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 >

第47章

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第47章

小说: 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种方法,目前你们还学不得,没有较好的素描基础,是难以达到此种效果的,初学不宜表现复杂场面,可选较为简单的构图,即使是静物也是极好的。 

  ·与张望的谈话,录自张望《一段回忆》。文刊1956年10月号《版画》。 

  法复尔斯基,谁一提起这个名字,就会联想到在他的作品中具有丰富多样的主题和灿烂绚丽的技巧。他的特殊的、严谨的风格,对于我们的青年木刻家,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他在苏联艺术界中是有独创性的作者之一。他的学生冈察罗夫、兑理加、康克锐尼斯基、奥丁沙法复、塞利斯基等,都受他的影响很大。他的插图作风是简炼的,其中没有一条多余的线,但画中主人翁的主要形态、动作和物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都是十分完整而生动的;特别是对于文学中的典型人物的肖像,表现得最为优秀。如他在替梅里美的小说所作的插图里,有古雅的情趣和简明的构图……他是肖像画家,他极善于描写人物……。在革命中,他曾经倾向过于抽象的设计,但到后来,改用一种新的方法画插图,完全放弃了革命以前的过于装饰和不动的美学方法,所以效果就不同了。这还可以把他的近作《哥德》、《巴巴诺伐》、《勃罗歇和远东红军》等作为例子…… 





 

您所在的位置: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正文回目录
第100节:论戏剧
作者: 吴作桥

  ·与陈烟桥等的谈话,录自陈烟桥《缅怀鲁迅先生 

  对我们的教诲》,文刊1957年10月号《美术》。 

  至于克拉甫兼珂,则是一位有天才的装饰画家,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现出均匀老练、具有度量和趣味的感觉;他那异常神妙的技巧,足以成全了他在苏联艺术界中应该占有的地位。在他即使是小幅的版画中,也如纪念碑式的艺术一样,充满魔力。他具有强烈的画家性格,他从绘画里给木刻带来了颜色和空间的感觉。我们对着美丽的画页《幻想的故事》,惊叹这位出色的装饰画家,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插图画家的出众的创造才能。 

  ·与陈烟桥等的谈话,录自陈烟桥《缅怀鲁迅先 

  生对我们的教诲》,文刊1957年10月号《美术》。 

  ■论戏剧 

  中国的戏剧本来是在野外演出的,搬到西洋式建筑内那音乐就嘈杂得使人吃不消。 

  ·与武者小路实笃的谈话,见武者小路实笃作,甲鸟书林 

  1940年版《湖畔的画商》,转自藤井省三著,陈福康编译,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版《鲁迅比较研究》。 

  ■论交际舞 

  (交谊舞)是没意思的、肉麻的。 

  ·与增田涉的谈话,录自增田涉《鲁迅的印象》,文收张新颖编,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鲁迅印象》。 

  ■论电影 

  电影没有什么好看的,看看鸟兽之类倒可以增加些对于动物的知识。 

  ·与萧红的谈话,录自萧红著,生活书 

  店1941年初版《回忆鲁迅先生》。 

  非洲我们是不会去的了,能在电影中了解了解也是好的。 

  ·与许广平的谈话,录自许广平《鲁迅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文刊1961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这样纯熟的技巧,全是从小锻炼出来的(指一美国器械操表演的纪录片/编者)。以后有这样好的片子,再来看。 

  ·1925年元旦在中天电影院看完电影后与俞 

  芳等人的谈话,录自俞芳《杂忆鲁迅先生与 

  少年儿童》,文刊《上海鲁迅研究》第6集。 

  那片子(指电影《冰天雪地》/编者)真好!他们到底是和别人不同的。 

  ·与曹白等的谈话,录自曹白《写在永恒的纪念中》,文收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版《鲁迅先生纪念集》。 

  《杜勃洛夫斯基》(普希金的名著,拍成影片中文译名为《复仇艳遇》/编者)去看过了么?很好。 

  我没有看过原作,不知道他是否完全依据原作。譬如,其中有一场小杜勃洛夫斯基叫村子里的人放火烧死关在他家里的四个官员,普式庚(即普希金/编者)那时有这种想头,自然要被杀死了。 

  ·与黄源的谈话,录自黄源《鲁迅先生》,文刊 

  《文季》月刊第1卷第6期(1936年11月10日)。 

  是呀,我当初不晓得为什么那样地觉得满意,后来想了一想,发现了那最后的一枪大有关系。如果没有那一枪(指《复仇艳遇》中杜勃洛夫斯基的复仇的一枪/编者),恐怕要不舒服的。可见恶有恶报的办法有时候也非用不可。 

  ·与胡风的谈话,录自胡风《悲痛的告别》,文 

  刊《中流》第1卷第5期(1936年11月5日)。 

  老版泰山(指影片《人猿泰山》/编者)来了,去看看吧。听说非常有趣的呢。我同你大概是没有机会到非洲的山中去的了。不去看一点电影之类吗? 

  ·与内山完造的谈话,录自内山完造《鲁迅先 

  生》,文刊1936年11月号《译文》第2卷第2期。 

  租界当局是些胡涂虫,居然把一部反革命的宣传品(指好莱坞的《党人魂》/编者)当作革命作品看待(指当时租界禁映此片/编者),未免太可笑了。 

  ·与张友松的谈话,录自张友松《鲁迅和春 

  潮书局及其他》,文刊《鲁迅研究资料》第7辑。 
上一页 目录页 






 


 

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
作 者吴作桥类 别人物传记制 作东方不败
书籍简介 
   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未名社中坚、南开大学中文系 教授李霁野先生在他的《鲁迅与未名社》一书中,对 聆听鲁迅谈话时的感觉有一句极精彩的描述,他说 “每次谈话之后,我都觉得有一种爽快之感,仿佛给清 晨的凉风吹拂了一样。”鲁迅的谈话给李霁野先生的感 觉竟然如此清爽、美妙,那么让我们跟着李霁野先生的 感觉走,来看看鲁迅的谈话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与价值 呢? 鲁迅的谈话,是他在与亲人、友人、熟人聊天时思 想、情感的极为真切、 自然的流露。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第一部分:
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 小时候在家里读书,先生给我限定功课,譬如叫我背四行书罢(旧式私塾惟一的教授法是背诵),我立刻背了,一切的课业都办妥了,我在那里玩,先生看看不对,再加四行,十六行,三十二行,……半本书,一本书,以后就每每整本的书责令我背诵,我还是很快地做完了,还是在那里玩,原因是我看过一两遍就背得一字不差。后来先生弄得没有法子,听说终于辞职了。
第1节:生平

第2节:学医的四个原因

第3节:与胡风的谈话

第4节:不是畜生,是学生

第5节:帮凶

第6节:与许寿裳的谈话

第7节:与章衣萍的谈话

第8节:与中山大学同仁的谈话

第9节:与黄新波等人的谈话

第10节:与长尾景和的谈话

第11节:与内山完造的谈话

第12节:与茅盾的谈话

第13节:与黄苹荪的谈话

第14节:与须藤五百三的谈话

第15节:与姚克的谈话

第16节:与冯雪峰的谈话

第17节:与增田涉的谈话

第18节:与杜力夫的谈话

第19节:与许寿裳的谈话

第20节:与斯诺的谈话






2第二部分:
不过,事情总是多方面的,也总是不无原因的。我和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人员,虽然非亲非友,也没有什么仇恨。我们写文章,总得有点新思想,总得发表点谋改革的意见。总要让读者吸收点新知识。尤其是有为的青年读者,不满意于现状,是要谋改革的,也得设法给他们点帮助。编辑人员本来应该站在读者的一边,也应该迎合点读者的心理。可是,后来我明白了:且不说编辑人员,其中有一部分还是保守的,唯恐出了乱子敲破饭碗,总要是四方平稳的文章才敢编进去发表。即使是维新的,总也有所顾忌,因为编辑人员的上面有着总编辑和馆长、社长等老板,他们是更要顾到利害关系的,尤其是讽刺得尖锐的文章,有些人总是要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却不愿意被人暗暗地揭露出来。如果触犯了有权势者,不但编辑的人饭碗要打破,那刊物也将办不下去。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第21节:与以群的谈话

第22节:与春地画会成员的谈话

第23节:与高长虹的谈话

第24节:与鹿地亘的谈话

第25节:与同事的谈话

第26节:与荆有麟的谈话

第27节:与许广平的谈话

第28节:与许寿裳的谈话

第29节:与周建人的谈话

第30节:与冯雪峰的谈话

第31节:与孙伏园的谈话

第32节:与张宗祥的谈话

第33节:与许钦文的谈话

第34节:与孔另境的谈话

第35节:与某书店老板的谈话

第36节:与常惠的谈话

第37节:与赵家璧的谈话

第38节:与增田涉的谈话

第39节:自己

第40节:与冬藏老人的谈话






3第三部分:
我曾替某书局翻译过一本书,这家书店对于作家一向是很苛刻的,计算文稿的字数完全以实字计算,标点和空格都不计算。探得了这个情况以后,我把自己的译稿从头到底连接起来,不让稿纸有一个空格,既不分章节,也不加标点符号。稿子送去以后,该书局仍把稿子退了回来,附信说,请先生分一分章节和段落,加一加新式标点符号,我于是告诉书局说,既要作者分段落加标点,可见标点和空格还是必需的,那就得把标点符号和空格也算字数,该书局无可奈何照办了。
第41节:与高长虹的谈话

第42节:诬我是“堕落文人”

第43节:与陈铁耕的谈话

第44节:书局拖延的结果

第45节:与马子华的谈话

第46节:与胡风的谈话

第47节:与川岛等的谈话

第48节:与辛岛骁的谈话

第49节:国民党治下

第50节:与野口米次郎的谈话

第51节:与于伶等人的谈话

第52节:文学遭了灾厄了

第53节:政治、经济

第54节:与黄苹荪的谈话

第55节:与陈云的谈话

第56节:中国人的国民性

第57节:世态

第58节:与陈学昭的谈话

第59节:与川岛的谈话

第60节:与鹿地亘的谈话






4第四部分:
相骂的双方都摆着这种“剪刀”架势,互相抓住对方的缺点骂,骂得响,骂得快,骂得狠,骂得有力的得胜。摆剪刀阵的,中年妇女居多,她们精力旺盛,阅历多,相骂的内容丰富;年轻人阅历不够;老年人阅历虽多,但精力不足,气头也没有中年人急。两手插腰是为了壮气,两腿分开,重心低站得稳。绍兴妇女动手打架的并不多,相骂确是常见的;大概妇女平时在家里积在心里的怨气,要在相骂中发散发散吧。
第61节:与徐梵澄的谈话

第62节:与周作人的谈话

第63节:与俞芬等人的谈话

第64节:与胡风家人的谈话

第65节:历史

第66节:异域

第67节:与长尾景和的谈话

第68节:与奥田杏花的谈话

第69节:论各学科

第70节:学习

第71节:宗教

第72节:中国文化

第73节:编辑与出版

第74节:读书与学习

第75节:其他

第76节:与许钦文的谈话

第77节:熟悉的事情

第78节:与陈梦韶的谈话

第79节:文体论

第80节:与徐汉安的谈话






5第五部分:
其实,看准了将来是无产阶级的天下,纯从利害着想而跑过去,也何尝不可。说利害,是不算辱没了革命的,我说小资产阶级以及高贵得了不得的文学家,预先从自身的利害着想,要去“获得大众”了,也没有辱没了小资产阶级和革命文学家。明白了真理之所在,如马克思所说,转移了阶级,自然是好的;或者为了自己也受压迫,为反抗起见,或者只为了良心,愿意帮助被压迫者,自然都是好的;但从自身将来的利害计,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第81节:中国作家

第82节:与孔另境等人的谈话

第83节:与任钧的谈话

第84节:与夏衍、冯乃超的谈话

第85节:与茅盾的谈话

第86节:与柔石的谈话

第87节:与高长虹的谈话

第88节:与许羡苏的谈话

第89节:与萧红的谈话

第90节:与白薇的谈话

第91节:与尚钺的谈话

第92节:外国文学

第93节:一个日本朋友来信

第94节:作品论

第95节:刊物

第96节:艺术总说

第97节:与黄新波的谈话

第98节:与曹白等的谈话

第9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