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枭雄-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笕耍啬芪渌谩!�
“袁世凯?”方剑雄差点说出声来,这老东西可是一个牛人啊。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先拿下推荐信再说,不然回去两眼一抹黑。
“如此,多谢大人抬爱!”方剑雄起身作揖,孙宝琦满意的连连点头,当即使人备下笔墨纸砚,挥毫一番成书,交给方剑雄收好。
眼看这戏份做的差不多了,气氛正是热乎的时候。只要稍稍使劲就是水到渠成,孙宝琦又道:“剑雄尚未取字,老夫倚老卖老,赠剑雄一字可好?”
自古男人20而冠,父母师长赐字。孙宝琦此举,有收归门下之意。方剑雄对字不字的不很懂,刚刚得了孙宝琦的好处,就随他去好了。于是笑着作揖道:“多谢大人!”
孙宝琦一看他答应了,很高兴的点头,捻须摇头道:“今朝廷新政,内练强兵并以新政,外和诸夷以求安,力求以十年之功,获政通人和富国强兵之效。回国之后,剑雄是要去带强兵。强兵者,**也。今国弱民贫,不妨取扶国二字。”
“多谢大人赐字!”方剑雄赶紧再作揖表示,孙宝琦见状唔了一声,伪作不悦,其实满脸笑的都是褶子,眼睛就剩一条缝了。方剑雄这种军界的硬通货,能收为学生真是天赐良机。边上的蒋百里和张孝淮齐声道:“扶国,还不改口叫老师?”
老师?泥煤啊!怎么就成了师生关系了?怎么没人告诉我这个意思?
方剑雄心里大为吃惊,没想到这孙老头还藏着这么一手。其实是方剑雄没见识,人家话说的很清楚了。算了,老师就老师了,看你年纪这么大,给你个面子。
“见过师尊!”方剑雄基本的礼节还是懂的,心里想着看你年纪大,给你磕头算敬老了。说着双膝跪地,大礼见过孙宝琦。
孙宝琦稳稳的受了大礼,别看这时候稳坐不动,这名分定下了,以后就不能改的。除非方剑雄欺师灭祖,否则这关系就会一直下去,而且孙宝琦作为老师,也是要拼了老命拉扯学生的。没这个好处,一个明白着有大好前程的青年,怎么会拜师?
边上的蒋方震和张孝淮其实也不是很理解,为啥方剑雄不婉言谢绝。要拜师,比孙宝琦强的多了。当然事情已经成了,他们也不会多话。谁曾想,方剑雄是不懂这一套,稀里糊涂的多了个老师。
既然师生名份定下了,孙宝琦的心态也不一样了。立刻吩咐下人准备酒菜,张罗庆祝!使馆的其他官吏也纷纷庆贺,各自都表示一下,方剑雄光是银票就收了一千多两。嗯,还没亏完,要是天天能搞一下,每天一千两的进账……。宅男喜欢做梦的坏习惯又发作了。
一番过场走完了,时间到了夜晚,孙宝琦把方剑雄叫进书房。这个时候,蒋方震和张孝淮都不方便跟来,先找地方安顿等着方剑雄回来接着喝酒聊天。
喝了一点酒的孙宝琦看上去脸上还有兴奋的红润,之前对于方剑雄能成为学生一事,并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只是简单的想示好一下,以后回国了主政一方时,看看能不能骗来帮着掌握军队。没曾想,这小子居然被自己一番好意感动了,直接就拜师。
由此可见,此子心地纯良,知恩重义。再观其面目清俊,举止有礼不失军人之雄健,孙宝琦看着挺胸端坐的学生,心里更是满意的一塌糊涂。
“扶国啊!”孙宝琦端坐笑语,方剑雄立刻起身拱手:“老师!”
孙宝琦实在是不能再满意了,满面微笑的伸手示意:“坐下说话,别老站起来。”
“谢老师!”方剑雄落座,孙宝琦这才接着说话:“你在国外呆的久了,不知国内大势。临行之际,为师有话要讲,你一定要记牢了。”当老师说话的语气都变了,不过方剑雄没有多少抵触心理,这老师说的没错。
“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嗯嗯,好好。如今朝廷编练新军也有几年了,各省新军基本成型。其中以北洋新军为最强,而新军是袁项城一手拉扯起来的。项城兄是为师换帖兄弟,你去投他,必能为其所用。”孙宝琦说起这个,不免有点得意。
方剑雄作犹豫状道:“北洋虽强,但学生还是不想离开父母。学生12岁来德,此番回国,只想承欢膝下。以报父母养育之恩。”
唔,这孩子有点死心眼啊!嗯,死心眼比心眼多好,论心眼儿,有老夫就够了。他还年轻,慢慢历练就是。
“你然如此,我再写一封信你带着,如果实在不想投北洋,就去安庆找冯抚台,有为师的面子在,他一定能重用你。”孙宝琦多少有点遗憾,北洋新军是最强新军,方剑雄不愿意去北洋,真是可惜了。不过仔细又一想,这未必是坏事。北洋新军之中,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自己不在国内,这孩子太嫩了,有才归有才,但是处理这些关系不是靠才能就行的。
“多谢老师提携!”方剑雄再次致谢,孙宝琦摆摆手,笑道:“这就见外了。扶国,你归国之后,有什么具体打算没有?”
“这个要看家里的实际情况而定,暂时没什么打算。到时候,父母的意见我会很重视。”
孙宝琦听了这话,心里不免想起自己的子女。再想到这孩子12岁就来了德国,一个人生活至今,对父母的思念再正常不过了。
动手写了两封信,递给方剑雄道:“朝廷对袁项城猜忌日久,你去安庆未必不是首选。再有,你可去广州投张制台,他与老夫也颇有交情。这里,有一封信是给他的,你收好了。”
孙宝琦为了学生的前途,把所有管用的关系都拿了出来,方剑雄心里还是很感动的。师生关系在这个时代,是最稳固的利益关系之一。历史上把这种关系用的最成功的,就是蒋公。
一个下人敲门进来,附耳说了一番话,孙宝琦皱眉道:“他怎么来了?”
“老师,来了不速之客?”方剑雄笑着问了一句,孙宝琦笑了笑,摇头道:“来的是蔡鹤卿,就是蔡元培。进士的出身,入翰林院庶吉士。此人才华是没挑的,就是思想激进了点。为师不喜!不过,此人终究是大才,你去见一见也好。”孙宝琦早年“好经世之学”,“性不喜帖括,故两应科试既弃去。”也就是说,孙宝琦不是进士出身,对于进士出身还进了翰林院的蔡元培,心里的滋味外人不足道也。
正文 第十三章 当代大儒
蔡元培来德的日子不长,因为名气够大,蒋方震和张孝淮等留德生,主动去拜见过他。今天蔡元培过来见一个老乡,遭遇蒋、张二人便聊了起来,得知孙宝琦收了个学生很意外。觉得一个前程大好的留学生,没事拜这么一个老官僚为师作甚?真是可惜的很啊!这种痛惜,随着蒋、张二人对方剑雄的推崇而不断放大,尤其是得知方剑雄才十八岁,少小来德求学,如今为了思念父母而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更是对这个年轻人好奇不已。于是动了见上一面的意思,好歹思想上影响一下他,让他倾向革命也是好的。
蔡元培?这个名字很熟啊!80后理科生技术宅**丝男方剑雄,对他的历史知识要求太高是不现实的。要不是喜欢做武器模型,对于一战二战什么的,方剑雄也未必知道多少。嗯,想起来了,某某YY小说里提到过这个人,北大的校长。
确定答案之后,方剑雄生出了葱白之心,北大的校长必须是牛人啊。方剑雄清楚的记得自己在网上看过一张照片,胡适之和蒋介石坐在一起,胡翘着二郎腿说话,蒋挺身端坐一副聆听的架势。可见这些文化名人在民国有多高的低位,面对国家领导人,还跟教学生似的。
方剑雄这种在网上看小说连地名都要被屏蔽的**丝宅,是无法想象这个时代文化名人的社会地位。别看蔡元培鼓吹革命,思想激进,你让清政府动他试试看?全天下的知识分子能用口水把政府给淹没了!
孙宝琦对上蔡元培,那也是客客气气。谁让人家是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的招牌太有压力了。“鹤卿先生!”这么一个尊重的称呼,对面的蔡元培只是简单的一拱手,然后就无视孙宝琦,背着手一副牛哄哄的神态,饶有兴趣的看着方剑雄。
“这位,就是德国人也很看好的方剑雄么?”
“见过鹤卿先生!”方剑雄只是简单地一拱手,一副我很不爽你的样子。怎么个意思呢?孙宝琦是方剑雄的老师,不管怎么成的师生关系,你老蔡对上我的老师这么牛叉,你不给我老师面子,凭什么我给你面子?加之想起蔡元培是同盟会的,方剑雄看过的YY小说,那都是比较黑同盟会的,所以连带着方剑雄对上这一位大儒,也不怎么感冒。
孙宝琦见状倒是心花怒放,暗道扶国果然知恩重义,蔡鹤卿慢待老夫,他便回敬之。
“扶国,不得无礼。鹤卿先生是当代大儒,你当行大礼!”心里高兴,嘴上还得装出一副教训的语气,方剑雄这才很不情愿的作揖弯腰,不过行礼之后便把头扭开。
方剑雄心里想的很简单,这个老师虽然来路不正。不过他对自己这个学生没话说。三封信介绍的都是当朝大员,最差的都是安徽巡抚。就凭这个,做学生的也要为老师做点啥。做宅男的时候,方剑雄对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可谓羡慕嫉妒恨,打心底里想成为那种投胎技术好,生下来就是人生淫家。现在成了孙宝琦的学生,赚了一点钱的方剑雄的生活轨迹,似乎已经走上了官二代的道路,所以必须坚决抓住。
“不妨事,元培打扰了。”
“鹤卿先生客气了,请坐,请坐,来人,上好茶!”
一番客气,各自落座,陪同的蒋方震和张孝淮,多少有点不解审视方剑雄。孙宝琦和蔡元培在两人的心目中,地位的高下立判。孙宝琦虽然是官员,可是走的是恩萌的路子,怎么能跟蔡元培比?根本就是云泥之别嘛。偏偏方剑雄还有点死心眼儿,认了老师心就向着他。
仔细一想方剑雄对待两个德国把兄弟的事情,这两位觉得吧,方剑雄这个人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也不奇怪。总之,这个人对朋友兄弟没话说。就拿那个望远镜和手枪来说吧,傻子都知道人家是送给方剑雄带回国的礼物。本来两人想拒绝的,可实在是太喜欢太需要了,这才厚颜收下。从这个角度来说,方剑雄这个人绝对是仗义轻财。
这两人的想法要是给方剑雄知道了,估计能笑的嘴巴都合不上。甚至还很虚伪的来一句,其实我还是很贪财的。两位军界的大才,算是被黑心宅男的虚伪面目给欺骗了。不知道这家伙的本来面目是贪财好色,猥琐下流,连自己的德国把兄弟也坑。
“扶国,你以为当今之中国欲复兴,当以何事为重?”蔡元培想摸一摸这个年轻人的底细,所以问了一个比较笼统的问题。孙宝琦听了不免暗暗的着急,这个话题太大,不好回答。另外,也很期待这个学生有一个精彩的答案。
孙宝琦心里着急,脸上还是一副微笑镇定的状态,多年的养气功夫还是很见功底。
方剑雄不怀好意的看了一眼蔡元培,心说你这个穷酸,居然想为难劳资,出了这么一个难题来让一个理科生回答,想看劳资出丑么?可是看看孙宝琦期待的眼神,方剑雄把心里不满压下去。仔细的回想了一下看过的YY小说,看上去似乎在很深沉的思索。
“当今的中国最迫切的问题有两个,首先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这个问题的根子是咸丰年间长矛之乱留下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限制地方督抚手中权力过大,首当其冲就是抓财权、军权。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这个问题,一旦天下有变,中国必将成为群雄割据之势。其次,国家要复兴,首重教育。不过一个对地方督抚的权力没有有效控制的中国,是很难在教育方面有所作为的。所以,中国要复兴,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这是一切一切的前提!”说到这里,方剑雄停了下来。
这一番话,进了孙宝琦和蔡元培的耳朵,反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这个孩子不得了!这番见识不得了!”不同的地方,孙宝琦的判断是,方剑雄担心的是朝廷对地方缺乏有效的制衡手段,各地编练的新军实际上是掌握在地方督抚的手上。先收财权,其次收兵权,算是一个比较有见地并可行的办法。可见,方剑雄这个学生是心向着朝廷的。
蔡元培理解的又是另外一个意思,他的理解是方剑雄对朝廷很失望。要不怎么口口声声“中国”,而不是称“朝廷”!因此,方剑雄是主张推翻清朝,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民选中央政府。然后才谈的上兴教育,建强军等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