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87章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87章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天,皇上可是杀了臣,平息众怒。如果臣做到了,那陛下自然是慧眼识人,英明神武!”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孙承宗接着说道。

轻轻的摇了摇头,天启皇帝笑着道:“先生,你是朕的老师,虽然没有交过朕什么东西。不过这不怪老师,怪学生自己,毕竟总是让你太操劳。不过今天有时间,朕就请教先生一个问题。”

微微一愣,孙承宗没有想到天启皇帝会这么说,不由恭敬的道:“陛下请讲,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指了指那把椅子,天启皇帝笑着道:“先生,坐吧!朕今天想要和先生讨论的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汉朝的晁错!”

听到这个名字,孙承宗就是一愣,这个晁错可是一代名臣,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气非常的大。看了一眼天启皇帝,孙承宗笑着问道:“不知道陛下想知道关于晁错的什么事情?”

笑着看着孙承宗,天启皇帝淡然的道:“朕虽然身为先生的弟子,可是从没有正经的听先生讲过课,今天先生就给朕讲讲吧!”

颇为感动的看了一眼天启皇帝,孙承宗笑着道:“既然陛下想听,臣自然是没有不答应的道理,那臣就先来说说晁错其人。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在汉景帝登基之后,便做了御史大夫。晁错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他总结了秦朝灭亡的经验,主张改革,革除弊政。汉朝因为受到匈奴的威胁,晁错主张迁徙百姓屯田于边塞,建立长久永固的要塞。首先阻挡住匈奴的劫掠,然后再进行反击!”

说道这里孙承宗便停了下来,因为天启皇帝正一脸笑吟吟的看着自己,不由好奇的问道:“陛下,臣说的有什么不妥啊?”

淡然的笑了笑,天启皇帝沉声道:“先生,有没有觉得自己和晁错很像?”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孙承宗愣住了,然后苦笑着摇了摇头,沉声道:“陛下,臣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轻声的笑了笑,天启皇帝缓步的走了下来,淡然的道:“既然先生不说,那就朕来说。晁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也非常的想要做一番事业,为自己的国家做一些事情。就是因为有在这样的想法和信念,所以晁错才在不断的争取着,奋斗着。”

看了一眼孙承宗,天启皇帝笑着道:“就像先生一样,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抱负,情愿牺牲一切。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动力和心思,晁错在努力着,他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汉朝正面临着一股危机,一股足以让天下大乱,国家分崩离析危机。那就是当年汉高祖刘邦创建的分封制,看起来是家天下,可是到了汉景帝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天下动乱的根源。”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也颇以为然的道:“是啊!就是这样,每个朝代都有其弊端啊!”

见孙承宗没有说下去,天启皇帝也没有在意,便接着道:“晁错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过晁错这个人善于谋国,却拙于谋身。或许也不是,削藩本就是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他相信他是为了皇家好,为了自己的皇帝学生好。在他看来,只要自己的皇帝学生能够相信自己,按照自己制定的削藩策来实行,那就肯定能行的通。”

缓缓的摇了摇头,天启皇帝沉声道:“可是晁错没有想到,自己的皇帝学生太过优柔寡断,没有听从自己的话。最有在七国之乱的时候,自己最信任的人却将屠刀对向了自己。晁错再死的时候可能都没有想到,自己回落到那样一个下场。”

深深的叹了口气,孙承宗语气颇为沉重的道:“是啊!为了平息七国之乱,晁错被腰斩于市,可是却也无济于事,他死的不值啊!”

深深的看了一眼孙承宗,天启皇帝面容严肃的道:“先生是朕的晁错,有才能忠君爱国,可是朕却不能做汉景帝。这事情不能让先生在前面,一旦有了事情,先生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可是朕不一样,真只要坚持做了,就算所有人都反对,只要有利于辽东百姓就没有问题。如果那些人想造反也没有了基础,而且朕平起叛来也名正言顺。”

“陛下,事关重大,臣觉得还是应该从长计议!”孙承宗苦笑着摇了摇头,本来想着是自己说服天启皇帝,没想到天启皇帝反过来说服自己了。

用力的摇了摇头,天启皇帝沉声道:“先生,有一句话叫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景帝就是因为当断不断,最后有了七国之乱,本以为杀了晁错就可以一切回去,可是事实上他却错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今天得到了这个,明天就想要一个更大的。妥协换来的只能是得寸进尺,以前没有这样的资格,可是现在朕有了。”

缓步的走到孙承宗的身边,天启皇帝期盼的看着孙承宗,一脸严肃的道:“先生,朕有决心,已经做好了千万人吾往矣的准备。不过朕需要先生的支持,需要先生给朕提供一个能够有所作为的基础!”

见没有把法说服天启皇帝,孙承宗却是满脸的欣慰,自己的皇帝学生长大了。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孙承宗严肃的道:“陛下经管说,只要是臣能办的到了,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看着孙承宗严肃的样子,天启皇帝心中一定,眼中却是充满了决然。深深的看了一眼孙承宗,天启皇帝严肃的道:“先生,朕需要一支军队,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臂使指的军队。朕想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没有一支这样的军队,朕的心里不踏实!”

见天启皇帝说的严重,孙承宗顿时也严肃了起来,天启皇帝的话他自然明白。不由对天启皇帝敬佩不已,小小年纪,做事不拖泥带水,不忧柔寡断,已经开始有明君的样子了!用力的点了点头,孙承宗大声的道:“陛下放心,就算陛下不说,臣也正准备这么做呢!辽东的战事趋于平稳,已经有了练兵的条件,臣已经有了想法,这次回去就准备做了。”

看了一眼孙承宗,天启皇帝笑着道:“既然是这样,那第一个用来做实验的地方就选在辽东。辽东那里已经有了成熟的条件,从辽东开始刚刚好!”

见天启皇帝越说越兴奋,孙承宗不由得有些担心,便沉声道:“不知道陛下的计划是怎么样的?”

看了看孙承宗,天启皇帝笑着道:“朕准备将辽东单独划分出来,成立独立的辽东行省,将辽东的行政军事全部都从六部划分出来。不在将辽东的事物交给他们,而是由朕亲自推行改革!重新清点辽东的人口,重新丈量辽东的土地,打击富豪劣绅。最重要的一点,朕打算改革现有的税收制度,只是先在辽东试行!”

天启皇帝的最后一句话将孙承宗吓到了,前面的改革没有什么,因为当年张居正也做过。可是这最后一条却是不一样了,孙承宗有些担心的看着天启皇帝,小心的问道:“陛下,这税制改革,不知道陛下想要怎么做?”

看了一眼孙承宗,天启皇帝自然能够看到他眼中的担忧,不过既然决定要做,那就做到底!天启皇帝面色一整,沉声道:“减轻农业税,增加商业税,官绅和百姓一样纳税。

第一百七十四章最根本的问题

见孙承宗一脸忧虑的看着自己,天启皇帝淡然的笑了笑,随意的道:“先生,这里只有朕和你两个人,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孙承宗颇为严肃的道:“陛下的想法臣实在赞同的,可是改革税制,官商一体纳税,这样会引起辽东人们的恐慌的。臣相信,只要将这个政策颁发出去,整个辽东的大户恐怕会一夜之间走空的!那样整个辽东肯定是一片萧条,这样对辽东的局势非常的不利啊!”

微笑着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道:“先生真是又大才之人,朕想了很久了。可以说在没有登基之前,朕就在想,要怎么样打破这个局面。朝中文臣把持朝政,如果将这些人都贬斥了,那朝政怎么办?况且地方上朕怎么能干预的了?朕的圣旨在这紫禁城或许是圣旨,出了紫禁城都不知道怎么样。内阁六部对着阴奉阳违的事情比比皆是,想要打破这个局,就一定要非常的手段。”

愣愣的看着天启皇帝,孙承宗没有想到天启皇帝居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也没有想到天启皇帝在没有登基之前,就在想着怎么样中兴大明。此时面前这位十几岁的少年天子,在孙承宗的眼里忽然高大了起来。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颇为严肃的道:“既然陛下有这样的想法,那臣自然是鞠躬尽瘁,可是臣觉得这件事情还是由臣提出来的好。”

缓缓的摇了摇头,天启皇帝笑着道:“先生听朕把话说完,选择辽东,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先生将辽东的建奴打败了,也就是说,短期之内辽东的局势会很平稳。而辽东地广人稀,也能够更好的实行真朕的政策,只是现在朕有一件事情还在犹豫。”

“有什么为难的事情,陛下经管说,臣自当为陛下排忧解难!”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孙承宗真诚的道。

轻轻的叹了口气,天启皇帝沉声道:“先生,朕准备在辽东建立新的水师,相比较西南沿海,朕觉得辽东更合适。辽东有很多的河流,也有很多的地方靠海,这就是最便利的条件。如果能够有一支强有力的水师,无论是对战建奴,还是做别的什么,都方便很多。”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也承认天启皇帝说的有道理,可是这毕竟不是小事情啊!不过想来这件事情推行起来应该是没什么问题,毕竟名义上是为了打建奴,还没有那个人会糊涂到站出来反对这件事情。如果真有人站出来,那么肯定就会被人扣上通敌的帽子。

见孙承宗赞成自己的意见,天启皇帝忽然小声的道:“先生,其实朕还有一个想法!”

刚刚还一本正经的天启皇帝,此时却深深秘密的,孙承宗虽然心里觉得好笑,可是脸上一脸严肃的道:“陛下,请说,臣洗耳恭听。”

“先生,你觉得什么问题一直困扰着大明?让朕觉得没有施展的余地?”天启皇帝看了一眼孙承宗,淡然的说道。

听了天启皇帝话,孙承宗也愣住,自己虽然知道大明积贫积弱,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苦笑着摇了摇头,孙承宗无奈的道:“臣也想过,可是臣却不明白,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不知陛下想明白了吗?”

慢慢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神情严肃的道:“说到底,就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钱!朝廷没钱,这才是关键。没有钱练兵,没有军队的支持,其他的改革都是说说,根本就没有把法达成。想要有钱,无非有两条路,一来是开源,二来是节流。”

此时孙承宗颇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确实是钱的问题,有了钱就可以练兵,有了军队就可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旦有了钱,所有的事情都能盘活了。说起来简单,可是这钱从哪里来啊?历朝历代都在为了钱发愁,可是并不那么好解决啊!想了半天,孙承宗也没有理出个头绪,不由再一次看向了天启皇帝。

缓步的走到孙承宗的身边,天启皇帝笑着道:“朕先说节流,这朝廷上下太多的事情,赈灾的开支,官员的俸禄,每年的军费,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说是节流,可是无论裁减了哪一部分,都会让很多人觉得不自在。官员不可以没有俸禄,将士不能没有粮饷,百姓不能赈灾,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节流是不可能了。”

孙承宗赞同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说的自然是有道理,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年所需要的开销十分的庞大,哪里都不能缺啊!

似乎看出了孙承宗的态度,天启皇帝笑着道:“这天下这么大,花钱的地方这么多,可是大明的赋税有多少?去年一年的赋税只有三百二十万两,先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这赋税只够军饷的,可是其他的钱哪里来?都盯着朕的内库,真以为朕的内库掏不空?”

深深的看了一眼孙承宗,天启皇帝颇为严肃的道:“先生,你能告诉朕,这大明朝真的这么穷吗?”

孙承宗也不知道怎么说了,大明没钱吗?对于那些富商巨贾,地方士绅,孙承宗见多了。家家都是良田千顷,金银如山,大明没钱吗?恐怕没钱的是天下贫苦的百姓,再就是自己面前的这位万岁爷了。

看到孙承宗的表情,天启皇帝就知道,这位先生也无话可说了。轻轻的叹了口气,天启皇帝苦笑着道:“朕穷啊!想要有钱,那就只能开源。朕只要在朝堂上说出来,肯定有人提议朕加征赋税。朕一旨加征,确实可以财源广进,可是老百姓呢?哪个不是嗷嗷待哺?朕知道,最该征税的是土豪劣绅,是那些商人,是当官的,是那些分封在外的王爷!”

缓缓的点了点头,这个道理孙承宗明白,天下最有钱的人就是这些人。可是那是祖制啊!虽然可以强行的改动,那还会遭受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