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卸龋乐担栽谌诵摹N颐嵌ǚǹ梢院蠖ǎ踔量梢砸蚴薄⒁虻兀蚴露ㄖ梅ü妫沙址ㄖ嗽蛞欢ㄒ薏蝗绱耍俸弥ḿ停膊还侵缴咸跷模罩新ジ蟀樟恕!�
方正的这一席话,太合刘明的心意了,刘明真没想到这古代之中还有这么明白法制的。借此之机,刘明说道:“方仲裁所言甚是。我们幽州遵守我朝法制,郡守为地方之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当地的司法长官,负责全郡案件审理;而县令或县令长也是兼理本县司法,负责全县审判工作。可谓权责重大,而乏人督促。今有鉴于此,各地可设立‘民情属’,各地的百姓如有冤情,以及对官员不满者,百姓可持贴,上书‘上访’二字,直接到‘民情属’控告,‘民情属’必须要认真查证,如查证属实,则上报上一级的执法部门,对其被举报的官员,进行查办。而经过查证,如所报非实,则是其举报者之行径,是故意诬告,还是有所误解。如是有所误解,‘民情属’务必要为百姓解释明白,以示我幽州官吏之清廉,如是蓄意诬告,也要视情节之情重,给之反坐之罚,还我幽州官员一个公道。同时我们还要整顿我们幽州官吏之作风。是其明了,回扣与受贿的区别,优质服务与贪赃卖法的区别。并杜绝仗势欺人,官官相护等等的官僚主义作风。而且我幽州的官员,还有在衙门口设置公告,恭请百姓批评督促的同时,还要自醒其身,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只要是自我坦诚其罪的,那只要返还受贿之金额或是稍加警戒,我们就可既往不咎。如是经过查处出来的,则是一律严加办理。一次来杜绝吏治的污秽,还我幽州一个清廉的吏治,使我幽州之百姓享一方之太平。”
等刘明说完之后,在场的官员都傻了。这世上还有这样当官的,那这个官员当起来,还有个什么劲?
当时就有官员说道:“主公。自古民告官,世无有之。如立此法,则官员的体统何在?”
也有官员说道:“主公,我等官员之俸禄微薄。如无地方孝敬,则饥不饱腹,衣不暖身,又如何可为主公尽力?”
还有官员说道:“主公,市井之民,多无见地。如妄加诬告,而其受理者,又不分清白,强加逼供,那我等的官员,岂不危矣?”
连刘明的岳丈蔡邕,也反对道:“贤婿大人,此议虽立意为民,其义甚善,可我朝之法度,无此先例。还请贤婿大人深思之。”
不过,在这一片的反对声中,也有支持刘明的。
像关羽、张飞、典韦这几个武将就不用说了,自是刘明说什么,他们支持什么。反正只要都听主公的,那就对了。
而文官之中,杨军、郭嘉、方正等几个刘明的心腹,也是法家观念的拥护者,此时也都是站在刘明这一面的。
像那方正就进言道:“主公此议,确有必要,唯有吏治清廉,法制才可健全,民众才可心安。”
而杨军也进言道:“主公此议,虽史无前例,我朝规制之所无,然主公既是汉室宗亲,又有开府立帐之权,设一新法,在我幽州范围之内试行,又有何不可?”
刘明听到两方面的议论,倒也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于是刘明又根据众人所提之意见,解释补充道:“上访之事,不可过火。‘民情属’有知情之权,有调查之权,而无审理之权,审理还须上一级的执法官员进行审理。而且每地的‘民情属’官员,在当地止可任期一年,一年之后,需换地任职。三年后,‘民情属’官员择其优秀者,任职为地方官员,余者各换其司。而凡是我幽州的官员,其俸禄同比朝廷,加其四倍,谓之‘养廉钱’。使其任我幽州之官员,衣食无忧,安心为官,再有贪赃之行为,重判无怨。而我们都要抱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观念,来为我们每一个的幽州官员进行指导教育,使其都清廉起来。而要这样做好。那我们这些身为上位者的,就必须率先垂范。无论是了解这些法制,还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都要充分实践。首先要督促自己整风。以身作则,从我开始。而且我们必顺联系实际,思想统一。而这思想统一的基础,就是要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即所谓的必须坚持按个人意见保留,而要服从我们既定的法制。个人的意见,我们可以称为民众的主见,而我们集中讨论的方案,这是我们集体的主见,我们可以把这一原则,简称为: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而我们要保证研究新法案和上访工作进行得好,就必须坚持:一是正确实行民主集中制,一是有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就是既要民主,又要集中。只有下面的民主,没有上面的管理集中,就要造成无朝廷状态,什么事情也办不好。反之,只有上面的管理集中,没有下面的民主,则缺点无从揭发,工作就不能改进。至于民主程度的伸缩,则要看斗争的具体条件,一切以加强团结,提高战斗力为标准。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在许可讨论的过程中,在问题未决定以前,任何意见,甚至是错误的意见,都可在一定的时机与地点发表,一经决定,则任何人必须无条件服从。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坚持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是我幽州之人民和官员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这一点在整风运动中无论是我们朝之重臣,还是普遍的官吏。都是要自始至终,自觉执行的。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赢得百姓们的信任。
这回刘明说完,底下的这些官员可就更晕了,光是‘民主集中制’这几个名词,就捉摸了半天。不过,好歹刘明的意思,大伙是都明白了,那是非这么办不可了,就是有问题,也要在问题中解决问题。而且刘明又加了官员们的俸禄,官员们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反正是好好当官就是了,只要不徇私枉法,欺压百姓,就什么事也没有了。于是刘明的提案也就这么的订了下来。
三日后,所有的主犯都被问斩,而这些主犯在知道自己罪不及家人后,都跪谢了刘明得仁义,忏悔了自己的罪行,觉得自己对不起主公刘明,自己是死而无怨。这人被问斩后,枭首示众,同时各地也张贴榜文,明其罪状,幽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可随后‘民情属’的设立,整风运动的开始,连百姓都有点不相信自己了,世上竟然还有这么当官的,可随着整风力度的加大,百姓也相信了幽州整顿吏治地决心。无不称奇,更对刘明产生了爱戴。无不视幽州如自己之家。百姓之心,无不归属。
而在整风之中,也有一批贪官污吏落马。受到了查办。可也有在此次的整风之中,却因政绩优良,百姓爱戴,得以了提升的。
第一百一十五回 玄德的机遇
“嘿嘿嘿……”一连串的笑声,不断地从刘备的口中传出。这种失态的现象,在喜怒不行于色的刘备身上,还真是少见。可一来,此时的刘备独坐家中,别无外人。另一个,就是此时的刘备实在是太高兴了。
刘备美美的想到:没想到自己投靠太尉刘明,还真是投对了。自己本来无权、无势,又无家产,要想实现自己祖辈几代人的理想,真不知道要花上多少的时光。可现在自己已经是鱼阳相了。想当初,自己游学四方,结交豪杰,也没有多大的发展。投靠同窗公孙瓒,也不过就是一个牙门将,挂了个名号,并无多少的实权,而且那公孙瓒,有勇无谋,自己在他那里,别说是实现自己的希望,恢复自己家族的门第、王位、封邑,就是自己想更进一步的发展一下,那都是不可能的。还是自己机灵,在黄巾作乱的时候,利用那公孙瓒的孝心,骗了些人马,在平乱黄巾的战役中,立了一些功劳,结交了一些权贵,可惜的是自己没钱行贿,只捞了个无终县令,虽说自己好歹有了一个立足之地,可却又挟在了太尉刘明和公孙瓒之间,不得发展。本来自己认为公孙瓒,骁勇善战,又和自己是多年的交情,自己要是站在他一边,应该能有更多的实惠,可没想到,在自己凑集了兵马,救了那公孙瓒之后,这个公孙瓒真是废物一条,竟被太尉刘明压制得抬不起头来,更恢复不了元气。还是自己当机立断,在太尉刘明派人招揽自己的时候,自己在和杨军那个功曹从事过了两招之后,取得了杨军的信任,调到了太尉刘明的手下,现在这个太尉刘明又搞个什么整风运动,真是不知所为,可也幸亏他如此,而且自己平时就注意名声的好坏,爱惜羽毛,在这个整风运动中,自己不仅没受影响,而且还高升为鱼阳相,自己真是鸿运当头,颇有先见之明。
刘备在这里高兴的发笑,可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腾腾腾”的脚步声,刘备立马就收敛了自己的笑容,又恢复了那喜怒不行于色的本色。可等刘备看到来人之后,刘备的心里就更高兴了。原来,来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趁着整风运动使得一批官员免职,空出了不少的官位之际,找来的自己的心腹之人简雍。这个简雍,字宪和,是自己的同乡,和自己的交情非常不错,自己发迹了,怎么得也得找几个帮手,正好就把他找来了,虽然这个人不是什么大才,可是胜在忠心,而且自打把他找来了之后,他为自己出谋划策,操持政事,着实是自己的左膀右臂,省了自己不少的心力。可以算得是自己的第一个正式的幕僚家臣吧。
所以现在的刘备看到简雍来此,于是面带微笑的问道:“宪和何事匆匆?莫不是来找我一叙家常?”
简雍最佩服玄德的,就是玄德什么时候都是这么得稳当,而且办事细密,不象自己,虽然有一定的机智和处世的手段,却无大志,也无周详的计划。而且这玄德发迹了,也没忘了自己,现在还给自己谋了个职位,虽然自己不是成名立世的材料,可玄德一定是,自己一定得帮着玄德建立一番功业。现在自己发现的这个机会,应该帮得了玄德吧。因此简雍也高兴得说道:“玄德公。我可是来给你贺喜来了。”
刘备听得一愣,不过刘备却不动声色的说道:“诶。宪和休要戏耍于我了。我终日的政事繁忙,劳碌不堪,何喜之有?”
简雍笑嘻嘻的说道:“玄德公。我如何的敢戏耍于你。我真的是有好消息跟你说。想你乃是汉室的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可现在不过屈居为一个鱼阳相,你看那太尉刘大人,自打认祖归宗之后,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现在已经是一方的封疆大帝了,玄德公何不效仿之?”
简雍的这话真说到刘备的心眼里去了,刘备之所以四处的奔波卖命,不就是为了光耀门庭,恢复自己中山靖王的爵号吗?虽然现在自己升为了鱼阳相,可这离自己的目标,却还远着呢?而且自己如果只是在太尉刘大人的手下打拼,现在那太尉刘大人,也不过是一个安国公,而且在自己之上的那些刘太尉的心腹人等,又是何其的众多,自己怎么可能有机会实现自己几代人的心愿呢?难道还真的要寄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不成?每想到这里,刘备总是暗暗的心痛,不!应该是自己实现这个心愿,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记住,是自己中兴了家族,光耀了门庭。现在简雍的说法正说中了刘备的心病。刘备确实早有效仿太尉刘明的打算,可是自己是一直得苦无机会。原先那是家贫,有时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功夫想这些?可现在虽然自己有了一定的钱粮,甚至也有了一个宪和这样忠心跟随自己的家臣,可自己的这点家财,哪够打通朝廷各处关节的。刘备被简雍触动了心弦,心中充满了苦涩,只觉得心中的话语不吐不快,而且刘备又知道简雍从小和自己在一起,甚为的了解自己,多少知道一些自己的抱负,也就不隐瞒地说道:“宪和你还说不是戏耍于我,刘太尉世之英雄,建功立业无数,又是家资万贯,富可敌国,如此自可打通朝野之各处关节,轻易的面见圣君,得以认祖归宗,受到朝廷的重用。可我虽奔波多年,也建立了一些功勋,奈何家资微薄,如今也不过是一个鱼阳相,我又素来自视为百姓谋利,不屑鱼肉乡里,又哪有的钱财来打通门路,我连当今圣君的面都见不上,又如何谈得来认祖归宗呢?”说到后来,刘备感怀自己的身世,不禁泪染襟袍。
看到刘备落泪,简雍的心里也怪难过的,玄德公真是命苦啊。这玄德公生于显贵之家,却与富贵无缘,胸怀治世之才,却不能显青云之志。这简雍一感怀,光顾的陪刘备伤心了,把自己来的目的都忘在了脑后,直到刘备说道:“宪和的好意,备心领了。待备有此佳机,定不会错过。现在宪和如无别的事情,就陪我走访一下民情如何?”
简雍“诶”了一声,就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