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正说明朝三百年 >

第37章

正说明朝三百年-第37章

小说: 正说明朝三百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他政治生涯的最低谷。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汪直去世。

“立皇帝”刘瑾(1)

刘瑾像刘瑾,生于陕西兴平的一户普通人家,自幼净身,本姓谈,因投身于镇守太监刘顺门下做义子而改姓刘,明英宗天顺初年入宫。在宫中,刘瑾很仰慕英宗时的宦官王振的做派。刘瑾在少年和青年时期,苦心钻营,学会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阳奉阴违、挑拨离间等一系列本领,在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被宦官李广推荐,成为皇太子朱厚照的侍臣。刘瑾处处小心谨慎,挖空心思争取太子的欢心。太子朱厚照和孝宗对他都产生了好感。

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病死,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在武宗周围,有八个太监对他影响最大,即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和刘瑾,人称“八虎”。而刘瑾乃“八虎”之首。

“八虎”以游戏引诱武宗,每天向武宗进献鹰犬、歌舞、角觝等,又引导武宗微服出宫,置武宗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刘瑾爬上去的手段是陪皇帝玩,满足武宗寻欢作乐的要求。武宗贪图玩乐,觉得刘瑾等称他的心意,十分宠信他们。刘瑾每天给武宗安排许多寻欢作乐的事,等武宗玩得正起劲的时候,便把大臣的许多奏章送给武宗批阅。武宗很不耐烦,说:“我要你们干什么?这些小事都叫我亲自处理?”说着,就把奏章撂给刘瑾。打这以后,事无大小,刘瑾都不再上奏。

刘瑾的才干高于其他人,尤其是伶牙俐齿,善于狡辩,这是刘瑾的一个特点,这使他在后来的官场中如鱼得水。刘瑾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有强烈的权力欲,群臣的弹劾给刘瑾创造了机会。他对其他宦官说:“使瑾入司礼,可使科道结舌,文臣拱手。”他曾经对武宗说:“弘治间,朝权俱为司礼监、内阁所掌,朝廷不过虚名而已。如天下镇守、分守、守备等项内官皆司礼监官举用,大受贿赂。如不信,只将司礼监掌印太监抄了,金银可满三间房屋。若将天下镇守内臣取回,别用一番人,令彼各备银一二万两,进上谢恩,胜赂司礼监。”于是,刘瑾逐渐博得了武宗的宠爱与信任,武宗把刘瑾视为心腹。

刘瑾的羽翼丰满以后,权势不断扩张,完全控制了朝政。他一手栽培的亲信死心为其效力。主掌内阁的大学士焦芳称刘瑾为“千岁”,自称“门下”,凡出自内阁的票拟章奏,都完全遵从刘瑾的旨意。各种公文,均称刘太监而不呼其名。都察院所奏本章,直称刘瑾之名,没有称“刘太监”,刘瑾阅后大发雷霆,都御史闻讯急忙率属下前往刘瑾府中跪伏请罪,才免遭刘瑾的惩治。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宫廷内外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外朝大臣必欲铲除“八虎”。内阁、部院、科道等官纷纷上言。武宗看到这些奏章,不禁大吃一惊。武宗派外朝官僚与内阁联系,商议处置刘瑾等宦官的办法。外朝官僚便认为处置“八虎”已是手到擒来。刘瑾等人事先得到风声,大惊失色,赶忙召集其他七人连夜到武宗面前哭诉求情。武宗做了相反的决断,不但不听大臣劝谏,反而提升刘瑾为司礼监,又让刘瑾的两个同党分别担任东厂、西厂提督,将王岳等支持阁议的太监贬充南京净军,局面一夜之间突变。

正德二年(1507年)三月,刘瑾令群臣跪于金水桥,宣示奸党名单。列入奸党的有大学士刘健等几十人,罗织的罪状是“递相交通,彼此穿凿,曲意阿附,遂成党比”。宣示奸党,便把异己逐出政治舞台;让廷臣跪而听诏,造成他们心理上更大的压抑感,这是刘瑾树立权威的一个重大步骤。

正德三年(1508年)夏,早朝时发现攻击刘瑾的匿名书帖,刘瑾令群臣跪于奉天门下曝晒。宦官李荣同情被罚大臣,送去一些冰块为他们解渴消热,遭到刘瑾的喝斥。宦官黄伟见因一封匿名信连累众人,气愤不过,发了几句牢骚,触怒了刘瑾,当天就被放逐到南京。文武百官被罚跪一天,也没有找到投信之人,傍晚,刘瑾下令把五品以下官员全部收入锦衣卫狱中,而主事何销、顺天推宫周臣、进士陆伸三人因中暑身死。后来,他听说此书是内臣所为,方释放诸臣回家。

刘瑾依靠其淫威,数兴大狱,众多官员被抄家。他设计了一种大枷,有150斤重,被他迫害的大臣戴上这种枷后,没几天便被拖累致死。刘瑾知道负责劝谏的言官们对他是一种很大的威胁。刘瑾掌权后,对言官除了借故进行罢免、廷杖以及诬陷定罪外,在平时还命他们在早晨寅时(三点到五点)入朝,一直到下午的酉时(五点到七点)才让走。一天在朝时间竟达十四五个小时,刘瑾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没精力弹劾自己。

正德四年(1509)十月,设内行厂,刘瑾亲自掌管。内行厂的酷烈更胜于东、西二厂,内行厂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监视东、西二厂,即监视可能对刘瑾构成威胁的另一些大太监。朝臣和宦官都在刘瑾的监视之下,每天都担惊受怕。都给事中许天锡想弹劾刘瑾,奏章写好后再三思量,担心不能成功,把奏章揣在怀里,悬梁自尽了。

在畏惧和讨好心理的作用下,各衙门职官奏事,先把章奏送到刘瑾处。刘瑾也往往将章奏携回私室,与同党捏写旨意。一些王公大臣,知道送给明武宗的奏章,皇上是看不到的,因此,有什么事上奏,就先把复本送给刘瑾,再把正本送给朝廷。当时,京师流行“两皇帝”之说,称武宗为坐皇帝或朱皇帝,称刘瑾为站皇帝或刘皇帝。

“立皇帝”刘瑾(2)

刘瑾究竟拥有多少家产呢?据史家考证,刘瑾的家产近乎天文数字——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收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仅为20万公斤黄金!这个数字如果靠着刘瑾的俸禄,即使不吃不喝,也要经过500万年才能达到。而事实上,刘瑾却只用了5年就完成了。可笑的是,这个巨贪竟然曾经上演了一场“拒贿秀”。据《明史·宦官列传》记载:有一次,御史欧阳云等十余人按照规矩来给刘瑾行贿。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次,刘瑾不但向皇上揭发了他们的行贿行为,而且还将欧阳云等全部治罪。

刘瑾在权势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竟动了篡位之心,他私自刻了印玺,暗造弓箭,企图寻机夺位,群臣也对他恨之入骨。

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宁夏发生了安化王朱寘鐇反叛事件。他以反刘瑾起兵,得到许多武臣的拥戴。朱寘鐇之变也最后决定了刘瑾的命运。五月,朝廷以泾阳伯神英为总兵,右都御史杨一清为提督,太监张永总督军务,率兵讨寘鐇。刚一出兵,寘鐇即被擒。回师路上,杨一清要张永利用奏捷的机会,揭发刘瑾的奸恶,张永本来与刘瑾就有矛盾,听了杨一清的鼓动,欣然应允。

八月甲午日(9月13日),刘瑾安排这天给他的哥哥、都督刘景祥出丧,而把张永献俘安排在第二天。但张永13日便入宫,待刘瑾退后,张永取出寘鐇起兵的檄文献上,并陈奏刘瑾不法之事。太监马永成也出言相助。武宗有所省悟,立即行动。在搜查刘瑾府第时,武宗亲自到了刘瑾宅府,抄没金银宝货不可胜计,另有伪穿宫牙牌、衣甲丁弩及玉玺等违禁物品,还发现刘瑾平常使用的扇子里,装有机关,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可以发射致人于死地,武宗看后大为震惊,尤其是看了扇子中的机关匕首,不寒而栗:“刘瑾这个奴才,果然要反!”下决心处死刘瑾。

依照惯例,一般的死刑犯要等到秋天的霜降以后,在冬至以前才被处死。因刘瑾属于谋反的第一重罪,所以不等到秋天的霜降到来就行刑了。刘瑾被处以极刑,凌迟三日而死。按照规定,要剐3357刀,据说在他身上剐了1300多刀后,他还没有死,当天晚上抬回监狱还能喝粥。凌迟时,每下一刀吆喝一声,可说极为残酷。原来受过刘瑾祸害的人家纷纷用一文钱买下刘瑾已被割成细条块的肉吃下,以解心头之恨。这一年,刘瑾刚好60岁。刘瑾被处死后,其家族15人及同伙吏部尚书、锦衣卫指挥等也被处斩。由刘瑾起用的大学士焦芳等60多人,均被逐出朝廷,结束了刘瑾专权乱政之祸。

“三角联盟”的核心冯保

冯保像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河北深州人,嘉靖年间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空缺,按照资历,冯保应该升任,但隆庆皇帝不喜欢冯保,而大学士高拱深受隆庆皇帝信任,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代了这个缺,冯保因此怨恨高拱。陈洪接管司礼监以后不久便死了。高拱又推荐了掌管尚膳监的孟冲。这次,冯保可不干了,决心和高拱一决高下。

冯保选中了次辅张居正作为合作对象来搞掉高拱,而此时的张居正也想赶走竞争对手高拱,垄断内阁的权力,于是冯、张两人的关系逐渐牢固。同时,冯保又看中了皇太子李翊钧的生母李贵妃,李贵妃想要在儿子登基之后,在做皇太后时要和正宫娘娘陈皇后做皇太后一样,要有一个徽号。冯保便趁机说,只要是高拱做首辅,李贵妃的目的一定达不到。如果能赶走高拱,张居正当上了首辅,李贵妃之事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李贵妃便和陈皇后商议,废了孟冲,由冯保任司礼监提督。

这样,在冯保的极力策划下,冯保、张居正和李贵妃的“三角联盟”正式形成,而冯保正是“三角联盟”的核心。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去世,朱翊钧即位,是为神宗万历皇帝。万历即位时只有10岁。万历登基前后,冯保又导演了一出出巩固其权势的活剧。

朱翊钧登基那天,冯保将他扶上宝座,随后便站立在皇帝的宝座旁边不下来。满朝文武见冯保高高在上,侍立在新皇帝座旁,无不大惊失色。当他们听到穆宗遗诏说:“阁臣高拱、张居正、高仪、司礼太监冯保辅佐朝政”时,也只好山呼万岁,伏首庆贺。矫诏盗取了朝政大权,冯保揽权便有了合法的依据,得以名正言顾地干预政事。

起初,穆宗驾崩时,高拱曾经在内阁中痛哭,说:“十岁的太子,怎样治理天下。”冯保却在皇太后和李贵妃面前诬陷高拱说:“高拱斥责太子为十岁孩子,怎样能作人主。”皇太后和李贵妃听后大吃一惊,太子听了,吓得面色大变。不久,高拱被逐。在家中闲居数年后,忧郁患病而死。

高拱被逐后,张居正成了首辅。张居正把陈皇后尊为“仁圣皇太后”,把李贵妃尊为“慈圣皇太后”。这样,冯保、张居正和李贵妃各得其所,三人垄断了朝廷内外的一切权力。冯保既掌管司礼监,又提督东厂,即总管朝廷内外,势力更加嚣张。

慈圣太后对皇帝的管教很严格。冯保倚仗太后,经常挟持皇帝,皇帝很害怕他。有时和小宦官在一起玩,见冯保进来,赶快整理衣服,一本正经地坐好,说:“大伴来了。”冯保甚至让张居正代皇帝起草罪己诏,发给内阁。渐渐的,长大的皇帝对冯保心生不满。

而冯保却更加蛮横放肆,即使皇帝有所赏罚,如果不是从冯保的嘴里说出来的,就没有人敢去执行。皇帝越来越不能忍受,但冯保在里面倚靠着太后,在外面倚靠着张居正,皇帝也没有办法把他除掉。

冯保贪婪成性,他的亲信、锦衣卫指挥徐爵对什么事情都参与策划,依仗冯保的势力到处招揽权力,大臣也有很多人和他勾结。徐爵晚上到禁门,守卫的人都不敢盘问,冯保及其同伙就蛮横到如此地步。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死,张四维升任内阁首辅。神宗开始亲执朝政。亲政的神宗,发现君权与阁臣所握之权之间存有矛盾,而且阁臣常常利用手中的权力制约皇帝。神宗下决心要收回君权,树立绝对权威。但控制内廷的冯保正插手内阁事务,所以神宗决定先除掉冯保。而此时,李太后逐渐不干预朝政,冯保失去了另一个倚靠。宦官张鲸、张诚趁机罗列冯保的罪状,请求皇帝废逐冯保。皇帝还是害怕冯保,心有余悸地说:“如果大伴上殿来,我怎么办?”张鲸说:“既然有圣旨,他冯保怎敢再进入?!”这时,御史李植、江东弹劾冯保的奏章也送来了,皇帝便把冯保降职为奉御,安置到南京,不久,冯保病死。冯保被逐出不久,其党羽也相继被罢官免职。冯保的弟弟冯佑、从子冯邦宁也被革职关进监狱,死在狱中。

值得一提的是,冯保多才多艺。经常对酒设乐,雅歌投壶,颇有儒者风度,这在有明一代的宦官中是极为罕见的。因此,皇帝多次把象牙的图章赐给他,上面刻着“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楫”、“鱼水相逢”、“风云际会”等字,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