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01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01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朝冯苏撰。苏有《滇考》,已著录。是编首载《李自成张献忠传》,次叙永明王窃号始末,及载何腾蛟、堵胤锡、瞿式耜、张同敞、陈子壮、张家玉、陈邦彦、李元胤、李乾德、杨展、王祥、皮熊、杨畏知、沐天波、李定国十五人《传》。盖时方开局修《明史》,总裁叶方蔼以苏久官云南,询以西南事实。因摭所记忆,述为此编,以送史馆。毛奇龄分纂《流寇传》,其大略悉取材於此。
  以视稗野之荒诞者,较为确实。然亦不能一一详备也。
  △《安南使事记》·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李仙根撰。仙根字南津,遂宁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康熙七年,仙根以内秘书院侍读偕兵部职方司主事杨兆杰使安南还,备述宣谕事实,编为此书。其词多质朴少文。盖随笔记录,未及删润也。
  △《交山平寇本末》·三卷、《附诗》·一卷、《详文》·一卷、《书牍》·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国朝夏骃撰。纪交城知县赵吉士剿贼事也。交山故为盗薮。康熙七年,吉士往莅事,以计次第擒之,阅四年而尽平。骃时客吉士幕中,因纪其本末。上溯盗起之由,中述定计之豫,终陈制胜之略。松江陆庆臻为之评点,并附贺赠诗篇於后。馀姚邵以发复取吉士详文、书牍有关平寇者,别为二帙,评论而刊之。骃字宛东,湖州人。吉士字天羽,钱塘人,顺治辛卯举人,官至户科给事中。
  △《平闽记》·十三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杨捷撰。捷字元凯,镶黄旗汉军,官至昭武将军、江南提督。是编皆其康熙十七年征剿郑成功时奏疏及笺启、咨文、牌檄、告示诸稿。冯溥、王广心《序》,叶映榴《跋》,皆称《平闽纪事》。前有《张玉书序》,则又称《平闽记》。初名《纪事》,复改今名也。
  △《师中纪续》·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得一撰。得一字种龙,螺阳人,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之幕友也。是书皆纪正色战功,凡二十三事。始於康熙十二年,由兴安调守宁羌州,迄於康熙二十年议征台湾,计首尾十年之事。正色与姚启圣异议,坚不欲攻台湾,为启圣所奏。得旨调陆路提督,而以施琅提督水师。然琅卒荡平馀孽,则正色之议未足为据。得一以议罢远征为纪绩之一,未免曲笔矣。
  △《武宗外纪》·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书记明武宗之事,凡九十四条,皆取之於实录。前有《自序》,谓同馆之为史者,凡武宗诸可鉴事,皆轶而不书,故作此以补之。然本纪自有体裁,无缕陈琐屑之例。且其事已具实录中,而野史又多备载。既无异闻,何必复赘耶。奇龄注《大学》,备引汉以来训“一切”二字为苟且,斥朱子《章句》误解“一切”之谬,证据确然。乃於彤史《拾遗记·仁宗张皇后传》中有“勿干预一切”语。此书复有“上一切行礼”语。在《张后传》犹曰述其原书,未可润色。此书则叙事语矣。是亦负气求胜,不顾其后之一端也。
  △《后鉴录》·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皆记有明一代盗贼之事。盖亦《明史》拟稿之所馀也。自序称建溪谢给舍作《后鉴录》,大抵辑明代治盗始末,定为爰书。是编因袭故老旧闻,汇积成帙,仍用谢书之旧名。其事迹今率见正史中,无大异闻。惟推论致乱之由,谓明三百年过於轻武。儒臣以奴隶遇阃帅。尺籍冒滥,病坊菜佣,漫不经省。师中动掣两肘。又中官监进止无已,则冠惠文者操名法以持其后。亦目击之笃论也。
  △《封长白山记》·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
  国朝方象瑛撰。象瑛字渭仁,遂安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是编记康熙十六年圣祖仁皇帝遣官至长白山事。大略言是年六月三日由乌喇启行,历文德痕河、阿虎山、库纳纳林、邪尔萨河、浑陀河、法布尔堪河、纳丹佛勒地方、辉发江、法河、水敦林巴克塔河、纳尔浑河、敦敦山、卓龙窝河诸处,至讷阴。十一日复自讷阴启行,十四日乃至山麓。并记所见诸灵瑞。盖隐括当日奏疏为之,故仅粗述梗概。而使臣亦佚其名,但称觉罗武某云。
  △《辨苗纪略》·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俞益谟撰。益谟字嘉言,号澹菴,宁夏人,官至湖广提督。康熙四十二年,辰州红苗为乱,诏吏部尚书席尔达督荆州驻防兵及广西、贵州、湖南三省汉土兵剿平之。益谟时率湖南兵从征,攻夺小天星寨,以临天星寨,而红苗乞降。
  是编详记其事。首以地图,次以明以来用兵得失及近时启衅之由,次为条议案牍记事之文。大意谓明事坏於“抚”字。废雕剿之法,而土豪营弁,又缘以为利。
  酿变者非一日,至是始一举底定云。
  △《逊代阳秋》·二十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余美英撰。美英一名珣,字璈伯,钱塘人。其书专纪明惠帝事迹。一卷至十二卷为《君纪》,凡分三十二篇,附以《论》九首、《书》一首。十三卷至二十四卷为《臣纪》,皆建文诸臣列传。二十五卷为《后死表》、《阙表》。
  二十六卷为《归命表》。二十七卷为《不义表》。二十八卷为《备遗篇》、《余阕》。书中搜采颇富,而采用《从亡》、《致身》诸录。自建文四年后每岁具书帝在某处,帝幸某处,言之凿凿,不存疑案,未免失之於误信也。
  △《二申野录》·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之騄撰。之騄有《重编尚书大传》,已著录。是编采录明一代妖异之事,编年纪载。始於洪武元年戊申,终於崇祯十七年甲申,故以“二申”为名。
  与《明史·五行志》亦多相合。其诞者则小说家言也。
  △《衡湘稽古》·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万澍撰。万澍字霍霖,别号勉亭,常宁人。卷首题衡湘野人述,而不著名。名字乃见於他人《序》中,亦好僻之士也。大意以衡湘为古帝王巡狩都会之区,春秋时芊楚兼并,圣人屏之,后人遂忘其先之盛。於是历述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夏、商二代以迄周昭,撰为此录。每事标举其纲,而杂引群书为目。多摭自《路史》诸书。既非地志,又非史传,与廖道南之《楚纪》,其丛杂约略相等云。
  ──右“杂史类”一百七十九部、七百五十七卷,内七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卷五十五 史部十一
  ○诏令奏议类
  记言记动,二史分司。起居注,右史事也,左史所录蔑闻焉。王言所敷,惟诏令耳。《唐志·史部》,初立此门。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则移“制诰”於《集部》,次於《别集》。夫涣号明堂,义无虚发,治乱得失,於是可稽。此政事之枢机,非仅文章类也。抑居词赋,於理为亵。《尚书》誓诰,经有明徵。今仍载《史部》,从古义也。《文献通考》始以“奏议”自为一门,亦居集末。考《汉志》载奏事十八篇,列《战国策》、《史记》之间,附《春秋》末。则论事之文,当归《史部》,其证昭然。今亦并改隶,俾易与纪传互考焉。
  △《太祖高皇帝圣训》·四卷康熙二十五年圣祖仁皇帝恭编。凡九十有二则,分二十六门。乾隆四年我皇上敬制序文。宣付剞劂,昭示万方。昔者有明末叶,海水群飞,景命有归,真人首出。亶聪明而应运,锡智勇以匡时,以遗甲一十三人,仗顺兴师,肇开鸿业。
  威弧震叠,妖孛熸芒。仰溯临御之日,大抵秉旄执钺者居多。然而外播天声,内脩王政。经纶创造,文武兼资。凡一时指授开陈,皇极敷言,罔非彝训。黄帝七十战而铭著於巾机,成汤十一征而义彰於誓诰。以今方古,厥道同符。特以国初淳朴,仅传於故老旧臣之口,故记载未详。圣祖仁皇帝追维前烈,敬勒鸿编。
  昭千古之帝图,垂万年之家法。书所谓启佑我后人,咸以正无缺者,缔造规模,犹可仰窥而见焉。
  △《太宗文皇帝圣训》·六卷顺治末,世祖章皇帝编次未竟,康熙二十六年圣祖仁皇帝续成。凡一百一十一则,分二十三门。乾隆四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惟我太宗文皇帝缵承前绪,益拓鸿基。因垒崇墉,观兵坶野。威棱震耀,既远迈成周。至於敦叙群伦,正名百物,礼乐大备,书契肇兴,则与轩帝膺图,外奋涿野之威,而内肃合宫之典者,后先同揆。诚以守成而兼创业,奋武而并揆文。盖宰驭乎万类者,其聪明睿智必超乎万类之上,太祖有焉。垂裕乎万年者,其制作精神必周乎万年之后,太宗有焉。称天上谥,尊以经天纬地之大名,义所称也。丰功伟烈,史臣珥笔,已恭纪琅函。至於圣德所形,声律身度,一举一动,效法乎乾坤,一话一言,表里乎典诰者,则恭传天语,具在斯编。於以上彰祖德,下启孙谋。理珠囊而握金镜,诚亿万世之法守矣。
  △《世祖章皇帝圣训》·六卷康熙二十六年圣祖仁皇帝恭编。凡一百一十三则,分三十二门。乾隆四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洪维我世祖章皇帝夙龄践祚,定鼎燕京。视帝尧起自唐封,尚先五载。然生而神灵,幼而徇齐,长而敦敏,则比德於黄轩。是以提挈天枢,驱策群力,削平三蘖,底定四瀛。大同文轨,建亿载之丕基。加以宵旰之余,始终典学。御注《孝经》,则操至德要道之原。御纂《内则衍义》则昭笃近举远之本。
  御制《人臣儆心录》,则振举政典,澄叙官方。御撰《资政要览》,则敦叙纲常,砥砺世教。凡圣贤之理蕴,无不阐明;凡帝王之治法,无不讲贯。固已本心出治,举措咸宜。至於教阐圣谟,言为世则,亦出同纶綍,宝并球图。夫天不可测,测以星辰之行;地不可度,度以山川之纪;圣不可知,知以典籍之所传。尧诫汤铭,贻留奕禩,亦庶几稍窥高厚之万一矣。
  △《圣祖仁皇帝圣训》·六十卷雍正九年世宗宪皇帝恭编。乾隆六年皇上御制序文刊布。凡三十二类,总一千九百馀则。篇帙视列圣为富。盖我圣祖仁皇帝道符帝縡,命自天申。景祚延洪,卜年久远。六甲五子,首末循环,与天运相终始。故神功圣德,史不胜书。
  实录数盈千卷,而贻留大训,亦纪载独繁。伏考《周易》有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宝祚绵长,故彝训最为详备。
  此诚帝王之盛轨也。然其故有不止於此者。昔虞舜鸣韶,凤仪兽舞,而皋陶飏拜,犹期以慎宪省成,虑其始勤而终惰也。使历年久远而暇豫之念或萌,则怠气所乘,又安能於天下之事一一为之衡量,於在廷之臣一一为之启导。今跽读圣谟所为保泰而持盈,谨小而慎微者,六十一年殆如一日。然则圣训之独多,固在享国之永,亦在莅政之勤矣。周公告诫成王,历举太戊、武丁、祖甲、文王之寿考而归本於无逸。圣人之心,固异世而同符也。
  △《世宗宪皇帝圣训》·三十六卷乾隆五年皇上恭编。御制序文刊布。分三十类,九百十六则。卷帙亦极繁富。
  盖我世宗宪皇帝励精图治,日昃不遑,端拱九重而念周四海。为万世永赖之计,故理繁治剧而不避其烦。廑一夫不获之心,故虑远防微而不遗於细。所由都俞吁咈,诰诫特详。且癸卯践祚以前,侍圣祖仁皇帝之日长,上则政教之条制,刑赏之权衡,闻之最悉;下则百度之利弊,万物之情伪,知之最深,故睿照无遗,如金鉴澄明,物来毕肖。随时诲示,每泛应无穷。而皇上问视龙楼,亲聆纶綍,亦二十馀载。御极以后,圣慕弥深,追述玉音始末,犹能详备十三年中之记录,积盈三十馀卷。元元本本,有自来矣。尧典禹谟,流传简册。大圣人健行不息之心,明作有为之政,昭垂天壤,炳然与日月齐光也。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一百五十九卷雍正七年世宗宪皇帝俯允廷臣之请,命和硕庄亲王允禄缮录刊布。所载起御极之初,止於是年,以雍正九年告成。皇上即祚以后,复命和硕和亲王弘昼编次雍正八年至十三年上谕,校正续刻,补为全书。以乾隆六年告成。原本皆以每月别为起讫,不标卷数。今恭依旧次,釐为一百五十九卷。原本亦未题书名。今恭绎谕旨,由内阁宣示者居多,谨题曰《上谕内阁》,以别於《上谕八旗》诸编焉。
  伏考国家旧制,始置内三院,后乃改置内阁,以出纳纶音,恭逢列圣膺图,乾纲独握。自增用奏摺以后,皆高居紫极,亲御丹毫,在廷之臣,一词莫赞,即朱批谕旨是也。其题本由内阁票拟者,遇事涉两岐,辄恭缮双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