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李时珍评传 >

第8章

李时珍评传-第8章

小说: 李时珍评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一旦有了心得,就随时笔记,决不轻易放过。正因为他是一个有心人,
故每读一书,“辄著数言”,为编撰《本草纲目》积累了资料。博学深恩,
边读边记,这正是李时珍自学成才攀登科学高峰的成功经验。
四、培养助手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李时珍编撰《本草纲
目》,是一个巨大科研任务,如果没有得力助手,靠个人单枪匹马去干是难
以完成的。
在封建社会里,完成私家科学研究项目,不可能靠政府部门给他配备助
于。李时珍需要的助手,全靠自己培养。他的培养方法就是让助手们在科学
研究实践中提高。
协助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的得力助手有两个,一是他的次子建元,
一是他的学生庞宪。①
建元,字不详。小时候中过秀才,为黄州府儒学诸生,学习期间由封建
官府为他提供食宿费用。由于乡试未中,加之他父亲需要助手,就跟他父亲
学医。医术比较高明。但根据李时珍学术研究工作的需要,在《本草纲目》
完成之前,建元的任务是负责校订工作,同时力《本草纲目》绘制全部药图。
庞宪,字鹿门,蕲州人。民间传说他幼年患病,几乎死去,是李时珍救
了他的命。长大就拜时珍为师。他对自己的老师十分尊敬。此人性格孤僻,
但学习认真,工作踏实,对人诚恳,深受李时珍喜爱,常带他一起外出采药
问方。庞宪对医学基本理论有较深造诣,《灵枢》、《素问》都有独到心得,
后来成为名医。
李时珍对这两个助手花过苦功夫,耐心培养。他培养助手的指导思想和
培养方法,有几点突出经验值得重视。
首先,要求他们认真钻研医药学基本理论。过去医生们流行一句口头禅:
“熟读王叔和,①不如临证多。”李时珍认为,作为良医,固然要靠丰富的
临证经验,但熟读医药学基本文献也是十分重要的。要靠理论指导临证实践,
不然岂不是盲人骑瞎马?所以他要求建元、庞宪认真钻研医学基本典籍。后
来庞宪对《灵枢》、《素问》有独到见解,这不是偶然的。
其次,要求他们从药物的实际调查做起。古代流传下来的本草学著作很
多,往往互相矛盾:古人的观察分析,难免有局限和错误。李时珍决心重修
本草,就是因为他已发现种种错误,再不纠正将贻害无穷。订正本草的基本
功夫在于实地调查研究。李时珍身体力行,背着行翼,进入深山实地考调,
向老农、樵夫、猎户请教。他也要求两个助手,照自己的榜样去作。在寻方
问药过程中,庞宪同他真是形影相随,李时珍对他言传身教。他要求建无不
只把药物生态特征笔之于书,尤其要画成药图,流传后世。《本草纲目》中
1000 多幅药图,无不是经过反复观察、比较,多次修改而成的。
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掌握药物学的研究方法。药物很多,首先要加以
分类,这就要求他们掌握各部、各类药物的基本特征,一一进行比较,熟悉
分类方法。《本草纲目》中16 部、60 类药物,都是经过他们师徒三人反复
比较研究,确定其部类的。除了比较分析方法,还要求他们掌握对每一种药
物进行单体分析的方法。李时珍对药物的分析,列了气味、主治、集解、发
明等八个方面,考核诸家异同,以求明体达用。两个助手,正是在他的严格
要求下,逐步掌握这一套科学分析方法的。《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亲自
培养的助手协助下,按照严密的科学研究方法,反复研究取得的辉煌成果。
李时珍自学成才的道路是艰苦的,没有像今天这样进高等学府深造的机
会,就在医、药实践的大课堂里深造;没有名师指点,就虚心拜能者为师;
没有完善的图书资料,就千方百计四处寻求。工作艰巨,没有助手,就自己
培养。不难想象,在科学道路上,每前进一步,他都要克服种种困难。“有
志者事竞成。”李时珍正是踏着自学成才的艰苦道路,百折不挠,终于取得
了成功。
第四章 明代药王对本草学的发展
李时珍以毕生的精力研究医学、药物学,为祖国医学和药学的发展都作
出卓越贡献。他博览群书,批判地汲取历代医药学成果,总结他家祖孙三代
的医药实践经验,在医学和药学两方面都有独特建树。他对中药学的贡献尤
为卓越,创立了先进的中药学体系,按照这一体系写成了中药学巨著——《本
草纲目》,人们尊称他为明代药王。他冶医药于一炉,结合方药论医理,结
合医诊沦方药,论医论药,相得益彰,发千古之秘奥,阐歧黄之精微。
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经过艰苦的历程。多年深人民间进行药物调查,
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还广泛参考历代本草著作,和其他有关著作。”
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转
引自王世贞《本草纲目·序》,校点本第一册,第17 页)不难想象,李时珍
厂泛参考历代医、药学著作,旁及经史百家,耗费了何等巨大的精力。李时
珍开列的参考书目中,历代本草著作有《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唐
本草》、《蜀本草》、《开宝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救
荒本草》、《食物本草》等41 种。参考历代医学著作有《黄帝内经素问》、
《灵枢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王叔和《脉经》、张子和《儒门
事亲》、张洁古《医学启源》、李东垣《医学发明》、王海藏《医家大法》、
朱丹溪《格致余论》等271 种。参考经史著作有《春秋左传》、《国语》、
《史记》、《汉书》、《后汉书》、《通鉴纲目》等。参考科学著作有郭璞
《山海经注》、郦道元《水经注》、张华《博物志》、贾恩勰《齐民要术》、
沈括《梦溪笔谈》、王桢《农书》等。总共直接参考的著作758 种。《本草
纲目》的基本特点,正如他的儿子所说的:“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
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校点
本第一册,第24 页)
为了创立本草学的新体系,李时珍对历代有影响的本草著作,一一作了
分析,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纠其谬而补其缺,做到全局在胸。南朝医学家
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是本草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书在《神农本
草经》365 味药的基础上,增加了汉魏以来名家所用新药365 种。开始对药
物进行分类,每类之下仍分三品。李时珍评论道:“此书颇有裨补,亦多谬
误。”(《历代诸家本草》校点本第一册,第2 页)唐代苏恭主持修订的《唐
新本草》,将药物重加分类,附有药图和《图经》。李时珍经过认真研究,
评价说:“苏恭所释虽明,亦多驳误。”(校点本,第一册,第3 页)他批
评宋代掌禹锡、林亿等人主修的《嘉祜补注本草》说:“其书虽有校修,无
大发明。”(同上书,第一册,第7 页)批评苏颂撰的《图经本草》说:“考
证详明,颇有发挥。但图与说异,两不相应。或有图无说,或有物失图,或
说是图非。”(同上书,第一册,第8 页)李时珍比较器重的是宋徽宗时蜀
医唐慎微编纂的《证类本草》,此书图文并茂,并有附方。李时珍虽批评此
书”夷考其书,疵暇不少”,但仍肯定编者的功劳:“慎微寝陋而学识博,
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校点本,
第一册,第8 页)李时珍评判诸家本草,目的在坚定自己的创造精神。《本
草纲目》正是在批判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一、编撰《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继承祖国2000 多年来的本草学传统,总结李时珍长期医药
实践经验,作出创造性贡献,为本草学的发展树立了光辉里程碑。
为了正确地评价《本草纲目》在药物学史上的地位,不可不了解本草学
发展的历史概况。
我国本草学的发展,从药物品种的增益和药物分类的改进上看,大体经
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此书有人说它成书于秦汉之际,
有人说它成书于东汉。作者姓名不详。原书失传,今所印行的是清人辑本。
此书载药只有365 种,不分玉石、草本、禽兽等类,只分上、中、下三品。
三品的区别是按药物功能性质划分。“上药120 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
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药120 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
斟酌其宜。”“下药125 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三
品合365 种,法365 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神农本经名例》,
校点本第一册,第44 页)三品分类法,是对秦汉时期的药物知识的总结。当
时药物数量不多,三品分类法,未按药物的科学分析与应用,反映了医药发
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对药物的认识水平。
第二阶段,从《本草经集注》到《证类本草》,四五百年间,药物分类
既有新的突破,又有旧的纠葛。
《本草经集注》——南朝梁陶弘景撰。《本草纲目·历代诸家本草》将
此书标为《名医别录》,今据敦煌残卷本改正。此书载药730 种,恰比《神
农本草经》载药增加一倍。突出的贡献是首创玉石、草、木、虫、兽、果菜、
米食、有名未用等七部分类法。不过在每部之下仍将药物分上、中、下三品。
这是两种分类法并存的开端。
《唐本草》(或《新修本草》)——唐代医学家苏恭(又名苏敬)等20
余人于659 年(唐高宗显庆四年)完成,载药850 种,比《本草经集注》增
加115 种。此书是在封建政府支持下,普查全国药物,总结历代本草文献,
绘制药图,编纂成功的。药物分类也有改进。书成由朝廷颁布通行天下,不
久流传海外。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公布的药典。
《证类本草》——全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问世前最
完善的本草著作。它由宋代医学家唐慎微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将
《嘉祜补注本草》和《图经本草》二书合编而成,博采经史百家有关本草论
述,起初载药1558 种,附方3000 余首。经过四次修订,到1249 年《南宋淳
祐九年)的《重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已载药物1746 种,达到宋代药学最高
成就。《证类本草》的编撰体例是:首标药名,下附药图(不少药未附药图),
用大字说明其性味,有毒无毒,讲其主治,收采季节,炮制方法、产地、形
态,下用小字汇集诸家注释。全书以朱书
分条刊载《神农本草经》内容,以墨书记后代论述。正文有大字小字之别。
而未分栏目,且过于简略,不易通考诸家发明。
《本草纲目》的创立,使药物分类进入更加科学化的第三阶段。它的特
点可从《本草纲目》的名称上反映出来。其科学体系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以
纲带目,纲举目张。
李时珍把1892 种药物,按照自己建立的科学体系,作了精心安排,博而
不繁,条理清晰,结构谨严。贯彻全书有三个纲目系统,掌握了他的纲目体
系,要检索某一味药,了解它的产地、性状、主治、修治方法,就如同从《辞
源》中查找一个词条一样简便。
它的三个纲目是:(一)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二)以类为纲,以药
为卧(三)以药为纲,以八项分析力目。现分述如下。
(一)以部为纲,以类为目
李时珍首先把1892 种药分为16 部。
16 部的名称和顺序是:①水,②火,③土,④金石,⑤草,⑥谷,⑦菜,
⑧果,⑨木,⑩服器, 虫, 鳞, 介, 禽, 兽, 人。
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首先在于暗中贯彻了三大部类的分类原则。先分无
机物和有机物,有机物中分动物与植物。
无机界——水、火、土、金石四部;
植物界——草、谷、菜、果、木、服器(植物制品)六部;
动物界——虫、鳞、介、禽、兽。最后列人部,共六部。
这种分类原则有深刻的哲学思想作指导。《本草纲目·凡例》阐述其指
导思想说:“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之母也。
次之以金、石,从土也。次之以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次之以
服器,从草、木也。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
在无机物中,先列水、火,而不先以玉石,符合金元以来医学界五行尊
水火的基本观点。水火对维持生命最为重要;其次是土,人和万物生长都靠
土。金石出于土中,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