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

第67章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第67章

小说: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最普遍的不正现象就是对人的尊重的轻忽、漠视。虚伪和装腔作势是表示轻蔑的方式之一。高级经理专用停车场对于没有这种特权的其他人也是一种轻蔑。
  《今日美国》刊登过一篇报道:单片存贮器公司是竞争激烈的半导体行业中较为出色的一家公司。但几年前,该公司差一点破产。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它已经毫无希望,连董事会也不愿自找麻烦再去招进一位能起死回生的能人高手,他们只是让负责财务的副总裁出面支撑一阵。反正事情也不可能更糟糕了,而且他是搞财务的,也许能在公司倒闭时使清偿工作进行得顺利一点。没想到的是,现在这个公司已是这个困难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公司。是什么人的功劳,当初那个出面支撑的财务副总裁,现在的总裁,布鲁克林学院培养出的会计师,欧文·弗德曼谈到他如何扭转乾坤时说:“重振人们的精神拯救了公司。”
  英国最大的零售商,马克斯·斯潘塞公司的董事长马库斯·西夫。1982年在瑞士洛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他们要求我今天讲一讲‘劳资关系’。我讲不了这个题目,我只知道‘人际关系’,我从未遇到过什么‘劳资关系’。”
  三、普遍原则与特殊手段——动员手段种种
  《政治领导论》的作者罗伯特·塔克专一章论述“动员支持”是一切形式的领导的环节、普遍原则。即便是独裁、恐怖主义的领导也是适用的。
  他说:“动员支持”的“需要与实践并非专制政府的特有,而与独裁的政治缺席无缘。”“尽管独裁主义的实质是肆意地动用武力压迫,但是典型的独裁政权总是企图用规劝的方法来动员群众支持政策,只有规劝失败之后才使用强制手段。”“独裁政权也十分希望能够得到政策的主动性支持。”(《政治领导论》,南方出版社,第61页。)书中还以1933年希特勒的《国会纵火案》嫁祸共产党来动员群众上台为例,证明“动员支持”的普遍性。任何领导都需要动员,但动员的手段不同。
  □ 传统的政治动员
  古希腊、古罗马哈佛经理的动员主要依靠人格力量和理性说服。激情的鼓动成为主要手段。那时的政治家几乎都是天生的激情演说家。
  哈佛经理个人的人格力量也是重要手段。罗马帝国的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之所以为将士拥戴,是因为“他以大无畏冲入险境,在险境中举止自由,完全置生死于度外……率先冲入敌阵,殿后退出战斗。”原始民主领导也是这种动员手段。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 传统的欺骗性动员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替术”、近代意大利马基雅维里的“霸术”、我国战国时代韩非的“法
  、术、势”中的“术”,都是讲统治者如何用欺骗、诡诈、阴谋手段以达到“动员支持”的目的。这些手段,尽管令人恐怖、胆寒,但直到今天仍被许多政治家奉为经典。历史上许多政治人物都是以此起家的。法国的路易十四、德国的俾斯麦、俄国的女沙皇卡杰琳娜、中国的杨广、王莽以及现代历史上的希特勒、墨索里尼等等。
  欺骗性动员作用很大,但又有限,只能得逞于一时,不能成功一世。一旦败露就是图穷匕首见,诉诸赤裸裸的暴力。
  有位管理学家说过,当你不能说服你的下属而必须借用权力时,首先要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现代的激励动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前进,人们的观念也或早或晚的发生变化。传统的动员手段的局限性,迫使人们另辟蹊径。
  罗伯特·塔克说:“强迫手段能够带来的只是对命令的被动的服从而已,只有当人民真正地被说服了,认识到政策的正确性,他们才会主动地、全力以赴地支持。”而“被动的服从”去实施决策目标,只能是低效,甚至零效、负效,只有“主动地支持”,才能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获得高效益。哪个哈佛经理不希望高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呢,就是“独裁政权也十分希望能够得到对其政策的主动性支持。”但是,他们做不到,欺骗动员也做不到,因此刺刀成为他们的孤注一掷的最后手段。
  就在这一背景下,西方领导与管理活动与理论研究中都提出了新的动员手段——激励,提出一系列的激励方法。
  激励一般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动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
  激励操作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就其内容来说,都可归纳到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这两大系统中。精神激励是采用精神鼓励的手段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物质激励是采用物质鼓励的手段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二者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激励的完整内容。精神激励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而物质激励则必须包含一定的思想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得到的奖状、奖章等精神鼓励就是直接借助物质形式体现的。而得到的奖金、奖品等物质鼓励则意味着组织和社会对其成绩的承认,本身就含有精神价值。这两者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哈佛经理只有善于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操作的作用。
  □ 目标激励
  人的需要确定了人们行动的目标,人的行动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当人们有意识地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并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知道自己前进的速度和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的行动的积极性就持续和高涨。一个万米赛跑的运动员,当人们告诉他只有1000米时,再加把劲就可以夺得金牌了,他就会信心百倍,加快速度完成最后的冲刺。在目标制定、分解时,目标的难度以中等为宜,这一目标又被称为“零点五”目标。目标难度太大,容易失去信心;目标难度过小,又激发不出应有的干劲。只有“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积极性才是最高的”。因为这样的目标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最大。
  □ 评判激励
  评判激励是对人的某种行动作出一定的反应,或肯定的奖励、表扬,或否定的惩罚、批评,以及什么都不做的“沉默”。运用评判激励要注意求实、及时、中肯,要根据正确的标准和价值观念,以及人的需要不同层次和同一需要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类别的评判。引导人们分清正确与谬误、高尚与卑微、光荣与耻辱、美与丑,从而影响人的行为,追求光明、进步、高尚。
  □ 榜样激励
  榜样是人的行动的参照系。作为哈佛经理如果能够建立起科学、合理、引人的“参照系”,
  就会把人们的行为导向组织目标的实现。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个道理。榜样不是僵死的“样板”,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圣贤,而是从人们的群体行为中孕育、成长起来的,被群体公认为思想进步、品格高尚、工作出色的人。只有这样的榜样,才能受到群众的敬佩、信服,因而也就具有权威性。那种仅凭哈佛经理的好恶,人为硬性拼凑、拔高的榜样,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因此,哈佛经理在实施榜样激励时,一是实事求是地宣传榜样的先进事迹,激发下属学赶榜样的动机;二是要引导下属一分为二地看待榜样,防止机械地、形式主义的模仿;三是要分析榜样形成的条件和成长过程,为下属指明赶超榜样的途径;四是要关心榜样的成长,使之不断进步;五是要保护榜样,对那些中伤打击榜样的错误言行要进行批评教育,防止狭隘和嫉妒心理的产生。
  □ 荣誉激励
  荣誉,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存在价值,它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拿破仑非常重视激发军人的荣誉感,他主张对军队“不用皮鞭而用荣誉来进行管理”。为培养和激发官兵的荣誉感,拿破仑对于立了战功的官兵,在加官晋爵、授予勋章时,总要在全军广泛地进行通报,激发所有官兵为荣誉而勇敢战斗。
  □ 逆反激励
  这种方法并不是直接从正面鼓动人们去实现某项目标,而是向他们提示或暗示与此目标相反的另一结果,而这种结果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从而使他们义无反顾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逆反激励是一种更具有艺术性的激励方法。
  □ 许诺激励
  哈佛经理的许诺激励是适应下属心理需要来激发其积极性,从而实现工作目标的一种激励形式。哈佛经理的许诺一般采取公开许诺和个别许诺两种形式。公开许诺是指领导在公开场合向下属进行的许诺。个别许诺是指哈佛经理对某人私下进行的许诺。许诺必须正确运用,才能达到激励下属的目的。怎样才能掌握许诺激励的方法呢?有以下几个原则必须坚持:一是准确性原则。准确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许诺的内容要准确,不能乱许诺;第二,许诺的范围要准确,不能无边无沿。二是适度性原则。就是主观的许诺要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度,即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三是公平性原则。哈佛经理许诺时,一定要有一个公平的尺度,不能乱开口子乱许诺,或赏不当、罚不公,这样才能把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四是针对性原则。“盲人不会因为你送给他镜子而感谢你”,哈佛经理应深入细致地掌握好下属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许诺。
  □ 物质激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经济利益。物质激励就是通过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需求,来调动其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例如,尽管拿破仑说过:“金钱并不能购买勇敢。”但为了保护部队的高昂士气,他总是慷慨地给立下战功的官兵赐以物质奖赏。仅在征服普鲁士、打败沙俄而签订《提尔西特和约》后,拿破仑一次奖给达乌元帅100万金法郎,贝尔蒂埃元帅50万金法郎,内伊元帅30万金法郎,其它的元帅和军官以及所有实际参加了战斗的官兵,都得到了奖赏。我们并不一概排斥物质激励,但要分清个人正当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物质激励与单位物质刺激的界限;要寓物质激励于精神激励之中,善于把下属个人的眼前经济利益和人民长远的经济利益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物质激励的积极作用,达到激励人们积极性的目的。
  □ 激励中的胡萝卜与大棒
  1。麦克雷戈
  道格拉斯·麦克雷戈博士在担任安第奥克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管理人的X…Y理论。1960年,他发表了《企业中人的方方面面》,进一步系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该书被专家们奉为行为科学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
  我们已经相当肯定,在恰当的条件下,在组织环境中能发挥出难以想象的创造性的人力资源。我们知道,为了发现如何在工业中把日益增长的知识应用于人力组织,要求领导人员做长年的探索,大量的深入研究,以及大量的创造性想象。
  传统观点(X理论):
  (1)管理(领导)人员要负责为了经济目的而把生产性企业的各项要素——金钱、物资、设备、人员——组织起来。
  (2)就人员来讲,这是一个指挥他们、激励他们、控制他们的活动,矫正他们的行为,使之适合于组织需要的过程。
  (3)如果管理人员不这样积极地干预,人们会对组织需要采取消极的——甚至对抗的态度。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说服、奖励、惩罚、控制——必须指挥他们的活动,这就是管理人员的任务。我们常常把它概括为这样的一句话:哈佛经理就是通过别人来把事情做成。
  (4)一般人生性懒惰——尽可能少地少做工作。他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他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他本性就反对变革;他易于受骗,易于受到骗子和野心家的蒙蔽。
  从而有了:在一个极端,领导管理人员可能是“严厉的”、“强硬的”,他们指挥人们行为
  的方法是(常常被伪装起来的)强迫、威胁、严密监视,严加控制;另一个极端时,哈佛经理可能是“温和的”、“亲切的”,这时他们指挥人们行为的方法是宽容,他们满足人们的要求,得相安无事,求得人们易于控制,接受领导。上述情形,在过去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已被较为彻底地探讨过,哈佛经理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其实,“严厉”的做法存在着一些难题,压力会引起反抗,诸如压低产量,巧妙有效地怠工,敌对情绪,在充分就业时期,这种严厉的做法尤其难于奏效。“温和”的做法也有困难,它常常导致放弃领导——为了相安无事,却导致对工作的漠不关心,人们不断地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