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

第124章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第124章

小说: 大唐新秩序 作者:八宝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面闹出那么大动静,将军府里面自然早已得知,数名将军府的下人趴在墙头上观瞧,见高明博带队冲至,忙冲门内叫道:“九哥回来了,快开门!快开门!”
大门迅速开启,高明博站在府前高阶之上,冷然回望,直到商团众人赶着大车,牵着战马全部进入府内,方才冷哼一声。道:“大唐天威,岂是尔等可以轻捋!奉劝诸位一句,莫要再犯糊涂,否则国法难容!”
这句话硬邦邦砸在每个人心上。却无人敢于回应。只高尧智赔笑道:“九郎,如今已然无事,可否放了你十七弟?”
高明博不屑道:“十七弟如此孱弱无能,四叔怎可放心他在军中做事?某这个做兄长的,自当替四叔管教几日!”
说罢,头也不回进去了。
大门关闭,只剩下门口上百军将士卒瞠目结舌,茫然不知所已。
高尧智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忽然冲周围怒骂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时,高家平素待你们不薄,今日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儿子被人抓进府中押为人质,他此刻已经心乱如麻,忍不住就迁怒于人。
众军将暗自腹诽,都是你们高家自己的家事,怎么却胡乱怪起别人来了?再说了。人家是大唐使者,你自己也没敢下令动手啊!更有一些胆大的,扭头小声向一旁嘀咕:“自己儿子无能,却来怪罪别人!”
不得不说。高明博指斥高尧智养儿不教的话有着很重的挑拨离间之嫌,确实在军士们心中埋下了种子。当高尧智胡乱迁怒的时候,便自然而然招致了军士们的不满。上百人的嘀咕声越来越大,高尧智几乎控制不住场面。所幸身为左领军卫中郎将的高明安在军中还有些威望,出头斥责了几句,将军士们收拢,又分派了两队士兵继续围困大将军府,才算是暂时了结。
高尧智心急火燎,也顾不得其余,拉着高明安便直奔“左领军卫大将军府”找兄长高尧仁商议去了。
高明博进得大将军府,却见自己的父亲高尧义和数十名亲眷家人都在堂外等候,他望着这个从小便只知喝斥自己,责罚自己的父亲,看见他两鬓起的白发,看着他凝视自己的复杂眼神,忽然间觉得过去的记恨都消散得无影无踪,暗自叹了口气,恭恭敬敬的跪了下去,俯身叩拜:“大人,儿子回来了。”
高尧义点了点头,想说些什么,却不知该从何说起,只是抢上前去亲手将高明博搀起,缓缓道:“九郎回来了,好啊。不愧是高某的好儿郎,历练得出息了。”
高尧义适才一直透过门缝向外观瞧,将自家儿子在数百军士面前昂首直斥的话语听在耳里,将他挺身直闯军阵的英姿看在眼中,不禁心中激荡,想起之前对这个庶子的鄙薄和苛待,又不由有些惭愧,此刻五内杂陈,越看儿子越是感慨。
高明博又向高杨氏叩拜:“大母,儿子给大母问安。”
高杨氏连忙矮身虚扶,口中道:“九郎不须多礼,快去见过你娘亲。”
她是渤海国豪门杨氏之女,嫁过来后骄横跋扈惯了,之前没少苛待过高明博母子,没想到这个以前看不起的九郎如今竟然成了大唐使者,她一时之间也心乱如麻,不知该如何对待。
渤海国豪门大户也有念书极好的,常常参加大唐科举,但能中举者都是凤毛麟角,基本上中举之后都留在大唐为官,很少有愿意回来的。当然,也有少数眷恋故土之人愿意回来,回来后都会拥有远大的前程,就拿最近的例子来说,现任渤海国文籍院少监的裴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无论如何,能够得到大唐官身,而且还能以大唐使者名义还乡的,高明博可以说是渤海国二百年来的头一份!
高明博早已在人群中看见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崔氏,崔氏在高家地位不高,本为高尧义侍妾之一,若非生了高明博这个儿子,恐怕这个侍妾的身份连高杨氏的大丫头都不如。高明博自小跟在母亲身边,深深明白母亲含辛茹苦养育自己有多么艰难,此刻见了面,眼中泪水再也忍不住了,伏倒在崔氏脚下,哽咽道:“母亲,儿回来了,儿现在是大唐的官身了,母亲今后不用再受苦了!”
崔氏话都说不出来,眼泪如断线的珠子一般潸然而下,只是抱着高明博放声痛哭。自从燕郡和怀远军城相继落入契丹之手后,渤海国内便断了营州的消息,崔氏这一年来担惊受怕,也不知梦中哭醒了多少回,此刻乍然见到儿子完好无损的跪在自己面前,哪管他担任了什么官职,发了什么大财,只是不停的暗自念叨:“老天开眼,佛祖保佑,儿子还活着,儿子还活着……”
母子抱头痛哭一回,只哭得全家人都跟着抹眼泪。听到高明博说的那句“母亲今后不用再受苦了”高尧义脸上就是一红,暗暗自责,高杨氏则浑身都不自在,眼瞟夫君的脸色,见他没有顾得上怪罪自己,才松了口气。
哭罢多时,高明博擦干眼泪,起身后又恢复了那个平日里冷淡肃然的密谍头子形象,手指押在一旁的十七郎,向张小花吩咐道:“将他绑了,好生看管,回头某有话要问。让大伙儿分作两班,甲胄兵刃不得离身,好生看顾好前院后门,以防不测!”
张小花躬身应道:“是。”
高明博又转向高尧义:“大人,究竟怎生回事,还请跟儿子说说,儿子或许能够替大人分忧。”
高尧义见儿子带来这些人迅速接令行事,凛然而遵,不免又是一番感叹,老怀欣慰之下,笑道:“九郎使得好部下。”
他是带兵的大将,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行色间的杀伐彪悍之气。
高明博也不在意,这次带来的五十人中,调查统计局行动人员就有十人之多,都是接受过营州军新兵训练的,那几个行商所带的侍卫扈从也都是精挑细选的豪客游侠,真正打起来,谁也不惧。
高尧义郑重的将自己这个顶着大唐使者身份的儿子请入正堂落座,又叫过三郎、五郎、六郎等几个年轻人中比较出色的,一起商讨时局应对。
年轻的几个兄弟都对高明博的经历比较好奇,就缠着让他先讲述一番。高尧义也想了解自己这个儿子如今的根底,便在一边默默听着。
高明博便将自己当年在燕郡如何打理高氏营生,如何在破城之际东躲西藏,如何逃出燕郡在乡间颠沛流离等等讲了出来,听得高尧义和几个兄弟都是脸上动容。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苦楚,听完之后对高明博都不免佩服了几分。
接着,高明博又讲起自己如何去柳城投军,接受军务训练,如何进入营州军总部虞候司的故事。当然,他略去了行人处和调查统计局的事情,这些都是营州军的机密,其内部的保密制度还是在李诚中的指导下由高明博亲手制定的,他自然知晓其中的轻重。
“九弟,这个虞候司统战处从事是几品?”
高家六郎忍不住问。
“致果校尉,正七品。”
高明博回答。这是营州新军衔的品级,随着将来营州军进一步扩大和改革,高明博的品秩也将不断提升。
“统战处是做什么的?”
六郎追问。
“专门对外联络的衙门,比如营州与契丹、渤海、奚人,或是将来与宣武、河东各镇打交道。就像上个月,营州军战胜了契丹乌隗部,乌隗部打算投降,便是由统战处负责商谈乌隗部的投降条件。”
“乌隗部降了营州?”
高家三郎悚然动容。
“是。他们已经降了。商谈投降的事宜便是由某负责的。”
高明博自豪道


第十章 西京变(十)
高家一直在渤海国西部备边,这两年被契丹压着打,没少吃过乌隗部的苦头,此刻听说过去那个强大的对手竟然转眼间就降了,都不由好生震惊,看高明博的眼神又多了几分敬佩。?快来吧;。!过了半晌,众人才回过神来,高家六郎又道:“哦,那九弟不就是营州的鸿胪寺卿了?”
高明博想了想,摇头道:“不是。统战处管的是大唐内部各族、各州、各藩的事务,所谓‘统战’,按照李将军的话来说,就是‘建立统一战线,防止大唐分裂’。鸿胪寺卿应当管对外的事务。李将军说过,外交和内政是两码事,如今就连大唐朝廷都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
高家六郎皱眉道:“对外事务?”
高明博点头道:“比如极西诸国,李将军说过,西域之外还有很多国家,比如大食、大秦,还有什么高卢、英吉利等等,这些当属于对外事务。而凡是承认大唐宗主的国度,都应该由统战处管理。”
高家六郎恍然,道:“原来如此,比如日本国也应该归九弟管理吧?”
高明博点头道:“是啊,可惜现在还管不到。”
他记得当时讨论统战处职权的时候,曾经就日本国问题询问过李诚中,李诚中当时也拿不准,一旁的冯长史却斩钉截铁的肯定说,如果按照李将军的说法来划分职权,日本国事务应由统战处管理。因为日本国本名“倭国”一直向大唐朝贡。认大唐为宗主,就连现在的“日本”之国名也是由武皇于长安三年御准之后才正式通行的——作为朝贡国,没有宗主国的同意,他们是不能擅自改动国名的。
这一点与渤海国类似。当年大祚荣建国之后。为了获得大唐的认可,以则天神圣皇帝赐封其父的“震国公”为国名,取名“震国”并多次遣使赴长安,希望大唐朝廷能够承认。他的努力和诚意最终还是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其后,睿宗于先天二年派遣郎将崔忻赴敖东城,赐大祚荣“渤海郡王”封号。授职“忽汗州都督”于是大祚荣终于平息了多年来一直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国号改为“渤海国”名正言顺的当起了国王。
等高明博讲述完自己的经历后。便开口问自家父亲高尧义:“大人,为何咱们家被大伯和四叔他们困在了府里?”
高尧义叹了口气,道:“此事说来话长。这几年大唐内地越发混乱,朝贡使团每次回来后都会讲述路上的所见所闻,这些事情让国中重臣们都很是不安。”
他口中所说的朝贡一事是渤海国惯例。渤海国是事大唐最为忠诚的藩属,与半岛上的新罗一样,年年派出使团朝贡,从不曾间断过。哪怕是黄巢乱兵肆虐中原的时候,渤海国和新罗的朝贡使团依然坚持不辍。绕过战乱频繁的大唐腹地,抵达长安。后来在长安找不到天子了,就一路折向西川,向躲避到西川的天子朝贡。因为路途不畅,常常一个往返便要耗去超过一年的岁月,有时候上一个使团还没有返回,下一个使团便出发了。
高尧义继续道:“如今国中重臣们为大唐的事情吵个不休,渐渐分为了两派,以朱大相为首的一派认为朝贡已经没有意义,大唐已露将亡之兆,渤海却无覆灭之忧,朱大相以为,渤海人今后应当‘自主国事’,不必再向大唐朝贡,更不必每任国主都等待大唐册封。”
渤海国循唐制,设三省六部,三省即政台省、宣诏省、中台省,分别对应大唐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六部为忠部、仁部、义部、智部、礼部、信部,也就是大唐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政堂省管理行政、司法、领典百司,统领六部,职权最重,其主官名为大内相。宣诏省主官和中台省主官分别为左相和右相,三相之中,以大内相为尊,是为百官之首。
高尧义口中的朱大相就是大内相朱承明,他的官位相当于大唐武德年间的李世民,李世民当时的官职就是尚令。
“另一派则以鸿胪寺卿、王弟大封裔为首,大鸿胪认为,无论大唐是否将亡,渤海国都应向中原称臣。中原地大物博,人丁众多,传承绵延,底蕴深厚,不管将来谁做了中原之主,都是天下公认的共主,渤海国任何时候都回避不了接受中原节制和管辖的问题。只要大唐存在一天,渤海国就要向大唐朝贡一天,如果大唐李氏真的亡了,那么渤海国就像下一个中原之主臣服。我们的祖上是靺鞨人,靺鞨人与关外各族一样,无论何朝何代都是认中原为主的,哪怕是草原上崛起一时的匈奴、鲜卑、突厥、吐谷浑,最终都接受了中原的册封,就连现在强盛起来的契丹,不也一样么?而且大鸿胪还认为,渤海人两百年来已经习惯了说汉言,写汉字,我们学到了中原的官制、军事、手艺、学识,就连我们的国名,都是大唐赐封的,如果我们变了,渤海还能叫渤海么?渤海人还是渤海人么?”
高明博是深以自己大唐官员的身份自豪的,如今听了父亲转述大封裔的言语,不禁抚掌道:“说得好!如果我们变了,我们就不是渤海人了!”
高尧义苦笑道:“可惜有些人对此并不认同,至少朱大相就不这么认为,他不想只做一个藩国的国相,他想成为可与大唐政事堂诸公分庭抗礼的宰相。”
高明博问道:“王上怎么说?”
高尧义摇头:“王上不理政事多年了,他虽然偏向于认同大鸿胪,但却不愿操这份闲心,事实上宣王大仁秀之后,咱们渤海国政务不都是操于大相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