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百年风云 >

第105章

百年风云-第105章

小说: 百年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在这里的百姓,与太平军有着深厚的情感。特别是对翼王,倍加崇敬。所以,纷纷送来粮米和草药。
  石达开把原来的知府衙门,改为临时的“翼王府”。为终身大计,他接受了曾锦谦众人的建议,又娶了黄、张、王三位王妃。
  这一天,翼王正与众将商讨进军之计,一个承宣进来禀报:“天王的特使——国舅赖汉英到了。”众将一怔。石达开问道:“现在何处?”“离城还有三四里,是朱衣点将军陪着来的。”石达开吩咐道:“净水洒街,黄沙垫道,迎接赖国舅。”
  声乐细细,彩灯高悬。赖汉英在曾锦谦、曾仕和、朱衣点、黄再忠等二十名大将的陪同下,走进临时翼王府。
  石达开满面带笑,把他接进议事大厅,分宾主而坐,众将环立在周围。翼王拱手道:“国舅是从天京来吗?”赖汉英忙欠身道:“正是。为避免麻烦起见,我们化了装,从小路来到这里。”石达开又问了许多故人的近情。大厅里谈笑风生,无拘无束。
  中午,石达开为赖汉英一行,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翼军的头面人物,都出席作陪,席间,石达开问道:“国舅冒险而来,可是替天王做说客不成?”赖汉英支支吾吾地说:“哪里,哪里,我是专来看望殿下和诸位兄弟的。”石达开爽朗地笑道,“国舅不必兜圈子了,有话就直说吧,叫大家也听一听。”
  赖汉英点点头,长叹一声,说道:“殿下一走,天国如屋之断梁,厅之折柱,人心涣散,不可收拾。天王早想派人挽留五千岁,又恐殿下正在气头上,说也无益。因此,一直捱到上月。几个月来,天王经常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满朝文武,无不渴望五千岁班师还京。我这次来,既公也私。身为天王特使,向殿下颁旨授印,公也;看望老弟兄,述说衷肠,私也。今日殿下对赖汉英如此热情,仍不忘旧,弟兄们又如此亲近,汉英深受感动。”赖汉英是个极重情感的人,谈到这里,眼圈一红,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宴会上的气氛顿时沉闷了,在座的人,有的轻轻叹息,有的不住地摇头,也有的暗中拭泪。
  赖汉英停顿片刻,接着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天王觉得对不住五千岁,已将安、福二王贬职为民,这就是向殿下认错的表示。我俩虽是亲姻,但决无偏袒他的意思。沾事者迷,旁观者清,是非曲直,自有公论。汉英拙嘴笨舌,难以尽言。殿下文韬武略,见多识广。人情世故,阅历极深。所以,不需汉英多罗唣了!”
  翼王紧锁双眉,面沉似水,活似一尊塑像。赖汉英猜不透他在想什么,不由得额角上渗出躁汗。思索了片刻,又说道:“方才都是汉英拙见。对与不对,请殿下与诸位兄弟原谅。我这里有天王的手诏一封,请五千岁过目。”说罢,朝厅外一招手,侍从怀抱着一个竹筒,走进大厅,呈递给翼王。赖汉英在旁边解释道:“路上极不平静。为万一起见,把诏书存在竹筒里面了。”
  石达开既不说话,也未伸手去接。赖汉英无奈,把竹筒拿过,屏退侍者,亲自把竹筒打开,取出黄绫子的诏旨,双手捧给石达开。翼王还是没动,赖汉英恳求道:“这封诏旨,是天王亲手交给我的,叫我亲自交给殿下。卑职以为,不论天王有多么大的过错,他的诏旨,您总是要看的。否则,我也无法交差呀!”赖汉英满头大汗,语音近似哭泣。
  石达开打了个唉声,这才把诏旨接过,展开观看。上写:
  朕起自布衣,德微才薄。本无能斡旋天地,扭转乾坤。因见满虏横行,黎民涂炭,故逞义气之勇,尽匹夫之责,创教起义,以尽天职也。
  去岁不幸,杨、韦乱政,实出意外。致使朕精神恍惚,心有余悸耳。达胞乃朕之股肽,皆为天父之子。本该合衷共济,建天国于人间,斯黎民于衽席,创世界于大同,方不负天父天心也。
  朕一时糊涂,听信谗言,对弟心怀疑忌,多方掣时。言不由衷,使弟心寒意冷,被迫离京。扪心自问,皆朕之大错也。
  今清妖猖狂于外,百姓艰苦于内。群龙无首,百废待兴,非达胞莫能治,朕愈感自愧也。达胞如念前情,幡然回京,与朕携手同心共建天国,则天心顺,民心悦,军心振,实不幸之大幸也。
  今差赖汉英,代朕向达胞颁发金印一方。切望弟尽弃前愆,顾全大局,早日班师,朕拭目而待。
  赖汉英又从另一名侍者的包裹中,取出一只印盒。又打开金锁,掀开盒盖,取出一方足赤金印。长六寸,宽四寸,五龙交纽。印上镌刻着:“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电师通军主将义王之印”。赖汉英双手棒印,放到翼王面前。
  大厅里的气氛,紧张而又沉闷。一双双目光,都盯在翼王脸上。赖汉英比谁都焦急,不错眼地看着石达开,希望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第六十七回 石达开洞壁题诗 赖汉英再请翼王
  俊杰不该强出头,
  一意孤行无来由。
  病国误民坑自己,
  半世英名付东流。
  翼王石达开读罢天王手诏,又看看桌上的金印,不由一阵冷笑:“哈哈哈哈!感谢天王的盛情和国舅的美意。达开以为,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间,应该言必信,行必果。做了不悔,悔了不做。石某五岁习文,十岁习武,十六岁中举人,家资巨富,吃尽穿绝。倘若居官,不费吹灰之力,又何止军门、总督也!只因满虏腐败,黎民遭殃,达开不忍袖手,才尽抛个人之安富尊荣,毅然到金田团营,随天王揭竿起义。多少年来,石某从未计较过个人得失。达开冲锋陷阵,天王安享天平;达开在两军阵拼命,天王在内宫消遣。为了他的江山,石某鞠躬尽瘁;为了他的宝座,石某得罪了韦昌辉,全家老少尽遭毒手!试问洪天王,他可知石某是从多么痛苦的逆境中活过来的?”他越说越激动,两眼都湿润了。
  在座的人屏息凝神,静静地听着。石达开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一样,击在众人的心上。
  石达开又接着说:“杨、韦乱政后,石某日夜兼程回返天京,披肝沥胆,全心辅政。遗憾的是,天王对我早存戒心。他明升暗降,处处掣时,我为顾全大局,故一忍再忍,假做不知。最不能使人容忍的是,天王得寸进尺,公开加封安、福二王,夺去我的军政大权。并且,又暗中派人刺探我的行动。纵观天王的所做所为,实在使石某寒心。为此,我认为,现在还不是我回京的时候。这件事情,以后再说吧!”说罢,将手诏和金印推到赖汉英面前。
  赖汉英大失所望,但又不甘心就此罢手。他怀着侥幸的心情,再次哀求道:“殿下的苦衷,令人同情。正因为如此,天王才下诏罪己,向殿下赔礼认错。卑职斗胆说句话,纵然天王有一万个不是,他毕竟是君主。君主能向臣下认错,史书上也不多见。退一步说,殿下不顾君臣之情,也应该念天国军民之义。难道你就忍心让人们失望吗?目前,清妖七路分兵,攻打天京,天国正处在内外交困的紧急关头。如殿下以大局为重,毅然回师,真好比雪中送炭,旱苗逢雨。不但天王,就是满朝文武、百万军民,谁不念殿下之功德乎?”
  石达开冷冷地说道:“正因为形势危急,天王才想到了我。一旦和缓,又不知做何打算!本王早就看得明白,与天王只能同受罪,不能同享福。正所谓山河易改,秉性难移,我不会再上他的当了!我意已决,请国舅再免开尊口。”他回过头来说道:“锦谦,你陪赖国舅多吃几杯,我还有事,恕不奉陪了。”说罢,转身退归内宅去了。
  赖汉英望着石达开的背影,干着急说不出话。鼻子一酸,失声痛哭起来。曾锦谦众人苦苦相劝,才止住了悲声。他原打算在瓷都多住几天,但是,这种结局住也无味。于是,带好金印、诏旨,便起身告辞。曾锦谦率人把他送出城外,又差派朱衣点远送一释。
  赖汉英骑在马上,边走边哭。朱衣点劝说道:“事已至此,哭也无益。见着天王,婉言说之,留有余地,对双方都有好处。”赖汉英明白朱衣点的用意:“兄弟之言是也。千不怪,万不怪,都怪我赖汉英无能,上负天恩,下对不起军民,要换一位特使,或许事情要好得多。”朱衣点摇了摇头:“非也。五千岁的脾气就是倔犟,他认准的事,九条牛也拉不动。”赖汉英看着朱衣点,试探着问道:“你看五千岁有无回京的希望?”朱衣点低声说道:“依卑职看,希望不大。起码,一二年内没有希望。”“这也难怪呀,他受的磨难太深了。”朱衣点又问:“请问国舅,杨辅清、黄文金、林启容三位兄弟可曾到了京中?”“噢,这件事我倒忘说了。”赖汉英说:“他们三位是上月二十五进京的。”“天王对他们如何?”“那还用问吗,自然是欢迎和重用。他们回京的那天,天王率文武百官在天朝门迎接。接着,又举行了宴会,为他们洗尘。没过三日,天王降旨,封杨辅清国宗、中军主将,颁发了银印;封黄文金擎天义、镇南主将;林启容被晋封为贞天侯。天王还降旨,在天京夸官三日。凡回京的大小弟兄,皆有升赏,一切从优。嘿,那个热闹劲就甭提了。”朱衣点听得着了迷,不住地夸赞:“你看人家,你看人家,唉!”他长叹一声,忽然收敛了笑容,低着头不言语了。
  赖汉英灵机一动,十分关切地问道,“贤弟何故忧愁?”朱衣点又往左右看看,仍压低声音说:“小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哪!”“那你为什么不回京?”朱衣点摇摇头说:“我可比不了人家三位。我官轻职微,回去也不会受重用。”赖汉英进一步问道:“你准备怎么办?”朱衣点道:“水流千遭归大海,我迟早也要回去的。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为什么?”“五千岁对我不薄,不忍心离开他。最好他能回心转意,领着我们一块儿回京。假如这条路行不通,就休怪我不仗义了。到那时,不但我走,我还要多拉点儿人马!”赖汉英又问道:“像你这样想法的人有多少?”朱衣点摇了摇头:“这可不好说,平日很少议论这样的事。不过,像彭大顺、蔡次贤、杨春弟、刘方亮等这些将领,都跟我差不多。”
  赖汉英靠近朱衣点,神秘地说:“这样吧!你最好规劝翼王,一起回京。倘若不行的话,就按你说的办,人越多越好。我以国宗的身份担保,天王一定会欢迎和重用你们。当然了,人回去得越多,功劳越大。”“是!”朱衣点拉住赖汉英的手说:“请国舅代我向天王禀奏,无论何时何地,他也是我们的万岁,我也是他的臣子。早晚有一天,我要把弟兄们拉回去,以报天恩。”“一定,一定。”赖汉英又嘱咐说:“平日多留神,联络志同道合的人。我和天王在京里,静候你的佳音。”他们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已经来到瓷都界首。朱衣点在马上把手一拱,说道:“恕不远送,请一路保重。”赖汉英不住地称谢,率领侍从回天京而去。
  朱衣点回城交令。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暗中却到处活动。他联络彭大顺、蔡次贤等二十几位将领,等待时机,就要行事。对于此事,石达开却半字不知。他没有想到,与自己多年共事的许多将领,已与他貌合神离了。可想而知,这次远征的命运会是什么。
  单说石达开。他的人马,在瓷都度过了整整四个月。伤员大都归队,粮草、炮药也补充得差不多了。于是,便决定继续西征。这时,清军也在大肆调动,多隆阿、李续宾、曾国荃、鲍超、曾国华、胡林翼、官文等七路大军的三十多万人马,已经封锁了西进四川所有的通道,就连在清军势力薄弱的地方,也组织起了各式各样的地主武装。有些地主武装枪多炮多,器械精良,战斗力么很强,对翼军的威胁很大。
  为了保存实力,石达开决定避实就虚,突然改道东进。一八五八年春,克上饶,过玉山,杀入浙江。四月十五,占江山,攻衙州、开化、遂昌、处州、云和、龙泉。八月十八入福建,克浦城、崇安、建阳、邵武、汀州。十月上旬,又改道杀回江西,克新城,占瑞金、会昌、安远、信封等地。一路上,无坚不摧,无战不胜。把清军搞得手忙脚乱,望风披靡。石达开乘势疾进,杀入湖南。转年三月,克郴州、桂阳州、嘉禾、祁阳。五月二十四包围了宝庆,准备在此改道入川。
  曾国藩闻讯大惊,急调兵遣将,四处阻截,湖南提督鲍超,约会川督骆秉章,同守宝庆。清悍将多隆阿也来支援。
  石达开连攻宝庆数日不下,不敢恋战,在八月底撤围南下,杀进广西。十月十五日,攻占广西庆远府。方圆百里的县、镇,尽归翼军所有。
  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