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CEO康熙回忆录-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人要尽其才,而非废其才。徐达、常遇春擅长销售、性格耿直,便不可冒然提为副总。朱元璋把徐达放在副总的位置上,不是为他好,而是害了他。一个萝卜一个坑,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这样才能不会乱。
“最关键的是体系。并非所有的企业家都是三头六臂,精力过人。高明的企业家则专注于总揽全局,战术的事情全然交给执行层。在这点上,朱元璋的后代比他做得好。内阁制是一个很好的体系,内阁集副总经理、顾问、秘书为一体,有建议批示权,但无最终裁决权,更不能插手各部门具体事务。如此一来,既规避了大权旁落,又做到了人尽其才,两全其美。如果说儒家的‘君逸臣劳’要找一种理想企业管理模式的话,那么内阁制便是。”
熊赐履的一席话,让我陷入了沉思。1670年八月,我全面启用“四人内阁制”,分设在中和、保和、文华三殿。其中图海、索额图、杜立德、对喀纳、魏裔介为第一批内阁成员,被称为“大学士”。
2。 乾纲独断就是核心领导
“加强核心领导”,这是时隔一年后伍次友老师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四人辅政是大清最大的失误,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决定这项战略的人;当前只有解决高层领导的问题,才能扭转一切失误,否则一切变革都将无法继续。最后,他给我了一个 忠告:要改革就必须拥有绝对领导力。绝对领导力?他的话如惊雷般惊醒了我。
加强核心领导,这是我当前的第一要务。分析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改革,无不是力排众议、逆风而上的,无论是商鞅、刘彻,还是王安石。但任何一次改革,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绝对领导或获得绝对领导者支持。
在我六十年的经历中,我始终相信“绝对领导力”对一个企业的巨大影响。无论是大秦、大唐,还是大明,它们都具有很深的改革者烙印,所经历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是在“绝对领导力”下作出的决定。唯有绝对领导,才能坚定改革者的信心,为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样,如果我不是大清集团的董事长与CEO,没有获得绝对领导力,我的改革不可能进行下去。
三.乾纲独断:打通执行的玄关(2)
我并非在宣扬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和专制的管理思想。相反,在我后来的几十年生涯中,我一直渴求一种开明而和谐的工作氛围,致力探求多种与员工沟通的渠道,力求听取多方的建议,并将之作为决策参考。每一个管理时期,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成功的领导者需审时度势,在不同阶段作出不同的调整。
在大清面临危难之时,唯有实行独断而专制的绝对领导力,才能让大清的变革更加顺利,让员工走出悲观低迷的阴影。如果一味“民主”地倾听、协商、放权,不仅会让那些野心家们得逞,更会使改革变得遥遥无期。
废除八人议事和辅政制后,不少老员工嘀咕,说什么祖宗之制不能改;今后谁来处理繁务、为董事长分忧;董事长年纪轻轻就大权独揽,实在堪忧。在他们看来,乾纲独断与专制根本别无二致。他们认为,乾纲独断是企业家大权独揽的借口,是为了独裁之实而戴上的美丽花环。甚至有人悲叹:这是大清民主的倒退。为了以正视听,在一次“旗主”会议上,我言辞激烈:
“两制刚废,就有人杞人忧天,说什么偌大的家业,数不清的繁务,这董事长又不是三头六臂,忙得过来么?更有人搬出朱元璋来危言耸听,说朱元璋大权独揽后,每天审批二百多份文件,处理四百多件事务,事必躬亲,辛苦异常,终被天下人所诟病。按照这番推论,大明亡了,大清是不是也要亡啊?”会议室异常安静,鸦雀无声。停了半晌,我继续说道:
“先父在时就尝言,八人议事,弊端丛生,不变则会祸及大清根本。事实确实如此,哪一次八人议事不是因为各自的利益争吵不休、不欢而散?
“大清如今规模庞大,机构遍布全国,八旗公司,十八个省级分公司,河道、织造、漕运,平西、平南、靖南,如果再加上郑经的台岛,这一共是二十多个公司。大清不再是咱满人的家事了,整天绕着八旗这个小圈圈转,那怎么能行?咱们家族那一套老方法,也该改改了!尤其是三藩、台岛、准噶尔几大隐患如鲠在喉,形势迫人,不变怎能清除这心腹之患?!
“古往今来,哪一朝、哪一代的变革,不需要领导者乾纲独断?不乾纲独断,商鞅难施变法,秦皇难行大统;不乾纲独断,汉武帝难酬壮志,朱元璋难肃贪墨!不乾纲独断,大清难绝鳌拜之患!乾纲独断并不是独断专行!独断专行者往往弃别人意见而不顾,一意孤行;乾纲独断者则集人之智、尽人之才,方才决断。废两制是为了大清的决策更集中、更快、更有效率,而不是如朱元璋一般,大权独揽,独断专行,事必躬亲。”
我看见旗主们一副副羞红、尴尬的表情,将语气缓了下来:“当然了,你们这些前辈也是一片苦衷,体恤玄烨。先父在时,无日不早朝,如今我正值年少,更不敢懈怠!唯有勤勉克己,才能不辜负先父的重托。我的这番心思,还望大家理解!”
3。 执行胜于远景
1671年的春天,我想了许多许多,关于人生,关于企业,关于狼。大清已走远,而那曾经的创业团队却在原地徘徊。他们曾经沸腾的血液已然凝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缺乏战斗力和杀伤力的一群,也许我该想办法让他们凶猛起来。在我内心深处,我渴望大清的团队是一个永远行走在刀尖上的狼群,而不是在温室里养大的宠物狗。
在我看来,大清仍旧缺少一个卓越企业的核心价值——执行力,我称之为“企业的狼性”。
在创办康朝期间,正值鳌拜势力最为强大之时,四面危机四伏,康朝行走在刀锋上却迅猛自如。我曾以狼来形容彼时的康朝,擅长团队作战、攻击力、协作精神、快速反应。这几年来,我如一匹孤独的头狼,在仓促间找寻远方的路途,当我渐行渐远,蓦然回头,却见狼群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徒留一串模糊的影子。
“我们曾成功应对过创新与变革,在上一次的变革中获得成功,在此之前我们还曾是创新的领导者,难道这应该是我们固步自封的理由吗?我们明明有很多机会去适应和作出改变,但我们为什么选择什么也不做?”在一次会议上,我曾这样问大清的经理人们。整个会场上静如止水,我甚至听得到他们紧张的呼吸声。
三.乾纲独断:打通执行的玄关(3)
这不仅是对那些管理者的诘问,也是对大清现状的反省。几年前,鳌拜在时,大清大力扩张牧场,如今,牧场仍旧在大清产业中占重要位置。大清改变了么?大清变了,至少现在,没有人说大清如壮士暮年、明日黄花了。然而,它还远没有达到卓越的要求。在我的词典里,卓越首先是快速,然后才是出类拔萃。大清要成为一头狼,而不是一头大象。
“大清在未来十年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执行力。”我继续说道,“草原狼的生存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迅猛的执行力。条条大路通罗马,再好的道也要坚持走下去。每一种管理模式都有成功案例,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成功!管理本无定式,在于执行!
“何为执行?就是直接行动。有时候对执行者来说,傻瓜式的行动是最好的执行。思考与执行是一对此消彼涨的孪生兄弟。军令如山,战场上真正的士兵从不问为什么,因为士兵唯一的任务是杀敌,而不是要明白为何杀敌。让执行者顺藤摸瓜去思考每一个指令的前因后果,绝对不是领导者的初衷。”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始终认为,简单的行为是最有效的。大清不需要永无休止的探讨,而是需要高效快速的执行力。
我曾在电视上见过一个游戏节目,节目的内容大抵是主持人看到一个词语然后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第一个嘉宾根据自己的理解,也用肢体语言向第二个嘉宾表现出这个词语的意思。以此类推,第四个人表演完成后,第五个人要通过他的肢体语言猜测出一个词语。结果往往与主持人的答案大相径庭,令人捧腹。这是一个落俗的娱乐节目,但揭示的道理却令人深省。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种假设:一,假如嘉宾能够用口述;二,假如主持人直接向第五个嘉宾表演;三,假如这个节目仅仅是模仿秀。这三个假设对应的是三个管理学的问题。一,我们用何种沟通方法,才能将指令的误差值降到最低?二,我们是否能减少管理层级,以便指令的清晰传达?三,我们要求我们的团队做什么、充当什么角色?
我曾经在大清乳业的一个营销会议上,播放了这个游戏的节目片断。嘉宾的表演十分滑稽,但与会者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在场的人都明白,这并不是一个可笑的话题,它折射的是大清存在的弊端。
我为何如此强调执行力,关键在于它决定一个企业的走向。我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善企业的状态,从内部核心竞争力,到外部的市场环境,大清已逐渐成为一个规范化的企业。我可以自豪地说,大清的智囊团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人才。他们为大清制定了科学的战略,但是这些战略思想是否已在公司里贯彻始终,执行到何种程度,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反馈和跟踪过程。
不可否认,我仍旧留恋在康朝的那段岁月,人们听的同时也在说、在说的同时也在做;我能了解康朝的所有员工,所有的员工也了解我。我每天每时每刻都知道我的员工在想什么、在干什么,他们也是一样。大家永远关注经营和市场,从不在没完没了的签字、审批上大费功夫,充分的沟通和科学的激励制度为强有力的执行力提供了保障。
而今,在大清的团队中,越来越缺少强有力的执行人才。在大清的高层管理团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明珠、索额图身上,官僚气息越来越浓,而且引发了党争。这不仅严重降低了企业的执行力,而且使企业的决策更加低效、缓慢。
在《执行力》杂志一项“执行能力最强的一百个企业”中,大清位列八十九位,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名次。虽然表面上看,大清无比庞大,但事实并非如此,公司在执行层的断层造成了许多问题。
直至击败鳌拜后,大清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我很清楚地明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所在。我以平静的心态来描述这段历史,在于告诫自己与后人: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一百个因素,一个企业的失败也许只因一个因素,执行力就是其中之一。
三.乾纲独断:打通执行的玄关(4)
4。 倒掉鞋里的沙
我们在战略和预算上花了太多的精力,许多次会议,我们都在阔谈战略、策略、预算之类的问题,谁也没有关注每一个具体的执行。正如我们经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模式决定胜负”,影响成败的也许是一些执行的细节。在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忽视对执行的关注,我们的战略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这在大清乳业显得尤其明显。在集团里,大清乳业不仅是核心企业,更是大清历史最为悠久的企业,它曾创造了行业多个第一。也许正是被这种过往的辉煌迷蒙了双眼,大清乳业变得暮气沉沉。
一天,我找到了大清乳业的营销总监,想和他聊聊市场的问题。在最近的半年,大清乳业的业绩直线下降,我想弄清楚其中的问题。在见他之前,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个号称“招商大王”的家伙会依旧跟我谈营销战略的问题。果然,一见面他就向我大谈大清乳业的未来:
“大清乳业的问题在于没有重建销售体系,选择一个好的营销战略。……”
“嗯,等等,我只是觉得你们在执行上出现了问题,而并不是在一些空谈的战略上。”我打断了他的话,他根本不知道他的问题出在哪里。
这个人是我亲自面试的,他的营销战略思想和他的口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进入大清乳业后,此人主持了两次新品“初恋珍味”的招商会,回款二百多万两。但是回款之后,连续三个月的再次进货额却不到三十万两,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现象。这位志向远大的营销总监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或者他知道其中存在的问题却不敢面对。
最后,我给这位同事提了一个建议:“我想让你花上三个月,多出去走走,看看我们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