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文序跋集 >

第3章

文序跋集-第3章

小说: 文序跋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拧5バ斜居谝痪哦暧缮虾I涛裼∈楣莩醢妫形段难а芯炕岽允椤分弧8陌姹居谝痪哦吣炅掠〕桑形段疵钥分唬虾1毙率榫址⑿小!

〔2〕 本篇最初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七号(一九二一年七月),后收入《工人绥惠略夫》初版本卷首。 

〔3〕 阿尔志跋绥夫(m.q.ehgrsnoij,1878—1927) 俄国作家。他的作品在俄国革命运动高涨期,带有揭发沙皇黑暗统治的倾向; 

但在一九○五年革命失败后,成了颓废主义文学的代表者之一,著有《工人绥惠略夫》、《沙宁》等。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死于波兰华沙。 

〔4〕 鞑靼人 苏联民族之一,有俄罗斯联邦鞑靼自治共和国。 

〔5〕 乔具亚 通译格鲁吉亚,现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6〕 珂修支珂(t.kosciuszko,1746—1817) 通译珂斯秋希科,波兰爱国者,一七九四年在波兰领导武装起义,反对俄国和普鲁士。 

〔7〕 哈理珂夫 通译哈尔科夫,苏联乌克兰第二大城市。 

〔8〕 《都玛罗夫》 应为《托曼诺夫》(原题《托曼诺夫将军》)。 

〔9〕 密罗留皤夫(b.c.lphtuvstj,1860—1939) 俄国作家、出版家。当时是《大众杂志》的主编和发行人。 

〔10〕 无治的个人主义 即无政府的个人主义。 

〔11〕 《赛宁》 通译《沙宁》,长篇小说,发表于一九○七年。 

〔12〕 绥惠略夫 《工人绥惠略夫》中的主人公。 

〔13〕 亚拉借夫 《工人绥惠略夫》中的人物。 

〔14〕 托尔斯泰(c.d.wtuxytz,1828—1910) 俄国作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同时又宣扬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勿以暴力抗恶”等说教。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5〕 陀思妥夫斯奇('.l. txytijx'pz,1821—1881) 通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一八四九年因参加反对沙皇政府的革命团体被判死刑,后改判苦役流放。主要作品有《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等。契诃夫,参看本卷第404页看注〔1〕。 

〔16〕 雩俄 通译雨果,参见本卷第438页注〔2〕。瞿提(j.w.von goethe,1749—1832),通译歌德,德国诗人、学者。主要著作有诗剧《浮士德》和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17〕 尼采(1844—1900) 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的鼓吹者。著有《札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18〕 思谛纳尔(m.stirner,1806—1856) 通译施蒂纳,原名施米特(k.schmidt),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著有《个人及其所有》等。 

〔19〕 《革命的故事》 德国s.布果夫和a.比拉尔特合译的阿尔志跋绥夫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工人绥惠略夫》、《血痕》(即《血迹》)、《朝影》、《托曼诺夫将军》(即《都玛罗夫》)和《医生》。 

〔20〕 齐宗颐(1881—1965) 字寿山,河北高阳人。德国柏林大学毕业,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佥事、视学。一九二六年七月间曾与鲁迅从德文转译荷兰望·蔼覃的长篇童话《小约翰》。 

 ..



《现代小说译丛》〔1〕

小说
《现代小说译丛》〔1〕

《幸福》译者附记〔2〕

阿尔志跋绥夫(mikhail artsybashev)的经历,有一篇自叙传说得很简明: 

“一八七八年生。生地不知道。进爱孚托尔斯克中学校,升到五年级,全不知道在那里做些甚么事。决计要做美术家,进哈尔科夫绘画学校去了。在那地方学了一整年缺一礼拜,便到彼得堡,头两年是做地方事务官的书记。动笔是十六岁的时候,登在乡下的日报上。要说出日报的名目来,却有些惭愧。开首的著作是《v si^jozh》〔3〕,载在《ruskoje bagastvo》〔4〕里。此后做小说直到现在。” 

阿尔志跋绥夫虽然没有托尔斯泰(tolstoi)和戈里奇(gor-kij)〔5〕这样伟大,然而是俄国新兴文学的典型的代表作家的一人;他的著作,自然不过是写实派,但表现的深刻,到他却算达了极致。使他出名的小说是《阑兑的死》(smert lande),使他更出名而得种种攻难的小说是《沙宁》(sanin)。 

阿尔志跋绥夫的著作是厌世的,主我的;而且每每带着肉的气息。但我们要知道,他只是如实描出,虽然不免主观,却并非主张和煽动;他的作风,也并非因为“写实主义大盛之后,进为唯我,”却只是时代的肖像:我们不要忘记他是描写现代生活的作家。对于他的《沙宁》的攻难,他寄给比拉尔特的信里,以比先前都介涅夫(turgenev)〔6〕的《父与子》,我以为不错的。攻难者这一流人,满口是玄想和神閟。高雅固然高雅了,但现实尚且茫然,还说什么玄想和神閟呢? 

阿尔志跋绥夫的本领尤在小品;这一篇也便是出色的纯艺术品,毫不多费笔墨,而将“爱憎不相离,不但不离而且相争的无意识的本能”,浑然写出,可惜我的译笔不能传达罢了。 

这一篇,写雪地上沦落的妓女和色情狂的仆人,几乎美丑泯绝,如看罗丹(rodin)〔7〕的彫刻;便以事实而论,也描尽了“不惟所谓幸福者终生胡闹,便是不幸者们,也在别一方面各糟蹋他们自己的生涯”。赛式加标致时候,以肉体供人的娱乐,及至烂了鼻子,只能而且还要以肉体供人残酷的娱乐,而且路人也并非幸福者,别有将他作为娱乐的资料的人。凡有太饱的以及饿过的人们,自己一想,至少在精神上,曾否因为生存而取过这类的娱乐与娱乐过路人,只要脑子清楚的,一定会觉得战栗! 

现在有几位批评家很说写实主义可厌了,不厌事实而厌写出,实在是一件万分古怪的事。人们每因为偶然见“夜茶馆的明灯在面前辉煌”便忘却了雪地上的毒打,这也正是使有血的文人趋向厌世的主我的一种原因。 

 ※  ※ ※ 

一九二○年十月三十日记。 

〔1〕 《现代小说译丛》 鲁迅、周作人、周建人合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集,仅出第一集,署周作人译,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列入《世界丛书》。收八个国家的十八个作家的小说三十篇,一九二二年五月出版,其中鲁迅翻译的有三个国家六位作家的小说九篇。 

〔2〕 本篇连同《幸福》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年十二月《新青年》月刊第八卷第四号,后来同收入《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3〕 《v sljozh》 《在斯里约支》,阿尔志跋绥夫作于一九○一年的小说。 

〔4〕 《ruskoje bagastvo》俄语《_ 

xx'ti atbnyxyjt》,《俄国财富》,月刊,一八七六年创办于彼得堡,一九一八年停刊。从九十年代初期起,成为自由主义的民粹派的刊物。 

〔5〕 戈里奇 通译高尔基。参看本卷第401页注〔1〕。 

〔6〕 都介涅夫(c.d.w hbifij,1818—1883) 通译屠格涅夫,俄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猎人笔记》、《前夜》、《处女地》等。《父与子》是他的代表作,描写了俄国农奴制废除前夕新旧思想的斗争。 

〔7〕 罗丹(1840—1917) 法国雕塑家。作品有《青铜时代》及《巴尔扎克》、《雨果》等塑像。 

《父亲在亚美利加》译者附记〔1〕

芬阑和我们向来很疏远;但他自从脱离俄国和瑞典的势力之后,却是一个安静而进步的国家,文学和艺术也很发达。 

他们的文学家,有用瑞典语著作的,有用芬阑语著作的,近来多属于后者了,这亚勒吉阿(arkio)便是其一。 

亚勒吉阿是他的假名,本名菲兰兑尔(alexander fila-nder),是一处小地方的商人,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但他用了自修工夫,竟达到很高的程度,在本乡很受尊重,而且是极有功于青年教育的。 

他的小说,于性格及心理描写都很妙。这却只是一篇小品(skizze),是从勃劳绥惠德尔〔2〕所编的《在他的诗和他的诗人的影象里的芬阑》中译出的。编者批评说:亚勒吉阿尤有一种优美的讥讽的诙谐,用了深沉的微笑盖在物事上,而在这光中,自然能理会出悲惨来,如小说《父亲在亚美利加》所证明的便是。 

 ※  ※ ※ 

〔1〕 本篇最初连同《父亲在亚美利加》的译文,发表于一九二一年七月十七、十八日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2〕 勃劳绥惠德尔(e.brausewetter) 德国评论家。 

《医生》译者附记〔1〕

一九○五至六年顷,俄国的破裂已经发现了,有权位的人想转移国民的意向,便煽动他们攻击犹太人或别的民族去,世间称为坡格隆。pogrom这一个字,是从po(渐渐)和gromit(摧灭)合成的,也译作犹太人虐杀。这种暴举,那时各地常常实行,非常残酷,全是“非人”的事,直到今年,在库伦还有恩琴〔2〕对于犹太人的杀戮,专制俄国那时的“庙谟”〔3〕,真可谓“毒逋四海”〔4〕的了。 

那时的煽动实在非常有力,官僚竭力的唤醒人里面的兽性来,而于其发挥,给他们许多的助力。无教育的俄人中,以歼灭犹太人为一生抱负的很多;这原因虽然颇为复杂,而其主因,便只是因为他们是异民族。 

阿尔志跋绥夫的这一篇《医生》(doktor)是一九一○年印行的《试作》(etivdy)中之一,那做成的时候自然还在先,驱使的便是坡格隆的事,虽然算不得杰作,却是对于他同胞的非人类行为的一个极猛烈的抗争。 

在这短篇里,不特照例的可以看见作者的细微的性欲描写和心理剖析,且又简单明了的写出了对于无抵抗主义的抵抗和爱憎的纠缠来。无抵抗,是作者所反抗的,因为人在天性上不能没有憎,而这憎,又或根于更广大的爱。因此,阿尔志跋绥夫便仍然不免是托尔斯泰之徒了,而又不免是托尔斯泰主义的反抗者,——圆稳的说,便是托尔斯泰主义的调剂者。 

人说,俄国人有异常的残忍性和异常的慈悲性;这很奇异,但让研究国民性的学者来解释罢。我所想的,只在自己这中国,自从杀掉蚩尤〔5〕以后,兴高采烈的自以为制服异民族的时候也不少了,不知道能否在平定什么方略〔6〕等等之外,寻出一篇这样为弱民族主张正义的文章来。 

一九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译者附记。 

 ※  ※ ※ 

〔1〕 本篇连同《医生》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九月《小说月报》第十二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后收入《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2〕 库伦 现名乌兰巴托,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恩琴(efbihf,1887—1921),现译作翁格恩,原是沙皇军队大尉,十月革命后与日本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远东白卫军头目之一。他侵占库伦后,曾下令对和平居民大肆掠夺和枪杀。一九二一年八月被红军俘获后枪决。 

〔3〕 “庙谟” 庙指庙堂,朝廷的意思;谟,策划的意思。庙谟,即封建王朝对国政的策划,一作“庙谋”。 

〔4〕 “毒逋四海” 语见《书经·泰誓下》,逋,原作庯。这里是荼毒的意思。 

〔5〕 蚩尤 传说中远古时代的九黎族首领,与汉族祖先黄帝战斗,战败被杀。 

〔6〕 平定什么方略 指为反动统治阶级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和农民起义歌功颂德的武功纪录。如《平定金川方略》、《平定准噶尔方略》等。 

《疯姑娘》译者附记〔1〕

勃劳绥惠德尔作《在他的诗和他的诗人的影象里的芬阑》(finnland im bilde seiner dichtung und seine dichter),分芬阑文人为用瑞典语与用芬阑语的两群,而后一类又分为国民的著作者与艺术的著作者。在艺术的著作者之中,他以明那亢德(minna canth)〔2〕为第一人,并且评论说: 

“……伊以一八四四年生于单湄福尔〔3〕,为一个纺纱厂的工头约翰生(gust.wilh.johnsson)的女儿,他是早就自夸他那才得五岁,便已能读能唱而且能和小风琴的‘神童’的。当伊八岁时,伊的父亲在科庇阿设了一所毛丝厂,并且将女儿送在这地方的三级制瑞典语女子学校里。一八六三年伊往齐佛斯吉洛去,就是在这一年才设起男女师范学校的地方;但次年,这‘模范女学生’便和教师而且著作家亢德(joh.ferd.canth)结了婚。这婚姻使伊不幸,因为违反了伊的精力弥满的意志,来求适应,则伊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