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

第36章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第36章

小说: 如果这是宋史 (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取而代之。

但是奇怪的是,赵匡胤本人却一反常态,变得整天无精打采。有人问他怎么了,赵匡胤就摇头叹气,显得非常的苦恼——你们觉得当皇上挺容易是不是?唉……比我当节度使的时候差得太远了……

有点吓人,这让别人怎么安慰他呢?难道满足他的愿望,大伙儿齐心合力再造他的反,把他再打压回节度使原形?开玩笑,于是赵匡胤就只能继续郁闷,直到他的心理变得非常恶劣。

烦啊,他只能自己找乐,在自己的后花园里拿弹弓打鸟玩(情趣不太高),但不管怎样心情总算好了些,不料就在这时突然有个官紧急求见。赵匡胤不敢怠慢,以为出了大事,立即接见。结果,这位仁兄说来说去都是些平常小事。赵匡胤火了,问他到底搞什么搞。可这位官一点都不在乎,一句话就顶了回来——臣以为再怎么的,也比打鸟玩急点。

下面发生的一幕,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关赵匡胤有手边随时提着一把斧子的习惯的记载。就见赵匡胤武人习性再次暴发,没有二话,举起斧子就砸了过去,干掉对方两颗大门牙。

而这个官真是有种,没哭没骂,而是慢慢弯下了腰,把自己的牙一颗一颗都捡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收在了怀里。

赵匡胤火还没消,继续大骂——搞什么?你把牙藏起来,要到哪儿去告我啊?!

但是这个触了晦头的人似乎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倔头,要顶就下定决心把你顶到底——我是告不了你,可是自然有人都记在史书里!

好了,赵匡胤再一次泄气,历史再一次证明,有了利的人就会要名,尤其是像赵匡胤这样得了天下最大之利的人,他无论如何都不想因为这种小事给后人天天念叨。于是他只好笑嘻嘻地掏钱包,拿出大笔钞票跟人家私了。

这些都被站在远处,冷眼旁观的赵普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没人的时候,他慢慢走近了赵匡胤,您到底怎么了?

赵匡胤这才说出了心里话——我在想一件事,你说为什么从唐朝末年到现在,50多年过去了,当过皇上的人有八家,一共都十二个了,这还不算那些称国主之类的二皇帝。这都是怎么回事?这么乱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他说着,深深地凝望赵普,下面的话还用再说吗?我,我赵匡胤是第九家了,要怎么办才能不让第十家出现?这难道还是不个值得闹一次心的事吗?!

却不料赵普马上就向他深深地祝福——陛下,您能想到这些,真是天地神人之福,真是社稷百姓幸甚啊!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办,只要您能定下一个合适的制度……

就从这一刻起,赵宋三百余年的治国精神就此定下了。由此,百十余年的安定富足从此开始,而之后千百余年来的痛苦衰落,几度沦丧,几次濒临亡国灭种的病根也都从这一刻深深地种下了。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10)

发布时间:20071117 17:15

那天赵普说——唐朝的崩溃,以及五代十一国的纷乱,都只有一个症结,那就是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若想根治,只有削夺兵权、制约钱谷、收其精兵,从根本上打消所有人的妄想,之后天下才能自然安定。具体的办法就是所谓“强干弱枝”……

一语道破天机,史称赵匡胤恍然大悟,没等赵普说完就打断了他——爱卿可以闭嘴了,朕都明白了。

历史可以证明,赵匡胤真的明白了,几十天之后,他就开始了实践。但是非常遗憾,他明白的是眼前这50余年里问题的症结所在,以这个病症,那么用赵普的药方就的确是药到病除。而且治得干净利落,不留病根。但是再往远处看呢?

无论是往身后的远处看,还是往遥远的未来看,这样的解决方式都对吗?

让我们回忆唐,或者再往前推想一下隋,又或者再远一些,越过五胡乱中华,直接到三国之后的晋。它们的动乱之源是什么?病根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总结前人的得失,进而处置本朝国策的?

晋之衰亡,在八王之乱,之所以会乱到让胡人前所未有地侵入汉家江山,完全就是司马家的藩王都有极强的兵力,可以无视皇帝大杀四方;那么蕃镇之害就已经天下皆知了吧?那么隋唐两代,明君能臣数不胜数,他们为什么就没有吸取两晋的教训,严格地限制藩镇,不管是亲王发展成的藩王,还是后来作大的节度使?

有客观的原因,因为他们无法知道后来的节度使们会嚣张到那步田地,而且节度使们之所作大,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所谓的积重难返,到了火候谁也扳不回来;但更重要的,还是隋唐天子的主观意识。因为他们的自信与强悍。

天可汗李世民登极之后还和士兵们一起较量箭法,有臣子劝他,唐朝的士兵籍贯杂乱,异族人太多,小心有人暗箭弑君。可李世民哈哈大笑——朕视天下万民皆如赤子,无所分别,何来提防?

赵匡胤自然非常人可比,但是气度与李世民相较,差得不是一里二里之间。他的国家,他的执政之道,从最开始就充满了不得己之处。比如他不是从战场上刀枪拼杀得来的国家,所以从开始就在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反叛和各种不稳定因素的蛛丝马迹。这让他全体保留了后周的官员,以图天下稳定,但是又不能给他们实权,小心他们会造反。那么活儿还要交给谁去办呢?只能交给他的亲信,比如说赵普、李处耘甚至亲弟弟赵光义来担当,但是对他们也要限制,即不给他们以高官位置,哪怕只是暂时。

这就是未来赵宋天下,官、职、差各立名目,层层设防的雏形。说来冗官、冗兵等等都是不得己的,谁愿意那样呢?

但是千年之后,我们活在衣食无忧,连被人打个耳光都可以随时报告警察的今天,说实话也没什么权力笑话赵匡胤的胆量魄力。而且再深一步想,难道赵匡胤和赵普就想不到强干弱枝的弊病所在吗?

也许他们早就想到了,选择削夺兵权、制约钱谷、收其精兵,就会从根本上把国家活力和民族的精气神都压抑住,最后每况愈下精尽而亡。可是选择强悍呢?即放心大胆地任用臣子藩王,把国家做强做大,那么后果就是复制了晋、唐王朝,到最后一样死得非常难看……人类发展到了宋朝,就算再歌功颂德的人都会承认家天下迟早必亡的吧,怎样都是个死,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家里平安,没有内乱的死法呢?

就像俗语所说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哈哈,不管怎样,我活了320年,晋、隋、唐、元、明、清、你们谁活得过我啊?屈指算来,只有汉朝,两汉加在一起才比我长了几十年……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11)

发布时间:20071118 17:18

说干就干,当年3月,除宋太祖赵匡胤本人之外,宋朝最强的军事人物慕容延钊以及韩令坤一道进京述职。这两人来时满心欢喜,一来很久没见着老领导了,真是有些想念;二来这些年来为赵匡胤东征西讨,从无间断。其间不管赵匡胤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栓,还是开宗立派成了皇帝,都从来没有二话。怎么算他们都是有功之臣,应该再加封赏吧?

鲜花、美酒、奖金、升职……这些虽然比较老套,但是让人快活,人生不就是为了这些嘛!但是一切都不要急,赵匡胤永远都有惊喜给他们。

令——罢免慕容延钊禁军殿前都点检一职,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罢免韩令坤禁军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出任成德节度使。

一盆冷水劈头浇了下来,慕容延钊和韩令坤当时就傻了,自己做错了什么吗?真的做错了什么吗?前思后想,两人相对苦笑了。高啊,到头来还是赵匡胤高明,这样的命令是在两人进京之后突发奇想才决定的吗?还是早有预谋?可不管怎样,都是在两人进京之后才当面颁发。多么的坦诚,有话当面说个明白,非常方便你们就近提出抗议,可以由皇帝亲自对你们解答……

等狗自己进了门里,似乎抓起来就更加容易些,是吧?

等他们再次出京,去新地点当新官时,才知道韩令坤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由更贴近皇帝的石守信来接任,而国家第一军衔殿前都点检已经收入了宋朝的历史博物馆里,由老东家赵匡胤再次独家珍藏,谁也不给了。

还能再说什么呢?庆幸吧,还活着。至于石守信,只有羡慕……谁让人家从开始就是部下,而不像我们以前曾和皇帝平起平坐过呢?

但是历史证明,石守信的快乐是多么的短暂,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个之前由强悍无敌的李重进所把持的高官,他只担任了不到100多天,而就是这可怜的100多天,还是在赵匡胤的人生突然遭遇重大不幸的情况下,才被忽视一样地延续下来的。

赵匡胤的妈妈杜太后突然生病了,赵匡胤虽然贵为天子,可以动用人间一切的人力物资,但也仅仅拖到了当年的6月份。不到100天,赵匡胤的人生就跌入了谷底。

赵匡胤是公认的孝子(该死,这一点真是该死),生母的去世让他极度悲伤。但是历史证明,这位贵妇人的死,绝不仅仅是赵匡胤一人的不幸,随着这位在宋史中只有545个字记载的老太太的去世,北宋初年两件最大的、也是从来没有正解的疑案——金匮之盟、烛光斧影中的前者,就此发生了。

高天流云写历史——如果这是宋史(112)

发布时间:20071118 17:20

古今第一老太太

话说龙凤生龙凤,耗子会打洞。可惜的是这种事没法反过来说,即生出第一条龙的妈一定也是龙吗?不过这也得两说,比如朱元璋他妈就有些遗憾,而赵匡胤的妈就真的非同凡响。

这位嫁给职业军人赵弘殷先生的杜氏夫人,其言其行真的是女中豪杰。比如说当赵匡胤陈桥兵变造反当上皇帝时,消息传进开封,赵匡胤的老婆吓坏了,可杜老夫人却泰然自若——吾儿生平奇异,今日果然,何忧也?

而等到了赵匡胤正式登极坐殿,成为名符其实的皇上,众臣依礼向太后道贺时,她老人家却又“愀然不乐”。赵匡胤亲自询问,新任太后才说——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而不可得!

危之不促忧,得之不妄喜。这样的人临死的时候,除非是得了脑溢血之类的急症,不然她是不会就此轻晚撒手,什么都不管不问的。果然,据宋朝的官方历史记载,杜太后临死的时候突然问了赵匡胤一句话

——儿子,你说你是怎么当上的皇帝?

当时赵匡胤都哭傻了,啥也答不上来。要知道他此前一直快意人生,无往不利,唯一的痛苦就是他的父亲因他一时工作原则的僵化病重死去,现在刚刚当上了皇上,坐稳了江山,可他老妈又这样,让他怎么受得了?

可杜太后就是不闭眼,一定要他回答。

赵匡胤只好说——这是祖宗积德,以及您的福份。

杜太后摇头,儿子说得很有礼貌,可是她快死了,不想再听喜歌,必须得把不放心的话都交代清楚。她说——不对,你能当上皇帝,唯一的原因就是周世宗的儿子太小,要是后周有年长的皇上,这个天下怎么能轮得到你?天下太大了,你死之后,要立你的弟弟当皇上,这样才能把这片江山坐稳。

史称赵匡胤马上就答应了(唉,不知道是出于安慰临死的老妈是什么别的心理)。可是没想到他老妈真的是个厉害无比的人物,临死都毫不放松。她趁热打铁,马上说——去把赵普叫来,当着我的面,立即把这份誓书写出来。立字画押,不得反悔!

赵普被火速召来,他写好誓书,并在纸尾处签上“臣普记”三字,然后装在皇宫专用的盒子——“金匮”里,由谨慎可靠的宫里人收好保管(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以上就是北宋之初,两大疑案中“金匮之盟”的官方记载。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知道这件事的,活下来的大概只有三个人——即赵匡胤本人、赵普、以及那位专用掌管金匮的谨密宫人(保守估计,只有一个宫人)。

那么问题出来了,后来疑案之二——即烛光斧影之后,赵光义挤掉已经成年的两个侄子,自己接哥哥的班当皇帝。可是一直名不正言不顺,直到四五年之后,才由赵普偶然说起,才知道、并从后宫搜出了当年的“金匮”,从而了解到自己原来当皇帝很合法啊!

要说赵普还真是能忍啊,吊了赵光义这么长时间的胃口,才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拿出来。可是当时的赵普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呢?此人已经早就不是宰相了,并且罢相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初跟还是晋王加开封府尹的赵光义作对。而到了新皇登极,他更是倍受压迫,连一直仰其鼻息的朝臣们都敢对他反攻倒算了。形式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