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百年风云 >

第72章

百年风云-第72章

小说: 百年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军猛烈射击。江忠源又调来一批清军,用灰瓶、火药瓶、循石、滚木往下倾砸,掘子军纷纷倒下。幸亏这个洞越挖越大,越凿越深,里边还有二十多人,仍在不停地挖掘。江忠源预感到不妙,回头一看,总兵刘玉柱正在身旁。他立即命令道:“刘大人,请你辛苦一趟,引兵把洞里的长毛斩尽杀绝,把洞口堵死!”“这个……”刘玉柱吓得直扑棱脑袋,嗑嗑巴巴地说,“禀中丞大人,恐怕……恐怕办不到吧!”江忠源眼露凶光,狠狠骂道:“胆小鬼,怕死了吗?这是令箭,不是儿戏!违令者,按军法从事!”刘玉柱不敢再说了,马上点齐官兵五百,在城头上搭了几副滑车架子,由他领头,系绳而下。
  攻城的太平军发现官兵下来了,一齐开弓放箭,官兵从半空中“吧嗒”“吧嗒”直往下掉。刘玉柱和一些官兵,侥幸活着落了下来。刘玉柱的双脚刚踏到地面上,罗大纲就蹿过来了,手起一剑,把他刺死。太平军往上一闯,把落地的官军围住,双方开始肉搏。经过一场生死搏斗,五百官兵都报销了。
  罗大纲跑进洞里忙问道:“挖得怎么样了?”土营的一个旅帅抹着汗说:“成功了。”罗大纲催促着说:“快装药,点火!”掘子军闻风而动,把一箱箱炸药运进洞内,边装药,边添土,边往外退。转眼之间,把一切都安排好了。那个旅帅,用火绳把炮芯子引着,拉着罗大纲就跑,掘子军都安全返回阵地。就在这时,“轰隆——”一声,天崩地裂,地雷爆炸了。当硝烟消失的时候一看,城墙倒了二十多丈,罗大纲鼓掌喝彩:“炸得好,炸得好!”石祥祯不敢怠慢,把令字旗一摆,高声喊道:“弟兄们,杀呀——”“杀呀——”“冲啊——”太平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进庐州城内。
  且说那个刚当上几天安徽巡抚的江忠源,他情知身逢绝地,大势已去,便抱着他那颗巡抚大印,“咕咚”一声,投入莲花潭内溺死了。
  罗大纲、石祥祯进城后,分别派人扑灭大火,张榜安民,向翼王报捷。
  就在太平军攻占庐州的第二天,国宗赖汉英也率兵攻占了南昌,收复江西州县二十二个,差人向翼王报捷。
  国宗杨宜清和杨辅清也攻占了徽州。
  五路太平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捷报频传,威震皖鄂,形势大好。
  石达开在安庆隆重庆功,表彰了立功的弟兄。同时,号召大家戒骄戒躁,乘胜进军,收复南方九省。派国宗石镇伦、石凤奎为大将,派秋官又正丞相曾天养、春官又副丞相林绍漳为副将,引兵四万攻湖南。又命石祥祯为大将,韦俊为副将,西征武昌。两路大军领命之后,立刻出发。
  先说石祥祯和韦俊,他俩率领西征大军沿江而上,水陆并进。一八五三年十月一日占武穴,十五日大败清军于田家镇半壁山,进占薪州、漕河,十六日克黄州,二十日攻占了汉口、汉阳。大军直逼武昌城下。
  再说国宗石凤奎、石镇伦,他们率领大军,直驱湖南。湖广总督吴文溶引军堵截,双方战于堵城。吴文熔根本不懂军事,胡乱指挥,被太平军四面围住,把官军全部歼灭。这位总督大人走投无路,也跳水自杀了。太平军乘胜前进,克岳州、占湘阴、破靖港、克宁乡,直指省会长沙,长沙大震。
  当时的太平军,声威远震,势不可挡,本可以乘清军水陆溃败之机,一举得下湖南。再在湖南、两粤天地会响应之下,传檄而定湖南、广东、广西三省。正在这时,曾国藩的湘军倾巢出动,与太平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诸位要问,曾国藩是何许人也?他的湘军是怎么跳出来的?容我慢慢交待。
  太平军西征,威震全国。安徽、湖北、江西三省告急的本章像雪片似地飞到北京,落到咸丰皇帝的御案上。咸丰又气又怕,叫苦不迭。他想:北方刚定,南方又起,这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一点也没有消停的时候。照这样下去,怎么得了?马上召集群臣商讨对策。他把一肚子烦躁,都倾泻在文武大臣身上了,吼叫着说:“国家将兴,必出祥瑞;国家将亡,必出妖孽。长毛子就是本朝不吉利的征兆。难道你们都是饭桶,连些个妖孽都平不了?连个好主意都拿不出来?难道你们就忍心看着把大清的江山断送了?能对得住给我们开基立业的列祖列宗吗?你们总说食君禄、报君恩,现在用着你们了,怎么就不报君恩啦?”
  咸丰吵吵的声音太大了,气儿没出匀,冲了肺管子,咳嗽起来。宫女和太监赶来,不住地给他捶背揉胸、递送毛巾和香茶。
  大家忙活了一阵之后,咸丰又接着说:“今儿把你们找来,就是叫你们出个主意,用什么办法把长毛子平了?你们现在就说吧!”
  众文武跪在地上、两眼低垂,一言不发。为什么?众人都知道,这位皇上难伺候。若说错一句话,冲了他的肺管子,就许把脑袋丢了。再说,这些文武大臣就知道搂钱享福,对经纬大事,一窍不通。到节骨眼儿的时候,真也拿不出办法来。
  咸丰等了半天,见没有一个吭声的,可把他气坏了,忽地站起身来,手拍御案,大声吼道:“大清国有钱不养饭桶!我把你们都罢了算啦!”说着,提起朱笔,就要写旨。
  在封建社会,皇上是绝对权威,说一不二。真要是传下圣旨,那些王公显贵、六部九卿的饭碗就算砸了。
  正在这时候,有人说话了:“请圣主息怒,臣有办法。”声音浑厚洪亮,吐字清晰,一字一板。
  咸丰把朱笔放下,闪目往下观看:见此人身高体胖,十分魁梧,大白脸,三角眼,宽鼻子,大嘴岔,嘴角下垂,燕尾胡往上翘着;看年岁也就在四十挂零,身穿一品朝服。原来是户部尚书、御前大臣肃顺。
  肃顺是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雨亭,是郑亲王端华之弟,因大排行居六,也有人叫他肃六。此人乃清朝开国八大王之一、世袭罔替郑亲王的后代,深受咸丰帝的信任,把他从御前侍卫擢升为户部尚书、御前大臣。
  肃顺不同于那些昏庸腐朽的满清官吏,他为人好狡,老谋深算,脑袋特别灵敏。他口冷话苛,办事认真,不徇私情,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眼光敏锐,颇有远见卓识,看什么事情,很有独到之处。肃顺对咸丰皇帝忠心耿耿,咸丰帝和他亲似手足,君臣之间,无话不谈。肃顺成了咸丰的宠臣,遭到很多人的嫉妒。恭亲王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然,肃顺也有不少缺点,如刚愎自用、骄傲自大、恶语伤人、排斥异己、心黑手狠等等,都是他致命的地方。但不管怎样,和那些每日头昏脑涨、无所用心的官们相比,还要精明强干得多。
  说到这里,诸位要问:肃顺既然精明强干,为什么咸丰皇帝问话的时候,他不马上说话呢?他有他的打算,他是要看看满朝文武,都出些什么主意?比自己的想法高不高?他是有意在众人面前卖弄自己,来个一呜惊人,取得主子的最大信任。后来,一看皇上真急了,这才张嘴说话。
  书接前文。咸丰一看说话的是肃顺,火气就消了一半儿。他重新端坐在团龙椅上,用平和的语气问道:“卿有何法?速速奏来!”肃顺越过众人,往前跪爬了几步,仰着脸奏道:“国家不幸,贼匪横行,当臣子的不能替主分忧,其罪大矣!臣深知皇上天聪圣明,愿做个中兴明主,以求四海安宁,万民乐业。”肃顺的这几句话,既中肯,又动听,咸丰皇帝为之动容,眼泪差点儿掉下来,心里说:知朕者,肃顺也!
  肃顺接着说:“长毛倡乱,已有四载,祸及全国,危害极大。洪秀全贪得无厌,杨秀清野心勃勃,韦昌辉好狡乖猾,石达开文武兼备;胡以晃、罗大纲辈,骁勇善战,视死如归;长毛兵凶悍顽强,如狼似虎。仅二年多的时间,他们就横扫千军,席卷六省,定伪都于金陵,西征北伐,志在吞并全国。臣每思至此,背如芒刺,食寝俱废。”咸丰帝不住地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肃顺又说道:“长毛子何以能如此猖撅?臣以为,洪秀全辈纵观史书,颇晓历代兴衰的原委,善于蛊惑民心,这是事实。但寻根溯源,还在于我朝太平日久,官腐兵情,只知贪图安逸,不顾国家兴衰,一县有事,他县袖手,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大事说小,小事说了,县瞒府,府骗道,道又骗巡抚、总督,一直骗到皇上,都怕负罪丢官。结果饮鸩止渴,挖肉补疮,自欺欺人,给长毛子造成可乘之机,以至酿成今日这个局面。”
  咸丰听了,以手捶案,叹息道:“这些昏庸之辈,真是误国病民,可杀不可留!”跪在下边的文武听了,吓得直哆嗦,把头低得更低了。
  咸丰手指肃顺道:“卿接着讲下去!”
  肃顺嗑了一个头,清清嗓子,继续说道:“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请求皇上严责八旗官员。他们都是皇上的奴才,在主子的恩庇下,享有特殊的尊荣和富贵,执掌军政大权。可是这些人,大都不学无术,昏庸腐朽。平旧趾高气扬,遇事一筹莫展。见了长毛,不战自溃,把枪炮器械白白送给发匪,更助长了发匪的气焰。像赛尚阿、额尔布隆之辈,举不胜举。皇上要靠旗下官员歼灭发匪,是绝对办不到的。时下长毛子大举西征,三省告急,形势极其紧迫。朝廷如不改弦更张,大胆使用汉人,则南九省休矣!大清江山休矣!”
  也只有肃顺敢说这种话;要换旁人,非丢了脑袋不可!文武百官听着,脖子都冒凉气。那些旗下的重臣听了,对肃顺非常不满。心里说:重满不重汉,这是祖宗留下来的家法,谁敢不遵?你肃顺也是旗民,反诬旗人不中用,简直是吃里扒外!那些人恨他恨得牙根都痒痒了,可又拿他没办法,都悄悄地用斜眼瞅着皇上,想看看他有何表示。咸丰听了肃顺的话,不但没有反感,反倒很有兴趣,他说:“对极,对极!卿说得很有道理。朕也看出来了,八旗子弟一辈不如一辈,都把他们惯坏了。你说重用汉人,朕也不反对。可是,在督抚之中,不是有那么多汉人吗?照旧是些不中用的东西!”肃顺说:“汉人也不能都中用。但从中挑几个中用的,和旗下人比比,就强多了。臣大胆保举一人,此人博学多才,文武兼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张良、吕望之谋,怀起死回生之略。如蒙皇上重用,剿灭发匪、安定社稷不难也!”咸丰忙问道:“此人是谁?速奏朕知!”肃顺道:“原礼部右侍郎曾国藩是也!”众文武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咸丰皇帝就更清楚了。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字涤生,道光进士。家资巨富,是湘乡一带有名的官僚大地主。弟兄九人,他最聪明好学,多机谋,善权变,精通历史,对兵法很有研究,文学功底也极深厚。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擢礼部右侍郎。
  咸丰皇帝登基之后,立志要当中兴之主,便假惺惺地向文武征求治国之策。曾国藩为向主子表示忠心,本着忠臣直谏的古训,向咸丰献了一份十利十弊的本章,还有“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一折。语语切直、刚直不阿。其中有一条,规劝皇上重德轻,色。这一下可冲了咸丰的肺管子。因为这位皇上最爱女色。奕证一怒之下,把曾国藩的本章撕碎,摘下他的顶戴花翎,还要交部严议。可叹曾国藩这片忠心,竟变成驴肝肺了。幸亏大学士祁隽藻、侍读学士季芝昌和肃顺等苦苦求情,他才兔遭毒手。
  咸丰二年,曾国藩的母亲死去了,他按制请假回原籍去了。从此心灰意冷,无意居官,上了一道辞呈,吏部通过,皇上恩准。曾国藩就隐居故上,默默无闻了。
  今天,肃顺当着皇上的面,把曾国藩抬出来,不但百官皆惊,皇上也有反感。咸丰沉吟许久,没有表态。
  肃顺生怕皇上在众人面前卷了他的面子,便使劲儿地往上叩头,说道:“皇上圣明。要想富国强兵,必须依靠刚直不阿的能人。拒谏忌贤,贻患无空啊!”咸丰觉着肃顺说的是好话,便问肃顺:“曾国藩很有才干,朕是知道的。不过,你说他能治兵,朕可不信!”肃顺挺胸昂首道:“请陛下放心。曾国藩如蒙重用,必有做为。他如不能克敌制胜,臣就是蒙蔽了皇上,请主子摘我的脑袋!”由于激动,肃顺的脸涨得通红。
  咸丰对肃顺,一贯言听计从。他一看肃顺都拿脑袋担保,也就不再固执己见了:“好!朕就依卿所奏。”
  “且慢!”肃顺道,“皇上圣明。臣以为皇上应给曾国藩发道圣旨,委以重任,假以兵权。国藩感恩,必为皇上殊死效忠。”
  咸丰照准,提起御笔,颁下圣旨,恩封曾国藩为兵部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