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就业法宝 >

第10章

就业法宝-第10章

小说: 就业法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较满意,脸『露』笑容,但一听他说没有留京指标,就满脸为难。爽快的说深表遗憾,含蓄的说我们去争取争取,有戏就给你电话。这种电话十有八九是不能来的了,小杨自己心里也明白。眼看着截止日期临近,小杨几乎绝望了,也不得不作退出北京到外地求职的打算,唉,没办法!四年的美梦可能要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心中不免的惆怅和忧伤……就在他已经放弃努力的时候,一家国有企业给他来了电话:〃我们能解决你的户口问题,请马上来面试!〃这不啻于天降福音,老天有眼,留京梦有戏了!喜出望外的小杨一番精心准备之后,如期赴约。公司地点在丰台区,虽然一路上越走越荒凉,但小杨仍然是如坐春风,满怀喜悦,毕竟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但到公司一看;小杨不免有点失望:公司远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美好,属于一个中小型企业,全厂近六百人。不过在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这家公司还算不错,每月能如期发出工资,只是奖金就微乎其微了。厂领导是那种励精图治型的,希望多引进有技术有知识的新鲜血『液』,带动全厂的效益回升,走一条企业中兴之路。面试时,双方都感到满意。单位爱才,小杨是被厂领导的豪情所鼓励。只是谈到待遇问题时:领导就说〃咱们把话挑明吧,工资是800元左右,这和其它企业相比,已是没得挑的了,来时住宿舍,两人一间,至于分房一事,你也知道现在国家没这政策了,只能靠自己多多努力了,你如果要是愿意,咱们就近快把合同签了。〃小杨接着又去看了看将来的集体宿舍,是那种老式的筒子楼,白天进去也是伸手不见五指,虽然是两个人一间,但里面又黑又热。整个一栋楼全是大学毕业来的单身汉,一打听,有些七八年却依然'光棍一个'。并非是这些年青人如何高尚……响应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而是条件所限:不得已而为之,没钱没房没地位,谁跟你结婚?看着看着,想到以后就要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奋斗不知多少年才有出头之日,小杨就满腹的心酸,满怀的犹豫……最后只留下一句话:三天内一定给单位答复。

    可以想象这三天对于小杨来说是多么漫长,内心是多么矛盾,〃留还是不留?〃对于小杨来说,这个问题和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一样的严重,一样痛苦!

    当我采访小杨的时候,他已经和那家单位签约了,时间是五年,假如这五年之内小杨以任何理由调出单位,都要交两万元的违约金。当我小心翼翼地问他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留京时,他已显得很平静:〃留京是我多年的夙愿,京城高校中流行'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间房'的说法,但我留京并非一味的趋时,而是自有我要留的理由。首先是在四年的学习期间,对北京有了大致了解,知道这是个名副其实的政治文化中心,这种人文气氛是中国其它城市没法比的,适应了这种气氛后,就不太愿意去另外一种环境了。再加上大城市发展的机会要多,虽然条件有点苦,但现在年轻,能吃这个苦。况且家里父母也早有这个想法,他们年纪都大了,不想让他们再失望……〃说着说着,小杨眼圈有点红了,我赶紧把话题岔开,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他说:〃首先得好好干,我们那个企业还是有希望的,并非所有的国有企业就是一团槽,只要能够发挥特长,对企业的前景看好,那就长期干下去。万一不行,也只能想办法另谋出路,〃跳槽〃或者〃考研〃,哪怕交违约金也没关系……不过这一切都是后话,现在只是这么想,反正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会被『尿』憋死!〃从小杨的话中听得出,他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充满信心的。只有经过排除千难万险之后,才真正地感觉到这一份留京指标的份量,他这种心态,或许正是千千万万外地大学生留京的典型心态,也正是由于这千千万万优秀的大学生从四面八方,汇入到北京这个大熔炉才形成首都这特有的氛围,不同一般的人文环境,众望所归的蓬勃朝气……也许正因为这许许多多的他们,北京才成为北京……

    京城里的机会随处可找,近50%的人认为可能的话愿意留在北京工作,只要善于把握。

    近一两年,根据调查显示:大学毕业中选择留京的人数比列的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选择去南方沿海地区。想其主要原因,应该是京城里比起南方更多了一份安全感,一份舒适味。而且,京城内的各级大小〃衙门〃只要自己能有机会进入,又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呢?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系九四届的林志升同学就是北京高校数万毕业生中的幸运儿,同时也是佼佼者。他如愿以偿地留在北京,而且留在了共青团中央。知道这个消息同学都感到惊讶:在今年这种择业情况下,居然能进团中央,那是极不简单的一件事。

    几乎连不识字的老大爷、老『奶』『奶』都知道98年中国国家『政府』机关大裁员的事。并且首先从中央部委〃开刀〃,由原来的40个部委裁减到现在的29个,大量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下岗〃。业内人市都知道,近几年,毕业生想进国家机关恐怕比登天还难。不过,国家有关部门还是下了文件,每年在应届毕业生中招一定大学生补充到行政事业单位中去,只是这一部分人是极少数罢了。

    只要机关要人,那就有人能进去,这就需要看各人的本领如何了。最大的可能有两种:一是凭真才实学,这一部分人是千千万万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另一部分人成绩平平,靠的是过硬的后台,〃暗箱『操』作〃进去的,不过,一般的老百姓是没有这种机会和能耐的。我们采访的林志升同学是属于前者。

    林来自湖南偏僻的农村,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后一直活跃在校园里,是校学生会的骨干分子,而且学习成绩也很不错,大学四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一直属于佼佼者。辅导员说林志升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适应『性』强,是个难得的可选之才。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这扎实的专业基础,长期的社会工作经验,良好的社交能力使得林志升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虽然这些与个人素质分不开,但大学四年的锻炼也是功不可没的。

    择业序幕一拉开,林就稳稳地获得了一份留京指标,第一道关过了,下面就看能在偌大的京城找一份怎样的工作了。林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国家机关,一方面这是他的专业所在,另一方面他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目标已经找到,下面就开始行动了,首先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北京市自从1995年首次举行大中专毕业生的公务员资格考试后,这几年人数是逐年上升,形成一个考公务员的热『潮』。不过凭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种资格考试当然是顺顺利利地通过。

    正当林在为向哪家机关投递个人材料而一踌莫展时,学校老师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今年国家中央各机关在大学生中招二十多名优秀毕业生,让一些有名的大学每校推荐两名学生参加选拔。条件有三:一是优秀毕业生,二是至少有一年校学生会『主席』的经验,三是中共党员。光这三个前提条件就足以使众多大学生望而却步,而林符合这三个条件,将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推荐的两名毕业生之…去参加选拔考试。林听后有喜有忧,喜的是有机会参加竞争,忧的是这个选拔非同一般,绝对的高手如云,这和上次公务员考试又不一样了,至少,竞争对手是每个学校百里挑选的高素质毕业生,而且考试的内容不仅仅是笔试,还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测试,通过比例大约是10:1!

    林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利地通过了第二关,他不禁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似乎看到前景一片光明。但熟知内情的老师悄悄地问林:〃你家有没有什么社会关系?〃林当然明白话中含义,但出身农村的林除了几个识字的亲戚以外,更多是文盲半文盲的农民亲戚,更不用说这种高层次的干部了。当林知道后不免有些遗憾地说:〃那就看你个人的真功夫了。〃因为这入围的几十名学生中,不乏老爸属省部一级的干部的人,大多数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里,某些时候通过〃关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何况在都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要你要他还不只是领导一句话的问题,中国的老百姓对这一套也似乎见多不怪了。

    当〃林〃了解其中的〃奥妙〃后,神情不免有些黯然,但是退一步想:反正已尽了所有的努力了,即使没被选上,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没必要为此而日忧心仲仲、惶惶不可终日。一想到这,他反而觉得坦然了。并且决定:以防万一,必须去联系其它工作单位,这样苦苦地〃单钓一根线〃太危险了,时间和机会都是很宝贵的。于是,他在等通知的同时,也着手其它方面的努力,包括去外地省市寻找机会,联系工作……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过得很慢也很快……林已作出决定,北京方面不能成功,那就立刻南下去深圳。就在此时,来了一封信,信封上赫然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革命委员会〃字样……他被民革录用了。当时他很激动: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长期为找工作而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老父老母的辛苦培养没有白费……而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是什么呢?

    ……机会和好运总是光顾那些有头脑、有准备、勤奋刻苦的人!

    以上仅仅是留京大学生中较为突出的两例,但我们从北京高校的历届留京同学的档案可以看出,几乎留京同学在校期间都是品学兼优,表现良好。而相对其它同学来说,10%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其它同学还有种种办法留京。

    考研是最普通的一种,因为在目前情况下,考研择业是〃风景独好〃。没有留京指标的同学就拼命考研,争取三年之后留在京城,另外,这研究生三年可以给自己充电,以便三年之后有足够的资本去〃横行江湖〃。另一部分人为了获得一个北京户口,便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因为有户口指标的单位不一定效益好,效益好的单位不一定有进京指标,所以,一部分便采取先拿户口再找工作的两级跳式的方法达到目的。首先找一家国有企业或教师等职业,或远郊区县单位落脚,户口一落下来,便交足一笔违约金,便很潇洒地〃bye…bye〃了。还有一种人一不做,二不休,没有北京户口,又不接受二次分配,让户口自然落回原籍,而是独身一人凭着本领在北京闯天下,成为高级的〃打工一族〃。

    有一部分品学兼优,有留京名额的大学毕业生却毫不在意地放弃了这一份别人祈盼不到的〃指标〃,极为洒脱和首都挥手告别。问之,则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何必死守北京这一块,更何况北京人才济济,竞争自然激烈,难有出人头地之日。〃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只要有能力,去哪儿都行,更何况外地比北京更渴求人才。有些去东南沿海开放地区〃闯『荡』〃的毕业生过几年便成为企业、公司的骨干,指点江山,一派意气风发的样子,好不痛快。难怪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把〃到发挥个人特长地方去〃作为毕业后的首选,强调的是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由此看来,无论在哪儿,只要是块金子总会闪光的,更何况这世界本来就是个万花筒: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就业法宝 16。一封求职信

    谭中文湘潭大学

    尊敬的用人单位领导:

    您好!

    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的求职材料给予关注,我真诚地希望能在贵单位谋取一份工作。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苦苦求索,孜孜以求,书海进游,言山揽胜,关心政治,思考量事,独闯深圳,积极认真参加社会实践,以苦为乐,奉献为乐,阅历颇丰。这一切锻炼了自我,塑造了自我,完善了自我。现在,我站在即将走出的校园门口面对展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选择,我几多高兴,几多激奋,几多自豪。施放积蓄的力量,展现吸纳的才能的帐幕从此揭开。

    大学四年的生活塑造了一个崭新的自我。

    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我顽强的意志,我曾经饱偿生活的艰辛,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我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它帮助我走出了大山,踏进了知识的圣殿,使我能够圆满地走完这一段似锦的关健人生路。

    勇攀书山,泛游学海,我的知识构架更趋合理、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宽广,我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以文学、哲学、经济学的知识作基础,从而多了视角,少了单调,增了活力,减了苦涩。

    积极参加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