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5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垮台以后,共产党人便能乞灵于各国政府都享有神圣主权这一点,来解释他们所不满的那些条文了。
所以,和约谈判破裂的这种前景不会使莫洛托夫高兴。或许他断定必须要作出一些让步了。既然作出了这种决定,他便大大地退让了一下。莫洛托夫仅仅在措辞上作了些保全面子的修改后,竟然很快地一连接受了和会上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五十三项提案中的四十七项,以简单多数通过的四十一项提案中的二十四项,这使他的同事们大为惊奇。至于他仍然拒不接受的那些提案,外长们干脆把它们丢开了。这种突然打开的局面使与会者能在1946年12月6日商定了对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芬兰的五项和约的定本,于是外长会议便结束了长期拟订这些文件的工作。和约的签订日期定在1947年2月10日。
在会议结束之前,外长们商讨了对德国和奥地利和约的起草问题,并同意指示各自在伦敦的代表立即着手制订这些棘手得多和重要得多的文件。他们商定在1947年3月再举行外长会议来处理这些问题。莫斯科被选定为举行第四次外长会议的地点。
到1946年12月中旬,制定和约的过程已完全失去原来的意义了。当贝尔纳斯就任国务卿时,他曾把自己想象成再生的威尔逊,将在几个月内给欧洲和全世界带来和平。可是他遭到了莫洛托夫有计划的阻挠和猛烈的敌对的宣传攻势,结果他在走上缔造和平的历程时怀有的崇高希望几乎全落空了。看来我们有理由说,莫洛托夫的手腕比他高明。莫洛托夫玩弄一套手法,贝尔纳斯试图玩弄另一套。美国政府起先定下的目标是通过和约实现自由主义的原则,即一切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机会均等、公民自由、民主,以及解除已投降的敌国的武装。相反,莫洛托夫从一开始就要设法保住俄国在东欧的特殊地位。他成功了,而贝尔纳斯失败了。这部分是由于莫洛托夫的策略,部分也是由于贝尔纳斯自己对待和平问题的态度过于不切实际。
宣扬民主的原则,而又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这只会使俄国人恼火,而不会使他们得到什么印象,尤其因为贝尔纳斯和贝文支持的民主原则,将削弱或摧毁俄国在它西边邻国中的势力。西方本来有可能同俄国做成一笔划分“势力范围”的交易;此外,如果英美早已准备在西欧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它们本来可以迫使俄国人在东欧收敛一些。但这两种政策都没有实行,而贝尔纳斯在外交上的实际成果(五项和约),对于西方来说其实是一场挫折,而不是收获。
然而,莫洛托夫表面上的成功却意味着更大的失败。他在几次外长会议上的表现,使他失去了英美两国公众的同情。更有甚者,莫洛托夫的外交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美国政府与人民采取积极的反苏政策,并使美国没有能按照贝尔纳斯原来想象的规模与日程撤出欧洲。他粗暴地唤醒了美国巨人,使他认识到和平不象梦想中那样垂手可得,同时重新激起了美国人心中对共产主义一直怀有的恐惧,并促使美国人慷慨解囊支持非共产主义国家。莫洛托夫外交的这些副产品同俄国的长远利益是格格不入的。俄国人力求保住大战中获得的利益,并气势汹汹地要向新的地区扩张,他们就在这些行动中开始制造他们最害怕的东西——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反苏联盟。不过这些后果要到以后才十分明显,暂时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可以为自己巧妙地利用和约的谈判而维护了俄国在东欧的优势感到庆幸。
从1946年4月到年底,各大国面临的最迫切、最紧要的问题是:对德国该怎么办。安理会和外长会议上的唇枪舌剑大都含有虚张声势的意味,但在德国的斗争却是很真实、很严肃的。德国位于欧洲中心,德国人民人数众多,又具有专门技术,它的煤和工业产品对于整个欧洲经济很有价值,德国民族还拥有潜在的军事力量,所有这一切配合起来使德国在欧洲以至在全世界成为争夺的主要对象。
1945年9月间,当外长会议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会议时,贝尔纳斯曾非正式地向莫洛托夫建议:各大国应缔结一项条约,保证使德国非军事化。1945年12月间,他在莫斯科又对斯大林提起这件事,当时他得到的印象是俄国人欢迎采取这一步骤。因此,国务院的专家们为此拟订了一份草案。1946年4月29日,贝尔纳斯在外长会议的第二次会议上把这份草案提交给他的同事们。根据这份草案,美国、苏联、联合王国和法国四国政府应承担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使德国彻底解除武装,并将组成四大国管制委员会,负责经常进行检查,以确保并无秘密重整军备的情况;如果未来的德国政府违反条约的规定,四大国将立即进行军事干涉。这项条约为期二十五年,还可以予以延长。
从美国外交的传统观点采看,建议订立这样一项条约是同过去大相径庭的新做法。贝尔纳斯希望,这项条约将使俄国人和法国人放心,不再害怕一个新的希特勒,并为早日缔结欧洲和约扫除障碍。条约草案中明确表示,希望在最近期间结束盟国对德国的占领。贝尔纳斯把草案提交外长会议时,一面还建议立刻任命代表着手拟订对德和约。
法国人和英国人接受了这一建议,但保留对贝尔纳斯提交的草案提出修改意见的权利。莫洛托夫却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只能说是吹毛求疵的。他声称,首要的任务是实现波茨坦协定中所规定的解除德国武装,并使它非军事化。他还主张上述条约的期限应延长至四十年。当时贝尔纳斯指出,草案中有一条讲得十分明确:“任何情况都不能阻止或延缓”把德国彻底非军事化的“过程进行到底”;他还同意把条约的期限延长至四十年。于是莫洛托夫就乞灵于比较含糊地表示反对的办法,他说贝尔纳斯建议订立的条约是“不够的”,不能成为“欧洲及世界安全的可靠保证”。他还反对草案中没有保证德国民主化的条款,贝尔纳斯则认为这一点应列入对德和约中。莫洛托夫反对这项草案的最后一点理由是,其中没有保证苏联应从德国获得的一百亿美元的赔偿。
莫洛托夫提到赔偿时,触及了问题的实质。正如他后来在一篇演讲中所说的那样,红军进驻德国的目标之一是要“保证赔偿的交付”。当外长会议在1946年4月和5月开始磋商德国问题时,美国当局同俄国当局恰恰在对俄国运交赔偿物资的问题上发生了新的争执。美国力求使盟国管制委员会中的俄国代表同意交出一份清单,说明俄国从德国东部占领区已经拿走的赔偿物资,但毫无结果。同样,美国想说服俄国人放松他们占领区同西方各占领区之间的经济壁垒,也没有成功。于是克莱将军决定,在俄国人改变这种态度以前,暂时停止从美国占领区运交赔偿物资。他在1946年5月3日向管制委员会中的同事们宣布了这个决定。
莫洛托夫拒绝接受拟议中的关于德国非军事化的条约以及克莱停止从美国占领区向俄国运交赔偿物资的行动,这两件事剥去了战时盟国对德国采取共同政策的外衣。美国之所以采取上述行动,是由于它不愿在俄国人通过赔偿的形式榨取德国资源的情况下,继续资助德国的经济。俄国人拒绝贝尔纳斯建议的这项条约的行动,必须被解释为他们不愿意准备早日结束对德国占领的一种迹象。同时他们对于经济问题的态度,清楚地反映出他们不愿把自己的占领区同西方各占领区合并。这些决定同有关五项和约的其他决定相比,具有远为重大的意义,即使仅仅由于德国在欧洲固有的重要性的话。
当外长会议第二次在巴黎召开时,从1946年7月9日起,再次对德国问题展开了辩论。莫洛托夫试用了一种巧妙的策略。他在7月9日宣读了一项声明,抨击贝尔纳斯建议的关于德国非军事化的条约以及停止向俄国运交赔偿物资这件事。这位俄国外长批评占领军当局未能采取步骤,铲除“德国发动战争和军事…经济的潜力”,并攻击西方占领区当局未能肃清法西斯主义,尤其是未能摧毁它的经济基础——卡特尔和私有土地。他非常强调地重申,俄国要求获得一百亿美元的赔偿,并宣称“务必”交出这方面的物资,不管克莱将军新近发表的那项“非法的声明”。
然而第二天,莫洛托夫又采取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新策略。他在7月9日严酷地要求从德国获得应有的赔偿后,7月10日又攻击盟国管制委员会公布的德国最近工业水平的计划。他的理由是,这项计划不适当地限制了德国的生产。莫洛托夫还隐约地提到摩根索计划,并暗示西方的对德政策依然受到这一计划的影响。接着他说:“应当给予德国输出和输入的权利,而如果要使德国从事外贸的这项权利生效,我们不应当阻碍德国增加钢、煤以及供和平用途的制成品的产量,当然这是在一定范围之内,并根据这样的谅解:盟国的共同管制势必建立在德国工业的基础上,特别在鲁尔区各种工业的基础上。”他还说:
当然,我们在原则上赞成同德国缔结和约,但在缔约之前,应成立统一的德国政府,它有足够的民主,能在德国肃请法西斯主义残余,它能担负起应负的责任,足以履行对盟国的一切义务,尤其是向盟国交付赔偿的义务。
不言而喻,我们并不反对成立德国的中央行政机构。……在谈论对德和约之前,首先必须解决组成一个全德政府的问题。
莫洛托夫在这篇讲话中起先还暗示,达到上述目标的主要障碍在于西方各国的政策,它赞成使德国结成联邦,或肢解德国,或把鲁尔区同德国其他部分割开。至于苏联政府,只要德国解除了武装,它就决不会“阻挠德国人民实现他们合理的愿望”。
这是用直接和巧妙的方式迎合德国人的民族感情。莫洛托夫以赞助德国政治统一的姿态出现,并主张取消经济限制。如果实行这种限制,将迫使德国的生活水平永远很低,并通过人为的方式,使德国同英、法或比利时的出口商竞争时处于不利的地位。显然,莫洛托夫仍然要求赔偿并要求国际共管鲁尔区,但德国人已经受到过这些损害,莫洛托夫提出的经济与政治上的补救办法也不会使他们遭受新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莫洛托夫的建议只是使西方国家感到不快而已,因为后者发现自己被迫在德国舆论面前处于守势。
英美两国外长对于莫洛托夫采取的新方针感到愕然。贝文扼要地回答说:英国可以同意把鲁尔区置于四大国监督之下,但必须在德国所有的工业都受到同样的控制以后,而不是在这以前。这至多是消极的反驳,但贝尔纳斯却有比这更巧妙的办法。翌日,即7月11日,他提出应为统一德国的经济作出切实可行的开端,并为此建议把美国占领区同所有其他占领区合并。7月20日,贝尔纳斯向柏林的盟国管制委员会正式提出上述建议,英国代表于1946年7月30日表示接受。俄国人当然拒绝使他们的占领区同美英占领区合并,法国人也如此。
为了使英、美两个占领区在经济上合并而进行的谈判,是相当旷日持久的,直到1946年12月2日才完成。在组织方面并不怎么困难。两国政府都力求避免使人感到它们要组成一个西德政府。双方同意成立一系列行政委员会来处理德国经济问题的各个方面,如粮食与农业、运输、交通、民政、财政,以及一个总的委员会管理整个“经济事务”等等。这些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德国人。它们分别设在英、美两个占领区的各主要城市中。这种安排固然臃肿,但为了避免设立一个西德首都而被采用了。
更重要的是组成一个英美理事会,其任务是为两个占领区制定共同的经济标准与措施。该理事会有权向德国人组成的各委员会发出指示,后者则将具体执行理事会制定的各项政策。最重要的事务,对外贸易,则交由联合进出口管理局办理,办事人员由英美的公职人员担任。这个机构将收入西方各占领区的出口商品所赚取的外汇,并为德国输入必要的商品而签订合同。在最近的将来预计外贸可能出现赤字,这将通过英美两国政府拨出的补助金来取得平衡。
正是这最后一点成为主要的障碍,使谈判没有能顺利完成。因为英国占领区在外贸上的亏损对英国资源的耗费,使英国政府大为惊慌。英国政府尤其不愿为德国需要的进口货物支付美元。可是美国政府也不愿为了两个占领区的合并而增加负担。恰恰相反,在整个谈判中,美国的主要动机是要使德国更接近于自给自足,从而减少美国在这方面的支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