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归真录-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说太乙天尊,见悟空忽然来至,却合力与自己挡了天后一击,正不知悟空用意,脸上阴晴不定,又见天后忽然离去,正是不明所以,难道天后竟惧了这泼猴不成,那是绝无此事。心中正在猜疑,只听悟空朗声道:“太乙,你我之恨不共戴天,然而今日看你所为,倒也有几分师徒情义。你我恩怨,暂且放在一旁,且将这广寒宫先打破了罢。”太乙哼了一声,也无语言,悟空行至广寒宫前,抖擞神通,将金箍棒高擎九重天外,清啸升腾处,一棒劈落。广寒宫禁制本已被天蓬动摇,又被适才天后神通波及,早已摇摇欲坠,正禁得悟空无穷神力,定海针先天至宝?这一棒落下时,一连串喀喇之声如炮竹密雨一般,广寒宫重重殿宇块块迸裂,一层层分崩离析,终于如流沙般塌落下去,白沙弥漫,直冲玄穹,半日方止。
乙事主两耳竖起,目光炯炯,看着眼前漫天白色烟尘,眨也不眨,只见纯白色的尘埃散漫萧索,渐渐消歇,于中清光如水,流转不息,现出一个纤弱的身形,绛唇珠袖,千载寂寞,风鬟雾鬓,清愁几许。两千几百年后,嫦娥终于脱困而出。
太乙微微叹息,将袍袖一抖,哪吒与后羿残躯滚落于地,天尊将指一指,有钟声响亮,哪吒身躯一震,登时惊醒,一骨碌翻身爬起,见太乙道:“师父,我可还活着么?”太乙道:“自然活着,你且回头看去。”哪吒依言回首,正看见嫦娥白衣广袖,飘空飞舞,于满天沙尘中向前走来。毕竟是最初生身之母,与李靖夫妻与哪吒不同,自有天然维系,不必多言,彼此已然明了。哪吒见了嫦娥,眼也红了,飞步向前,嫦娥将哪吒一把抱入怀中,母子俱泣不成声。
悟空拉了拉小山衣袖,道:“我们走吧。”小山迟疑道:“那乙事主怎么办?”悟空道:“你看。”小山看时,见乙事主全神贯注,只是将眼看着嫦娥,无限温柔,似愁似苦。悟空道:“嫦娥既然脱困,今后不论天涯海角,乙事主必要随她左右,他不能跟我们在一起啦。”小山不舍,然而悟空所言毕竟是实,看了乙事主许久,终于与悟空携手悄然离去。
月轮之上,风尘萧索,哪吒扶着嫦娥,来至后羿残躯之前,嫦娥母子伏尸而哭,哪吒流泪抬头向太乙道:“请师父慈悲。”——太乙救苦天尊以十大化身坐镇酆都罗山,执掌幽冥血海,轮回之事,正在权限之内。天尊暗暗叹息,将手垂下,青华如水,漫过后羿身躯,只见他身躯渐渐化去,散入大化,化为尘埃,慢慢青尘中数道清光飞起,聚成一名男子形象,猿臂蜂腰,正是当年英勇无敌,射九日,杀长蛇的东夷后羿,后羿魂体于空中垂下头颅,看嫦娥母子,嫦娥泪眼朦胧,探臂欲触,那人形忽然散去,依旧化为一股清光,径投下界去了。
嫦娥母子抱头痛哭,太乙摇头叹息,也自悄悄隐去,梭罗树下,风过如泣,母子悲切,一头白猪远远地站在风烟之中,默默观望。
许久,嫦娥母子拭去泪痕,相互搀扶,驾云光慢慢走下影照天——后羿重入轮回,再生为人,母子们正要去人间寻访,于那诞生之地等候,二人在前方飞行,乙事主隐身于云雾之中,远远地随后跟来,三人二前一后,径下天阙,来奔人间。
且说人间世界,燕山之前,三军跪地,同声号哭,其声上达于天,雷霆暴雨,竟也不能掩盖,蚩尤不耐,低喝道:“李世民,你到底降也是不降?这般磨磨蹭蹭,要到什么时候?”李世民转过身来,将金盔取下,托在手中,发髻散开,于大雨之中,膝行向前,赵国公长孙无忌、赵郡王李孝恭、淮安王李神通、江夏王李道宗、鄂国公尉迟敬德、褒国公段志玄、郧国公殷开山、卢国公程知节、胡国公秦琼,俱上前抱持世民腰身,流泪曰:“陛下,陛下,不要如此——”蚩尤将眼看来,深深一望,可怜八位开国功臣,与李世民名为君臣,实同知交,数十年出生入死,名列凌烟阁上,青史万古流传,到此总成虚话,在扭曲的漆黑空间中化为乌有,飞灰无存。三军伏地恸哭,战马悲鸣,风雨萧萧。李世民心如刀绞,强忍悲痛,一步步挪向前来。
当其时也,雷霆震怒,电光乱走,白雨茫茫,天地俱消,无东无西,无南无北。茫茫大雨之中,西南方天际,忽有青塔一线,直挺穹苍,腾空而起,海天鼎沸,那青塔起在空中,忽然倒坠而下,白虹缥缈,横贯东西,遍阎浮大地,俱为震动。
蚩尤神色微动,遥遥观望,身下白牛安静,膝头烛龙不鸣。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一章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
西洋大海,洪波汹涌,万古不息。
海畔山崖之上,立一僧人,赤足不穿芒鞋,左手拈一枝龙华树蔓,上齐于肩,一身白袍点尘不染,随风飘摇,襟袖间千百道白虹缥缈缭绕,花雨缤纷,随生随灭。
上方穹窿无限,无际白莲花朵朵开放,一直延至天边。有塔如青峰一线,住于白莲花海中,缓缓旋转,万亿宝铃,璎珞络绎,充盈世界,而出无穷妙音,雨天曼陀罗华,无量化佛,布满大海之上,随波起伏。
白衣的僧人伫立海岩,回望东南,足下潮音澎湃,一道道白浪拍上崖头,然后退回,周而复始。僧人远眺震旦,默默无语,良久,长长叹息,高耸的青塔忽然自空中直坠而落,坠入僧人顶上天冠之中,大海微微激荡,莲花、天冠、青塔、白虹、化佛,如梦幻空华,一一俱消于襟袖之间。
僧人转过身来,轻轻举步,迈入西洋大海,赤足落于碧波之上,徐徐向西方行去。
太白山下,秦川如带,龙首原上,烟云氤氲,城郭壮丽。
长安乃十代旧都,当朝帝京,雄峙巍巍,气象雍然,表里山河,八水环绕,城郭壮丽,朱雀大街宽达五百丈,横贯南北,一百一十坊分列东西。
此刻长安市上,各色人等,胡汉夹杂,道俗并见,熙熙攘攘,更有来自波斯、罗马的远方夷人,僧人、道士、尼师、女冠及四方传教之士来来往往,好一派盛世气象。
只是城中繁华虽不减昔日,却似有一种异样的不安低低地压在长安城头,百姓们皆着素色衣衫,愁云惨雾,哀苦忧愁,神色惊恐,见面也不多言,点头而过而已。
太极宫两仪殿内。
太子李治身穿一领乌衣,不戴冠冕,坐于书案之前,案上放着一份表章。
李治数次提起羊毫,欲往那表章上写些什么,却又放下,踌躇难决。
站起来在殿内转了数圈,又至殿前向北眺望,许久,仿佛终于下定了决心,坐回书案之前,饱蘸浓墨,正欲往表章上写下,方起了一笔……
“殿下不可——”殿门处忽有人呼唤,声音十分动听,却似柔中有刚。
李治抬起头来,见一名女官急步赶来,姿容秀丽,举世无双,正是五品才人武媚娘。
“我大唐国土广大,奇人异士正多,目下虽然危急,焉知日后无转捩之机。请殿下暂避其锋,移驾成都,居中指挥,缓缓图之,蜀道艰危,山高路险,未必不能与北胡久持。”武才人急道。
“那又如何?魏国有妖人襄助,我国宗师名将俱丧,如何抵挡?以卵击石,徒令我大唐百姓涂炭罢了,况父皇也在他们手中,我怎可弃之不顾……”李治摇头道,神色哀伤。
“殿下——”武才人还待分说,李治脸上神色忽转毅然,“武才人,你不必说了,我意已决,纵然身受屈辱,不过我一人而已,终不能使我大唐百姓再遭北胡兵锋荼毒。”说罢,提起笔来,在表章上签了姓名,又用了朱红玺印,颓然倒在座上。
武才人一叹,再无言语。
唐贞观十四年,魏太和元年,十月二十一日,魏平城王李承乾、国师丘处机,得天神之助,大破五百万唐军于燕山之下,唐皇李世民被俘,三百万唐军俱降,消息传出,魏廷振奋,不过旬日之间,柔然、高车、丁零、突厥、匈奴、敕勒、契丹、女真、靺鞨各部乱军皆平,吴王拓跋余自尽于青海吐谷浑,长孙道生、张黎与八部大人班师回朝,会于金城,魏主宏加李承乾为尚书令、天柱大将军、都督天下诸军事,率八部四百万虎狼之师南下伐唐,唐军主力尽丧,加之皇帝被俘,士气沮落,如何抵挡?魏军兵分三路,势如破竹,深入唐土,前军由李承乾与丘处机亲自率领,更是神速无比,不过数日,兵锋已然直指潼关,骊山震动,烽火照耀长安。
且说那北魏天柱大将军李承乾,乃唐之故太子,此番性情大变,十分残忍,沿途城关,降顺还好,若烧遇抵抗,必尽屠一城人民,一路杀来,计已有数千万李唐军民吻了魏军白刃。
侍中、郑国公魏征与太史令李淳风、袁天罡亲领禁军,战于潼关,不数日间,俱为国殉身,魂入泉台,至此李唐已无可用之师,可任之将,皇太子李治不忍见长安城破之日,一城数千万百姓肝脑涂地,遂签书降表,送至潼关。
十一月四日,唐故太子李承乾收了今太子李治降表,兵入长安,监国太子李治与百官面缚归降。承乾登太极殿,自居人主,囚李世民、李治于无漏寺,天柱大将军之名振动四洲,此希世大功,百代莫比。魏主宏于亡国危殆之时,反成此不世功业,遂而顺水推舟,就立承乾为皇帝,将李唐故土十道四百州人民皆委之于承乾治下,号为大魏天元皇帝,魏主宏自居大魏天文皇帝,至此魏廷二帝并立,虽以拓跋宏为先,权势实无高下。
承乾于贞观十二年十月三十日被废去太子之位,至此登基为帝,不过两年有余,天数茫茫,孰有能预知之者?当时魏主身死,赤气弥天,亘若天裂,李世民与李淳风皆以为大吉之兆,乃唐国一统天下之机,今日看来,不过是笑话罢了。
灵鹫山,大雷音宝刹。
五色莲华如海潮怒放,净洁光明,一一微妙莲瓣之间,有无量诸尊菩萨摩诃萨、阿罗汉、大阿罗汉、辟支佛、大辟支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天王、梵天、梵天王、夜叉、夜叉王、龙、龙王,三千俱胝微尘之数,俱于莲华之上,面向中央,结跏趺坐,恭敬围绕。
中央毗楞伽千叶宝莲,巍巍高峙,根为大宝脐旃檀,放千百万亿微妙光明,宝网交织垂覆,大悲世尊释迦牟尼佛身披僧伽梨衣,手结法印,颜色悲悯,端严高坐。
宝莲台前,有一僧人,清华肃穆,白衣无染,五体投地,正是玄奘,深入摩诃般若大海,明悟本来,登超十地,出离南天青塔,步越苦海,直至彼岸,亲上灵山,顶礼世尊。
尔时大悲世尊释迦牟尼,于宝座上,垂金色臂,手摩玄奘之顶,喟然叹曰:“善哉玄奘,我于此候汝久矣。”
尔时玄奘,亲睹世尊相好庄严,亲闻世尊微妙音声,悲哀流涕,合掌恭敬,唯颂:“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千俱胝微尘大众合掌同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世尊曰:“玄奘,汝当证知:世间万法,既有其始,必有其终。我已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三转无上梵轮,我已击大法鼓、吹大法蠡、建大法幢、置大法船、作大法桥、降大法雨,我已光照三千大千世界灭除大暗,开示众生,解脱正道,充益天人。我已降伏一切外道及诸异论,动魔宫殿,摧魔势力,大狮子吼,作诸佛事,建丈夫业,满本誓愿,护持法眼,教大声闻,诸大菩萨。我所应度者,皆悉已度,我已作佛事竟,乃取究竟涅磐,断除一切有为言说。自斯以来,于今千二百岁,我于世间,因缘都尽,我身不复再下阎浮。
“玄奘,我灭度后,正法住世,当五百年,于今已过;像法住世,当一千岁,于今将尽,末法当来。末法之后,我法当灭,我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我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
“法将殄没,当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啖。……十二部经,渐次覆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玄奘,汝今明了本际,当知过去宿命,无数劫前,我与汝本为凡夫,同时发心,初行菩提萨埵之道,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昔以来,精神受形,周遍五道,一身死坏,复受一身,生死无量,譬喻尽天下草木,斩以为筹,计尔我故身,互为师友弟子,不能数矣!我以勇猛精进力故,超越九劫,于此贤劫,先汝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我作佛时,汝为我弟子,名阿逸多,随我说法。汝绵历多劫,得大自在,智慧无碍,将超十地,为有情故,一念微动,十世轮回,历数重身,于今方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