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资治通鉴全译 >

第599章

资治通鉴全译-第599章

小说: 资治通鉴全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八月,前秦丞相王猛抵达长安,又加任都督中外诸军事。王猛推辞说:“丞相的重任,太傅的尊位,尚书令政务纷繁,司隶校尉责任重大,总领督察军务,上传下达皇帝的命令,文武职务集于一身,大小事务都要亲躬,以伊尹、吕望、萧何、邓禹那样的贤明,尚且不能兼备,何况臣王猛这样不肖呢!”表示辞让的表章进上了三四次,前秦王苻坚不同意,说:“朕正在统一四海,除了你再没有人可以委以重任。你不能推辞宰相,就像朕不能推辞天下一样。”



猛为相,坚端拱于上,百官总己于下,军国内外之事,无不由之。猛刚明清肃,善恶著白,放黜尸素,显拔幽滞,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坚敕太子宏及长乐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王猛为宰相,苻坚敛手无为于其上,百官统属其下,军队及国家内政外交事务,没有不经由他手的。王猛刚正贤明,清廉严肃,褒贬鲜明,放逐罢免尸位素餐者,提拔重用有才而不得志者,劝勉农耕桑蚕,训练军队,任用职官都符合他们的才能,刑罚一定依据罪恶。因此国富兵强,战无不胜,秦国大治。苻坚敕令太子苻宏及长乐公苻丕等人说:“你们事奉王猛,要像事奉我一样。”



阳平公融在冀州,高选纲纪,以尚书郎房默、河间相申绍为台中别驾,清河崔宏为州从事,管记室。融年少,为政好新奇,贵苛察;申绍数规正,导以宽和,融虽敬之,未能尽从。后绍出为济北太这,融屡以过失闻,数致谴让,乃自恨不用绍言。



阳平公苻融在冀州,以严格的标准选择州府官吏,任命尚书郎房默、河间相申绍为治中别驾,清河人崔宏为州从事,掌管记室。苻融年轻,为政喜好新奇,推崇以苛刻烦琐的方式体现精明。申绍多次劝他改正,转向实行宽容和缓的政策,苻融虽然尊敬申绍,却未能完全听从他的意见。后来申绍调任济北太守,苻融屡屡因为犯有过错而失去声望,多次导致被谴责,这才自己悔恨没有听从申绍的话。



融尝坐擅起学舍为有司所纠,遣主簿李纂诣长安自理;纂忧惧,道卒。融问申绍:“谁可使者?”绍曰:“燕尚书郎高泰,清辩有胆智,可使也。”先是丞相猛及融屡辟泰,泰不起,至是,融谓泰曰:“君子救人之急,卿不得复辞!”泰乃从命。至长安,猛见之,笑曰:“高子伯于今乃来,何其迟也!”泰曰:“罪人来就刑,何问迟速!”猛曰:“何谓也?”泰曰:“昔鲁僖公以泮宫发颂,刘宣王以稷下垂声,今阳平公开建学宫,追踪齐、鲁,未闻明诏褒美,乃更烦有司举劾。明公阿衡圣朝,惩劝如此,下吏何所逃其罪乎!”猛曰:“是吾过也。”事遂得释。猛因叹曰:“高子伯岂阳平所宜吏乎!”言于秦王坚。坚召见,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以为尚书郎;泰固请还州,坚许之。



苻融曾经因为擅自建造学舍而被官府纠劾,他派主簿李纂到长安去陈述理由。李纂担心害怕,半路上就死了。苻融问申绍:“还有谁可以派去?”申绍说:“燕国尚书郎高泰,清晰明辩,有胆有谋,可以派去。”此前丞相王猛及苻融多次征召高泰,高泰都不就任,到这时,苻融对高泰说:“君子救助别人的危急,你不能再推辞了!”高泰于是就听从了命令。到达长安后,王猛见到他笑着说:“高泰到今天才来 ,为什么这样迟呢!”高泰说:“犯了罪的人前来接受刑罚,还问什么迟早!”王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高泰说:“过去鲁僖公因为在泮水建立学宫而被歌颂,齐宣王因为在稷下建立学宫而声名远扬,如今阳平公开辟建立学宫,追从齐、鲁,没有听说下达诏令加以褒奖,反而还烦请官府罗织罪名加以弹劾。明公辅佐圣朝,如此惩罚劝勉,下面的官吏到什么地方能逃避罪责呢!”王猛说:“这是我的过错。”事情于是就圆满解决。王猛因而感叹道:“高泰怎么能是阳平公可以当作属吏的呢!”他把这话告诉了前秦王苻坚。苻紧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询问治国的根本。高泰回答说:“治国之本在于获得人才,获得人才在于审慎选拔,审慎选拔在于调查真情,没有任官得到合适的人才而国家不能实现大治的。”苻坚说:“这话真可谓言辞简略而道理博深呀!”任命高泰为尚书郎。高泰固执地请求返回冀州,苻坚同意了。



'9'九月,追尊故会稽王妃王氏曰顺皇后,尊帝母李氏为淑妃。



   '9'九月,东晋追尊过去的会稽王妃王氏为顺皇后,尊孝武帝的生母李氏为淑妃。



'10'冬,十月,丁卯,葬简文帝于高平陵。



   '10'冬季,十月,丁卯(初八),东晋在高平陵安葬了简文帝。



'11'彭城妖人卢悚自称大道祭酒,事之者八百余家。十一月,遣弟子许龙如吴,晨,到海西公门,称太后密诏,奉迎兴复;公初欲从之,纳保母谏而止。龙曰:“大事垂捷,焉用儿女子言乎!”公曰:“我得罪于此,幸蒙宽宥,岂敢妄动!且太后有诏,便应官属来,何独使汝也?汝必为乱!”因叱左右缚之,龙惧而走。甲午,悚帅众三百人,晨攻广莫门,诈称海西公还,由云龙门突入殿庭,略取武库甲仗,门下吏士骇愕不知所为。游击将军毛安之闻难,帅众直入云龙门,手自奋击;左卫将军殷康,中领军桓秘入止车门,与安之并力讨诛之,并党与死者数百人。海西公深虑横祸,专饮酒,恣声色,有子不育,时人怜之。朝廷知其安于屈辱,故不复为虞。



'11'彭城妖人卢悚,自称是大道祭酒,效忠他的人有八百多家。十一月,卢悚派弟子许龙去到吴县,早晨,到了海西公司马奕门口,称太后下达秘密诏令,奉迎海西公复兴大业。海西公开始想听从他的话,后来采纳了抚养子女的保姆的劝告而没这样干。许龙说:“大事快要成功了,怎么能听儿童女人的话呢!”海西公说:“ 我获罪在此,有幸蒙受宽赦,岂敢轻举妄动!而且太后如有诏令,就应该让官属前来,为什么只派你来呢?你一定是要作乱!”接着就喝令左右的人把他捆起来,许龙害怕了,转身逃走。甲午(初五),卢悚率领兵众三百人,在早晨攻打广莫门,诈称海西公回来了,从云龙门突入宫殿的庭院,夺取武器库中的盔甲兵杖,守卫云龙门的卫士十分惊骇,不知所措。游击将军毛安之听说发生了祸难,率领兵众直接开进云龙门,亲身奋力搏击;左卫将军殷康、中领军桓秘进入止车门,与毛安之一起讨伐斩杀他们,打死贼党数百名。海西公深深地担心横祸发生,专事饮酒,恣意音乐美色,有儿子也不养育,当时的人都很怜悯他。朝廷知道他安于屈辱,所以对他也就不再防备了。



'12'秦都督北蕃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卒。平老在镇十余年,鲜卑、匈奴惮而爱之。



   '12'前秦都督北蕃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去世。梁平老镇守朔方十多年,鲜卑、匈奴人对他既怕又爱。



'13'三吴大旱,人多饿死。



   '13'三吴地区发生大旱,许多人都饿死了。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宁康元年(癸酉、373)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癸酉,公元373年)



'1'春,正月,己卯朔,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己卯朔(初一),东晋实行大赦,改换年号为宁康。



'2'二月,大司马温来朝;辛巳,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新亭。是时,都下人情汹汹,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室。坦之甚惧,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决于此行。”温既至,百官拜于道侧。温大陈兵卫,延见朝士;有位望者皆战失色;坦之汗汁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遂命左右撤之,与安笑语移日。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时天子幼弱,外有强臣,安与坦之尽忠辅卫,卒安晋室。



   '2'二月,大司马桓温来晋见孝武帝。辛巳(二十四日),孝武帝诏令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这时,都城里人心浮动,有人说桓温要杀掉王坦之、谢安,接着晋王室的天下就要转落他人之手。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



则神色不变,说:“晋朝国运的存亡,取决于此行。”桓温抵达朝廷以后,百官夹道叩拜。桓温部署重兵守卫,接待会见朝廷百官,有地位名望的人全都惊慌失色。王坦之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谢安从容就座,坐定以后,对桓温说:“谢安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桓温笑着说:“正是由于不能不这样做。”于是就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郗超经常作为桓温的主谋,谢安和王坦之去见桓温,桓温让郗超藏在帐子中听他们谈话。风吹开了帐子,谢安笑着说:“郗超可谓入帐之宾。”当时天子年幼力弱,外边又有强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王室得以安稳。



温治卢悚入宫事,收尚书陆始付廷尉,免桓秘官,连坐者甚众;迁毛安之为左卫将军。桓秘由是怨温。



桓温处理卢悚攻入宫廷的事件,拘捕了尚书陆始,并送交廷尉处置,罢免了桓秘的官职,株连坐罪的人很多。提升毛安之为左卫将军。桓秘从此开始怨恨桓温。



三月,温有疾,停建康十四日,甲午,还姑孰。



   三月,桓温生病,在建康停留了十四天,甲午(初七),返回姑孰。



'3'夏,代王什翼犍使燕凤入贡于秦。



   '3'夏季,代王拓跋什翼犍让燕凤去向前秦进献贡奉。



'4'秋,七月,己亥,南郡宣武公桓温薨。



   '4'秋季,七月,己亥(十四日),南郡宣武公桓温去世。



初,温疾笃,讽朝廷求九锡,屡使人趣之。谢安、王坦之故缓其事,使袁宏具草。宏以示王彪之,彪之叹其文辞之美,因曰:“卿固大才,安可以此示人!”谢安见其草,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宏密谋于彪之,彪之曰:“闻彼病日增,亦当不复支久,自可更小迟回。”



当初,桓温病重的时候,暗示朝廷给他以加九锡的礼遇,多次派人去催促。谢安、王垣之故意拖延此事,让袁宏草拟诏令。袁宏草拟完以后让王彪之审阅,王彪之赞叹他文辞的优美,接着说:“ 你本来是杰出的人才,怎么能写这样的文章让别人看呢!”谢安见到了袁宏写的草稿,就对其加以修改,因此前后十多天也没有最后定稿。袁宏暗地里和王彪之商量,王彪之说:“听说桓温的病情日益严重,应该不会再支持多久了,自然可以再稍微晚一点回复。”



温弟江州刺史冲,问温以谢安、王坦之所任,温曰:“渠等不为汝所处分。”其意以为,己存,彼必不敢立异,死则非冲所制;若害之,无益于冲,更失时望故也。



桓温的弟弟江州刺史桓冲,向桓温询问谢安、王坦之应该担任什么职务,桓温说:“他们不由你来安排。”这话的意思是,自己活着的时候,他们一定不敢公开抗衡,自己死了以后,则不是桓冲所能控制的,如果谋害了他们,无益于桓冲,因为这反而会失去声望。



温以世子熙才弱,使冲领其众。于是桓秘与熙弟济谋共杀冲,冲密知之,不敢入。俄顷,温薨,冲先遣力士拘录熙、济而后临丧。秘遂被废弃,熙、济俱徙长沙。诏葬温依汉霍光及安平献王故事。冲称温遗命,以少子玄为嗣,时方五岁,袭封南郡公。



桓温考虑到世子桓熙才能不足,就让桓冲统领他的兵众。因为桓秘和桓熙的弟弟桓济谋划,要一起去杀掉桓冲。桓冲私下里知道了此事,不敢进入府内。不久,桓温死了,桓冲先派身强力壮的士兵拘捕了桓熙、桓济,然后才前去吊丧。桓秘于是也被废黜了,桓熙、桓济都被迁徙到长沙。孝武帝下诏,安葬桓温依据汉代霍光及安平献王的旧例。桓冲称桓温留下遗嘱,以小儿子桓玄为继承人。当时桓玄刚刚五岁,继承南郡公的爵位。



庚戌,加右将军荆州刺史桓豁征西将军、督荆·杨·雍·交·广五州诸军事。桓冲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