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757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757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大——这些国家是提供人力与物力的主要国家——却继续对一个可怕的潜在敌人过分慷慨地提供物资和援助,并且重建其经济,这种经济将成为共产党势力在东欧的堡垒之一,而且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被调动起来反对它们。联总对波兰的援助是国际性慷慨施舍的最惊人的努力之一,是史无前例的。
  对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援助,虽说为数略少,但也是前述同样努力的一部分。这两个苏维埃共和国的疆界除原属于苏联的领土之外,还包括1939年从波兰兼并的地区。它们由于遭到德国的征服和占领,受到红军撤退时所执行的“焦土”政策的破坏;其受害之深不亚于波兰,苏联所遭受的全部战争破坏,有一半是在乌克兰的工业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共和国代表了苏联的主要力量,克里姆林宫的政治家们也许会感到惊奇,他们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手们此时既然已使苏联在经济上听任他们摆布,却没有推翻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决定,没有把他们自己的条件强加于苏联。事实上,美国、英国和加拿大非但没有利用它们的机会,而且还继续以联总的援助去医治俄国的创伤。1945年8月,苏联申请要七亿美元的善后救济物资。这一申请未被接受,而代之以给予这两个共和国二亿五千万美元的救济物资,其中为数一半是食物,由俄国的“联总救济物资署”主要在城市地区进行分配。俄国的这个机构“工作非常勤奋,并且总的来说是抱合作态度的”。
  再者,联总不仅派巴尔干派遣团前往希腊,而且也派它到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这两个国家都是共产党政府当权。南斯拉夫的善后工作是联总的主要努力之一。那里的派遣团团长是一个苏联公民。向南斯拉夫提供的物资四分之一以上是食物,约四分之一是“工业善后”物资。起初有人怀疑,一些救济物资是为了共产党的利益而出售和分配的,是把非共产党人排斥在外的,是由南斯拉夫军队加以利用的。联总总署派了一个专门委员会于1946年10月访问了南斯拉夫,查明这种怀疑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派往阿尔巴尼亚的派遣团是小型的。阿尔巴尼亚的需要不大,它的经济比较单纯。该派遣团“始终未能消除该国政府对它的怀疑,认为它只不过是推行英美罪恶意图的一个幌子而已”。
  捷克斯洛伐克——该国在战争中遭受的物质破坏是比较轻微的,它不光是一个“受援”国,而且还是一个“物资供应”国。它以馈赠方式供应了糖、蔬菜和水果,它还向联总出售了价值达八百五十万美元的褐煤、焦炭、苜蓿以及蔬菜种子、土豆,裸麦种、小麦种和土豆种。联总也送给它价值二亿六千一百万美元的货物作为回报。象在南斯拉夫一样,联总派往捷克斯洛伐克的派遣团也由一位苏联公民彼得·I·阿列克谢耶夫领导。实际工作是由捷克人自己进行的,也就是通过弗兰蒂塞克·奈麦茨领导下的捷克斯洛伐克善后救济署来进行的。派遣团的职能主要是咨询性的。“当联总于1947年年中结束工作时,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状况比任何其他接受联总援助的国家更好。”
  意大利是受到联总帮助的第一个而又是主要的前敌国。全会(1944年9月第二届全会)的苏联和南斯拉夫代表,甚至还有美国和英国代表,起初都不认为意大利提出申请是得当的。首次估算的九千四百八十万美元被削减为五千万美元。但是到了1946年1月,意大利在对德作战中的贡献已经得到肯定,因此到1947年意大利政府接管联总工作时,联总已给予意大利价值四亿一千八百二十二万二千美元的物资和劳务,而且“按照吨位计算,联总为意大利确定的救济规划是所有受援国中最大的一个”。意大利政府按照联总提供的物资和劳务的外汇成本,相应地建立了一笔里拉基金,用这笔资金来资助另外一些善后救济规划。救济物资中一半以上是食物,四分之一以上是“工业善后”物资,包括煤和液体燃料。为纺织工业提供的原料也同样重要。
  另一项专门活动是为意大利难民提供住房,即一般称之为援助无家可归者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这项工作是维修而不是新建,地点集中在艾米利亚、托斯卡纳、拉齐奥和阿布鲁齐等遭到严重破坏的大区。到1947年春天,该委员会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为意大利遭到最严重破坏的一些大区的十万零三千七百二十五人重新提供了住房。这项工作的大部分资金来自“里拉基金”。
  联总在意大利的工作对于重建这个国家,对于恢复有条不紊的环境,对于减轻人们的苦难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而且由于意大利和联总的代表们合作得当,这些成就是在极少发生浪费和侵吞公款的情况下取得的。
  奥地利的情况也如此,食物也是迫切需要的,因此联总在使人民吃饱(特别是在维也纳和其他城市)以及在使人们振作精神方面,作出了难以估价的贡献。
  联总对匈牙利和芬兰的救济规划,其目的不过是进行紧急救济,以救急难。联总派遣团在埃塞俄比亚的活动(1944…1945年和1946…1947年)“集中于开展卫生、福利和农业善后等培训计划方面”;但是由于语言上的困难以及由于人民的落后和多疑,联总的活动并不是卓有成效的。
  在远东,联总向菲律宾群岛供应了食物和医疗物资以及衣着;联总的专家也对该群岛进行了一些有用的技术性测量工作。但是菲律宾所迫切需要的救济,大部分直接来自美国。
  在1945年8月的第三届全会上,朝鲜和台湾作为“已解放的地区”而被列入联总的救济范围。台湾归属在中国的规划内。对朝鲜的救济只有过一个开端,但联总人员未能获准访问接受联总大量物资援助的北朝鲜有关地区,而且,救济物资也不能在两个占领区之间自由移动。联总全会中的苏联代表于1946年12月提交了朝鲜的要求,然而署长由于上述原因予以拒绝。这是在联总范围内因一个重大问题而同苏联代表发生的一次直接冲突。最后,中央委员会于1947年2月作出决定,对朝鲜毋需制订全面的救济规划。
  联总在中国的工作,从其规模来看,可以说是它所从事的事业中规模最大的,而从许多方面来看,也是失败得最惨的。关于全会远东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中国署的体制已如前述。中国政府于1944年9月向联总署长申请援助,要求九亿四千五百万美元的救济物资和二千二百名外国专家的服务,总署并未同意这样巨大的救济规划,但它最后还是向中国提供了价值五亿一千七百八十四万六千七百美元的物资,其中“工业善后”物资远远超过四分之一,“食物”略超过四分之一,“衣着、纺织品和鞋类”略低于四分之一。整个援助数额差不多是1901年由于义和团运动而向中国索取的赔款数额(即臭名昭著的“义和团赔款”)的两倍。但是,普通的中国人虽然能够懂得被索取作为罚款的巨额款项的逻辑性,却显然较难领会作为施舍分配给他们的这笔为数更大的款项所体现的精神。这就是联总在中国开展工作的悲剧的一面。联总的工作使中国人受益匪浅,解除了无数人的痛苦,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但是它对于人们的感情以及政治事态的发展却并未产生任何持久的影响。
  中国署是在将近1944年底开办的,起初有一支小规模的骨干力量,后来逐步发展,在上海有一个规模庞大的总部,在南京有一个首都联络处,另外还有十五个地区分署和若干直辖办事处。中国政府成立了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行总),代表政府作为联总的对应机构,共党产方面也成立了共产党解放区救济总署。向共产党区域供应救济物资也许是联总在中国所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第二个最大的困难是财政方面引起的问题,特别是通货膨胀不断加剧所引起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辽阔的国家处理救济物资也是一个困难。联总在中国的十五个地区分署中只有两个分署(上海和福摩萨)所照料的人口在一千二百万以下。五个地区分署所照料的人口是三千万和三千万以上(杭州、镇江、沈阳、青岛和平津)。因此,中国每一个地区分署的任务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的任务。
  中国的一个严重问题是通货膨胀和物价急剧上升。以1937年1月至6月的批发价格指数为一,则1939年12月上升为二;1940年12月为十一;1941年12月为二十八;1942年12月为五十七;1943年12月为二百;1944年12月为五百四十九;到1945年8月,即对日作战的最后一个月,则为一千七百九十五。此后,物价一度暂时停止上升;但是到1946年12月(此时内战已真正打起来了),物价指数(上海)又上升达五千七百十三;到1947年12月,物价指数仍在“无止境地”上升。由于通货膨胀,联总在中国不可能象在欧洲那样,通过出售物资的办法来筹集活动款项。他们不得不依靠直接的政府拨款或由政府保证的银行贷款来进行工作。“行总和其他政府机构十分缺乏现金。”参加联总工作的人员和参加联总工程的工人,他们的报酬是以食物,而不是以现金来支付的。在1947年初,终于特别准许从联总基金中拨出一千九百万美元来购买原棉,再以这批原棉在中国换取棉纱。“这样就使得联总能够掌握一种可以出售的、具有相当固定的实际价值的商品……而不必积聚当地通货了”。联总的工作于1947年底结束,虽然从其需要来说,是不应结束的。它遗留下来的未完工作,它的物资储备以及一笔五百万美元的资金,当时就移交给中华民国救济事务托管委员会,这是一个有外国代表参加的极为称职并享有极大威望的中国机构,由这个机构来执行一些长期项目,例如制造农具的农业工场规划,发展捕鱼业和建造捕鱼船,继续进行黄河水利工程,制造药物,经管善后物资总库(处理供应、维修和出售工作)等等。
  联总的“官方历史”对中国署的工作作了如下的总结:
  拯救了两三百万赤贫的人,使他们不致活活饿死,至少有八百万至一千万以上的人,其中包括一百万难民(他们通过迂回曲折的路线返回家园),获得了联总在食物、衣着与医疗物资等方面的某些援助。此外,由联总资助的各项事业雇用了两百多万人,其中大多数人有家庭负担。通过这些事业,修复了数千英里的公路和铁路路基;完成了大量的环境卫生、疏浚和建设工程;恢复了许多小型地方工业;兴修了八个大的和许多小的水利工程,从而恢复了四百多万英亩土地的生产并且使大约三千万英亩的土地增加了抗灾能力。
  联总的“官方历史”接着特别注意到联总在华的下述有关工作: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与行政人才,对“在救济、卫生、农业、运输和交通等方面工作的数千名年轻的中国人加以突击培训,供应农业善后物资,增加煤炭生产,添置机器工业的装备,恢复纺织品生产,恢复沿海和内河航运以及铁路与公路交通工具。从一些主要捐献国的政治利益的角度来看,联总的工作可以说是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精力。但是,联总的工作记录始终是真正的国际性慈善事业的一座纪念碑。
  (三)营救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中东的“难民”
  1943年11月9日签署的联总基本协定,在其序言中规定了联总未来的主要目标,其中有一项是“对战俘和流亡者的还乡也应有所准备和安排”。1943年11月第一届全会上所通过的第十号决议引伸了这一指示,强调要使“战俘、流亡者及其他难民返回家园”。不用说,自然有许多战俘和流亡者要遣送回家;但是难民问题的核心在于有些难民(其中有波兰人、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人、南斯拉夫人、乌克兰人、犹太人及其他人),已不愿回到故乡去了。
  然而,人们认为当战争结束时,欧洲(以及在别处)已解放国家和敌国内将有数百万难民渴望返回家园。人们也认为对于这项工作联总会承担协调及执行方面的任务。从第一届全会起,联总高级领导部门花费了大量时间,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致力于寻求有关两个问题的答案:具体地来说,联总的任务是什么,哪些准民有资格获得帮助。
  如前所述,联总所做的第一项难民救济工作就是在1944年初从英国当局手中接管中东难民救济署设在埃及、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难民营。中东难民救济署收容的难民大多数是等待遣返的希腊人和南斯拉夫人,事实上他们当中多数人也终于被遣返回国了。
  1944年5月30日,安置欧洲难民常设技术小组委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