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短篇小说选-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头望去,那辽阔的江水,淡淡漠漠的,看不见波浪了,只是远近都充满了寂寞。那种白白的烟雾,不但充满了大江,而且充满了大江的两岸,它像是在等待着,等待着假若来了“难船”,它们就要吞没了它。
从正面望去,这江也望不到尽头,那遥远的地方也是一样起着白烟,那白色的烟雾,也是沉默不语的。它已经拟定了,假若来了“难船”,它非吞没了它不可。
这只渐渐丢了螺丝钉的小船,它将怎样逃出这危险呢?它怎么能够挣脱了它的命运?
那全船的乘客却不想到这些,因为汉口就在眼前了。他们都在欢欣鼓舞地张罗着下船,这船给人们的痛苦越大,人们就越容易快活,对于那痛苦也越容易忘记。
当全船的人,一看到了江汉关前那大钟楼,几乎是人人心里想着:
“到了,汉口到底是到了。”
他们可没有想想,这得以到了汉口的,是他们自己争取的呢?还是让船老板把他们乌七八糟地运到的?
总之,他们是快乐的,他们是喜出望外的,他们都是些幸运儿,他们都是些天之骄子。一个一个地摸着下巴,张着嘴,好像张着嘴在等着吞点什么东西似的,或者他们都眼巴巴地要把那江汉关站着的大钟楼吃下去似的。
有的人连“到了,汉口到底是到了”这句感慨的话都没有,只是心里想着:
“上岸之后,要好好洗一个澡,要好好地吃一顿。”
一会工夫,船就停在了那大钟楼前边的江心上。这并不是到了码头,而是在等候着检疫处的人员上来验病的。
检疫处的人来了,坐着小白汽艇,干净得好像条大银鱼似的。那船上的检疫官也全身穿着自衣裳,戴着白帽子,嘴上还挂着白色的口罩。
那小汽船开得非常之快,哇啦哇啦的,把江水搅起来一溜白浪。这小汽船跑到离江心三丈多远的地方,就停下来。那检疫官向着江心大喊着:
“船上有病人没有?”
船老板在甲板上喊着:
“没有。”
于是那检疫官一摆手!
“开吧!”
于是载着马伯乐的这汽船,同时还载着两三个患赤痢的,一个患虎列拉的,就开到码头上去了。
船到了码头,不一会工夫,船就抢着下空了。
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他们活灵活现的,他们快活得不能自制,好像在一小时之前,他们刚刚买了彩票中了头彩的样子,快活到发狂的程度,连喊带叫的。人们跑到了岸上,人们就都散开了。
没有一个人在岸上住一住脚,或者是回过头来望一望,这小船以后将出什么危险!
这个,人们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不一会工夫,那抢着登到岸上去的人,连个影儿都本见了。
第五章
马伯乐到了汉口,没有住在汉口,只在旅馆里边住了两天,就带着太太和孩子搬到武昌来住了。因为那边有他父亲的一个朋友,原先在青岛住的时候,也是信教的,可不知现在信不信了,只见那客厅里边摆着一尊铜佛。
马伯乐一到了汉口,当天就跑到了王家的宅上去拜会了一趟。
那王老先生说:
“你们搬到武昌来住吧!武昌多清静。俺在武昌住了将近十年……离开了青岛,到了汉口就住武昌了。一住住到今天,俺……”
那山东的口音,十年居然未改。马伯乐听了觉得很是亲热。
不一会工夫,又上来了两盘点心。马伯乐一盘,王老先生一盘。那是家做的春卷,里边卷的冬笋、粉条、绿豆芽,其味鲜而爽口。马伯乐一看那点心,就觉得人生是幸福的。
本来他是很客气的,不好意思开口就吃,但这哪能不吃呢?那是黄洋洋的用鸡蛋皮卷着的,真干净得可爱呢,真黄得诱眼呢!
马伯乐开初只在那蛋卷的一头,用刀子割了一小点,送到嘴里去,似乎是在尝尝。他自己心里想,可别吃得大多,吃得大多让人家笑话。
当他跟王老先生谈着的时候,他不自觉地就又割了一小点送到了嘴里。
谈话谈到后来是接二连三地谈着。王老先生问他父亲那保险公司里还有点股子吗?
马伯乐说:
“没有了,抽出来了。”
马伯乐一张嘴就把一块切得很大的蛋卷送到嘴里去了。还没有来得及咽下,玉老先生就又问他:
“听说你父亲又捐了一块地皮,建了一座福音堂?”
马伯乐说:
“还没有,还没有。”
他一张嘴就又把一块切得很大的蛋卷塞到嘴里去了。
这回这嘴可嫌太小了点,蛋卷在那里边翻不过身来,挤挤擦擦的,好像那逃难的火车或是那载着逃难的人的小船似的。马伯乐的嘴里边塞得没有立足之地了。
马伯乐想,这回可糟糕,这回可糟糕!因为那东西一时咽不下去,人又不是鱼或是蛇,吃东西可以整吞的。可是马怕乐的舌头,不容它翻过身来。
这一下子马伯乐可上了个当,虽然那东西好歹总算咽下去了,但是把马伯乐的眼圈都急红了。
过半点钟的样子,马伯乐没有再吃。
谈来谈去,总是谈得很连贯的,马伯乐偶尔把眼情扫了那蛋卷一下,就又想要动手,就又想要张口。恰好那女工又送上来一盘热的,是刚从锅底上煎出来的。
马伯乐一看,心里就想:
“这回可不能吃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那蛋卷端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回避说:
“够了,够了。”
可是女工仍旧把那碟子放在他的旁边。
马伯乐想:
“可别吃,可别吃。”
连眼睛往那边也不敢望,只是王老先生问他一句,他就回答一句。不过一个人的眼光若没有地方放,却总是危险的。于是写伯乐就把眼光放在王老先生说话时那一动一跳的胡子上。
王老先生那胡子不很黑,是个黄胡子,是个一字胡,很直很厚,一跳一跳的,看了好半天,怪有趣儿的。一个人的身上,若专选那一部分去细看,好比专门看眼睛或者专门去看一个人的耳朵,那都会越看越奇怪的;或者是那耳垂特别大,好像观音菩萨似的;或者是那耳垂特别尖,好像烙铁嘴似的,会觉得很有趣儿的。
马伯乐正看得王老先生那黄胡子看得有趣的时候,那王老先生一张嘴把个蛋卷从胡子下边放进嘴里去了。
马伯乐受了一惊:
“怎么的,吃起来了!”
马伯乐也立刻被传染了,同时也就吃了起来。
一个跟着一个的,这回并没有塞住,而是随吃随咽的。因为王老先生也在吃着,没得空问他什么,自然他也就用不着回答,所以让他安安详详地把一盘蛋卷吃光了。
这一盘蛋卷吃得马伯乐的嘴唇以外还闪着个油圈。
吃完了。王老先生问他:
“搬到武昌来不呢?…
马伯乐说:
“搬的,搬的。”
好像说:
“有这么好吃的蛋卷,哪有不搬的道理。”
回到旅馆里,太太问他:
“武昌那房子怎么样?”
他说:
“武昌那蛋卷才好吃呢!”
太太在搬家的一路上就生着气,把嘴撅着。当上了轮渡过江的时候,江风来了,把她的头发吹蓬得像个小蘑菇似的,她也不用手来压一压,气得和一个气球似的,小脸鼓溜溜的,所以在那过江的轮渡上,她一句话不讲。
小雅格喊着:
“妈妈,看哪!那白鸽子落到水上啦,落到水上啦。”小雅格喊完了之后,看看妈妈冷冷落落地站着,于是雅格就牵着妈妈的衣襟,又说:
“妈妈,这是不是咱家那白鸽子飞到这儿来啦?”
大卫在一边听了就笑了。说:
“这是水鸟啊,这不是白鸽子。”
约瑟说:
“那还用你说,我也认识这是水鸟。”
大卫说:
“你怎么认识的?”
约瑟说:
“你怎么认识的?”
大卫说:
“我在书上看图认识的。”
约瑟说:
“我也从书上看图认识的。”
大卫瞧不起约瑟的学问。约瑟瞧不起大卫的武力。
大卫正要盘问约瑟:
“你在哪本书上看过?”
还没来得及开口,约瑟就把小拳头握紧了,胸脯向前挺着,叫着号:
“儿子,你过来。”
马伯乐看着这两孩子就要打起来了,走过去就把他们两个给分开了。同时跟太太说:
“也不看着点,也不怕人家笑话。”
太太一声不响,把眼睛向着江水望着。马伯乐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子事,还在一边谈着风雅:
“武汉有龟、蛇两山,隔江相望,长江汉水汇合于此,旁有大冶铁矿、汉阳兵工厂,此吾国之大兵工厂也……”
太大还没有等他把这一段书背完,就说:
“我不知道。”
马伯乐还不知大太是在赌气,他说:
“地理课本上不是有吗?”
太太说:
“没有。”
马伯乐说:
“你忘记啦,你让孩子给闹昏啦。那不是一年级的本国地理上就有?”
马伯乐和太太嚷完了,一回头,看见大卫和约瑟也在那里盘道呢!
大卫问约瑟说:
“你说这江是什么江。”
约瑟说:
“黄河。”
大卫说:
“不对了,这是扬子江。地理上讲的,你还没有念过呢。”
约瑟吃了亏了,正待动手要打,忽然想起一首抗战歌来:
“……黄河……长江……”
原来约瑟把黄河和长江弄混了,并非不知道,而是没弄清楚。现在想起来了。
约瑟说:
“长江……”
大卫说:
“不对,这是扬子江。”
小雅格在旁边站着,小眼睛溜圆的,因为她刚刚把水鸟认错了,到现在她还不好意思,她自言自语地:
“什么水鸟!鸽子鸟。”
这时江上的水鸟,展着翅子从水面上飞去了。飞到远处绕了一个弯子,有的飞得不见了,有的仍旧落在水上,看那样子,像是在坐着似的,那水鸟胖胖的,真好像是白鸽子。
这过江的小轮船,向前冲着,向前挣扎着,突突地响着。看样子是很勇敢的,其实它也不过摆出那么一副架儿来,吓唬吓唬江上的水鸟。
遇到了水鸟,它就冲过去,把水鸟冲散了。遇到了波浪,它就打了横,老老实实的,服服帖帖地装起孙子来。
这渡江的小轮,和那马伯乐从南京来到汉口的那只小船是差不多的,几乎就是一样的了,船身吱吱咯咯地响着。
所差的就是不知道这船是否像载来马伯乐的那船似的已经保了险。若没有保险,那可真要上当了,船翻了淹死几个人倒不要紧,可惜了这一只小船了。
但从声音笑貌上看来,这小船和载来马伯乐的那只小船完全是一母所生。没有第二句话,非兄弟,即姊妹,固为它们的模样儿是一模一样的,那声音是突突地,那姿态歪歪着,也是完全相同。
这船上的人们,都好像马匹一样,是立着的,是茫然不知去向的,心中并没有期待,好像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目的地。甚或他们自己也真变成一匹马了,随他的便吧,船到哪里去就跟着到哪里去吧。
因为是短途,不一会工夫也就到了。从汉口到武昌,也就是半点钟的样子。
黄鹤楼就在眼前了。
马伯乐觉得一切都妥当了,房子也有得住了,逃难也逃完了,也逃到地方了,太太也带来了。
太太一带来,经济就不成问题。马伯乐觉得一切都“ok”,一高兴,就吟了一首黄鹤楼的诗,“诗曰”,刚一开头,马怕乐想不起来了,只记住了后两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
此地空余黄鹤楼。
太太站在这里一声不响,她的心境,非常凝炼,她不为一切所惑,静静地站着,什么水鸟,黄鹤楼之类,她连看也未看在眼里。她心里想着武昌那房子到底是个怎么样的,越想越想不出来。想来想去,窗子向哪面开着,门向哪面开着,到底因为她没有看过,连个影子也想不出来。
“到底是几间房子,是一间,还是两间?”
她刚要说出口,心里一生气就又不问了。哪有这样的人呢!连自己要住的房子都不知几间。她越想越生气,她转着那又黑又大的眼睛,用白眼珠瞪着马伯乐。
马伯乐一点也不自觉,把两只手插在裤袋里,他一高兴,就又把那黄鹤楼的两句诗,大诵了一遍:
黄鹤一去不复返,
此地空余黄鹤楼。
因为他的声音略微大了一点,全船的眼睛,都往他这边闪光。
马伯乐心里说:
“真他妈的中国人,不懂得鉴赏艺术……
不一会,船到了码头,就都心急如火起来,跳板还没有落下来,有的人竟从栏杆跳出去了。等那跳板一落,人们就一拥而出,年富力强的往前冲着,老的弱的被挤得连骂带叫。
马伯乐抱着小雅格,他的脑子里一晃忽,觉得又像是来到了淞江桥。
走到了岸上,他想:这可奇怪,怎么中国尽是淞江桥呢!
马伯乐流了一头汗,鼻子上跌坏的那一块蒙着药布还没有好呢。
但这仅仅是吓了马伯乐一下,实际上是并没有什么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