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蛤蟆的油 >

第3章

蛤蟆的油-第3章

小说: 蛤蟆的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画的什么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非常认真、使劲地画,甚至不怕把铅笔弄断。涂上色之后还用唾液洇湿涂匀,结果手上沾了各种颜色。

立川老师把大家画完的画一张一张地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自由地发表观感的时候,大家对我那幅画只报以哈哈大笑。然而,立川老师怒形于色地环视耻笑我的那些同学,然后把我大大夸奖了一番。夸奖的内容我不记得了。

我模模糊糊记得,光是手指沾上唾液涂匀颜色这一点他就非常赞赏。我清楚地记得,立川老师在我那画上用红墨水画了个很大的三层的圆圈。从此以后,尽管我不喜欢上学,但只要这一天是上图画课,我总是迫不及待似的,急急忙忙到学校去。

得了三层红圈之后,我喜欢图画课了。我什么都画,而且也的确是越画越好。与此同时,其他课程的成绩也很快地提高了。立川老师离开黑田学校的时候,我已当上班长,胸前挂着有紫色绶带的金色班长徽。

立川老师在黑田小学时,还有一件使我不能忘怀的事。

一天,大概是上手工课,老师扛着一大捆厚纸进了教室。

老师摊开那捆纸,我们看到一张平面图,上面画着许多道路。老师让大家在这纸上画房屋,喜欢什么样的房屋就画什么样的,要大家自己创造一条街。

大家都认真地画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主意,不仅画了自己的家,而且还画了道路两旁的树,年代久远的老树,开着花的树篱等等。

这样,他就把这个教室的孩子们的个性很巧妙地吸引了出来,画出了一条条漂亮的街。

学生们围着这张平面图,眼睛无不闪着光彩,脸颊绯红,自豪地望着自己那条街。

当时的情景,恍如昨日。

在大正年代 大正年代指1912—1926年。初期,老师这称呼是可怕的人的代名词。这样的时代,我能碰上以自由、鲜活的感性及创造精神从事教育的老师,应该说是无上幸运的。

促进我成长的第三股力量,是一个和我同一个班、但比我还爱哭的孩子。这个孩子的存在,等于给我提供了一面镜子,他使我能客观地观察自己。

总而言之,这孩子跟我差不多,他使我感到,我实在让人挠头。

他给我提供了自我反省的机会。这个爱哭鬼的标本名叫植草圭之助。(小圭请别生气,难道我们俩现在不仍然是爱哭的家伙吗?不过现在你是个浪漫主义哭丧鬼,我是个人道主义哭丧鬼而已。)

植草和我,从少年直到青年时代,渊源很深,像两根扭在一起的藤一样成长起来。

这期间的情况,植草的小说《虽然已是黎明——常葆青春的黑泽明》里写得很详细。

不过植草有植草的视角,我有我的视角。

其次,人有这种秉性:对关于自己的事情,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愿望而产生认识偏差。所以,我按自己的想法写我和植草年轻时代的情况,读者把它和植草的小说对照来看,也许最接近真实。

植草是我青少年期重要的一部分,正如植草如果不写我从少年期到青年期的情况就不能写他自己一样,我如果不写植草,也就不能下笔写我自己。

所以,我只好请读者原谅同植草的小说难免重复,继续写下去。

 %%。



江户川上

。小。说网
………………………………

江户川上

………………………………

雨天,两个六十开外的男人打着一把雨伞,站在坡度很大的一条混凝土马路上拍照。

其中一个人回过头来,望着一直延伸到坡道高处的那道砖墙,抚摸着那黑褐色的砖。

“小圭,这还和从前一样啊。”

这时,那个被称作小圭的人也回过头来“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小黑,你还记得这家的孩子吗?”

“记得,咱们班里的那个胖子吧?他现在干什么呢?”

“死啦。”

两人沉默不语。只有闪光灯的光和快门的喀喀声。

拿照相机的那人对身旁的男人说:“这里就到这儿了。下面以这边做背景。”他指着砖墙的对面。

共打一把伞的两个人彼此瞧了瞧。

“拿它做背景多没意思。”

“可也是,可供回忆的影子一点儿也没啦。”

“没想到学校的房舍一如往昔,但更没想到黑田小学已经不存在了。”

两人斜穿过坡道,进了神社。

“这里的石阶还依然如故呢。”

“牌坊也是如此。”

“不过,那棵大银杏树似乎比从前小了。”

“是我们长大了嘛。”

这就是为《文艺春秋》杂志社的“旧友联欢”栏目拍摄照片时,我和植草阔别二十年之后重逢时的情景。

那是十一月十五日,是“七五三节 七五三节,日本传统节日。日本男孩三岁和五岁,女孩三岁和七岁时,为了祝愿他们健康成长而去神社参拜。”。冷雨敲击着银杏的金黄色落叶,神社内有两三对父母打着伞,带着他们盛装的年幼孩子前来参拜。

可能是这种情感勾起了我们的怀旧思绪,拍完照之后,我们就乘《文艺春秋》杂志社的车,去了我们小学时代常去散步和游玩的地方。

车窗外的一切,对我来说是陌生的。

我曾划过船、曾捕鱼为戏的江户川上,已经架起高速公路,公路仿佛盖子似的横跨江面。江水犹如排污水的暗渠一般,显得那么阴郁。

坐在我身旁的植草,对我津津有味地谈着我们少年时代的情景,可是我却注视着车窗外面,一声未答。

雨敲打着车窗。

窗外的景色虽然变了,可是我却没有改变。

这时的我,真想像从前的“酥糖”那样哭一通。

 。。



灿烂花开向阳处

 大_
………………………………

灿烂花开向阳处

………………………………

一想起要写黑田小学时代的植草和我,不知什么缘故,只能回想起仿佛风景画中小小的点景人物似的我俩。比如,校园里随风摇曳、花萼累累的藤萝架下的我俩,去服部坂、基督坂、神乐坂的我俩,站在大榉树下面、用钉子把丑时参拜者上供用的稻草人钉在大树上的我俩,如此等等。风景和环境都能比较鲜明地回忆起来,然而我们两人,只不过是记忆中的剪影而已。

我不知道这是由于年代久远了,还是由于我本人的资质,总之,要把我们两人当年的情况详详细细地回忆起来,那是需要经过一番努力的。

看起来,不把广角镜头换成望远镜头是不行了。

而且,如果不把照明全部集中到对好焦点的我俩身上,光圈缩到最小,那就不会出现鲜明的记录。

用望远镜头观察之下的植草圭之助,在黑田小学的学生中间,和我一样,也是个性格大与人殊的孩子。

就说衣服吧,他穿的都是绸缎之类做的肥肥大大的衣裳,裤子也不是小仓 小仓是日本和服面料的著名产地之一。的料子做的,也是软绵绵的。

就整个印象来说,我总觉得他像个梨园子弟——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他好像一碰就倒的小小美少年式的人物。(请小圭别生气,因为直到现在还有人这么说你,这足可证明我的印象没有错。)

说起一碰就倒,小学时代的植草的确是常常因跌倒而大哭。

我记得,有一次因为路不好走,植草跌了一跤,一身漂亮衣服全毁了。他大哭,我把他送回了家。

还有一次是开运动会的时候,他跌到有积水的洼地里,雪白的运动员成了黑泥人,他抽抽搭搭地哭个没完,我好好安慰了他一番才罢休。

也许是因为同病相怜吧,爱哭的植草和爱哭的我,彼此都怀有亲近感,热诚相待,所以我们两人总是在一起。

这样,我就以哥哥对待我的态度对待植草了。

这种关系,后来被植草写进他的小说中。他是在小说的“运动会发生的事”这一部分里写的。

植草在每次运动会的赛跑项目中总是倒数第一,但有一次他突然跑了个第二,这时我一个箭步蹿了上去:“好啊,好啊!加油!加油!”我边喊边跟他一起跑,一直跑到终点,大为高兴的立川老师把我们两人紧紧抱住。

那时,植草拿着领的奖品——记不得是彩色铅笔还是水彩颜料——走到卧病的母亲跟前。他母亲喜泪纵横,替植草向我连连道谢。

现在回想起来,我倒是必须向他们道谢才对。

因为,懦弱的植草使我产生了应该庇护他的想法,这样,不知不觉中就使我成了连孩子头儿也得刮目相看的人了。

立川老师对于我俩的这种关系,大概也是极为满意的。

有一天,他把我叫到教员室,以探询的口吻和我商量设一名副班长如何。我当时很不高兴,以为这是嫌我这个班长不中用才这么做的。

老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他问我:“如果由你推荐,你打算推荐谁?”

我提了一名本班成绩优秀的学生。

老师听我这么一说,立刻讲了大大出乎我意料的话:“我的意思是找一个成绩稍差的家伙当副班长。”我大吃一惊地看着立川先生。

老师笑眯眯地瞧着我说:“让差劲的家伙当副班长,他一定认真地干。”然后他就像我们班同学一样称呼我,说:“小黑,让植草当副班长怎么样?”

话谈到这个地步,我深深感到老师对我们是何等良苦用心。

我万分激动地瞧着立川老师。他说了声:“好!就这样定啦!”站起身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又笑着跟我说:“立刻告诉植草的妈妈,他妈妈一定会很高兴。”

这时,我简直觉得老师的身上出现了一轮光环。

从此以后,植草前胸佩戴上红色缎带的银色徽章,不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校园,都和我形影不离。

从此以后,植草也就当上了推也推不倒的副班长了。

立川老师曾经说过,植草是个懦弱儿童的样本,但是他此刻也注意到了植草身上沉睡未醒的才能。

他为了使植草尽可能快地开出灿烂的花,把他移栽到副班长这个盆里,而且放在向阳之处。

不久,植草写出了使立川老师大吃一惊的、十分精彩的长篇作文。

。。。!



蛤蟆的油旋风


………………………………

旋风

………………………………

智力上我和哥哥相差十岁,但实际上他只比我大四岁而已。

所以,我上了小学三年级,在一种完全的幼童的精神状态中勉强成为一个少年的时候,我哥哥已经上了中学。

这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我前面已经提过,哥哥是个秀才,他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在东京市举办的小学学生统一测试中名列第三,六年级的时候就名列榜首了。

然而,就是这位哥哥,报考当时的名牌中学东京府立一中的时候,却名落孙山。

这件事,对于我父亲以至全家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我记得,当时家里的气氛特别反常。

我感到,这件事仿佛一阵旋风袭击了我们的家。

父亲心境黯然;母亲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姐姐们唧唧喳喳,尽可能不理睬哥哥。

那时,连我也为此事感到十分惋惜,而且非常气愤。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哥哥是什么原因落榜的。他参加任何考试从来都得分很高,而且考试归来表现出绝对有把握的样子。我能想到的只能是这么两个原因:其一是最后权衡的时候,他因为学校优先录取名门子弟而被挤掉了;其次是口试的时候,自负而又极富个性的哥哥,言谈举止不符合标准。

但奇怪的是,当时哥哥是什么状态我却毫不记得。我想,他很可能把这事置之度外,采取超然的态度。但不能否认,这事给了他很大的打击。

证据是,以这件事为分界线,哥哥的性格突然变了。

此后,在父亲劝说之下,他进了位于若松町的成城中学。当时,这所中学的校风近似于陆军少年学校。可能是他对这个中学的校风很反感,从此开始,他对学业采取了完全视同儿戏的态度,耽溺于文学,因而常常和父亲发生冲突。

父亲是户山陆军学校第一期毕业生,毕业后当了教官。他的学生后来有当了大将的。毋庸讳言,他的教育方法纯粹是斯巴达式的。

这样的父亲和崇拜外国文学的哥哥意见相左,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不过,那时的我并不理解父亲与哥哥为什么争吵,只是忧伤地站在一旁望着。

然而此时,遭到意外的旋风袭击的这个家,又遭到一股寒流的袭击。

我有四个姐姐和三个哥哥。大姐的孩子和我同岁,我出生时大姐已经出嫁了。大哥比我大好多岁,我记事的时候他已离家自立门户,很少看到他。二哥在我出生之前病死了。所以,和我生活在一起的只有本书里常常提到的这位哥哥以及三位姐姐。我姐姐们的名字中都有个“代”字,从业已出嫁的姐姐起,按年龄为序分别是:茂代、春代、种代、百代。

我则以年龄为序,称尚未出嫁的三位姐姐为:大姐姐、二姐姐、小姐姐。

前面我已提到,哥哥认为我不能成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