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企业家人事管理之原则 >

第24章

企业家人事管理之原则-第24章

小说: 企业家人事管理之原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的体现。

    公司高层经理吴传成想离开惠普,柯文昌听说此事后一夜未睡,他仔细考虑,分析着惠普的现状。惠普是美国跨国公司,在台湾只能有一个负责人。吴传成虽说在公司工作10年,但做了高层经理后,再也没有升迁的机会了,这可能是他要离开惠普的直接原因。柯文昌考虑成熟了,待吴传成正式提出申请时,柯文昌十分爽快了答应了,出乎吴传成所料。

    〃完全理解〃,柯文昌友好地主动握住吴传成的手,用一句最古老的格言:〃树挪死,人挪活,你很有实力,在别处发展可能更有前途,再说,我们还是兄弟,今后免不了要相互帮助的。〃一席话说得吴传成泪水差点涌了出来。就这样,吴传成去了宏基。接着,人事经理陈逸民也跳槽去了兴制公司,柯文昌也同样十分利索地同他握手话别。

    许多人不理解柯文昌此举,他放走的人都是惠普的栋梁,最起码也要用各种方法,千方百计使他们留下来,干嘛这么轻易地放行?一个离开惠普出去创业的人士说:〃惠普每年至少要花1000万台币用在人才培训上,有的来惠普只是为了镀金,学了本事待价而沽〃。对此,柯文昌坦然地说:〃人家愿意来,说明惠普有很大的吸引力。人家想走,强留也不安心。再说,电脑行业本来流动率就高。当初选进的人才不见得都符合惠普的要求,退一步说,一些优秀的人才到外面去服务,也是惠普对社会的贡献,这也符合惠普的一贯坚持的'互胜'精神〃。

    2。〃三洋〃 电机公司:干不好就撤换

    日本〃三洋〃电机公司总经理井植薰告诉人们:如果以每秒钟赚二日元计算,那么,赚1兆日元则需要用31710年的时间;如果将厚宽约1毫米的1日元铝币一个个叠加起来,长度可达10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25圈。井植薰为什么算得这么清楚?因为〃三洋〃集团在他的领导下,从1979年开始,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兆日元。即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也只有像本田、索尼、丰田等几家大企业能够达到,而〃三洋〃是在1946年底才起步的企业,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造就人。

    井植薰造就人才的做法不仅仅是培养,他还很重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他认为,只有当人动脑筋干活,才能称为劳动。他反对凭主观臆断办事。一次,一家公司来请求他说:〃不知怎么搞的,公司老不赚钱,您能否作个诊断?〃于是,他指着零部件问陪他参观的厂长:〃这个零部件,是多少钱买来的?〃

    〃这个……我不知道,要问问购买科长。〃

    〃是吗?你不知道?既然如此,让那位购买科长当厂长如何?这样就会赚钱了。〃

    还有一次,他到一家工厂了解亏损的原因。和工厂的厂长进行了这样一段对话:

    〃是否原料买贵了?〃

    〃不是。〃

    〃是生产方法不善吗?〃

    〃大家都在拼命地工作,不用加班。〃

    〃售价是否太便宜了?〃

    〃并非如此。〃

    井植薰心理明白了,这3个基本条件都具备,工厂不可能亏损。而现在工厂确实亏损,说明厂长根本不了解工厂的情况,于是,他对厂长说:〃这样还赚不到钱的话,只好撤你的职了。〃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井植薰造就人才的做法不仅仅是培养。工厂经营恶化更换经理,是铁的原则。他认为,更换领导人并不意味着是葬送被撤者。人各有其所能与不能,将其从不能的地方调到其所能的岗位上,这对被撤换者来说是件好事。

    

==========================================================================================================================
【申明:本书由 久久小说(WwW。87book。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久久小说……www。87book。com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