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78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780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1944年初芬兰的处境
  1944年春,芬兰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恶化。自1941年6月德军入侵俄国以来,芬兰一直是德国对俄作战的“战友”。不过,芬兰的攻势只持续到1941年12月,那时,曼纳海姆元帅命令武装部队由攻势转入守势,因为芬兰的“战争目的”已经达到了。改取守势已迟了一步,没有能够避开英国的宣战(英国于1941年12月6日对芬宣战),于是,突然之间,芬兰发现它前不久的朋友和支持者已经变成了敌人。芬兰对于德国的战争机器来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既是木材、镍和其他物资的来源,又是保护瑞典铁矿砂经由波的尼亚湾供应德国的通路;而芬兰本身又在重要物资的供应方面仰赖于德国,因而使德国人能够紧紧控制芬兰的经济。在芬兰北部驻有相当大的一支德军,这就使德国政府有了施加压力的手段。不过,尽管德国坚决要求,芬兰人在1941年12月以后就不再参加对列宁格勒的进攻了;同时由于受到美国政府的外交压力(芬兰与美国仍保持着外交关系),他们也没有去切断盟国方面经由摩尔曼斯克往南的铁路向苏联输送物资的交通线。在严格的战时新闻检查和战时管制下保持的那套表面现象的背后,有一种希望摆脱战争的情绪开始在芬兰人民中滋长起来并有所表露,而且随着红军的攻势取得日益巨大的胜利,及早作出抉择的必要性也就日益显得紧迫了。芬兰怎样才能摆脱它同纳粹德国的联系而同时又能维护它今后的独立?芬兰人民之所以能意识到这一困境的严重性,是由于他们对1940年和1941年间波罗的海各国在苏联占领下的事态发展记忆犹新,同时也是由于最近关于意大利掉转枪口反对德国后的命运的一些报道。
  (二)1944年2月至4月同俄国人的不成功的谈判
  早在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芬兰人就已经认识到德国的战败是不可避免的了。可是,直到一年以后,他们才作出认真的努力来使自己摆脱战争,设法同盟国方面议和。在1943…1944年那个冬天曾经作过一些尝试,想为谈判奠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基础,但没有成功,主要是因为芬兰人不愿意接受苏方对于苏联根据1940年3月和约所取得的、后来又被芬兰军队收复的那部分领土的要求。可是,到了1944年2月,国内外的压力把这个问题推上了紧急议事日程,芬兰政府于是在2月中派尤霍·库斯蒂·巴锡基维(1940年和约签订后负责同俄国人谈判的就是他)去斯德哥尔摩,“给他的指示是去弄清楚让芬兰退出战争的条件”。他通过一个瑞典中间人向苏联政府探询是否愿意同芬兰现政府谈判。苏联政府表示同意。2月16日,巴锡基维请求苏联驻斯德哥尔摩公使柯伦泰夫人去弄清楚苏方关于同芬兰停战的条件;2月19日,他终于带着苏方开列的条件回到赫尔辛基。
  开列的条件有六点,其中三点是先决条件,必须先由芬兰政府接受才能开始谈判。这些先决条件是:第一,芬兰必须同德国断绝关系,并把驻在它领土上的德国军队全部拘留起来(如芬兰政府觉得自己力不胜任,苏联政府愿为此提供援助);第二,芬兰人必须立即同意恢复1940年和约所规定的原状,并把他们的军队撤回到1940年的边界;第三,必须立即遣返盟国的战俘和平民。如果芬兰政府接受这些先决条件,苏联政府准备在莫斯科接待芬兰代表团,就复员问题、赔偿问题和佩特萨莫省的前途问题等进行谈判。
  1944年2月29日,芬兰政府把这些条件提交国会秘密会议讨论。尽管反对的人不少,政府还是在它所提出的建议方面获得了信任票。3月8日,芬兰向柯伦泰夫人递交了答复,请求作进一步的讨论,并且请求给芬兰一个机会,在它接受那些象拘留德国军队等“复杂的”条件之前,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苏联提出条件到芬兰作出答复的这段时间里,苏联政府已表现出不耐烦的迹象,而拖延了这么久之后才收到的这个含糊其词的答复,显然无助于缓和当时的紧张局势。3月10日,芬兰政府接到通知说,莫斯科认为他们的答复不能令人满意,并说只有在他们接受了“最低限度的、基本的”停战条件之后,和谈才能开始。而且,这一次只给芬兰政府一个星期的时间来接受苏联的条件。
  在这七天宽限时间里,芬兰受到某些国家政府首脑的很大压力,他们试图劝说芬兰接受苏联的条件,退出战争。可是,尽管有这一些劝告,芬兰政府在国会秘密会议上取得了又一次信任票之后,于3月17日通知苏联政府,说他们不能在“没有确切了解条件内容和含义的情况下”预先接受这六点条件。但是,他们答复的语气是和解的,而且看来这一点产生了一定效果,因为,两三天之后,他们收到苏联政府通知,建议派遣“一名或几名”芬兰代表去莫斯科。以听取俄国人澄清他们所提的条件。于是在3月25日,巴锡基维和外交部长卡尔·恩凯尔出发去莫斯科。在3月27…29日的会议上,苏联领导人对原来的六点条件向他们提出了一个详细的说明。芬兰人被允许自行作出选择,在4月底以前或者把德国人拘留,或者把他们逐出芬境。可是。在三个先决条件之外,还有三点,在原先提出的要求中本是故意含糊其词的,这一次则说得更明确了,同时也显得更惊人了:芬兰军队应于5月份一个月内复员百分之五十,并在其后的两个月中把全军缩减到和平时期的规模;要求赔偿六亿美元,五年内陆续用货物支付;“1920年和1940年两项和约中苏联自愿割让给芬兰的”佩特萨莫地区应归还苏联。苏联还主动提出,准备放弃它对汉科区的租用权。
  如果说苏联原先的条件在芬兰人看来是难于接受的话,现在所提出的条件则被认为是根本不能接受的。芬兰人不明白,他们怎么能够在不要求俄国帮助(他们当然不愿采取这一步骤)的情况下,一面把自己军队削减到软弱无能的地步,一面又把大批德军驱逐出境。假如他们由于丧失维普里和塞马运河,以及现在再加上佩特萨莫,而被切断其经济命脉,假如他们在卡累利阿地峡的重要工业被夺走,他们不明白怎么能付得出这样一笔巨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赔偿。国会议员们利用复活节周末考虑了这些条件,并在4月12日对总理拒绝接受苏联条件的决定投了全体一致的信任票。4月19日递交的芬兰政府给苏联的答复,婉转地表示芬兰无法接受这些更为严格的停战条件,其中“有一部分即使仅仅从技术上的原因来说也是不能实现的”。
  尽管芬兰迫切希望退出战争,特别是鉴于盟国在德黑兰会议上所宣称的团结一致和红军的节节推进,但是,从2月中旬开始的谈判却毫无结果。4月22日,苏方送来了一份简短的答复,说“苏联政府注意到芬兰政府在复文中拒绝以苏联所提的停战条件作为谈判基础,并已中断了停战谈判”。同一天,在莫斯科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副外交人民委员维辛斯基回顾了谈判经过,严厉地批评了芬兰政府的立场,把谈判的破裂归咎于芬兰同德国的关系和驻芬德军的“影响”。维辛斯基说,芬兰的独立没有受到威胁,因为事实上芬兰并不是独立的,而只是德国的一个附庸而已。
  (三)1944年6月的俄军攻势和赖提…里宾特洛甫条约及其后果
  芬兰在1944年4月拒绝苏联停战条件以后,美国(以及英国)对芬兰的态度显然更强硬了。这在5月12日盟国联名向纳粹德国的各个卫星国发出的一项声明中表现得很明显,看来芬兰现已正式被包括在德国的卫星国之列了。
  6月10日,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冷不防受到苏军的猛烈进攻,这在四年来已是第二次了。戈沃罗夫将军指挥下的大量苏联部队对列宁格勒以北的曼纳海姆防线发动正面攻击,突破了芬军的坚固防御阵地。芬军迅速后撤,而红军已经能够在十天内,在卡累利阿地峡上推进到1939…1940年“冬季战争”中他们曾经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6月20日,他们再次攻克了芬属卡累利阿的首府维普里这一重要的城市。由于俄军的这些胜利,芬兰人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关于不按照苏联条件议和的决定。起初,看来很象要成立一个新政府以便请苏联政府提出条件,但是过不多久,主张不同德国决裂的曼纳海姆的影响,以及德国人自己所施加的影响,压倒了主张同俄国谈判的意见。
  如果芬兰同俄国媾和,对德国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它那来自佩特萨莫的宝贵的镍的供应将告丧失;芬兰北部的德军将陷于孤立,苏联占领芬兰或芬兰的一些基地后,将威胁到极关重要的瑞典铁矿砂的供应。因此,当芬兰人向驻在斯德哥尔摩的苏联官员重新进行试探性的接触时,德国就对赫尔辛基施加外交上的和军事上的压力,这些压力随着德国外交部长的来访而达到高潮。到了6月27日,几星期来的谣言和混乱一下子都澄清了。一支德军分遣队行进在赫尔辛基的大街上,同时德芬两国正式宣布:经里宾特洛甫同芬兰领导人讨论后,德国同意给芬兰武力援助。不过公告没有提到赖提总统主动同德国签署了一项协议,其中保证,为了报答德国的援助,芬兰政府将不单独媾和。
  在这以前,西方国家对芬兰的地位还有些捉摸不定,对它的困境也还有些同情,但是,赖提…里宾特洛甫条约的公布,看来消除了对它的立场的任何怀疑。6月30日,美国驻赫尔辛基的代表要求发给护照离境后,芬兰同美国的最后联系也断绝了。随着德国支援的到达,卡累利阿战线转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因为,这时苏联攻势的重点转移到白俄罗斯去了。
  芬兰不再是在打一场“孤立的战争”了。它的命运现在似乎已同德国的命运联结在一起。虽然如此,同德国签订的协议在芬兰人中却不得人心。因为这项条约的签订未经议会授权,人们认为是发生了一次政变。事实上,对政府这一行动的反对竟如此强烈,险些造成一场内阁危机。但社会民主党人鉴于有保持团结的必要,决定不撤回他们的支持,政府才得暂时维持下去。
  7月份整一个月中,赖提总统政府不稳固的基础愈来愈削弱了。看来,红军再次发动攻击只是时间问题。里宾特洛甫条约签订后,芬兰从德国得到的援助小得令人失望,因为德国这时正忙于防守其他战线。当俄军穿越爱沙尼亚向波罗的海海岸挺进时,芬兰的处境已毫无希望,这一点到7月底已非常明显了。议会里对政府的强烈反对又一次出现了,这一次的结果是赖提于8月1日宣布辞职。芬兰议会选出了那位曾三次出任总司令、被视为芬兰独立象征的曼纳海姆元帅继任总统,来领导国家渡过即将来临的危难时期。
  新总统于8月4日宣誓就职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组成一个更加适合当时情况的政府。8月8日,公布了新内阁名单,其中一大部分阁员是老于处理对苏关系的人。以具有反俄情绪闻名的赖提、林科米耶斯和唐纳都没有包括在内。曼纳海姆组成的显然不那么仇视苏联的新内阁,是走向新的和谈的一个预备步骤。
  (四)苏方的“先决条件”和芬兰的接受
  1944年8月末,德国军事处境的恶化给芬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俄国向巴尔干各国的推进,再加上盟国在法国的胜利,使人们看得很清楚,德国将有必要集中全力于其本国的防御,要它履行赖提…里宾特洛甫条约的规定向芬兰提供军事援助,即使心有余也力不足了。8月17日,曼纳海姆向凯特尔表示,他不再认为赖提签署的协议对自己有约束力。随后不久,芬兰政府就向俄国人表示了求和的意向,这一次又是通过斯德哥尔摩。8月25日,格里彭贝格向柯伦泰夫人递交了一项声明,要求苏联政府同意接待一个谈判停战或和约的代表团。随同这一声明附去的,还有一份“普通照会”,叙述曼纳海姆同凯特尔会谈的经过。
  苏联在8月29日交给格里彭贝格的答复中要求,作为谈判开始前必须实现的先决条件,芬兰政府应发表公开声明,宣布同德国断绝关系,并限德国武装部队在两星期内或至迟在9月15日以前撤出芬兰。德国部队届时如仍未撤出,应予解除武装,并作为战俘移交给盟国方面。芬兰人还被明白告知,这一答复是得到英国政府同意的,也是通知了美国的,而且后者没有提出什么意见。
  9月2日,芬兰议会举行秘密会议,批准了总理接受俄方先决条件的决定。当天晚上,哈克策尔发表广播演说,向芬兰人民说明他作出这一决定的理由。他回顾了令人沮丧的军事形势和使赖提…里宾特洛甫条约归于无效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