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

第68章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第68章

小说: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军饷,府库反而有了节余,这笔钱用在衙内军上,于是衙内军两厢又扩充至各四千五百人,连上节度府亲卫牙兵,刘仁恭直属的兵力共计万人。
“守光,义儿军可征调多少人?”
有了自己中军打底,刘仁恭就开始考虑自家可控兵力中的另外一支军伍——义儿军。
刘守光有三个军职头衔:衙内军副都指挥使、义儿军都指挥使和深州兵马使。衙内军副都指挥使其实只能算挂名,他在这支行伍中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也调不动一兵一卒,他真正能够掌握的是义儿军和深州镇军。
刘守光的义儿军同样分左右两厢,但每厢没有衙内军那么多人,两厢合计五千人。之所以称为“义儿军”原因在于军中队正以上军官都拜刘仁恭为义父,认刘守光为义兄。以刘仁恭为名义主帅的情况下,直接听从刘守光的调遣。去年南征魏博的时候,这支义儿军初建,留守河间以为后方支撑,没有在南征中遭受什么损失,是以军中士卒多为河北敢战士,是卢龙军目前最为精锐的一支军队。
深州是刘氏父子的家乡,去年义儿军大败成德军之后真正掌控了这片土地,因此这里的军队也便由刘氏夫子掌控。深州镇军虽为地方镇军,实质上仍属卢龙军中军嫡系。在这支军队上,刘守光同样花了大笔银钱。经过半年多的征募和训练,如今的深州军已初步成型,规模为两千五百人。
刘守光上前道:“儿拟留深州军威慑成德方面王镕鼠辈,义儿军则随时可以出战,只等大人号令!”
在节堂之上率先公布衙内军和义儿军的出征,除了威慑各州之外,也有督促和勉励的意思。果不其然,有了这两支兵马的出征,愿意出兵的军州也多了起来。说到底,卢龙军毕竟是大伙儿安身立命的所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个道理大伙儿都是明白的。之所以军议之始人人都不发一言,其实就是想看大帅刘仁恭会怎么做,既然刘仁恭已经表明了不遗余力的态度,那么大伙儿也就放下心了。
“瀛州军一千人听候大帅调遣!”
“莫州军一千人听候大帅调遣!”
“儒州军五百人听候大帅调遣!”……
一开始先是卢龙军中的小军州上前听令,这些小州地处腹地,方圆和丁口也少,出不了多少兵,但也算是一个好的兆头。
等这些小军州挨个过完一遍,刘仁恭又得了五千人,然后他将目光转向了各大将门。与刘仁恭同辈的各大军头已经隐退田园,在军中主持的则是自家子弟。
刘仁恭先将目光转向一向比较平和的赵家。此赵非彼赵,不是前卢台军使、右武卫大将军赵元德的赵家,这个赵家同样是卢龙军中影响深远的一座大山,但崛起之期却没有其他军将世家那么长。
赵家崛起于上一代赵朓,此人是个文官,历任永清、文安、幽都(即幽州城)令,却与卢龙军各军中下级军官极为交好,为赵家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赵家重读书,军队实力稍弱,但一直比较重视对中下级军官的拉拢和示恩,是以极得军心。到了这一代的家主赵珽,官至前节度府兵马从事,朝廷赐封御史中丞,终于成为一方军头。赵珽隐退后,掌控赵家家底蓟州军的是赵珽的长子赵敬,官拜蓟州刺史兼蓟州兵马使……;老赵家这几代都很低调,此时赵敬也并不出名,将来赵敬的儿子赵弘殷也同样不出名,赵弘殷甚至还令赵家有所败落,家世一度不振。可赵弘殷的儿子,赵敬的孙子,那就太出名了。
套用一句俗得不能再俗得话,如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无变化,再过六十年,赵弘殷的儿子、赵敬的孙子,将开创一个中国历史上文人治世的鼎盛时代。那是一个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美好时代,在那个时代,中国人在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科技等各领域都将达到历史顶峰,老百姓的富裕程度为世界之最,真正令世界、尤其是东亚诸国国民侧目。
在那个时代,当西方处于漫漫中世纪最为黑暗之中时,整个东亚都在中国的带动下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明,中国人的一首诗词、一副书卷、一柄折扇都成为海外诸国争抢的宝物,中国人的风尚就是世界的风尚。
在那个时代,海外诸国百姓均以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一名中国人为荣。各国纷纷将本国贵族少女送到中国留种,生下来的孩子将成为各国下一代的统治阶层。在日本,有着中国人血脉的日本人被称为华族,是日本第一等的贵族,他们从一生下来就受到整个国家民众的仰视和尊重。
此刻的赵敬当然不知道自己的后代子孙会做出那么大一番事业,唔,现在有了李诚中的蝴蝶翅膀乱扇,老赵家的子孙能否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已经有些悬了。
赵敬此刻只是蓟州刺史兼兵马使,他见刘仁恭盯着自己,心里盘算了一番,终于还是开口了:“蓟州军尚需备边防御契丹,要留下些兵力镇守蓟门,某意以别将张景绍为将主,领军两千听候大帅钧令。”
张景绍是赵家家将,现为蓟门别将,赵家兵力不多,能够出两千人随同刘仁恭南下,已经是极为顾全大局了,刘仁恭听后稍稍松了口气。
刘仁恭目光转向卢龙军中另一个赵姓军头——前卢台军使、右武卫大将军赵元德的三子,霸都骑都指挥使赵霸。赵霸是员勇将,骨子里极为好战,他又与刘守光私交深厚,当即大声道:“大帅放心,某家霸都骑愿为大帅前部先行。只是某军中目下尚缺战马,还望大帅调拨。对了,平州军那个叫李诚中的军校擅自扣留了某家在关外购买的五百匹战马,至今未曾归还,大帅也帮着敦促敦促才是。”
赵霸答应得爽快,却也提了个条件,要求刘仁恭给他补充战马,除此之外,还恶狠狠的告了平州军李诚中一状。
李诚中是平州兵马使周知裕的嫡系,周知裕是大帅刘仁恭亲卫出身的嫡系,刘仁恭对扣留战马一事不太清楚,自然将目光转向周知裕。


第十三章 辽西双城(十三)
扣留赵家战马的事情昨晚李诚中已经告知了周知裕,周知裕对李诚中的所作所为没觉得有什么错处,他周知裕虽然根底浅薄,但如今已然身处高位,却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欺负的。更何况周知裕本人还收了李诚中送来的数百匹战马,对于赵霸的索取,他当然不想平白答允。只不过如今这是在节堂军议之上,周知裕也不好说什么,便以其他言辞忽略过去,随即将话题转向出兵一事上。
赵霸听他敷衍了事,重重“哼”了一声,刘仁恭微笑安抚赵霸:“赵三郎莫恼,此事回头细细议一番,定不亏了你霸都骑。”
周知裕没搭理赵霸,自顾自道:“大帅,某可亲领平州军两千五百人,随侍大帅左右!”
平州军有多少人,刘仁恭还是很清楚的,一共两千五百编制,五百在关外,五百在榆关,还有一千五百在平州城。听周知裕为了支持自己愿意亲自领军,而且一出就是全部军马,心下大慰,却又忍不住道:“好问,你将平州军全部带出,平州如何是好?”
周知裕道:“此番军议之后,正要与大帅详谈。”
这是周知裕和李诚中商量好的以退为进之计:大帅要出兵,咱们是大帅嫡系,自然要极力维护,而且一出就将平州军全部出空,这是咱们的忠心。可平州没兵了,大帅你老人家是不是也要考虑考虑呢?俺们平州北边可是直面契丹人的威胁呐!
赵霸在一旁冷笑:“老周啊,你就算把平州男女老少所有人都带出来,该还的战马照样得还,一匹都不许少!”
“老周”这个称呼若是由赵元德喊出来,那是一点问题没有,反而透着些亲近和热络,但由这个年岁比周知裕小一辈,官阶也不比周知裕高多少的赵霸喊出来,就显得极为不敬了。
周知裕笑了笑,没接他的话题,转身与一旁的盐城守捉使李承约聊了起来:“德俭,你今日这身甲胄不错啊,唔,很亮,不知哪里工匠打造的?……”
赵霸大怒:“周匹夫!竟然对某家如此无礼!当年不过某手下一个小小都头,你那李诚中也不过一小卒!你回头告诉李诚中,莫让某家在幽州见到他,否则定然老拳相向!”
这一声爆喝谁能受得了?周知裕早已不是当年的周知裕了,他如今是平州军兵马使,卢龙军中一方军头,当即张口还骂过去,若非堂上诸将拉着,两人便要厮打起来。当然,真要打起来吃亏的肯定是周知裕,他如何是赵霸的对手?
节堂上一片大乱,刘仁恭头痛无比,一边是自家嫡系,一边是不得不依仗的赵元德之子,在如今即将面临宣武军和魏博军联合进攻的危机下竟然还扯皮争斗,叫他如何安抚才好。
刘仁恭火望上撞,一拍帅案而起,指着堂下诸将道:“如今我卢龙军南北两面受敌,情势已然危急到了极点,你们还在这里争斗不休,难道等朱全忠那老匹夫杀到城下,你们才知道厉害么!都给某住手!赵霸,回头某自与你家大人分说,好问,军议后将李诚中叫来,某要问话!”
军议上为李诚中正闹得不可开交之际,当事人正在幽州城北一座极为豪华的府邸中,和一个妇人隔帘说话。
妇人高刘氏,正是高思继遗孀、高家兄弟的母亲,卢龙军中影响力深远的高家如今的实际掌控者。高行周在一旁陪同……;“宣节军功之著,近来幽州无出其右,妾身恭贺宣节了。”
“夫人过誉了,一些小打小闹而已,若是如尚质一般和契丹迭剌部交手,说不得我就被打回原形了。”
“宣节过谦。行珪、行周他们,也都尽力了,却一直胜不了契丹人,究其缘由,还是缺马。南征魏博一役,损殁实在太重,我高家至今未复元气。如今宣节占据柳城、燕郡,关外数百里草场在手,想必已经不缺马了。直说了吧,今日请宣节来,便是为战马一事。行周为人厚重沉稳,面子却薄,与宣节相识以来,一直不好意思提及此事,我这做母亲的,只能出面了,还望宣节勿怪。”
高刘氏直性子,开门见山道明了本意。
高行周原本不知母亲让自己邀请李诚中到家中所为何事,没想到母亲直截了当把战马的事情提了出来,他是面薄之人,顿觉尴尬,干咳了一声,道:“母亲……”
一时也不知该怎么说。
李诚中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道:“不瞒夫人,我确实缴获了一些战马,只是我既为平州军一员,还需禀明周兵马使……”
高刘氏一笑,打断道:“宣节何必如此,妾身是个直肠子,满幽州都知道……宣节在周兵马使麾下为第一将,隐隐有分庭抗礼之势,关外柳城、燕郡又是宣节亲自打下来的,这些事情,宣节是做得主的……战马难得,任谁都不愿意轻易送人,妾身也不是白要,愿以三十贯之价,向宣节购马,宣节能拿出多少马,高家都全要了。”
这个价格按说已经高出市价五成,但如今幽州的形势是有价无市,就是说再多的钱你也买不到马,因此,高刘氏所说的高价购马,其实还是赚了。
但李诚中肯定不会去算这个细账,要说起来,他也极想和高家交好,若是能够赢得这么一个背景深厚、交游广阔的豪门的友谊,对于他来说,所得必然高于付出。
他只是略微沉吟片刻,高刘氏便果断提价:“四十贯!如何?只要宣节卖马,除了银钱照付外,今后宣节遇到困难,高家都会尽力援手。”
李诚中笑了笑,道:“高公勇武,冠名幽燕,我是十分佩服的。这两日与尚质结识,发觉尚质有高公遗风,因此相处也极为愉快。这样吧,购马一事不须再提,待我禀告周兵马使后,下个月,我就送五百匹战马至妫州,交给尚质,算作我结交尚质、认识夫人的见面礼,分文不取!”
若是按照高刘氏开的价格,五百匹战马值钱两万贯,这笔钱是一个五百人的营两年的军费,其中包括一应吃穿用度,再加打造兵刃和给士兵关饷。这个见面礼就未免太大了一些,高刘氏和一旁的高行周都是一愣。
高刘氏在帘后默然,高行周则深施一礼,道:“自成兄,这怎么可以,这份礼太过贵重,只恐自成兄在周兵马使跟前不好交代。该付的钱我高家一定会付的,必然不会亏欠了自成兄。”
“自成”这个表字听得李诚中一阵别扭,但无论他别扭不别扭,表字都已经取好了,这是无可更改的事实,他也只能学着去适应,去接受。
李诚中道:“尚质老弟宽心,这份礼我老李还送得起。不过话说回来,有件事情还需要提醒高夫人和尚质老弟,我攻入柳城之后,手下弟兄从一个叫崔成的商人手中截扣下来五百匹战马。昨日赵大将军让我过去谈了谈,非让我还他们这批战马……当然,送这批战马给尚质,并不是说我想转嫁赵大将军的虎威,赵大将军那边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一应事情我担着,断然牵扯不到尚质。”…;李诚中本来不想交代其中因果,但他怕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