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风云录之兵锋残剑 >

第4章

大明风云录之兵锋残剑-第4章

小说: 大明风云录之兵锋残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闹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

  未至午时,整个济州城都沸腾了,百姓得知杨禄吉嘎嘣死了!哎呦,那可是个个走街串巷奔走相告。更有甚者竟有人青天白日不年不节的燃放爆竹,以此庆祝杨禄吉杨大人归天。有道是:天理不可违,民心不可欺,想必这就是了!

  
 第七章:酒后挥毫 '本章字数:2203 最新更新时间:2013…12…04 08:48:18。0'
  汤和与大奎回到土地庙,众义士都等急了。大家相约,用杨禄吉的人头祭奠死去的英雄。去乱坟岗找回英雄们的尸身已是妄想,只得用一块木板制作了一块灵牌立于供桌上。供上杨禄吉的人头撮土为香,众人草草祭拜。

  待到众人礼毕,汤和问道:“不知众位今后有何打算?”

  众义士对汤和早已敬佩万分,齐齐拱手道:“我等愿为汤将军持鞭坠蹬,任凭汤将军驱使”。

  大奎也道:“俺也要跟着汤大哥,你去哪里俺都跟着”。

  老黄笑道:“恩,这些好汉能跟着汤将军也算人尽其才。可这位小兄弟…?”言下之意竟是有些嫌弃大奎年纪小,不会武艺!

  大奎和汤和这一晚相处下来,早已对汤和崇拜的一塌糊涂两塌迷糊。此时一见老黄如此说忙道:“俺要跟着汤大哥学武功,汤大哥你收下俺吧”。

  汤和对大奎道:“小兄弟,不是我汤和眼高手低,此次出来尚有大事要做。就是回到军中,每日忙于军务也无暇教你。”略一沉吟又道:“江湖中一山还比一山高,你最好寻访名师学艺为好。”说罢转头对庞黑虎道:“取六十两银子出来。”

  庞黑虎一愣道:“临出行元帅只批了二百两银子,这一路花销只剩不足一百两了”。

  汤和道:“我们节俭点用,四十两银子够用了”。庞黑虎嘟囔着,自怀中钱袋取出六十两银子交予汤和手中。

  汤和转身对大奎道:“小兄弟,这是我打赌输与你的银子,拿好”。说罢将银子放于大奎手中,大奎望着手中沉甸甸的三个元宝低头不语。

  汤和道:“事不宜迟,我们该出发了。”说罢带领众人出了庙门,取道向北。大奎默默的跟在人群后,汤和回头望见,停步不前。

  大奎低头走到汤和面前道:“汤大哥,俺送送你”。

  汤和笑道:“也好,大伙自从昨日到现在水米未进。到前面小镇大家痛快的吃喝,酒足饭饱以后再上路。”众义士轰然叫好。

  济州城北二十里的梅山镇,众人寻了一家小酒馆,分成两桌叫上酒菜畅谈豪饮。众人皆是草莽之辈,也不拘礼节。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只有大奎低头闷坐在汤和身边不动筷子,汤和见了问道:“小兄弟,怎么不吃啊?”

  大奎瓮声瓮气的道:“俺还是想跟着汤大哥。”

  汤和呵呵一笑:“男儿志在四方,英雄岂无酒量。来,把这碗酒喝了再谈”,说着抓过酒坛在大奎面前的瓷碗里斟了满满一碗酒。

  大奎见有转机,端起酒碗咕咚咚两口喝光。

  “好”汤和喝声彩,又给大奎斟了一碗。

  大奎问道:“汤大哥肯收下我了?”

  汤和道:“不是我要收下你,但我可以指点你一个去处。”

  大奎一听又低下了头怨声道:“还是不收我。”

  汤和正色道:“我师父虽因病早逝,但我还有一位师叔道号‘痴心道人’。他老人家现在台州天台山飞云观出家,我可以给你修书一封举荐你去他那里学艺。”

  大奎忙问:“他的本事如何?”

  汤和神秘一笑笑道:“踏雪了无痕,飞叶亦伤人”。

  大奎闻言高兴地吆喝着:“掌柜的,快拿纸和笔来,快快快。”

  汤和哈哈一笑,端起酒碗一饮而尽。待从酒保手中取过纸笔,汤和略一思量一挥而就。写好书信就着过堂风吹干折了几折交予大奎,大奎这个乐啊,宝贝一样把书信放于怀中。

  汤和道:“这下小兄弟心事已去,快吃饭吧。”这一说,大奎觉得还真是饿了。左手从桌上抓过两馒头。右手拿着筷子,这一通风卷残云,其间汤和叫伙计加了两回菜。

  待到大奎吃饱,汤和笑道:“小兄弟好饭量,哈哈哈哈”。大奎被笑的有些不好意思,自己连吃了十个馒头及若干汤菜,举目周围也没人比他能吃。

  汤和又道:“当年我如你这般年纪,也是无忧无虑。后来家园被毁亲人死的死散的散,便弃文习武。立志驱除蛮夷,复我河山。”众义士注视着汤和,皆一言不发。

  汤和又道:“大奎兄弟,你既然叫我一声汤大哥。那么大哥就奉劝你几句,你家中尚有高堂,凡事莫要任性胡为。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此乃人生一大憾事。所以你要好好在家中侍奉母亲,大哥的话不知你听还是不听?”

  大奎痴笑道:“汤大哥的话俺都听”,说罢呵呵傻笑着。

  汤和道:“既如此,咱们对饮三碗酒”,大奎依言端起酒碗与汤和连喝三碗,汤和哈哈一笑大叫痛快。

  汤和对面的老黄道:“久闻汤将军能文能武,今日不妨一展文采,以助酒兴!”众义士轰然叫好。

  汤和笑道:“我少年读书时也曾舞文弄墨,今日既然众位有此雅兴。汤某献丑了。”说罢提起笔来喂饱墨汁,走到一面粉墙前略一筹措挥毫疾书。只见笔走龙蛇字迹刚劲,片刻便在粉墙上留下一首词。

  《醉山河》胸怀八千里,雄心揽日月。仰天笑,惊飞雀,任凭阴晴圆缺酒甘冽。俯沧海,昂北斗,琼浆杯中有。风光只向险峰求,甘泉唯有奇川流。莫待空白头,酒消愁……。落款是:濠州汤鼎臣

  汤和刚一落笔,周围爆出一片喝彩声。不光是众义士,便是其他食客也是击掌叫好。大奎看在眼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武艺,多读书。今后也做一个像汤大哥这样的大英雄’。

  此时的汤和在大奎眼里已经是天神一般的存在。 大奎满心遐想着,不觉有些恍惚。这两日来的经历对大奎来说还是生平第一次,但所有的劳累苦痛大奎觉得都值得,刚刚又喝了几碗酒。酒劲上来大奎便不胜酒力伏在桌上,沉沉睡去。

  待到大奎醒来发觉自己在一张床上,身上还盖着被子。捂着昏沉的脑袋坐起身,环顾四周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突然想起什么,忙伸手去摸怀里,还好银子和书信还在。下床穿了鞋,出了房门恰巧见到酒保。

  大奎忙问:“哎,小二哥。俺怎么睡在这里?”

  酒保道:“你喝醉了,是和你同桌的人吩咐小店照看你的。”

  大奎忙问:“他们在哪?”

  酒保答道:“吃完饭就走了,不过你放心。那些客人临走已经付过帐了。”

  “汤大哥走了?”大奎喃喃自语着走出了饭馆。

  酒保从后面追来:“客官你的扁担”,大奎接过扁担茫然转身向家走去。

  
 第八章:少小离家 '本章字数:2081 最新更新时间:2013…12…04 08:25:29。0'
  此时天色已晚,大奎回到家中已近戌时,母亲不由得问长问短。大奎从怀中掏出三个元宝,母亲吓了一跳:“哪来这么多钱?”大奎不会撒谎,如实将这两天的遭遇讲与母亲听。

  大奎的母亲是地道的农妇,农闲的时候进城给大户人家浆洗衣物贴补家用。大奎的爹在大奎三岁的时候被官府拉去修河堤,这一去就再没回来。后来听人说大奎的爹是因为替同村的人出头被监工打死了。

  如今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平时就怕大奎在外面有什么三张两短。每次大奎进山砍柴之前她都要唠叨老半天,声怕出点意外。此时听大奎说什么徒手登城,汤和夜刺贪官,城内战元兵。母亲惊得浑身直抖,直到大奎把所经历过的事情一一讲完。母亲一把将儿子搂于怀中,流着泪道:“我的儿啊,你爹死得早。你如果有什么三张两短,可叫娘怎么活啊?”说罢呜呜咽咽泣不成声。

  大奎在娘怀中道:“娘,不哭。”嘴上安慰着娘亲,大奎在想一件事情。这件事不便对母亲说,只好闷在心里……。

  其后几日,大奎都被娘关在家里。说是怕大奎再进城卖柴被别人认出报官。直到有一天大奎见到一件事,才下了决心将心中的事告诉母亲。

  这一日大奎早上起来,洗漱完以后,按例劈好一天的柴。母亲在厨下忙活着早饭,探头对大奎说:“大奎啊,这几日你一直在家闷着。出去溜达溜达吧,可不许走远啊”。大奎答应一声。正好闷得慌,出去走走也好。

  当走到村口,见到本村张屠户在杀牛。张屠户和大奎家是本家亲戚,大奎该叫他一声二伯。张屠户杀的牛大奎认得,是邻居葛爷家的牛。这牛老了,还瞎了一只眼,是大奎小时候和伙伴们拿石头砸的,当时因为这牛吃了自家的麦草。事后葛爷找到大奎的娘理论,大奎被娘拿着擀面杖追的满村子跑。想到儿时的顽皮,大奎嘿嘿的笑了。

  张屠户看大奎在傻笑,不由好笑的问:“傻蛋,傻笑啥哪?”。

  大奎道:“没笑啥,俺就是出来溜达溜达。”过了会,当看到张屠户的尖刀捅进老牛的心口,大奎顿觉心里一沉。好像想到了什么,不由闷着头走回了家。

  吃早饭的时候,大奎问母亲:“娘,俺爹是什么样的人?”

  母亲一呆,看了看大奎道:“你爹没和娘成亲的时候,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泥瓦匠。他为人忠厚老实又很能干,就为这,娘才嫁给了你爹。”说着母亲眼里大滴大滴的流着泪。

  大奎气道:“娘,为什么俺爹忠厚老实反被人害死。葛爷家的牛给葛爷出了那么多的力,到头来要杀了卖肉?”

  母亲吃惊的望着大奎问:“儿啊,你这是咋了?”

  大奎站起身道:“自从认识了汤大哥,俺才知道。人要挺起脊梁活着,不然就像我爹,就会像葛爷家的牛一样任人宰割!”

  母亲惊诧的望着大奎,感觉是那么陌生:“儿啊,咱做百姓的就要守本分。可不敢瞎想啊。”

  大奎怒道:“本分就是监工不满意便被活活打死?”

  望着母亲憔悴的脸,大奎流着泪走到一边‘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娘,孩儿想出去学本事。俺不要做爹那样的人,俺不做挨宰的牛”。

  母亲流着泪问:“儿啊,你要去哪里?”

  大奎道:“天台山,飞云观。汤大哥临走时给俺写了一封书信,要俺去找他的师叔痴心道人学艺”。

  母亲又问:“那你要多久才回来?”

  大奎犹豫了一下道:“至少三年”。

  母亲见大奎心意已决,无奈之下便道:“要走不急于一时,再和为娘待一天。和娘说说话。”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第二天天一亮,大奎便早早起来。替娘劈了一大堆柴禾,水缸的水挑满。这些做完已是日上三竿。母亲给大奎准备了一个包袱,里面是几件衣服,两双布鞋及一包干粮。母亲亲手给大奎系于背上,又取来一只水葫芦挂于大奎腰间。做完这些又从屋里拿出一个布钱袋塞于大奎怀里,并不住的叮嘱道:“儿啊,在外不比在家里。处处小心,遇事莫要与人争执。咱村的先生不是说过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退一步…咋说咧?”

  大奎呵呵笑道:“退一步就退一步,爱咋说咋说!呵呵呵。”

  母亲伸手细细整理着大奎的衣襟包袱,佯装生气道:“看你这孩子,咋这不着调咧?娘跟你说的,你可要记住了。”

  大奎笑道:“放心了娘,俺不是那样的。打小也没惹过事啊!”

  母亲再三叮嘱:“可要记着了,天冷了就多穿衣服,饿了就吃饭,可别不舍得花钱。你拿回来的钱,娘留了四十两在家里,什么时候等你回来了就给你娶个媳妇。你在外面得学着照顾好自个啊?”母亲一如既往的唠叨,直至把大奎送至村口。

  此刻正是暖阳和煦,巳时不到。秋风吹的村边的杨树林子沙沙作响,凭添几分离愁。大奎望着母亲半白的华发,不由流下泪来:“娘,傻蛋这次出去,一定好好学本事。等傻蛋回来,娶个媳妇一起伺候您。”说着屈膝跪在地上,磕过三个响头已是泣不成声。

  母亲双目含泪伸手来扶大奎,哽咽道:“俺那儿啊,娘在家等着你回来。快起来快起来,地上凉!”

  大奎起身再次看了看母亲,这才一狠心转身离去。身后远远传来母亲的叮嘱:“儿啊,早去早回啊!”大奎闻言不敢回头,生怕一回头便没了离家的勇气。

  秋风卷起几片落叶几根枯草,在村口的路上打着转飘入路旁的沟壑。母亲站在村口望着大奎渐行渐远,脸上浊泪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