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43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43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为舆图,实则家传,於著作之体殊乖。然案《宋史·吴潜传》载,潜以右丞相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寻授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府。至官,条具军民久远之计,告於政府,奏皆行之。又积钱百十七万三千八百有奇,代民输帛,前后所蠲五百四十九万一千七百有奇。是潜涖鄞以后,宦绩颇有可观。二人所述,尚不尽出於谀颂。至潜所著文集,世久无传。后人掇拾丛残,编为遗稿,亦殊伤阙略。此志载潜《吟稿》二卷,共古今体诗二百九首,《诗馀》二卷,共词一百三十首,皆世所未睹。虽其词不必尽工,而名臣著作藉以获存,固亦足资援据。故今仍与罗濬书并录存焉。
  △《澉水志》·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常棠撰。棠字召仲,号竹窗,海盐人。仕履未详。澉水在海盐县东三十六里,《水经》所谓“谷水流出为澉浦者”是也。唐开元五年,张庭珪奏置镇。宋绍定三年,监澉浦镇税修职郎罗叔韶使棠为志。凡分十五门:曰《地理》,曰《山》,曰《水》,曰《廨舍》,曰《坊巷》,曰《坊场》,曰《军寨》,曰《亭堂》,曰《桥梁》,曰《学校》,曰《寺庙》,曰《古迹》,曰《物产》,曰《碑记》,曰《诗咏》,而冠以舆图。前有叔韶及棠二序,叙述简核,纲目该备。而八卷之书,为页止四十有四。明韩邦靖撰《朝邑县志》,言约事尽,世以为特绝之作。今观是编,乃知其源出於此。可谓体例精严,藻不妄抒者矣。
  (谨案:澉水虽见《水经注》,然是书乃志地,非志水,不可入之山水中。
  以镇亦郡县之分区,故附缀於《都会郡县类》焉。)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周应合撰。应合,武宁人,自号溪园先生。淳祐间举进士,官至实录院修撰,以疏劾贾似道谪饶州通判。是书乃其以承直郎差充江南东路安抚司幹办公事时所作也。初,建炎二年建行宫於金陵,改为建康府。设江南东路安抚司以治之,为沿江重镇。乾道、庆元间,屡辑地志,而记载尚多阙略。景定中,宝章阁学士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马光祖,始属应合取乾道、庆元二《志》合而为一,增入庆元以后之事,正讹补阙,别编成书。首为《留都》四卷,次为《图表志传》四十五卷,末为《拾遗》一卷。援据该洽,条理详明,凡所考辨,俱见典核。如论丹阳之名,本出建业;论六朝扬州尝治建业,后始为广陵一郡之名,皆极精核。光祖序称其“博物洽闻,学力充赡”,不诬也。明嘉靖、万历间,是书尚有刊本在南京国子监,见黄佐《南廱志》中。然所存版止七百五十九面,则亦已阙佚不全。
  其后流传几绝,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称“周在浚尝语以曾睹是书阙本,访之三十年未得。后从曹寅处借归录之,始复传於世”云。
  △《景定严州续志》·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郑瑶、方仁荣同撰。瑶时官严州教授,仁荣时官严州学录,其始末则均未详也。所纪始於淳熙,讫於咸淳。标题惟曰《新定续志》,不著地名。盖刊附绍兴旧志之后,而旧志今佚也。严州於宋为遂安军,度宗尝领节度使,即位之后,升为建德府。故卷首载立太子诏及升府省札,体裁视他志稍殊。惟物产之外,别增“瑞产”一门,但纪景定“麦秀四岐”一条。乡饮之外,别增乡会一门,但纪杨王主会一条。则皆乖义例耳。然叙述简洁,犹舆记中之有古法者。其户口门中载宁宗杨皇后为严人,而乡会门中亦载主集者为新安郡王、永宁郡王。新安者杨谷,永宁者杨石,皆后兄杨次山之子也。而《宋史》乃云后会稽人,当必有误。
  此可订史传之讹矣。
  △《咸淳临安志》·九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潜说友撰。说友字君高,处州人。宋淳祐甲辰进士,咸淳庚午以中奉大夫权户部尚书,知临安军府事,封缙云县开国男。时贾似道势方炽,说友曲意附和,故得进。越四年,以误捕似道私秫罢。明年起守平江,元兵至,弃城先遁。及宋亡,在福州降元,受其宣抚使之命。后以官军支米不得,王积翁以言激众,遂为李雄剖腹死。其人殊不足道,而其书则颇有条理。前十五卷为行在所录,记宫禁曹司之事;自十六卷以下,乃为府志。区画明晰,体例井然,可为都城纪载之法。
  其宋代诏令编於前代之后,则用徐陵《玉台新咏》置梁武於第七卷例也。他所叙录,亦缕析条分,可资考据。故明人作《西湖志》诸书,多采用之。朱彝尊谓宋人地志幸存者,若宋次道之志长安,梁叔子之志三山,范致能之志吴郡,施武子之志会稽,罗端良之志新安,陈寿老之志赤城,每患其太简,惟潜氏此志独详。
  然其书流传既久,往往阙佚不全,旧无完帙。彝尊从海盐胡氏、常熟毛氏先后得宋椠本八十卷,又借抄一十三卷,而其碑刻七卷终阙,无可考补。今亦姑仍其旧焉。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徐硕撰。硕,里贯未详,始末亦无可考。其作此书时,则方官嘉兴路教授也。秀州自宋初未有图经。淳熙中,知州事张元成始延闻人伯纪创为之。后岳珂守郡,复延郡人关栻续修。会珂改调,事遂中辍,仅存五卷。至元中,嘉兴路经历单庆属硕纂辑,因踵栻旧本续成之。广其门为四十三,而卷数增多至二十有七。
  郭晦、唐天麟各为之序,嘉兴路总管刘杰与郡官共刊行之。志中兼及松江府华亭县,盖元时本隶嘉兴路,明初始析置也。其书序次甚详,每条下间系以考证,尤为典核。而碑碣一门多至十一卷,自三国、六朝以迄南宋,凡石刻之文,悉全载无遗。如《吴征北将军陆祎碑》,《梁秦驻山碑》,《唐黄州司马陆元感陈府君环墓铭》,《宗城令顾谦墓志》,皆欧、赵所未著录。《吴越静海镇遏使朱行先碑》,吴任臣《十国春秋》实据以立行先传。其他零篇断什,为耳目所未睹者尚多,殊足为考献徵文之助。惟书中但有人物及进士题名,而不立官师一志,使前人宦绩,阙然无传,未免漏略。又江、海、湖、泖、浦、溆、溪、潭、陂塘、河港、泾沟、堰插分为八类,使源流支络,开卷井然,体例甚当。而楼阁、堂馆、亭宇亦分为三类,则强析名目,未免失之琐碎。是其所短焉。
  △《大德昌国州图志》·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冯复京、郭荐等同撰。复京,潼川人,官昌国州判官。荐,里贯未详,官鄞县教谕。昌国州即今定海县,宋熙宁六年置昌国县,元至元十五年始升为州。
  此书成於大德二年七月。凡分八门,曰《叙州》、曰《叙赋》、曰《叙山》、曰《叙水》、曰《叙物产》、曰《叙官》、曰《叙人》、曰《叙祠》。前有《州官请耆儒修志牒》一篇,末有郭荐等《缴申文牒》一篇,冠以《复京序》。据序中所述始末,盖复京求得旧志,属荐等订辑,而复京为之审定者也。其大旨在於刊削浮词,故其书简而有要,不在康海《武功志》、韩邦靖《朝邑志》下。海书、邦靖书为作者盛推,而此书不甚称於世。殆年代稍远,钞本稀传欤?据原目所载,卷首当有环山、环海及普陀山三图。图志之名,实由於是。此本有录无书,盖传写者佚之矣。
  △《延祐四明志》·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袁桷撰。桷字伯长,庆元人,宋知枢密院事韶之曾孙,少为丽泽书院山长,以荐改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累迁侍讲学士。卒赠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追封陈留郡公,谥文清。事迹具《元史》本传。桷文章博赡,为一时台阁之冠,所著《易说》、《春秋说》诸书,见於《苏天爵墓志铭》者,世久无传。惟《清容居士集》及此《志》尚存。书成於延祐七年,盖庆元路总管马泽属桷撰次者也。凡分十二考,曰沿革,曰土风,曰职官,曰人物,曰山川,曰城邑,曰河渠,曰赋役,曰学校,曰祠祀,曰释道,曰集古,条例简明,最有体要。桷先世在宋,多以文学知名,称东南故家遗献。没后会朝廷修史,遣使求郡国轶文故事,惟袁氏所传为多,故其於乡邦旧典,尤多贯串。志中考核精审,不支不滥,颇有良史之风。视至元嘉禾、至正无锡诸《志》,更为赅洽。惟自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为传写者所脱佚,已非全帙。然元时地志,钞帙无多。存之亦足以资考究,固未可以不完废也。
  △《齐乘》·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于钦撰。钦字思容,益都人。历官兵部侍郎。是书专记三齐舆地,凡分八类,曰《沿革》,曰《分野》,曰《山川》,曰《郡邑》,曰《古迹》,曰《亭馆》,曰《风土》,曰《人物》。叙述简核而淹贯,在元代地志之中最有古法。
  其中间有舛误者,如宋建隆三年改濰州置北海军,以昌邑县隶之;乾德三年复升濰州,又增昌乐隶之,均见《宋地理志》,而是书独遗。又寿光为古纪国,亦不详及。其他如以华不注为靡笄山,以台城为在济南东北十三里,顾炎武《山东考古录》皆尝辨之。然钦本齐人,援据经史,考证见闻,较他地志之但据舆图、凭空言以论断者,所得究多,故向来推为善本。卷首有至元五年苏天爵序,亦推挹甚至,盖非溢美矣。
  △《至大金陵新志》·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张铉撰。铉字用鼎,陕西人。尝为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至正初,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诸臣将重刊宋周应合所撰《建康志》,而其书终於景定中,嗣后七八十年,纪载阙略。虽郡人戚光於至顺间尝修有《集庆续志》,而任意改窜,多变旧例,未为详审。复议增辑,以继《景定志》之后。因聘铉主其事,凡六阅月而书成。首为图考,次通纪,次世表、年表,次志谱列传,而以摭遗、论辨终焉。
  令本路儒学雕本印行。至明嘉靖中,黄佐修《南雍志》,尚载有此书版一千一百六十四面。是今所流传印本,犹出自原刻也。其书略依周《志》凡例,而元代故实则本之戚光《续志》及路州司县报呈事迹。其间如官属姓名已入前志者,不复具录。而世谱列传则前志所有者仍捃载无遗,体例殊自相矛盾。又其凡例中以戚《志》删去地图,不合古义,讥之良是。至於世表、年表则地志事殊国史,原不必仿旁行斜上之法,转使泛滥无稽。戚《志》删除,深合体例。铉乃一概訾之,亦为失当。然其学问博雅,故薈萃损益,本末灿然,无后来地志家附会丛杂之病。
  其《古迹》门中所载梁始兴忠武王、安成康王二碑,朱彝尊皆尝为之跋,而不引是书为证,岂其偶未见欤?
  △《无锡县志》·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考《千顷堂书目》有元王仁辅《无锡县志》二十八卷,与此本卷数不符,盖别一书也。考《明史·地理志》,洪武二年四月始改无锡州为县,是志《古今郡县表》末,虽止於升无锡县为州,然标题实称无锡县,已为明初之制。又《郡县表》止元贞,而学校类中载至正辛巳乡举陆以道,则所纪已下逮元末,是洪武中书矣。第一卷为《邑里》;第二卷为《山川》;第三卷为《事物》,分上、下二子卷;第四卷为《词章》,亦分上、中、下三子卷,中又分小类二十一。词简而事该,亦地志之善本。惜首卷原序已佚,其撰次本末不可得而考也。
  《元史·地理志》称,成宗元贞元年,升无锡为州,此志乃云二年。作志者纪录时事,岁月必确。以是推之,知《元史》疏漏多矣。是亦书贵旧本之一验也。
  △《姑苏志》·六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王鏊撰。鏊有《史馀》,已著录。苏州自宋范成大、明卢熊二《志》后,纂辑久阙。弘治中吴宽尝与张习、都穆续修未竟,惟遗稿仅存。后广东林世远为苏州守,以其事属鏊。鏊乃与郡人杜启、祝允明、蔡羽、文璧等共相讨论,发凡举例,咸本於宽,而芟繁订讹,多所更益,凡八月而书成。首列沿革、守令、科第三表,自沿革、分野以下分为三十一门,而人物门中又分子目十三。繁简得中,考核精当。在明人地志之中,犹为近古。陈继儒《见闻录》,称鏊修志时,以杨循吉喜谣诼,不欲与之同局。志成,遣使送之循吉。循吉方栉沐,不暇抽看,但顾签票,云“不通不通”。使者还述其语。鏊以问之,循吉曰:“府志修於我朝,原当以苏州名志。姑苏,吴王台名也,以此志名可乎?”鏊始大服云云。然考鏊自序,纪其初修志时,有“欲属诸杨仪部,而杨仪部固辞”之语。是鏊未尝摈去循吉,不与共事。继儒所载,恐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