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臣-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家臣 】
'作者名' 子凌小千 '类别' 架空历史 '最后更新时间' 2014…04…08 12:31:55。0
作品相关
《子凌军论》总纲 '本章字数:407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0 01:17:03。0'
这是小千高中时代闲来无事自己写的兵书,咳咳,当然,是写着玩的,现在嘛,发几个小章节,算是娱乐一下吧~
————————————————————————————————————————————————
总纲
古今之名将、谋臣,善夫用兵之道者众也,在天则织为星辰,在地则汇为**。至于著书立说,成兵家之经典,则非超凡之士不可贯通也。余才学疏浅,不及古人之万一,此所谓“军论”云者,皆一念之灵光耳。余未历烽火,不得披坚执锐与疆场,凡作此论,以为戏耳。言之阙漏,诸君且可一笑置之。
夫兵者,大凶之器也,然不可不用。国不用兵者,则国势必衰。兵者至暴之器,动辄流血漂橹,积尸如山。必以策御之,以法严之,以韬略用之。否,则军必乱,国必危矣。
斯文者,作军论十篇。一曰粮篇,二曰计篇,三曰间篇,四曰伏篇,五曰兵篇,六曰士篇;七曰攻篇,八曰守篇,九曰进篇,十曰退篇。战争之局势,瞬息万变,此十篇者,难述详尽。是故,名将者当审时度势,明断果决。
《子凌军论》粮篇 '本章字数:1323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0 13:22:00。0'
粮篇
粮者,军之重也。古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诚不欺也。夫御粮之法有四,曰“运、劫、用、弃”。运粮者,六军死生之所凭系也。粮不济则前锋战必挫,军无锋则攻势不成,是故战则必败。运粮之法,首重路线。所忌者二:一曰路途过于长远曲折者。此未可及时而济之,又损耗甚重,发十粮而至者不及一二,故孙子有“得敌一钟如我二十钟”之言。又,军营为首,粮仓为尾,敌以奇兵袭之,则首尾不能相顾,曹孟德所以败袁绍者,是此法也。二曰山林隘谷之险地者。此则多为敌兵所伏焉。障碍之地,车马逡巡,而敌则有心,以待无心者,粮自为敌所取也。是故运粮一线,宜开阔坦途,使敌之伏无所设焉。然亦可反用之,以精卒藏粮车内,行于敌必伏之所。敌伏现,精卒乃发,则敌伏可破焉。凡此二忌者,又可引以为计,利害之道,明将当自决。
劫粮之法,又乃以战养战之法。厚我薄彼,又不劳舟车消耗,其何乐不为也?然劫粮之法,首重迅捷,若地之洪水,天之惊雷,不可滞丝毫也。是此法,则敌运输之路线,兵力之配置,运输之频率,辎重之多寡,皆需明细,谋定百日而发于一时。至于路线无常而更者,兵士无常而众,又无常而寡者,频率无常而疾,又无常而缓者,皆应审慎察之,疑是敌计也。又,以百卒而劫万人粮者,愚也,此不为以卵击石邪?以千军而劫十人之用者,亦愚也,此不为牛刀鸡用邪?徒损心力耳。夫劫粮之法,亦可作心战之用,可设一军,使之兵寡而力强,专以袭扰敌之粮道,敌之辎重不可为我用者皆尽毁之,可用者皆用之,则敌不堪久耗,必惶惶也。切记劫粮之兵卒,一击不中,而敌援又将至,则不可滞留,应即走为是,上将岂为一时之小利而空损兵卒邪?
用粮之法,乃调度之法。远征则济粮必艰;孤城则济粮必寡;使围城则济粮必损;驰援则济粮必轻。是故以万卒之粮,用五千卒者,庶人也;以万卒之粮,用万卒这,准将也;用万卒之粮,用三万卒者,上将也。兵者诡道,故欲求速战之机,则粮多可示之少;故欲固坚守之志,粮少可示之多。增兵减灶,减兵增旗,由是也。用粮以度,分粮以均,配粮以足,乃正道也。将帅食珍馐而兵卒咽糠,此离心之法,切忌之。又均粮之法,非人等粮也。配置之道,在于军之先后用也。前军粮精,后军粮广,中军粮备。攻城陷阵之士,必以先供之,而后斥候探报,再后殿军,最后中军。陷阵之士,粮不足不可以成锋锐;探报之士,粮不足不可以驱百里;殿军之士,粮不足不可以守坚营,至于中军,虽为一军之中枢,然其与敌之接站最少,故后供之。用粮之法,勤于计算,而将帅又身先廉俭,便无忧也。
弃粮之法,观之无甚用,实兵法奥妙之所在也。为弃粮因者三:曰主动,曰被动,曰计动。主动者,必机动之军,轻骑急袭者也。是军者,辎重尽弃,携粮仅以供旦暮,而旦暮之间,可长驱杀敌于千里之外也。被动者,穿山越泽,道险而军疲,粮重则为之累,故弃之;坚壁清野,废敌养战之法,使敌不得以我之粮为用,故弃之。计动者,有破釜沉舟之法以激励战心,有沿途弃粮之法以诱敌深入,有假示粮道之法以惑敌之耳目。计动弃粮,实非弃粮也,是舍小利以图大利。此大利若未可全图,或弃粮之所利寡于所弃者,此法不可用也。
粮者,军之行为所必须也。虽可以用计,更当驱以利。故粮篇之法,首重实利,繁以为计用者,或折于无粮之困顿。是故粮道在明而不在巧,弗莽为也。
《子凌军论》计篇 '本章字数:1185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1 11:04:06。0'
计篇
计者,辅军之利器,胜败之所凭系也。奇正相交,阴阳相合,军政相用,是智所为也。夫用计之法,上谋者谋天下,中谋者谋一国,下谋者谋一军,至于一城一池,一兵一卒之谋算,则不可为者不堪用为将也。
谋天下者,知天时,造天势,纵横于庙堂之上,捭阖于朝廷之间。出一策而灭一国,献一言而兴一邦。其言曰:“依此法,必使某伐谋,则天下时局动也。”武乡侯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张仪之合纵,苏秦之连横,皆此类也。因其谋动辄倾国,未可等闲视之,则非有万全之策,万不可滥用此也。否,则天下动荡,江山易主,悔之不及矣。
谋一国者,明国法,通国情,在朝为臣,而虑一国之短长者也。若商鞅之兴秦,萧何之兴汉,或勾践之灭吴,皆此类也。用其计,则国殷民富而敌势渐微,此军战之前略,亦孙武子庙算始计之略也。是故有谋国者,国之势盛,兵乃可出。然国谋有常,必晓以理,以其道谋。若情形不符,国谋则害矣。
谋一军者,辨军机,识军事。一将出而战无不胜,一计成则万军卸甲。万变之时,观秋毫而察敌于一瞬;死生之地,造战机而毕功于一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实胜虚。若白起坑赵于长平,周郎焚曹与赤壁,韩信伏楚与乌江,皆此类也。谋军之法,其计则无穷,智略百出,料敌机先者,胜。由是,一军若求快战而不谙韬略者,军锐久而必挫,军必溃矣。
而大小之谋,虽位置各异,所用殊途。然则,凡堪用计者,必知其计可归之曰三:曰正计,曰反计,曰就计。
正计者,实也,阳。或伏兵法,或火攻法,凡此类者,虽伤敌而不用敌。若孙膑伏庞涓于道,膑虽知涓,而未可使涓,乃依涓而设伏,后破之。正计者,虽有奇兵突发,兵犹示之于人。故如此,正计是曰“常计”,光明磊落,虽易看破,而计成,足可决胜负矣。
反计者,虚也,阴。或空城法,或疑兵法,凡此类者,虽亦未可用敌,而足可乱敌也。若张飞之守当阳,武侯之空城计,皆反用伏兵计,是强敌莫敢进也。兵法云“兵者诡道”,是此也。故如此,反计曰“无常计”,出不意而攻无备,则寡而可胜众也。
就计者,智也,奇。就计无恒法,待敌计出而动,用敌之计,使敌以为得计,而反用其计破之。若公瑾之攻樊城,大将军曹仁计激公瑾,公瑾诈死,仁以为计成,而率精兵出,欲劫其营。时,公瑾伏兵于营内,是故破仁,此就计一例也。凡就计者,有使敌以为得计而懈敌,有使敌计反用其自身,有使敌之计用于敌之友,是此者,则敌不敢轻用计也。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如此也。
计者,谋攻不测,谋守不破。敌以为常而用无常,敌以为正而用奇,凡攻其不备,由是可以战胜。然计虽利器,攻守之势强弱分明之只者,不可以逆也。凡以少胜多,则胜兵虽少,必有其可胜之机,是故能胜也。若赤壁之战,虽有吴之五万破曹之二十万,然则,时曹军识水者寡,疾病甚行;千里转战,士卒劳顿;孟德心骄,又中反间、连环之策,此皆公瑾胜机也。若与平原坦途,两军直面而厮杀,则一站盖公瑾可擒也。
故上将先知己,后知彼,然后知可以用计与否矣。
七言《凌烟阁》 '本章字数:32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2 19:43:21。0'
千里山河徒仗剑,百世浮沉问长缨。
阁中帝子应笑我,不为凌烟留姓名。
【时光痕】皇天 '本章字数:324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4 11:04:15。0'
我化作盘古的脊梁,支撑起天空的苍茫。
我化作执朔的禹王,有力挽狂澜的悲壮。
我听见太阳神的吟唱,
那是皇天的召唤,
预示传说将会揭开新的序章。
我化作江南的墨客,追寻千里外的洛阳,
只为了遇到你的一点红妆。
我是寂寞的帝王,战火燃烧了王城,
只为了让爱回到开始的地方。
你看见流星雨的陨落,那是思念的眼泪,
是我为你弹奏的一曲离伤。
我站在断桥残雪的残忍温柔里,我是你走过的那半步断桥。
你站在残忍温柔的断桥残雪里,你是我手心里那捧微凉的残雪。
我知道总有一天,你会忘却这断桥,我会融化这残雪。
我在君临天下的泰山巅,金戈铁马勾勒出杀气的弥漫。
我在烟波浩渺的赤壁前,夕阳和热血一同染红了半壁江山。
刀锋上歃血为盟的誓言,古战场上隐约清晰的呐喊,我看见战旗上龙飞凤舞的文字,
皇天!
【家臣】一词的原意 '本章字数:865 最新更新时间:2013…09…25 22:50:38。0'
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当时卿大夫的宗族与政权组织称为“家”,总管“家”务的官叫宰。其所属都邑也都设有宰。宰下来又设有司徒、司马、工正、马正等官职。担任这些官职的,总称为家臣。
家臣不世袭,由卿大夫随意任免。规定家臣要效忠卿大夫,不得越级。后亦泛指诸侯、王公的私臣。
家臣制:西周分封制下卿大夫所采用的人事组织管理制度。分封制中卿大夫是最底层,再往下便是同一血统但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国人“士”。卿大夫治国,国被称为“室家”,所以其官员被称为家臣,与卿大夫不同,无世袭,职位由卿大夫任命,并可随时免除,呈现雇拥关系和臣仆性质。食邑则相当于后世的官员俸禄,两者均不能世袭,家臣制已具备后世官僚制度的雏形。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叔孙氏之司马鬷戾言于其众曰:‘若之何?’莫对。又曰:‘我家臣也,不敢知国。’”《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
《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德配周召,忠合《羔羊》,未得登司徒,有家臣,卒然早终,尤可悼痛!” 颜师古 注:“家臣,若今诸公国官及府佐也。”《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主胙者叩宫门请命,定公诿之季孙,季孙又诿之家臣。”
清 顾炎武 《七十二弟子》诗:“门人惟季次,未肯作家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一节:“强宗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是士。这种在卿大夫家里任职的士也叫做家臣,家臣对家族效忠。”
日本战国时代的【家臣】:
日本的战国时代比较特殊的在于天皇——大名和将军——家臣,前期大名是臣服于将军的,后来将军衰微,大名并起,而天皇是日本自古的正统的名义最高统治者,所以战国时代不波及天皇的地位,充其量只是将军之位的争夺。
而比较先秦的门客通常由游方之士和各个不同诸侯国家的有志之士组成不同,日本家臣大多出自该国的地层有功的低级武士,甚至足轻,比如丰臣秀吉成为织田信长的家臣就是如此,还有就是日本家臣一般是武将出身,而且担任的任务也通常是征战和戍守主公的城池,而中国先秦的臣子和门客要么是处于幕僚地位没有实权,要么是通过推荐担任一些内政官职,比如司空、司寇、司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