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

第23章

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第23章

小说: 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批开支,而且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尽管如此,他仍然忙得不可开交。他几乎每天都乘他的私人直升飞机从这个区飞到那个区,从这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而且到了一个地方后,说上几句话,交待一些事情,不过两、三分钟又匆匆离去。
  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尤伯罗斯把商业机制也引进了奥运会。如果说,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创举是建立奥运村的话,那么,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创举就是奥运会的公开商业化。
  尽管奥运会的商业化并不是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的,但此次商业化的公开化却使奥运会的商业化又公开合法化。从此,人们不再避讳“商业化”这个词,而且从洛杉矶奥运会的实践中总结出不少经验,再加以发扬光大,使奥运会盈利猛增,客观上起到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作用。
  奥运会公开商业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尤伯罗斯发现参加奥运火炬接力跑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引以为荣的事情,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公开出卖参加火炬接力跑权利的办法,即凡是参加美国境内奥运火炬接力跑的人,每跑一英里,须交纳3千美元。此语一出,世界哗然。尽管尤伯罗斯的这个做法引起了非议,他仍然我行我素,反正最后大笔的款项是收上来了。
  除了电视转播权、出卖纪念品之外,拉赞助、做广告当然是奥运会的重要收入来源。尤伯罗斯不仅颇善此道,而且还有所创新。在这届奥运会上,他首推每一行业只要一家企业赞助的绝妙办法。
  身为商人,尤伯罗斯深刻地体会到,企业家最重视的是自己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没有知名度,产品很难作为商品推销出去,产品的知名度与产品所赚回的利润是成正比的。为了使自己产品的名气超过竞争对手,各个厂家往往肯花大价钱,企图挤垮对手。尤伯罗斯决定利用商家的这种心理,提高赞助收入。这种每个行业只收一家赞助的做法结果倒比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做法收入更多。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历来是生死对头,60年代以来,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两家交手的战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百事可乐占了上风,虽然赌注大了点,但毕竟打响了牌子,提高了销售量。可口可乐尽管自恃老大,也仍然显得相形见绌。这次洛杉矶奥运会上,可口可乐决心挽回自己的面子。
  尤伯罗斯向两家大公司抛出了400万美元的底价。百事可乐思想准备不足,还在犹豫之际,可口可乐已经胸有成竹,一下子把赞助费提高到1300万,高出尤伯罗斯提出的底价两倍多。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位董事咄咄逼人地说,我们一下子多出900万,就是不给百事可乐还手的余地,一举将它击退。果然百事可乐没有还手,可口可乐成了饮料行业的独家赞助商。
  尤伯罗斯笑纳1300万美元后,又把目光对准了感光胶片的两位大亨,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底价同样是400万美元。然而这次可不那么顺利,柯达公司自信实力雄厚,且奥运会又在自己的地盘上举行,因而显得不温不慌,不肯与尤伯罗斯签定最后合同。此时一向嗅觉灵敏的日本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决心以此为契机,一举打入美国市场。富士公司同尤伯罗斯讨价还价,最后以7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洛杉矶奥运会的胶卷独家赞助权。待到柯达公司醒来时,富士胶卷已经充斥了美国市场,为此柯达公司广告部经理也被撤了职。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灵活应用商业手段,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对以后主办奥运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此,国际奥委会在努力保持奥林匹克运动光荣传统的同时,又对主办奥运会的手段和方式采取了灵活态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商业化经营方式的合理性。
  从经济上讲,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一次很成功的奥运会。由于尤伯罗斯精打细算,经营有方,这次奥运会至少赢利2亿5千万美元。同莫斯科奥运会相比,特别是同蒙特利尔奥运会相比,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钱虽然赚到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流进了尤伯罗斯的腰包,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家奥委会只分到了一点残羹。
  筹办奥运会之初,尤伯罗斯就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不要国际奥委会出资,但是作为交换条件,国际奥委会必须同意做出相应的让步,即把国际奥委会按照惯例从电视转播费提取的1/3的比例再度降低。国际奥委会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了,而且也未意料到赢利会如此之多。当初有约,现在就不好反悔了。
  洛杉矶奥运会举办得十分成功,萨马兰奇对此很满意。尽管其中经历了种种曲折,毕竟还是把矛盾减少到了最小程度。这是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第一次举办的奥运会。欣喜之余,萨马兰奇还是小有遗憾,就是这次奥运会卖得“贵了点儿”。
  实际上尤伯罗斯从一开始就把奥运会当成了一次赚钱的大好机会。他早就声明,这次奥运会买得“便宜不了”。
  第23届奥运会1984年7月28日至8月12日在美国西海岸的“天使之城”洛杉矶举行。尽管遭到了苏联和东欧阵营另外12个国家的抵制,还是有14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盛会。参赛的运动员总数达到了7078名(男选手5458人,女选手1620人)。这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第二次有7000名以上运动员参加的奥运会,第一次是1972年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二十届奥运会。
  由于苏联和东德等体育大国的缺阵,美国代表队轻松地获得了177枚奖牌(其中金牌83块),大大超过在奖牌榜上名列第二的罗马尼亚代表队(共获奖牌53枚,其中金牌20枚)。自1952年以来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15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荣登得分榜的第5名。
  美国选手卡尔·刘易斯一举夺取了男子100米、200米、跳远和4×100米接力4枚金牌,当仁不让地成为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名人,中国的李宁因在体操项目中获6枚奖牌(3块金牌)而风靡“天使之城”。
  比赛过程中,美国观众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场比赛他们都群情激昂、声嘶力竭,“美国!美国!”的狂呼声自始至终充满了各个比赛场馆,令欧洲人感到厌烦不已。当时国际奥委会总干事贝弗利欧夫人说:“他们都象是孩子,我们法国管这叫‘爱国狂’。”美国广播公司(ABC)也推波助澜,在节目中大量报道本国选手和狂热的观众。最后,萨马兰奇不得不给电视台写了一封信,训斥其播出太多观众挥舞美国国旗的镜头。尽管如此,萨马兰奇在闭幕式上还是给予了洛杉矶奥运会高度的评价,称其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体育盛会”。
  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两个历史第一。
  首先,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民办的奥运会,改变了以往只能由城市主办或者由国家和城市共同主办的模式。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为以后奥运会的举办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事实上,参加竞办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和准备参加第二十六届奥运会的国家都在考虑将奥运会完全改为民办的可能性。也许有一天,《奥林匹克宪章》的有关条文要因此而修改。
  第二,在集资的具体形式和做法方面洛杉矶奥运会也做出了新的尝试,并且效果颇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奥运会某种程度上的商业化已经不可避免。今后,体育只有与商业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当然,在这当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例如为参加奥运火炬接力跑而需交纳一定数量金钱的做法就值得商榷。况且把奥运会的标志或者比赛作为一种纯粹的商品加以拍卖,是否有悖奥林匹克运动的初衷,也各有不同的见解。
  不管怎样,洛杉矶奥运会还是很成功的。它留下了很多经验,也留下了一些教训。当萨马兰奇看着奥运会旗被移交到汉城代表手中的时候,他长吁了一口气。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他的第一次重大使命终于圆满完成了。洛杉矶奥运会也作为现代奥运会由衰趋胜的转折点而被载入史册。
  第11章 汉城奥运会:崛起
  ·韩国人的努力
  ·朝鲜、韩国共同举办的梦想
  ·为了和平与进步
  ·《手拉手》
  第24届汉城奥运会堪称为一次极其成功的体坛盛典,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由此又一次得到了全面恢复。对于汉城来说,这届奥运会的意义更为远大,它为韩国向全世界展示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提高的国际政治地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汉城奥运会自争办开始,似乎主要矛盾就不在国际,而在于朝鲜南北两方民族之间。
  由于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第24届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只有日本的名古屋和韩国的汉城。从条件上讲,名古屋的条件无疑要比汉城优越,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社会政局都是如此。
  因此,国际奥委会委员都看好名古屋。
  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被国际奥委会看好的城市争办还未开始,自己的后院就起了火。
  名古屋申办奥运会的消息刚一传开,当地的许多市民就群起而攻之。同洛杉矶市民的心理一样,他们唯恐一旦奥运会亏损,整个城市将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和战后崛起的经济大国,许多人并不考虑参与各项国际事务有什么必要,经济才是显示一个国家实力的最有效手段。
  从另一方面讲,名古屋是日本一个古老而纯朴的城市。如果举行奥运会,势必得大兴土木,建设各种体育、交通、旅游设施。这样,名古屋的古朴风貌就难以留存,现代化的建设就将把名古屋变成一个喧闹的现代城市,然而过惯了宁静生活的名古屋市民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
  于是,许多市民上书政府抗议名古屋参加申办,更有一干群情激奋的市民自发组织起来,沿街示威游行,把昔日井然有序的城市闹得沸沸扬扬,难以安宁。
  当然汉城方面内部意见也并不完全一致,就连韩国奥委会也对是否有必要和有能力申办奥运会而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举办奥运会可以显示并进一步推动韩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可以大大促进韩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另一派主要是对汉城是否有举办奥运会的条件和能力持怀疑态度。最后,双方决定将他们各自的意见提交朴正熙总统决断。
  朴正熙对申办奥运会持支持态度,并指出应将申办奥运会的目的明确为:显示韩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力、提高韩国体育的国际地位、创造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不结盟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条件和通过国际体育活动提高国民的整体意识。
  不料一个月后,补正熙在一次宴会上遇刺身亡,一时对是否还要申办奥运会的问题又出现了反复。
  全斗焕出任总统后,对申办奥运会持消极态度,反对派的意见一度占了上风。于是韩国奥委会对申办奥运会的得与失再次进行了论证,得出的结论是:举办奥运会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有助于申办1986年亚运会,即使申办不成功也可保持申办候补国的荣誉,申办本身就是一次锻炼和积累经验的机会。总的结论是:如果正式申办后再表现出消极态度会降低韩国在国际体育界中的信誉,难以期待国民在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做出积极响应。如果退出申办,将引起国际奥委会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不信任,反而影响了韩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同朴正熙一样,作为总统,全斗焕考虑的是利用奥运会树立韩国形象的问题。他指出,没有特别理由,不应该改变前任总统的决策,而且在还没有做出努力促进这一历史性伟业实现的情况下表现出失败主义情绪就更不应该了。
  总统一锤定音,韩国奥申委全力以赴,开始了行动。
  奥申委了解到,尽管名古屋已经在打退堂鼓,但是南美的巴西却又有意加入申办的行列。据统计,在已经举行的20届奥运会中,有14届在欧洲举行,其余6届中有4届在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举行,也就是说,有18届在地球北方举行。地球南方只有大洋洲的墨尔本和亚洲的东京举办过奥运会。这种南北布局不均的状况国际奥委会早就想改变。而这次汉城、名古屋,包括巴西却又都在南方,而且名古屋和巴西都很有竞争力。
  趁巴西还没有正式提出申请,就应该让它打消念头。韩国体育会长朴钟圭找到了国家奥委会联合会主席、墨西哥人巴斯克斯·拉尼亚。巴斯克斯·拉尼亚答应帮助韩国在国际奥委会内部拉选票,并说服巴西放弃申办奥运会的打算。巴斯克斯·拉尼亚对拉美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