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书话 3:周作人-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拶丑隙潦橛 保┯邪隙湟辉疲合韧醺感乔殴椋淞沌讨蛔郑暇聿斜啵χ秽垂拌怠S枳允⑹苁椋匆喟韧醺钢练宋慈耪阄髑埃⒒峒扑鼐碇烈煌蛴杏啵嘣聘灰樱霸衾窗朐馇匀粒敫督倩遥粽呓黾拇娲迳崾种兄欢4耸橄翟谏揭醵访攀泄旱谜撸坝懈哂砣壬庾郑砣访畔日埽心苁槊S枭钕Ъ也刂楸V荒芗吧恚浒缑谓鹁〈餐罚幢啬苋缜盎郏痔靖呦壬椴荒鼙<白铀铮乐啵唤崴嫜韵拢蚣礇伇始侵M挝迥瓯ぶ寥眨D薮驿瀑丑鲜鲜队谏揭蹩途铀犹谩
朱文印曰“俪笙”,偏左又一朱文大印曰“客居所居堂印”。其一云:《西江诗话》十二卷,新建裘君弘着,略仿《全唐诗话》例,而留意梓桑,亦诗话中之卓绝者。乾隆间访遗书,凡涉逊国事,立论舛谬及语句有违碍者,皆在禁毁之列,是书卷十内黎祖功髻山诗,“我颈不屈如老鹤,我发已剪如秃А本渌拼グ质槟谟星婷辔餮哺Ш鹿榻凰┐肆骄洌撇挥μ滗蚊徊淮K葑员院螅四昀椿壑樵嫉靡煌虬饲в嗑恚驴撸砂褰鍪猩鲜Т驹虬僦形抟唬耸榛蚩墒浊恢福馄穑凶惚螅鋈楹酢W雀粗丶用嬉常谌碇葱薏雇暾⒅铙嫜埽笾似浔V9庑魇昙咨炅⒍岸眨D偃形寮鬃永先俗薮驿浦厥队诤贾萸谝仗谩
印二如《梦忆》跋。高禹泉题字今不存,想是写在书面上,政邹君重加面页以保护之,其后殆均已失去矣。
(三)兼本杂录
《兼本杂录》原订一厚册,目录下朱文印曰,“邹俪笙读书印”,“勤艺堂邹氏藏书记”,卷一首页白文印曰,“邹氏家藏”。末有跋云:右《兼本杂录》四卷,毛西河先生奇龄撰,书名下有“艾堂辑阅”
四小字,艾堂不知何人,所存仅传二卷,碑记志铭各一卷,前有目录适满一页,其只此四卷,抑尚有别种,均未知。是书板式与《西河全集》同,确系当时毛氏刻本,惟全集中未载,盖由集辑录之本,原不妨别行也。惜卷端已被鼠啮,三四两卷边上字亦失去。予于同治庚午挈眷回杭时得于清河坊之旧货摊头,为之整理一过,欲补缺字未能也,今又为蠹所蚀,复折补之。按西河所撰《四书改错》及《四书正事括略》今通行本皆未载入,不仅此书也,所足重者,此板久亡,似已无第二本传于世耳。补成,略述数行于后。时光绪戊戌冬至后十日,海宁邹存淦俪笙氏识于杭州寓舍之勤艺堂,时年政七十。
印如前。
(四)西湖柳枝词
《西湖柳枝词》五卷,嘉庆辛酉刊,前有阮伯元、王述庵二序。序后空
白页有邹氏题云:
西子湖边烟树昏,空城穴■阵云屯,钱唐世世无兵燹,冲晦之言奚足论。
读罢干嘉绝妙辞,感时怀旧几人知,愿教重享承平福,去作西湖泣柳诗。
咸丰辛酉避乱山阴,得王兰泉先生主敷文书院时所辑《西湖柳枝词》五卷,时粤匪窜杭,兵戈载道,读之不胜今昔之感,因附题两绝句于后。海宁后学邹存淦谨识。
朱文印曰“俪笙”。卷一首页白文印曰“俪笙珍藏”,朱文曰“勤艺堂邹氏藏书记”,卷末白文印曰“俪笙复阅”。
(五)茹古斋诗文抄
《茹古斋诗抄》一卷,《文抄》二卷,张复着,邹氏手抄本。卷首有边浴礼序,阮伯元题辞,吴清鹏题诗,高炳鏖撰传,谭复堂赞。邹君所作别传,称其精太乙数,知未来事,语多神奇。《诗抄》后记云:甲子秋分前三,借山阴金氏藏本抄。光绪戊寅初夏,重录一过。俪笙记。
似其原本在山阴也。《文抄》卷上后记云:同治甲子八月,海宁邹存淦手抄于山阴斗门镇之客居所居堂。
光绪戊寅四月,次儿维祺误用以褙书,幸未散弃,惟答马元伯书磨灭五六字,因复重抄一过。予年才五十,视已茫茫,两手又患风气,故不复能端楷云。四月廿七日,俪笙志于杭州白莲花寺前勤艺堂。
(六)怪吟杂录
《怪吟杂录》二卷,蔡绍周着,邹氏手抄本,蓝格直行稿纸,中缝下有字一行曰“师竹友兰室抄”,盖即是师竹庐所专用也。卷首有白文印曰“邹氏家藏”,前为王闻、张应桂二人题辞,嘉庆甲子自序,署名“土桥一怪”。
末有跋云:
蔡藕船《怪吟杂录》二卷,兵燹后板已不存,次儿璟得之友人案头,因借录出,以娱暇日,惜卷尾各缺,无从补全为可憾耳。是书与吾乡郭雪帆先生《捧腹集》后先称同调,滑稽玩世,有东方曼倩之风,似出寒山拾得上,是耶否耶、读之者当有以辨之。光绪八年壬午十月望前九日,海宁三百二十有三甲子老人邹存淦俪笙甫识于杭州勤艺堂之南窗。
印文同《梦忆》跋。按《捧腹集》诗抄一卷,海宁郭尧臣着,光绪丁丑啸园葛氏刊,为《闲情小录》八种之一,葛理斋序称为同人所着,然则郭雪帆当是同光时人,与蔡藕船相去约有五十年,若以诗论则不得不许后来居上耳。
(七)修川小志
《修川小志》一册不分卷,邹存淦着,原稿本。卷首朱文印曰“勤艺堂邹氏藏书记”,有同治丙寅陈敦彬序,丁卯姚夔序,内分河道、桥梁等十四目,目后有记云:长安镇一名修川,海宁州西北之一隅也,四面无山,方广仅五六里,语焉而详,所见亦小矣。然古人穷愁著书,各有见地,予生于是乡,自非穷愁,易尝留心于此。后山曰,士大夫见天下不平事,不可懔不平之意。予因非不平而鸣者,况布衣而非士大夫乎。尝记辛酉秋红羊劫至,一镇之人不克保其乡土,镌老挈幼,奔走苍皇,幸而获全,己无所归矣。
嗟乎,昔之画栋连云,今则荒烟蔓草,抚今追昔,能不依依,因表其所见所闻,以类分隶之,修川之典故略云备矣。知我罪我,俟之后之君子。
同治甲子新秋,海宁长安里人邹存淦述。
末又有跋云:
《修川小志》一卷,辑于山阴斗门镇,当避乱之时,怀古思乡,情有不能自己者,惜艺文一册已付劫灰,不能复称全璧。第修川向无志书,李梁两先生所辑又复不存,虽后之学者自能超越前辈,知所未知,亦宜略存梗概,以备考究,故于暇日重录一过,付儿辈藏之。光绪五年冬十月之吉,三百有五甲子老人邹存淦俪笙氏识。
印文同前,所用亦是师竹友兰室纸,与《怪吟杂录》相同。庙祀类中记金龙四大王庙,书眉有附签,引《矩斋杂记》,文凡七行,末署男寿祺谨补。据此乃知邹君即是邹适庐之先德,觉得亦是一新发见也。邹适庐原名寿祺,光绪己丑举人,后因得一汉铜印,乃改名从之曰邹安,民国初年在仓圣明智大学,从姬觉弥编刊书报,即用此名,其题记文字时有疵累,亡友饼斋常引为谈助。勤艺堂着作惜不得多见,《修川小志》虽只是地志小册,似甚为著者所珍惜,亦竟未得刊行,广仓学窘盖亦不能赏识也。丁丑战后江浙故家书物多散出,杭州书店目录上且列有《适庐日记》多种,可以想见。鄙人所收有勤艺堂题记之书只此数册,此外无可访求,念之怅怅。唯劫火之余,金石消铄,尚能有此诸书落吾手中,不可谓非大幸,此正亦值得记念者也。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记于北京。
〔附记〕寒斋所收勤艺堂藏本尚有《钝吟文稿》及《杂录》、《武陵山人遗书》、《清谷文抄》、《书契原恉》等,因无题记,今从略。又饼斋曾对太炎先生谈邹适庐事,先生笑曰,景叔是我同门,盖亦是曲园先生门人也。
□1942 年9 月刊《中和月刊》3 卷9 期,署名知堂
□收入《药堂杂文》
陈授衣诗
潘清撰着《挹翠亭诗话》卷一云:“《韩江雅集》,全谢山为序,《田家杂兴》题,陈授衣云:儿童下学恼比邻,抛堶池塘日几巡,折得花枝当旗纛,又来呵殿学官人。
闵廉风云:
驴背田翁傍晚回,绕身儿女笑轰雷,城中完纳官租了,带得泥婴面具来。
数诗描写难言之景,可谓体贴入微。”寒斋适有陈氏《孟晋斋诗集》,乃取出翻检两过,尽二十四卷中不见儿童下学之诗,殆未编入集中也。
但别又找到几首说及儿童生活,亦均可喜。卷十二《苦雨》云:水田高下没青秧,一月无多见太阳,儿女不知调整事,绿窗苦怨扫晴娘。
又《清明二首》之一云:
燕子低飞掠草烟,城隅绿浪系红船,溪童三五趁朝雨,偷折柳枝来卖钱。
卷二十《上巳偶书》云:
清明杨柳重三荠,采折儿童竞卖钱,可惜一离烟渚畔,竟随葱薤市门前。
此种景象其实并不怎么难写,只是平常诗人看不上眼,不肯收拾来作诗料,故极少见耳。诸诗中仍以下学一绝为最有意思,因其主意即咏儿嬉,与他诗之偶用作材料者不同。《宾退录》中载路德延《孩儿诗》五十韵,亦是难得之作,唯每句只咏一事,有如百宝衣,少有贯串耳。
□1942 年,1944 年刊“新民”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和陶诗
《和陶诗》以东坡为最有名,曾得民国十一年张朗声等集资翻刻之本,清朗悦目。清代有舒白香、姚春木、孔宥涵诸人和诗,孔集近有嘉业堂刘氏刊本,原刻已不易得。徐兆丰《风月谈余录》卷三云,“《心向往斋和陶诗》二卷,曲阜孔宥涵先生继■所作,吴让之先生为手录付梓,可称双璧,余曾得初印本,乱后失之,今所传者皆翻刻本矣。”予于北京得一竹纸印本,卷端有白文小印曰汉军钟广,盖是杨子勤旧物,又从杭州得白纸本,皆是原刻,白纸本尤阔大,但别无印记。壬午冬日又得一册,白纸初印,卷首有朱文圆印曰蘖宦,白文长印曰消沉文字海,卷末朱文长圆小印曰子培阅。王氏序后空白有墨笔题记云,“惜庵先生为下相名士,藏书甚富,予过宿迁拟访之,未果也。今观是文,殊异流俗,以序宥函之诗,可谓双绝已。诗中投赠多予故人,宥函既逝,诸人亦多零落,五官与季重之书真不堪卒读也。咸丰庚申,丹徒庄棫书。”下有白文印曰蒿庵。又题一诗云,枨触山阳渎,风流事竟乖,安仁不可作,公绪又生埋,遗稿谁相颂,高文轨与侪,佳儿亦我友,拭泪望长淮。书刊于道光己酉,相去才十年也。予又曾见后印本,虽有破碎漫漶处,而细看乃出于同一板本,《风月谈余录》所云翻刻本却未得见,不知是何时何人所刻也。(三十一年五月)
□1942 年作,1944 年刊“新民”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钱写本说文窥管后记
钱玄同先生手写《说文窥管》十四叶,旧藏浙江图书馆,今不知尚存否。
偶从杭州书店得照相本一份,因为影印流传,亦聊为亡友作纪念也。玄同写是书时盖在民国元年,正供职浙江教育司,余亦任视学,同住头发巷丁氏三十六峰室楼上。余既不出发,又无办公处所,常倚枕观书,所谓卧治时代是也。转眼三十年,玄同墓草已三枯荣,坐对遗编,过去事迹历历心头,曷胜惆怅。后有刘子庚先生跋语,子庚殁亦十余年矣。跋称文之著书散佚,盖未确。文之有《柯亭子诗文集》共三十五卷,道光末所刻,子庚殆未之见也。
陆氏校记补正缺文,颇有用处,唯其中亦有玄同故意改写者,须分别观之,因原本有此二纸,故仍附于末。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十六日,周作人记于北京之苦雨斋。
□1942 年刊北大图书馆影印本书,署名周作人
□未收入自编文集
谪麟堂遗集
戴子高诗文集各二卷,最初所见为风雨楼活字本,心甚喜之,欲求原刻,得嘉业堂新印本。内有补刊六叶,而文集卷二漫漶处尚多有,甚以为恨。又买得旧本两种,价颇居奇,惟徐有壬周中孚诸传仍有残字,但无补刊叶而已。
近日从小店买来一部,乃始完全无恙,大为喜慰。此集刻于光绪元年,至今不及七十年,佳本已难得如此,岂以板本不良之故,故易于残缺耶。戴君治公羊学,推重阳明,诗文中又常有故国之思,亦是清末之一奇士,刘申叔邓秋梅诸人曾加以表章,近三十年来渐就沉晦,后生恐将不复能举其名字,此亦深可叹息者也。(六月十一日)
□1942 年作,1944 年刊“新民”初版本,署名周作人
□收入《书房一角》
恒言录
昨日以六金买得《恒言录》二册,可谓廉矣。此书原有一部,乃十年前从修绠堂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