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伪科学种种-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教员。
大学内严禁抽烟、喝酒。因为这些毒品压制智能形成体,使智能破坏体得以猖撅。劳森有一次倒是说得对:“人们找遍世界也找不到另外一种动物,叼着点燃的烟斗或纸烟,大摇大摆,嘴里喷云吐雾,有时又把鼻孔当作烟囱……。”劳森于1946年发明了“劳森烟雾消除器”(靠“吸”和“压”的作用消除工厂煤烟),说明他对烟雾之反感。这项专利交由劳森学大学享用。④
劳森非常重视体力,他向他的学生提出了一套精心制订的健康守则。他主张一日三餐不吃肉,以生果、生莱为主要食物,而且要“连皮带核”一起吃掉。他写道,“色拉中应放一点新割下的青草才好。”
他反对接吻。“你能想象有比男人和女人脸贴脸、嘴对嘴地相互传播病菌更不卫生的吗?”
劳森本人一生没有结婚。
他相信,这个大学可以培育出社会的中坚分子。由于劳森学的原理一代一代地传播下去,一代新的人种最后终将创造出来,这是一个优等种族,能够靠心灵感应(靠“吸”和“压”的作用)互通信息,而且可以长寿(劳森著《新人种》,1944年)。
劳森已是一位‘憔悴、孤寂、满头银发的老人,白色的浓眉下闪着一双青灰色的眼睛。按照劳森学大学司库奥利弗·劳赫的说法,劳森的一双眼睛具有“万花筒般的效果,随着他思索、谈话而变化”。他感到周围都是一些奸诈的敌人,都等待他死去,以便夺取他那些组织所拥有的产业。近年来,尊他为上帝的先知的人有所增加,实在是不祥之兆。中西部各城市计划建立1000座“劳森教堂”。1949年以来,底特律的一所劳森教堂一直在举行星期日礼拜,得梅因也修建了一所类似的教堂。他写的最新的一本书《劳森教》(1949年),阐述了他的宗教观点。这些观点不过是轮回说、劳森学和没有基督的基督教等莫明其妙的大杂烩。
劳森十诫中的主要观念是爱与无私。劳森写道,“艾尔弗雷德·劳森一生中从来没有仇恨过、也没有伤害过一个男人、女人或儿童。过去,当有人恶意打击这位作家时,他只是抓住冒犯者,把他摔倒在地,以示他力大而机巧,然后起身露出友好的微笑,表示他毫无仇恨之意……。
虽然由于智能破坏体在人们的思想中占上风,因而世界的未来看起来是黑暗的,但劳森深信智能形成体终将取胜。劳森预言,到了公元2000年,世界上所有的种族都将接受他的原理。但是,为了实现“劳森天道”,就要有成百万的忠实信徒。劳森写道,“因此,必须在劳森学大学中尽快地、大批地培养劳森神学院的劳森学教授、劳森教区学校教师、教会使者、秘书人员、讲坛布道士、国外传教士以及各种高级教士。”
我想,用劳森自己所写的一首诗的最后一节来结束本章,是再妙不过的了:
乡亲们,干吧,往事已去,
未来是美满的,
有志者事竟成,
全能者会给我们力量。
注:
①赛伊·方斯(可能是劳森的化名)也是1921年劳森的传记《航运客机及其发明者》一书的作者。
②事见1952年3月24日《时代》周刊。1954年劳森在国会房产委员会的一次漏税检查后,将劳森学大学以25万美元卖给底特律的一个商人。后来改建成为一个大型商店中心.
③这次事件发生于1951年。路易斯安那州亚历山德里亚城的埃德温·贝克在法院斗争胜诉.将其12岁的女儿从这个大学中”解救”出来.这个女孩描述这个学校“阴森可怕”。
④根据1954年8月25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的一篇报道,这个大学在年初即将该校的大烟囱拆掉。但仍继续不断地购买大量的煤。
第七章 打倒爱因斯坦
。网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也象所有其他学科一样,从来没有一条分明的界限能够将伪科学的臆测与有识之士的学说区别开来。二者难分轸域,因而总有一些居于二者之间的情况。例如,英国物理学家奥利弗·海维赛德既是一位科学家,又是一个怪人,令人难以捉摸。相对论问世时,他是公开指责爱因斯坦的唯一的著名物理学家。他的许多臆想荒谬之极,因而没有一家知名的刊物愿意发表。与此同时,他在电学理论方面却作出了许多切实的贡献。尼古拉·泰斯拉曾经发明了交流电动机、变压器(泰斯拉线圈)和许多其他很有价值的电气设备,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妄想狂。约翰·奥尼尔在他写的颇有趣味的传记《浪费才华》一书中向人们透露了泰斯拉是怎样度过晚年的:他孑然一身,唯我独尊而不屑与任何人交往;非常妒忌爱迪生;不愿与人握手,唯恐沾染细菌;看见圆的表面(如台球和珍珠项链)就惊骇万状;他除了饲养的曼哈顿鸽子以外什么也不爱;他把他那过人的天才消耗在试图发明死光或从人的视网膜上拍摄思想的照相机。
常有这样的情况:物理学或化学方面的一种学说会被专家们一致否定,但为之辩护的人却智力高超、立论严谨,而且专业水平颇高,外行人不可能对它作出确切的结论。以核化学为例,艾伯特·克里赫博士曾花费了大半生的时光来捍卫他所谓的“克里赫原子”说。简言之,克里赫反对已为人们所接受的关于原于处于稳定状态时其电子沿轨道绕原子核旋转的观点。他认为电子就是原子核自身的一部分。根据他的说法,重力是由于原子核内的正电荷旋转而产生的。克里赫的许多著作(其中最近出版的是1950年的《新电动力学》)被他的同事们普遍认为毫无价值。另一方面,克里赫曾是达特默思大学的物理学副教授,曾获得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学位,是一位卓有成绩的教师和发明家。因此,人们要坚持自己的看法,就不得不有所犹豫了。
然而,我们不必去为这类有争议的事例去操心。就极端的情况而言,也确有不少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论文显然是胡说八道,可以毫不含糊地把它们归于伪科学一类。例如安妮·贝赞特和查尔斯·利德比特1908年发表(1919年修订)的《神秘的化学》,除通神论者外,谁也不会认为它有任何可取之处。这部著作是用特异视力对原子结构,其中包括正统化学家们迄今尚未发现的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进行研究的成果。令人遗憾的是,这类文章大多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其中饶有兴味的一小部分上面。
任何彻底变革的科学理论,一旦赢得了大多数科学家的承认,总要遭到一些偏执狂人的猛烈攻击,这些狂人反对已被确认的权威。在十八和十九世纪,权威的伟大象征是牛顿。正如人们可能料想到的,疯狂攻击他的文章.累积起来可达几百巨册。甚至伟大的歌德也写了一部两卷本的论述颜色的著作,极力反驳牛顿的光学原理。由于歌德不懂实验方法,对数学更是门外汉,他的攻击就成了物理学史上最不中肯的批评之一。①
在美国,拚命写文章反对牛顿的是纽约市卫理公会的一个牧师,名叫亚历山大·霍尔(1819~1902年)。他的主要著作名为《人的生命问题》,它的第20版修订本长达524页。书中绝大部分是攻击进化论的,但霍尔也为物理学原来存在的一种称作“实体论”的理论作了详尽的辩护。按照这种理论,一切所谓的力,包括地心引力,都是“实体”。当然,这些力是由比“物质”实体小得多的原子构成的,不过还是由真实的粒子构成的。光、热、电、磁,甚至声都象传播气味的粒子一样,是“实体的”。在该书第一版(1877年)中,霍尔莫名其妙地用类似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那样的长短格四音步句的诗歌来进行辩论。下面摘录的是典型的几句:
我敢毫无疑问地断言,
蟋蟀唧唧的鸣叫,
燕子呢喃的细语,
通过周围的空气,
通过近旁的每个物体,
散射出实有其物的原子——
它是真实的物质,
就象从玫瑰花和金银花神秘的腔孔中,
散发出颗颗芳香的微粒。
霍尔神父常常指出,蝗虫的声音在一英里之外都能听到。他辩论说,如果声的波动说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重达数千吨的巨大气团是由一个小昆虫使它维持经常振动的。他说,任何神志清醒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一点。不过他没有解释一只小小的蝗虫如何能用实体物质填满巨大的空间。霍尔顽强地坚持论战。他主编一种名为《微观世界》的月刊达11年之久(另有两年时间编辑一种名为《科学论坛》的杂志)。在杂志中他设法挑动当代的科学家与他论战。科学家们拒绝了。这就使霍尔自信他的学说是无可辩驳的了。
另一个美国人约瑟夫·巴特尔(1839~1915,佛蒙特州米德尔伯里人)也竭力维护声的微粒说。巴特尔在佛蒙特州拥有几个农场和二万英亩森林,饲养着摩根种马,并且是美国出版公司的经理。就是这家公司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3大卷(每卷都有600多页)的《埃伦——一棵老松树的低语》。
在美国还几乎没有见过比《埃伦》更为奇怪的书了。这3卷书都是采用一个名叫埃伦的6岁女孩和一个讲述者进行柏拉图式对话的形式写成的。那个讲述者却是佛蒙特的一棵老松树。谁也不明白,谈话的双方是怎样获得那么广泛的科学和数学知识的。巴特尔与霍尔一样,反对一切波动说,他尤其反对声的波动说,说那是“弥大大谎”。谁要是设想音叉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巴特尔就会纠正他。他说,是音叉发出的声音使音叉的两臂产生了振动。这本书还用很多的篇幅攻击正统的代数学和几何学。全书约有200幅佛蒙特的山区风景照片作为插图。在许多幅插图中都有埃伦。
爱因斯坦的理论问世以后,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和声的学说不再是狂人攻击的主要怪物了。因为爱因斯坦发动了牛顿以后物理学领域中最伟大的革命,无怪攻击他的文章规模之广、来势之猛都不亚于早先对他的这位著名前辈的谩骂。攻击往往是以牛顿的名义进行的。因为牛顿那时已经成了被抛弃的,因而也就是异端观点的象征。
当然,早期对爱因斯坦的许多攻击(大部分是用法文和德文写成)不能认为是伪科学。这些攻击往往是来自一些难于接受新奇学说的同行们。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天体力学教授查尔斯·普尔曾著一书题为《万有引力与相对论》(1922年普特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批评爱因斯坦的观点当时所依据的实验证据。它提出了值得重视的反对意见,但并不武断地下结论,而是说:“相对论的理论也许是正确的,但目前尚未提出充分有力的证据。”1932年,阿瑟·林奇的著作《反对爱因斯坦的理由》,虽然远非严谨的论著,但还不能认为毫无价值。二、三十年代的许多其他反对爱因斯坦的著作,与其说是出自一些怪人之手,不如说是出自一些报界人士或一些尚未通晓科学的人。他们对所反对的东西还没有充分理解,就匆匆忙忙发表文章。应该指出,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享有盛名的物理学家持有与爱因斯坦截然不同的观点。突出的例于是英国的大数学家爱德华·米尔恩的“运动相对论”。
可是,与上述批评性文章完全不同的是另一种腔调和另一种内容的反对相对论的文章。与反对牛顿和达尔文的那些文章一样、都是粗暴和无知的产物。它暴露出这些作者对所反对的观点毫无了解,虽然他们本来是完全有机会获得这种知识的。甚至爱因斯坦后来发现是错误的那些主要论断,也没有成为这些文章赖以跨入象样的科学争论的领域。在物理学发展的这个阶段,爱因斯坦的学说已经提出了大量简化的理沦(著名的如把重力和惯性归纳为同一现象),并逐渐为愈来愈多的实验证据所证实。爱因斯坦的对手若不充分考虑这些巨大的成就,其反对论点就会象霍尔和巴特尔攻击声的波动说那样不着边际。
最近以来这种毫无意义的攻击的一个突出例子,是自封的法国物理学家乔治·德·博泰扎所著的《返回牛顿时代》,该书在作者逝世前数年于1936年在美国出版。
虽然博泰扎认为他的书是对相对论的“严厉驳斥”,但其内容却是谩骂多于切题的辩论和证据。他不仅指责爱因斯坦“根本不理解牛顿的伟大的概念”,甚至惊异爱因斯坦没有自知之明。那些接受相对论的科学家“是由于普遍缺乏物理学的起码知识,根本没资格研究这个问题”。为了解释爱因斯坦的观点之所以为广大的科学界所承认,作者认为可能是由于“世界大战所引起的科学界批评精神的削弱”。
详细介绍这部观点糊涂的拙劣著作会令人生厌,但有一个方面或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