关羽传里,都是说谥忠武了。这不但变乱古史,而且改了陈寿原文,这忠武的谥法好像是刘阿斗给他的样子了,你想可笑不可笑。
□1951 年4 月2 日刊《亦报》,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编文集
四库全书
中国有最迷人的一部古书,不大有人看见过,读过,说起来却是五体投地的佩服,这便是《四库全书》。说起来也怪不得佩服,这样大部的结集,是古来所希有的,而且时间还是在十八世纪,我们提起乾隆、嘉庆,似乎还不很远,其实已经过了二百多年了。十五世纪的《永乐大典》诚然伟大,但那个已经散佚,除了现今留存的一点点,实已无法挽回了。我们现在还有《四库全书》两部,的确是很幸运的,然而它们实用价值已不甚大,说起来也只是可供参考罢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满清政府所编的。《古今图书集成》也是清政府所编,但那只是出于官僚之手,有点马虎而已。这却别有政治作用,加以删削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