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29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99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等于表示已到山穷水尽”。他问道,美国对暂行解决办法是否已经不感兴趣,对此赫尔答称,“他已竭尽所能对此进行了探索”。来栖问赫尔,这是否由于其他大国不同意的缘故;赫尔对此不肯明确地加以否认。
  11月27日,野村和来栖会见了罗斯福,赫尔也在座。罗斯福宣称,日本一些领导人发表言论“反对构成会谈主要精神的和平与秩序的基本原则”,为会谈的进展大大增加了困难,不过,他仍然希望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他声称,“鉴于本国的舆论出现了这样激烈的情绪,而当今世界上一些存亡攸关的重大问题又变得这样尖锐,因此除非日本对本国明确表示其和平愿望,否则本国就不可能对经济限制措施作出任何大幅度的放宽。”赫尔在其《回忆录》中指出,美国11月26日的建议只不过是把从谈判开始以来美国一直含蓄没有明白讲出的态度在这时清楚地表明了而已。固然,这个照会并不是最后通牒,并不是说,如果日本拒绝这些条件,美国就使用武力进攻日本。然而,赫尔讲得很清楚,不再谈什么暂行解决办法了,提出的这些条件是不能变更的。这意味着,除非日本接受这些条件,否则美国将继续对它施加经济压力。这样,美国就使日本必须作出抉择,要么公开放弃它几年来在远东作战中所获得的一切利益,要么听任在经济上被慢慢地扼杀。正如赫尔常常提到的那样,日本之所以处境困窘,是由于从1931年9月以来它一直不断进行侵略的结果,因此是自作自受。但是,道义上的训诫,即使是正当有理的,也无助于和平;而当这个训诫别国的国家,其本身的道德作风还没有普遍达到它对邻国所要求的水平时,这种训诫就格外令人恼火。再则,美国的经济制裁,旨在教训日本改过自新,给日本人上了一堂实物教学课,使他们认识到需要为自己建立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帝国,如果他们能够做到的话。
  罗斯福和赫尔都不相信,日本会接受美国照会中提出的那些条件。既然这样,他们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份照会呢?有人曾断言,他们是故意策划,以激怒日本进攻美国,他们是别有用心,想“通过邪道”使美国同德国交战。但是,这种指责是站不住脚的,其中有许多论点都没有说服力。我们只要细想一下,在那时美国政府还不能肯定,倘若日本进攻美国,希特勒是否会以武力支持日本。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断然驳斥上述的指责了。根据三国公约的条文,希特勒并没有义务要这样做;因为,日本对美国的进攻,即使是所谓“被激怒的”进攻,却也不能与美国对日本的进攻相提并论,除非希特勒愿意这样解释。可是,松冈下台之后,日本政府对德国的态度,使希特勒有理由对三国公约不作这样的解释,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是希特勒当时采取了这种方针,那么即使美日之间发生公开的战争,美德之间在形式上仍然没有交战。要是出现了这样的局面,美国的公众舆论一定会迫使美国政府将其作战力量集中到太平洋战区,而这一点正是罗斯福和陆海军参谋长希望避免的。一直到12月1日,美国截获到大岛(从柏林)发给东京的电报,这才明白,如果日本同美国交战,希特勒并不打算袖手旁观,而是要对美国宣战。
  美国政府之所以要起草和提出1941年11月26日那样一份如此不妥协的照会,其真正的动机似乎是决心驳斥这样的指责,非难美国在姑息日本和准备制造一个“远东慕尼黑事件”,由于中国人大喊大叫,这种谣言在华盛顿正甚嚣尘上。赫尔对中国人的这种宣传公开表示愤怒,反映了他对这件事感到焦虑的程度。这些谣传使得日美谈判无法再保守秘密;11月27日,赫尔向新闻界大略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
  赫尔说,美国起草这些建议的目的,在于使谈判能继续进行下去,从而赢得时间,不管有无暂行解决办法,这些建议总是要提出去的。他还说,如果日本接受这些建议,就有可能使之成为解决全面问题的基础。赫尔的这些话说明了,他认为日本仍有可能继续进行谈判,而且即使到了紧要关头,也不敢打仗,尽管美国截获的从东京发给日本使节的指示,证明了相反的情况。丘吉尔坦率地承认,他不认为日本会如此丧失理性,竟向美国发动进攻,罗斯福在内心里似乎也有同样的想法。的确,在美英两国政府内部,或者在接近两国政府的人们中间,有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看法;显然,这并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些会谈毕竟是日本人提议的;他们进行会谈,已有大半年的时间;他们尽管不时进行威胁,但是总不把路走绝。他们的确很想避免同美国交战,同时也表示愿意作出许多让步,以求达成和解。如果美国意识到两国之间实力悬殊——日本一定也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坚不让步的话,日本会不会更屈服呢?日本的主和派人士把日本军事当局的力量说得比实际情况还虚弱,同时又把日本的厌战心理以及由于侵华战争引起的经济负担说得言过其实,他们也许助长了国外期待日本继续让步的心理,这样反而损害了他们自己的事业。中国的宣传正在为着同一目标而努力;由于日本人未能迫使中国接受他们提出的媾和条件,因此,日本的军事力量这时就被严重地低估了。
  在东京,召开了一次联络会议来讨论美国的建议。出席会议的人,一致认为,美国的条件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东乡外相在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时把那次会议上人们的看法概述如下:
  我们当时感到,美国对达成一项协议以和平解决争端,显然不抱任何希望,也毫无诚意,因为我们明白,美国人当然更明白,这个文件是要求日本完全屈从于美国的主张,以作为和平的代价。这时,美国不仅要日本放弃几年来不惜牺牲而换来的一切利益,并且还要它放弃作为远东的一个强国所拥有的国际地位。在我们看来,放弃这些东西等于是使国家自趋灭亡。对付这种挑战和保卫我们自己,唯一的办法只有战争。
  不过,联络会议议决,在决定进行战争之前,应该先交重臣(几位前任首相)会议讨论,然后再由正式的御前会议批准。
  11月28日,东乡通知野村和来栖,不能接受美国的条件;他又说:“我将在两三天内发给你们关于帝国政府意见的正式记录……这个记录表明,谈判事实上将破裂。”同时,他还要这两位日本使节注意,不可让对方看出这个苗头。他还告诉他们说,海相已经驳斥了他们试图在最后一分钟打开僵局的建议,认为这种做法完全不恰当。与此同时,在东京也仍有一批人正在绝望挣扎,作出最后的努力,企图制止迫在眉睫的大祸,这些人之中有米内、近卫和天皇本人。在近卫内阁临近垮台之前举行的几次讨论中,这位亲王曾建议,即使谈判失败,日本最好还是保持和平,忍受经济制裁,并通过大力开发本国拥有的资源来抵销经济制裁带来的影响。内阁企划厅长官铃木在日本经济状况的考察报告中断言,就其他一切物资来说,日本尚能应付过去,唯有石油真正是个问题。至于石油,根据铃木估计,在合成石油工业方面,如果投资二十亿日元予以扩建,到1943年底,日本可以年产石油五十万吨,到1944年底可以年产四百万吨,也就是说,这将超过日本占领荷属东印度以后有可能获得的数量。但是,东条反对这个论点,并认为,如果让当时的状况再继续下去,日本的经济将逐渐恶化。在11月29日的重臣会议上,近卫又提出了他的主张,但是东条又给了他同样的回答。东条坚持说,日本必须进行战争,才能突破已经包围着自己的封锁线和得到它所需要的供应,特别是石油。有可能,东条心目中主要考虑的不是经济方面的问题,而是如铃木向近卫所说的那样,要保持军方的威望。但是,后来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事实证明,铃木对未来的合成石油生产的估计完全不切合实际。这不仅是资金问题。日本还须依靠德国供应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指导,而日本同德国的交通线这时已被切断。而且,它也没有多余的煤和铁来满足需要。
  在几位前任首相举行的会议上,东条表示有信心——的确不无根据——日本很快就会横扫东南亚,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石油及其他战略物资。他认为,到那时日本就可同对方达成和解,使日本保留它的一部分既得利益,即使不是全部既得利益。重臣们并没有全部被说服,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内幕消息来驳斥东条和最高指挥部的说法。因此,他们就不得不同意开战的决议。可是,11月30日,天皇召见东条,告诉他,据高松亲王说,海军方面希望避免战争。东条知道,海相和海军军令部长对联络会议的决议都已表示同意,因此他恳请天皇就此问题同他们两人商议。他还直言不讳地禀明天皇,这个决议不容改变。当天晚上,掌玺大臣木户通知东条,天皇已同意翌日即12月1日召开御前会议。这次会议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会上,天皇一言未发。正象东条在战后所说的那样,要天皇去反对内阁和最高指挥部的一致建议,这在历史上还从无前例。但是,严格根据法律来说,天皇还是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宣告和平。木户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说,他们曾经讨论过采取这样的措施,但是,美国11月26日的答复促使他们放弃这个计划。木户认为,当时如真的作了这样的尝试,日本国内可能发生内战。木户所处的地位,使他能看到这一点。御前会议决定12月8日为发动战争的日期。东京这时向驻在国外的日本军事当局和外交当局不断发出命令,指示它们在即将来临的战争中应起什么样的作用。
  与此同时,为了帮助野村和来栖仍然装出一副要与华盛顿继续进行谈判的样子,东乡于11月29日曾通知他们作出最后的尝试去劝说美国重新考虑其态度。即使华盛顿没有从截获的日本电报中了解日本政府的政策,东条为庆祝反共产国际公约签订周年所发表的那篇公开的好战演说本身,也足以败露东乡的意图。两位日本使节通过太平洋海底电缆同日本外务省美洲司司长山本熊一通话时,对这篇演说提出了规劝。由于这篇演说的发表,罗斯福中止了他在温泉的短期休假。野村奉东京之命把这篇演说以及在日本公开发表的其他好战声明的意义尽量加以缩小,并为日本在印度支那的军事行动进行辩解。
  这两位使节仍然规劝东京采取克制态度。12月1日,他们向东京建议,或许仍有可能安排近卫同美国副总统亨利·华莱士会谈或者同罗斯福的朋友和心腹哈里·霍普金斯会谈。12月2日,他们同韦尔斯会晤,据他们说,韦尔斯讲,“鉴于美国的国内情况,美国必须阐明自己的立场,因此提出了'11月'26日的建议。”他们两人把这句话当作一种暗示,表明美国以后或许会改变一些立场。可是,他们对缓和抱有的一线希望很快就化为泡影,因为,12月6日,东乡向他们发出了一份冗长而又充满仇恨的电报,作为日本对美国11月26日的建议的答复。
  这份电报开头说,“确保东亚安定,促进世界和平,从而使一切国家能在这个世界上各得其所,是日本政府永远不变的政策。”自从中国事件发生以来,“由于中国方面未能领会日本的真正意图”,日本政府一直在为恢复和平而努力并设法不让战争扩大。为此,日本政府缔结了三国公约。日本政府的复文接着指控美国和英国“不择手段支持重庆政府”,并干涉日本“在安定亚洲方面所作的建设性努力”。美英对日本在印度支那的行动蓄意进行曲解,并同日本断绝经济关系。“这些国家在公然采取这种敌视态度的同时,还加强了备战工作,完成了对日本的包围,造成了威胁日本帝国存在的局面。”照会然后扼要地重申了近卫希望同罗斯福会晤的建议,以及日本新近提出的一些建议,其中并引用了11月20日提出的建议B。照会说,在整个谈判过程中,日本一直抱着“公正而节制的态度”,并且“不管有多大困难,作了一切可能的让步”,然而,美国政府却从未表现出一点点和解精神。
  日本政府特别谈到了美国11月26日的备忘录,声称,要想美国立刻采纳其原则,那是“空想”。“只有通过认清实际形势,彼此谅解对方的立场,从而找到一个能为双方共同接受的准则”,才能实现和平。日本政府推测,美国建议的第二部分第九点的用意,是“想在美国参加欧洲战争时,阻止日本履行三国公约的义务;对此,日本政府不能同意”。美国一方面正在设法稳定太平洋地区从而巩固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