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四书五经合集 >

第49章

四书五经合集-第49章

小说: 四书五经合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
  【原文】
  或①谓孔子曰:“子奚②不为政?”子曰:“《书》③云:‘孝乎惟 孝,友于兄弟,施④于有政⑤。’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①或:有人。②奚:何,为什么。③《书》:指《尚书》,以下几句 是古《尚书》佚文,今文《尚书》无此几句。④施:延及。⑤有政:即政 治,“有”字无意义,为名词词头。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 书》说:‘孝呀,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 去。’这也就是参与政治了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 呢?”
  【读解】
  那就做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吧!
  或者像孔子、孟子那样,不做官,却奔走于各国之间,去做 那些做官的人的座上客,以其满腹经纶,高谈阔伦地去参与政治。
  当然,这些都不是圣人的意思。
  圣人的意思说的是齐家治国的道理:只要你做到了孝弟,而 且把这孝弟的精神普及运用到政治上去,这就回到有子所说“其 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 有也”(《学而》的话题上去了。即使你没有当官,也为治理国 家作出了贡献,这下就是参与了政治吗?
  所以,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不一定要故了,只要你在家 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有助于社会安定,民风淳厚,你也就参 与政治了。
  这样一说,谁还能超脱于政治之外呢?
  ………………………………………………
  人不能不讲信用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①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be):古代用牛拉的车叫大车,用 马拉的车叫小车。大车、小车都是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用 于驾牲口,这道横木两头都有关键(活销),輗就是大车横木的关键,軏就是 小车横木的关键,车子没有这个关键,无法套住牲口,当然就不能行走了。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好比大车没有套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套横木的軏,那怎么可以行走呢?”
  【读解】
  金庸笔下的韦小宝尚且知道:“君子一言既出,那个什么什么马难追。”
  所谓“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古往今来关于讲信用的精言 妙语的生动故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孔子在另一个地方对子贡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颜渊》)这种对“信”的强调,使人想到文天祥的绝笔:“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生 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信用高于生命。
  不过,说得最多的,强调得最重的,往往也是问题最大的。背 信弃义与讲信用就像是一时孪生兄弟,他们穿越古今文化作品,跨 过历史长河,直到今天,依然与我们同在。或者更准确他说,越 到商品经济时代的今天,背信弃义与讲信用的矛盾越发突出,而 前者还大有占上风的势头哩。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是不是应该大书特书圣人的呼吁呢?——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看过去知未来
  【原文】
  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②?”子曰:“殷因③于夏礼,所损益①可 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①世:这里指代。 ②也:同“耶”,疑问语气词。 ③因:因袭 沿袭。 ④损益:减少与增加。
  【译文】
  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沿袭 夏代的礼仪制度,增添的和废弃的可以知道。周代沿袭殷代的礼 仪制度,增添的和废弃的可以知道。那么,继承周代的朝代,就 是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啊。”
  【读解】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向哪里去?
  放眼过去,展望未来。孔圣人既是历史学家,又是未来学家, 他给我们指出了看过去知未来的方法。
  历史在渐变中发展,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但无论怎 么变,怎么增添和废弃,又总是会有所继承,这就是传统。
  从夏朝到殷朝再到周朝,循历史的轨迹可以知道过去,那么, 运用同一法则,我们也可以知道未来,这就是鉴往而知来。
  所以,一般人要读一点历史;从政治国的领导干部更应该多 读一点历史。
  ………………………………………………
  见义不为是胆小鬼
  【原文】
  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谄②也;见义不为,元勇也。”
  【注释】
  ①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 ②谄:谄媚。
  【译文】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这是谄媚;遇见正义的 事却不挺身而出,这是怯懦。”
  【读解】
  应该见义勇为的事你不去做,不应该祭祀的你却去祭祀,用 老百姓的话来说,你是“当做不做,豆腐放醋。”用四川的方言来 说,你是个“二百五”。
  在古人看来,不应该祭祀的却去祭祀叫做“淫祀”。淫祀的目 的是媚神求福,拍人家祖宗的马屁,所以圣人不齿,君子不为。
  相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到车匪路霸应挺身而出;见 到女青年落水应义无反顾,不待脱衣就跳下水去,救命要紧。否 则,你就是胆小鬼一个。
  ………………………………………………
  是可忍,孰不可忍?
  【原文】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③也,孰不可忍也?”
  【注释】
  ①季氏:指当时鲁国三大权门之一的季孙氏,②八佾,古代乐 舞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天子举行乐舞用八行人, 叫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季氏为大夫,却用了八佾,这是对 天子之礼的越。③忍:忍心,指季氏。另一种理解为”容忍”,指孔子。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用天子规格的八列歌舞队在庭院里举 行舞会,这种事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忍心做出来
  【读解】
  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句在“文化大革命”中听得最多的含血喷天的“造反派”语 言却原来出自于温良恭俭让的孔圣人之口,只不过是作的另一种 通俗理解罢了,即“这样的事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样的事不能 容忍呢?” 那就非要血战到底不可了罢!
  回到圣人的话上来,不管对“忍”字作那种理解,他对季氏 的深恶病绝之情都是溢于言表的:季氏真是不像话,居然在家庭 舞会上玩起了天子的排场,那他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得出来呢?换 句话说,季氏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要 造反夺权,取代国君的地位了。
  孔子一生为维护周朝礼制而努力,面对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 怎不令他痛心疾首,发出沉重的感叹呢?
  ………………………………………………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
  【注释】
  ①如礼何:拿礼怎么办,意即礼对他已没有什么意思了。下文“如乐 何”义同。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那礼还对他有什么意思呢? 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那乐还对他有什么意思呢?”
  【读解】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仁德,像季氏那样,僭越天子之礼,滥用天子之乐,那礼乐对他还有什么意思呢?   
  说穿了,文化也好,艺术也好,都是为道德传播,更进一步 说,都是为政治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所以,一定要服从于道德和政治的前提。
  ………………………………………………
  不要铺张浪费
  【原文】
  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 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注释】
  ①林放:鲁国人。 ②易:驰,铺张。 ③戚:哀伤。孔子 本来是主张“哀而不伤”,感情不过分的,但与其铺张浪费,就宁肯 悲哀过度了。
  【译文】
  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啊!就一般礼仪 而言,与其奢侈,宁可节俭;就丧礼而言,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悲哀 过度。”
  【读解】
  孔子又说:“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寒伧。与其骄傲,宁可寒 伧。”(《述而》)
  可见,孔子虽然十分重视礼仪,但却反对形式主义的排场,而强调 内心和感情上的符合礼仪要求。
  以我们今天的社会风气对照圣人的要求,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 一般礼仪不从简而尚奢,越奢侈越有排场就越体面越风光。丧礼 更是铺张而无真正的悲哀。所谓“红白喜事”,那“白喜事”本是 为避讳而言,现在对很多人来说倒成了名实相符的喜事了。比如说 家里老人寿终正寝,一喜少了一个负担,一个拖累;二喜可以收礼 钱,借此发一笔不大不小的财;三喜有遗产;四喜可以借机聚赌,麻将 直打到丧事办完。这样的丧礼,有几个人内心里是真正的悲哀呢?
  假若圣人活到今天,眼见我们今天的排场,真不知道要感慨到什么 程度哩。
  ………………………………………………
  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
  【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①乎!揖让而升②,下而饮③。其争也君子。”
  【注释】
  ①射:射箭。这里指射箭比赛,是古代的一种礼仪。 ②揖(yi)让而升: 揖,拱手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揖让而升是说在登堂比赛前先相互作揖表示 谦让,然后才登堂比赛。 ③下而饮:比赛完后下堂饮酒互相祝贺。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斗的事情。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就像射箭 比赛一样吧!登堂比赛前先互相作揖谦让,赛完后又下堂饮酒祝贺。这样的竞争 ,可以说是君子之争。”
  【读解】
  温文而雅,颇有绅士风度的君子之争。
  赛前揖让,赛后喝一杯。
  多么令人神往!
  这算不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呢?这又是不是有点奥林匹克的精神呢?
  其实,又何止体育竞赛,举凡政治角逐、商业竞争、技术开发、文艺比赛, 人生舞台上的方方面面,何处不应该提倡一点君子之争的风度呢?
  ………………………………………………
  文献的重要性
  【原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征②也;殷礼,吾能言之, 宋③不足征也。文献④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注释】
  ①杞:杞国,夏禹后代的封国,故城在今河南杞县。 ②征: 证明。 ③宋:宋国,商汤后代的封国,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 ④文献:与今天的“文献”一词只指历史事件有所不同。“文” 相当于今天“文献”的概念,“献”即“贤”,指通晓历史的 贤才。
  【译文】
  孔子说:“夏代的礼我能讲得出,但是杞国不足以为证; 殷代的礼我能讲得出,但是宋国不足以为证。这是因为杞、宋 两国文献不足的原因,如果文献足,我就能引以为证了。”
  【读解】
  文化与历史的承传不可割断。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自己的历史,自己 的文化传统,则无异于自毁自灭,使后代人无法考证。
  圣人在这里以杞、宋两国为例强调历史文献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常常以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自豪;这里 面是不是有儒学先贤的一份提倡之功呢?
  ………………………………………………
  要有一颗虔诚的心
  【原文】
  祭①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②祭,如不祭。”
  【注释】
  ①祭:这一个“祭”指祭鬼(死去的祖先),与下句 祭神对举。 ②与:参与,参加。
  【译文】
  祭祀祖先就好像祖先在跟前一样,祭祀神就好像神在 跟前一样。孔子说:“我不亲自参加祭祀,就如同不曾 祭祀一样。”
  【读解】
  祭祀贵在虔诚,心诚则灵。
  祭祀祖先要像在祖先面前一样恭敬,求神要像在神面前 一样虔诚,这就是所谓“如在”的心。
  既然如此,当然不能请他人代劳。所以孔子说,如果 自己不亲自参加,那就等于没有参加。别人替自己烧香 求福是没有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