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古罗马哲学讲演录 >

第7章

古罗马哲学讲演录-第7章

小说: 古罗马哲学讲演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为一。他也爱利亚学派中巴门尼德的弟子,但是他的这个观点已经偏离了他的老师。芝诺则是完全守护他老师的立场。

后来的人就从麦里梭那里出发,纷纷致力于解构爱利亚派,都针对爱利亚派的一、存在作多和非存在的解释,哲学史学家们就形象地把这种思潮称之为〃把巴门尼德的存在和一打碎成了多〃。巴门尼德的存在是唯→的,就是宇宙整体,后来的哲学家们把这个整体〃打碎〃成了自然万物,打碎为多,但是打碎的这些〃多〃的每一个碎片又都是〃一〃,每一个碎片又都是巴门尼德所讲的〃不分〃、〃永恒的〃。所以他们是在更高层次上返回到了早期自然哲学的多样性,但每一样自身还是一,这样存在和非存在就可以和平处了。


(一)恩培多克勒

第一个这样做的是恩培多克勒,麦里梭只是一个过渡。恩培克勒生活在公元前492年至公元前432年,他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四根说〃。始基这个名词在他那里已经过时了,他提出了〃四元素〃,元素这个概念比始基这个概念更加具体一些。希腊传统的观念认为水、火、土、气构成了宇宙,但是恩培多克勒把它归结为宇宙是由〃四根〃所构成的。恩培多克勒做过巴门尼德和塞诺芬尼的学生,他到处去求学、游学,他也受到赫拉克利特的影响。他提出四根而不是始基构成了万物,四根是多元的,每一个元素都是有定形的,不灭的,但都不是以一种纯粹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而是按不同的比例温合而成的。

自然万物有的比较接近于气,有的比较接近于水,有的比较接近于土,有的比较接近于火,但都不是纯粹的,火里面有土有水有气,气里面也有其他的元素,每一种元素里都有其他的元素。所以万物是四根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但是每一根都各自为一,它们合起来为多。自然界的统一都是暂时的,我们总是追求自然界中的一,是我们看到,自然界中统一的事物都是暂时的,都要分裂,只有每个根本身是不灭的、永恒的,只有由四根构成的自然界整体的一才是不生不灭的,而具体的自然界万物是有生有灭的,暂时合成一体,但不久就解体了。这样,他就既统一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又同时把全部宇宙整体考虑进去了,宇宙整体和构成宇宙的四根都是永恒的。既然每个事物都是由四根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那么每一种元素的事物之间就有孔道,可以通过一些别的粒子。比如水,在水的粒子中间就有一些孔道,可以用来通过土、气等其他元素的粒子,所以粒子与粒子之间是有孔道的。

这就不像是巴门尼德所讲的那样:存在是充实的,没有任何空隙。恩培多克勒的物质世界里是有孔道的,通过这些孔道,可以实现粒子与粒子的流动和交换。物质与物质之间有了交换,也就有了变化。在认识论上,他提出了〃流射说〃,他认为人之所以能看见某事物是因为那个事物的粒子〃流射〃到了人的眼睛里,与我们眼睛里同样的粒子相结合。比如,我们眼睛里有水的粒子,自然界对象中水的粒子跑到眼睛里了,和眼睛里的水粒子相结合,我们就看见了水;自然界中火的粒子跑到眼睛里,因为眼睛里有火的粒子,所以我们看见火。万物都有四根的成分,眼睛里也有,所以我们可以认识万物。这是一种感觉论,也是一种反映论。恩培多克勒非常重视性,他认为感性是可靠的认识途径。要认识对象,就必须有对象的粒子真的进入到眼睛里,与眼睛里的相同粒子结合。但是恩培多克勒仍然坚持一个原则:这些多孔道仍不是虚空。在一个物质体内些地方缺少一种元素,好像是一种空隙,但同时它又充满着别的子。比如水里有孔道,可以容纳土的粒子,但它还是充实的,并不是真正的虚空,只是相对于某一种元素而言的。

孔道不是充满这种子就是充满那种粒子。那么,运动由何而来?无论是粒子的交换也好,事物的变化也好,都是由什么推动的呢?这是恩培多克勒十分困难的一个问题,他求助于一种外来的力量:爱和恨。前面提到阿那克西美尼用凝聚和扩散来解择气的运动,但是什么使得气扩散和聚集?恩培多克勒认为是爱使事物凝聚在一起,恨使事物相互排斥,爱和恨都是精神的力量,而不是元素。但又是谁的爱和恨呢?恩培多克勒仍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他的学说是很不完善的。而他的继任者阿那克萨戈拉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阿那克萨戈拉

结构自然观的第二个代表人物阿那克萨戈拉,生活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28年,他在各地游学后,定居雅典,然后被控告而被赶出雅典,因为他说太阳是一块燃烧的石头,这就是亵渎神灵了。但是他的学说留下来了,他有两个贡献:一个是〃种子说〃,一个〃努斯〃的概念。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万物都是有种子的,他不同意万物都是由四种元素构成的说法,他认为构成宇宙的应有无数种元素,这些元素被他称之为种子。种子有无限多,且每一个种子都是能被感觉到的,这也是自然哲学的感觉论。但是感性的种子又都是无限小的,小到看不见的,所以只能通过理性来认识。

一块金子可以感觉到,但它的粒子只能通过想象来把握,所以感性与理性在这种方式下结合起来了。任何物质我们都能感觉到,但当它的体积元限小时,只有通过理性来设想。面包包含血的种子、肉的种子,人吃了面包就能长身体,面包的种子就变成了人身体的结构。而且每一事物都包含有别的事物的种子,只是各自的比例不同而已。面包的种子在面包里占统治地位,它就成为面包。其中一种占优势的种子就显现出这种物质的特点,所以他提出〃一切包含一切〃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每一个种子都是不生不灭的一。金子的子永远是金子,种子与种子之间、物质与物质之间是充实的,没有空隙。

那么运动从哪里来呢?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了〃努斯〃。〃努斯〃(nous)原来的概念就是心灵、灵魂,这个概念对西方的影响很大,今天西方语言里都有这个概念,努斯就是心灵,它是从希腊词来的。但希腊词有好几个词都可以指灵魂,我们刚刚讲的气和pneuma,其实也有灵魂的意思。赫拉克利特的火也被理解为灵魂,灵魂是〃最干燥的〃,灵魂也是最纯粹的火。但是努斯主要是超越于感性之上的一种理性灵魂,它体现为一种理性思维,这是专用名词,专门讲性灵魂。在柏拉图那里也好,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也好,一提到努斯那就是思想,就是理性,所以这个词也翻译成理性。在古希腊,逻各斯(logos)译成理性,nous也译成理性,但它们的来源不一样。logos是逻辑理性,它来源于说话、语言;努斯则来源于灵魂、心灵。

而灵魂是白发的,所以努斯代表一种自发的自由精神和自由的冲动,代表对感性的一种超越,不受感性束缚。理性灵魂是不受感性束缚的,所以这种理性代表理性中的另外一种含义,不是一种逻辑的义,而是一种超越性的含义,超感性的理性那就是努斯,往上超升,接近于神,神是最高的努斯。努斯这个概念由阿那克萨戈拉提出来,他也是把它当作神,努斯就是伟大的灵魂、精神。他认为所谓努斯置身于整个宇宙之外,以前的哲学家都是探讨整个宇宙是什么,宇宙万物怎么起源等等,但是阿那克萨戈拉这里有一种超越,就是说他第一次提出来在宇之外有一个神。以往的神要么就是在宇宙之中的,要么就是整个宇宙。但是唯有阿那克萨戈拉提出来,有一个纯精神的东西,跟宇宙中的物质完全不相混淆,不能混同于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它超然于宇宙之外,所以它是非宇宙的、非物质的、非自然的。当然它也有它的本性,那就是说,这个努斯是运动的来源,是精神的。

精神的就是自发性、自动性,就是能动性,它要推动什么。一个人的行为是由他的灵魂所推动的,那么宇宙就是由宇宙之外的一种努斯、精神推动的,所以努斯是运动的来源。这是第一次真正地把运动的来源问题提出来,并加以解决。当然赫拉克利特提出来,火来源于物质世界内部,从感性的角度他也可以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但他那个解决是不彻底的。我们知道火的燃烧是有条件的,必须要有燃料,没有燃料,烧光了就熄灭了,不能完全自动。但是精神上的东西就是完全自动的,神就是完全自动的。当然人的精神也要有燃料,人要吃饱肚子才能思想。但是神就可以没有限制,它超出整个宇宙之外,成为万物的动力,不与整个宇宙相混合,它是独立的、无限的。这个〃无限〃已经不再是〃无定形〃的意思了,它是无限的神,没有边界、无边无际,它就有这个意思了。它在宇宙之外能推动宇宙,那不是无限的是什么呢?宇宙本身就是无限的,努斯更是无限的。努斯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能动性,主动地支配一切有魂之物。比如说人,人是有灵魂的,努斯能支配一切有灵魂的东西。努斯本身就是最大的灵魂,一切有灵魂的东西就包括人类努斯能支配一切有灵魂的东西,当然更能支配一切没有灵魂东西,所以它能造成整个宇宙的〃旋涡运动〃。

这也是阿那克萨戈拉提出来的一个说法,就是整个宇宙处于一个旋涡状态,在旋涡中转。整个宇宙是一个旋涡,那么在这个旋涡里面有一定的秩序,个不同的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就构成了万物。那么这个比例是由谁造成的呢?就是由努斯〃安排好〃的。所以他讲一切都由努斯〃安排有序〃,因为它是能动的,哪个地方秩序不满意,它就调整一、下,把它安排得有序。所以,努斯的提出是很重要的,它第一次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作了区分。在此之前区分是不严格的。人们都谈到灵魂,阿那克西美尼也好,毕达哥拉斯也好,赫拉克利特也好,但都把灵魂看成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

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是物质的碎片;赫拉克利特认为,灵魂是一种火;阿那克西美尼认为,灵魂是一种气最稀薄的气、最轻的气,或者最干燥的火等等。这都是用一种性的东西来解释精神上的东西。唯有阿那克萨戈拉把精神上的东西和物质上的东西一刀两断,精神就是精神,绝不能混淆于物质,的特点就是能动性,能推动万物。所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解决运动问题,在阿那克萨戈拉之后成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种惯例。凡是西方哲学在谈到运动来源问题的时候,没有办法就追溯到精神的东西。就连马克思也讲,〃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为什么被唯心主义所发展?从阿那克萨戈拉开始,就把能动的东西规定为精神性的一种自由、一种自动性。如果是上帝就是上帝的自由意志如果是人就是人的自由意志。

凡是运动都是由人的自由意志发生出来的,整个宇宙的运动虽然看起来是一种机械运动,好像万物在那里一个推动一个,但它的〃第一推动〃肯定是精神性的东西,不由别的东西所推动而推动别的东西,包括牛顿都要提出〃第→推动力〃、上帝的第一推动来解释万物的运动。努斯这个概念主要有下面几个意思:第一是精神性;第二是理性,是人的一种认识能力,超越感性之上来认识更高层次的本质这样一种能力;第三个层次,它具有意志,能支配一切;第推动者,是→切运动的来源;第五是它有目的性,把世界安排得有序;第六是努斯有大小,大的努斯就是最高的神,在宇宙之外,小的努斯就是人,人的努斯就是对神的模仿,人心和神是相通的,人心也类似于上帝。但是阿那克萨戈拉的神作为一个人格神并不成熟,他只是〃安排有序〃,但这里的〃秩序〃还是自然界的规律。他并没有后来苏格拉底讲的善的目的,或美的目的,还是用物质本身的关系来说明万物,他只把〃动力源〃放在了精神上面,但运动本身仍然被理解为机械的。这方面的缺点我们下次讲苏格拉底的时候要讲到。


(三)德漠克利特

最后我们讲一下德漠克利特,他是第兰个环节,就是结构自观的成型阶段。德漠克利特生活在公元前460年到公元前370年,是比较晚辈的。他提出的〃原子和虚空〃这一对概念很重要,也就是说,在他以前,阿那克萨戈拉也好、恩培多克勒也好,都有一种〃化为多、寓一于多〃的做法,即把一化成多,但是每个多里又蕴含了一是这样一个思路。德漠克利特推进了这个思路,他引进了非存在、虚空,虚空就是非存在。所以他是真正地打碎了〃一〃,把〃一〃打碎成了〃多〃。他进了虚空,那么〃一〃就有了真正的裂缝,有了裂缝就必然要解体,所以他真正打碎了不可分离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