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刘翔-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海平:可能刘翔以后才会知道,在不少训练里,我给他看的成绩记录,都是假的。
事实上,在我手里,一直有两本账,一本是真实记录刘翔每次训练成绩的,这本记录一直保存在我的手里。而另一本是专门给刘翔看的,上面也记录了他每次的训练成绩,当然,这上面的成绩肯定要比他的真实成绩慢一些。
刘翔确实是个天才,但越是这样,我就越要提防他骄傲自满。尤其是在训练中,不能让他自我感觉太良好,必须让他认识到自己还有上升的空间,还有提高的地方,做两本账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但我觉得值得!
。。
第五章第6节
,小,说'网
有不少人说,我和师父“情同父子”,确实是这样,除了父母,我已把他看作是我最亲近的一位长辈。一周要训练六天,只能周末回家住一天,我和师父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已超过了双方各自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我和阿兰·约翰逊作过简短的交流,他告诉我,和自己教练相处好十分重要,他和自己的教练就相处了整整15年。所以有一次在国外比赛,美国一位小有名气的教练来找我,说可以带我训练,并保证可以提高我的成绩。我笑了笑,礼貌地对他说:“对不起,我有自己的中国教练,我认为他的训练方法更适合我!”
在点点滴滴的训练生活中,师父确实像一位慈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出去比赛,我和他一直是两个人睡一间。师父的烟瘾比较大,但在我面前,他从来不抽烟,实在烟瘾犯了,他就一个人躲到卫生间或阳台上去抽。师父的鼻子也不是很好,晚上睡觉有打呼噜的习惯,但他怕吵醒我,影响我第二天的训练和比赛,每次都是硬撑着不让自己先睡着。有时候,他就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眼睁着,一动不动,一直等我睡着,他才肯闭眼。出国比赛,他更成了我的“管家”,照顾我的起居,让我能一门心思地投入到比赛中去。有时候,我和他两个人在外国,还真有点像西天取经的唐僧和孙悟空,经历了不少苦难波折。
记得有一次出国比赛,是从罗马飞往纽卡斯尔,要在伦敦转机。结果,从罗马飞出的飞机晚点了1个小时,师父和我在飞机上商量,索性到了伦敦后把飞纽卡斯尔的机票改签算了。可到了伦敦后,问讯台的人告诉我们,如果能在5分钟内登机,就赶得上飞往纽卡斯尔的班机。师父大喊一声:“刘翔,快跑!”我们两人就提着大包小包,开始往那个候机厅狂奔,一路上,其他人都用一种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们,我估计他们在想:“这两个人行李背得那么多,跑起来倒是蛮快的嘛!”其实只有我们才知道有多苦,行李又重,那个过道又长,足足有500米!等到我和师父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候机厅,机场的广播却响了:“各位乘客,非常抱歉地通知您,由伦敦飞往纽卡斯尔的航班将晚点1个小时……”我和师父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两个人相视苦笑,个中滋味,恐怕也只有我和师父才能体会……
刘学根:刘翔和孙指导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和我待在一起的时间长多了。有时候周末,我把他接回家来,父子两人说话,说着说着,他会喊我“师父”,我一愣,他忙改口:“叫错了叫错了,我叫孙指导习惯了。”
说实话,我还真有点吃醋。但这种吃醋,是一种高兴的吃醋,我为我儿子高兴,因为他在我照顾不到的地方,又找到了一位慈祥的长辈和亲人。
师父为了我,还牺牲了很多自己个人的东西。
记得2004年3月,日本的一支青年跨栏队来到我们基地交流学习,其实主要就是找我师父。他们的信息部部长和我师父谈了很长一段时间,对我师父独创的那套训练体系大加赞赏。临行前,一定要师父到日本去进行一次讲课,作为回报,他们将提供至少100万日元的报酬。但师父眼睛眨也没眨就拒绝了,他对我说:“这种事情想也不要想了,奥运会就要来了,除了保证你的训练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是假的。”
更让我过意不去的是,在奥运会之前,师父为了能一门心思扑到我的训练上来,在征得了他母亲的同意之后,忍痛把本该在家颐养天年的她送到了敬老院。当时我真的非常感动,暗暗下决心:“这次如果能在奥运会上拿到好成绩,回来后第一个就是要去看望师父的母亲!”
孙海平:把我母亲送到敬老院,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我实在腾不出时间来照顾她,奥运会迫在眉睫,我必须首先想到国家的利益,保证刘翔的训练。
奥运会结束之后,我母亲所在的敬老院方面联系到了我,问我是不是能让刘翔来看看她老人家。那时候,刘翔刚刚回国,每天的活动已经把他搞得晕头转向,我怎么好意思去和刘翔提这个要求?所以我就回绝了。
但是没想到,刘翔他主动跑了过来,对我说:“师父,你哪天有空,我们一起去看望一下您母亲吧!”我一愣,说:“不急的,你现在那么忙……”没想到他口气异常坚定:“别的事可以拖,这件事绝不能拖。”
刘翔和我一起去看望了我母亲。由于新闻媒体得到了消息,那天敬老院被围得水泄不通。但我母亲真的非常感动,同样深受感动的还有我,那天我真正意识到,刘翔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有记者采访我时问,你和孙指导关系那么好,是不是每次出国回来都会给他带些礼物?我笑了笑。其实,我和师父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互赠礼物的那个层面了,包括我父母在内,已把他看作我们的家人。每到过年,大年初二,我们家是一定会去师父家拜年的。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基地里要写年度小结报告,我在报告里写:如果没有我师父孙海平,我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希望我师父身体健康,一切顺利,能活到120岁!
谁会知道,我的第一个全国冠军,是在手忙脚乱中诞生的。
先是进15秒,然后是进14秒,我有时候一觉醒来,也会怀疑:“我怎么进步那么快?”
去了次智利,我对自己说:“刘翔,没什么好怕的了!”
.。
第六章第1节
从进田径队开始,我不缺少夺冠的经历。说起来挺有趣的是,在我练跨栏之前,100米短跑,跳高,跳远,我拿过好多区里和市里的第一名。至于我生平第一个田径奖项,印象中似乎是小学四年级时市里的一次跳高比赛,我得了个“少儿苗苗奖”,还获得了一个“跳高小能手”称号,成绩好像是1米68;由于年代太久远,我真的已经记不清了。
真正在我脑海里留下印记的,还是那些开始练110米栏后留下的成绩。按照师父孙海平的说法,他研究过很多运动员成绩的变化曲线,有的是波浪式的,有的是螺旋式的,但从来没见过我这样的,每次的成绩都是一次进步,一次惊喜,都是大跨步地前进。
有时候,我在睡觉前会想,在刚睡醒时也会想,一个人发呆时也会想:“我真的是我吗?为什么我的成绩会进步得那么快?”
..
第六章第2节
。网
刚刚到方水泉教授手下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跨栏。经过方指导的点拨之后,我渐渐掌握了跨栏的一些动作要领。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第一个跨栏冠军是1996年的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冠军,所谓乙组,就是13岁和14岁的孩子分在一个组。当时我的成绩是15秒7;而我的年龄是13岁。
在这里我有必要介绍跨栏的一些小常识。其实跨栏的栏分为两种:中栏和高栏。中栏又称“少年栏”,高91。4厘米,而高栏的高度为1。067米。显然,由于高度矮了近10厘米,所以跨中栏要比跨高栏容易,成绩也就自然好得多。而那时我跨的就是中栏。
说实话,那时候我并不知道15秒7是什么概念,但我记得,我下场后对方指导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看着吧,下次我就能跑进15秒!”
听到我这句话,方指导笑了笑,没说话。其实任何运动员都知道,提高0。1秒有时候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虽然我那时刚练跨栏,上升空间还很大,但如此“大跨步”,大家只会认为是我小孩子的好胜之言罢了。
不过我自己知道,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是一时冲动。男孩子有时确实喜欢夸夸海口,话说出来自己心里也没底,比如我童年时逞强而跌进石灰池子;但有些话,我没有把握是不会说的。在跨栏的过程里,我切身感受到自己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直觉告诉我,我的速度远不止15秒7。
很快,我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的话。第二年,也就是1997年的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我同样获得了乙组的冠军,而我的成绩是14秒7。整整提高了1秒。
而让方指导更吃惊的是,到了1998年10月,我参加了全国少年分龄赛,我获得了15岁年龄组的第二名,成绩是14秒,又提高了0。7秒。这下轮到我自己也有些蒙了:怎么搞的,是不是提高得太快了点?
直到1999年3月的上海市春季少年田径锦标赛上,我的提高速度才慢慢缓和了下来。那次比赛我同样拿到了冠军,成绩是13秒70。
至此,我的跨中栏生涯就画上了一个句号。尽管拿了不少少年级别的冠军,但我知道,这只是跨向高栏的一个过渡而已,真正需要拼搏努力的,是那属于成人世界的高栏天地。
.co
第六章第3节
我真正接触高栏,是从投到孙海平门下开始的。当时我到了师父那里后,除了身体素质落后一大截之外,技术动作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跨栏时的手臂挥摆动作,光纠正这一项,师父就花了无数的功夫。但那个时候,不管师父给我加多少量,训练多么苦,我都忍着,因为我觉得既然回来了,还进入了一线队,那就要对得起父母,更对得起自己。
毫无疑问,师父的训练方法很有针对性,再加上我肯练,我的进步非常快。虽然没有参加正式比赛,但每次训练完,我都能清楚地感受到我自己这一天的进步。因为没有正式比赛,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斤两”,我的进步到底有多大。
终于,在我投入孙海平门下一个多月之后,机会来了。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99年4月22日,全国田径大奖赛上海站,比赛的场地就在位于莘庄的我们的训练基地。出于锻炼新人的考虑,我也有幸获得了参加比赛的资格。要知道,那时候我还不满16岁,还属于少年级别,而那是一场国内最高水平的成人比赛。
但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既然教练让我去跑,我就尽力去跑,而且我心底里也很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进步。
我站上跑道的时候,听到一些围观的其他教练和观众的议论:“他是谁?年龄那么小就来比了?”要知道,虽然那时候我已经1米80多了,但脸看上去还是像小孩子。当然我那时心里也挺紧张的,因为这毕竟是我参加的跨高栏的第一场正式比赛,能跑多少,自己心里没底。
我做了如此之多的铺垫,请大家不要以为,我获得了这场比赛的冠军,这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事实上,那时发令枪一响,我就什么都不想了,只知道埋头向前冲,最终,得了一个第四名。
单从名次来看,平平无奇,但我作为一个不满16岁的孩子夺得这个名次,已足以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当时,整个体育场已经炸开锅了,人们在纷纷询问:“这个小孩子是谁?”“他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教练在带他?”
而我的成绩很快就显示了出来:14秒19。这下连我师父孙海平也忍不住感到惊喜了。要知道,那时候这个项目全国健将级的标准是14秒34;也就是说,我已经达到了健将级标准,而那时的我,甚至连三级运动员都不是,只是一个没有级别的少年。
但我那时候并没有在意这些,而是去看到底哪几个人比我跑得快。我到现在仍记得很清楚,那次跑第三名的,是大我两岁的师兄沈真声,他的成绩是14秒18;就比我快了0。01秒,而第一名的名字叫曹靖,他的成绩是13秒92;我全都记到了心里。
那天,天下着濛濛细雨。巧的是,两年后,同样是这里,同样是一个下雨天,我战胜了陈雁浩。这是我跨栏生涯中的另一次重大突破,这其中的故事,我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告诉读者。
.co
第六章第4节
×××小×说×网
1999年4月的那次上海站比赛,引起了一次小小的轰动,我的名字开始渐渐有人提起了。没过多久,也就是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