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理财有道 >

第6章

理财有道-第6章

小说: 理财有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母为自己“输血”,这既是做父母的一种悲哀,更是年轻人自己的一种悲哀。一个人在大学毕业、走向社会以后,就应该独立生活了,就应该成为财务上独立的人,就应该彻底“斩断”向父母要钱的第三只手。

    有些年轻人在向父母要钱时不打着要的旗号,而是说借,但是这种借款基本都是有来无回。有一次,我在做电视节目时,问过几个年轻人,你们向父母借完钱还过吗?他们说没有还过,但是以后会考虑还钱。我觉得一个人到30岁的时候,不但不尽赡养父母的义务,而且继续当“啃老族”,这在道德上、良心上都是说不过去的。

    还有一次,我在博客中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说,他在电视中看到我做的有关“啃老族”的访谈节目后,深深地反省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不孝顺的人。他说自己是一个男子汉,30多岁了还在向父母要钱,觉得自己在道德品质上有问题。他的这种说法可能有点过分,但严于自省的精神确实非常可贵。一个人成年以后,为了满足自己生活上不切实际的需求,继续从父母那里获取钱财,这个人的道德品质确实有点问题。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孝顺父母,而“啃老”和孝顺是背道而驰的。现在已经把“啃老”当成习惯的年轻人,应该深深地反省自己,切实改掉“啃老”的习惯,养成财务独立的习惯,做一个真正独立生活的人、真正孝顺父母的人。

    (五)不当“假富人”

    所谓“假富人”俗话说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没钱装有钱的人。有些年轻人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向银行举债购买房子、车子,表面上成为有房和有车一族,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在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同时,却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成为房奴和车奴。我们把现实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姑且称之为“假富人”现象。

    还有一些年轻人盲目地追求高消费,超出自己的财务能力刷卡购买奢侈品,成为卡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背着昂贵的名牌皮包、穿着高档的服装,但是他们钱包里只有几张信用卡。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这样的年轻人兜比脸干净。这也是“假富人”现象的一种。

    我认识一对中年夫妇,夫妻双方都在公司里做小职员,每月总共有几千块钱的收入,儿子在上初中。他们夫妻俩都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出息,立志培养儿子成才,省吃俭用把儿子送到郊区一所寄宿制“贵族学校”读书,一年要花几万元的学费。为了方便接送儿子,他们购买了一辆很便宜的汽车。由于儿子平时在学校住宿,每周五才能回家,男主人每到周五就提前下班到学校去接儿子。儿子刚上“贵族学校”的时候还能集中精力学习,但是仅仅过了一个学期,当他看到自己周围的同学多是出生在有钱人家,他们的父母还多是董事长、总经理,而自己出身贫寒,虽然每月父母给自己的零花钱已经不少了,但同那些出手大方的同学相比,还是显得很寒酸。于是,儿子的心里觉得越来越不平衡,每次回家不是嫌自己的衣服档次太低,就是嫌父母给自己的零用钱太少,给父母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有一天下课,父亲照旧开着自己的汽车到郊区的“贵族学校”接儿子。他为了不让孩子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每次都把车停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避免同那些奔驰、宝马等高档车扎成一堆。他看到儿子和几位同学说笑着走了出来,到了校门口,儿子的同学都坐上自家的高档车走了。但是,刚才还和同学有说有笑的儿子,却表情冷淡地对迎上来的父亲说:“以后不要来接我了,我自己打车回家吧。”父亲听了这句话以后,就知道儿子思想变了,心里非常难过。回家以后,夫妻俩就这个问题交流了看法,他们觉得长此以往,儿子在“贵族学校”可能会学到一些知识,但同时也会学到一身不好的毛病。最后,两口子商量以后,决定把儿子转到离家很近的一所学校上学,家里渐渐地恢复了平静。

第2章 一生恪守量入为出 二、如何恪守量入为出的原则(4)

    上面讲述的情况,其实也是一种“假富人”现象。父母望子成龙,超出了自己的实际财力,把孩子送到同自身经济实力不相称的“贵族学校”学习,结果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扭曲,这个教训值得人们汲取。

    (六)改掉坏习惯

    1购物癖。

    女人都喜欢逛商场,这是女人的天性,无可厚非。但是,有些女人具有强烈的购物欲,养成了“难以割舍”的购物习惯,她们给自己找各种借口,高兴去买东西,不高兴也去买东西,有事去买东西,没事还去买东西,到了“购物成癖”的地步。这种习惯是同量入为出的原则相悖的,必须改掉。要知道:你少花一元钱就相当于挣到一元钱,而少花一元钱要比挣到一元钱容易得多。记住:没有购物习惯就等于拥有一份收入。

    刘彦斌语录

    你少花一元钱就相当于挣到一元钱,而少花一元钱要比挣到一元钱容易得多。记住:没有购物习惯就等于拥有一份收入。

    2无计划消费的习惯。

    我们前面讲过:计划消费是克制冲动消费、实现理性消费的一种有效方法。改掉没有计划花钱的坏习惯,有助于积累财富。

    3从众消费的习惯。

    别人需要的东西未必自己也需要,千万不要因为“怕落伍”和“不入流”,而花掉不该花的钱。

    4过度刷卡消费的习惯。

    信用卡最大的问题在于它造成花钱时无感觉,很多人可能有这种体会,觉得刷卡消费时不是在花自己的钱,在不知不觉中花掉很多钱,造成浪费。因此要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就要慎重地使用信用卡,尽量改成现金消费。

    三、警惕消费陷阱

    (一)消费陷阱面面观

    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消费陷阱,这些消费陷阱会吞噬你的钱财。下面,我们对主要的消费陷阱进行列举和分析,希望人们加以警惕。

    1商场打折销售陷阱。

    以前是逢年过节商场的商品才打折出售,现在打折对商家来讲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有的商场甚至是月月打折、年年打折。消费者在获得打折实惠的同时,也会面临很多的打折陷阱。

    (1)先涨后降。

    商家利用消费者喜欢购买打折商品的心理,在打折之前先把商品的价格涨上去,然后再打折。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款同打折前基本没什么区别,有时候甚至还会多付钱。

    (2)打折商品,概不退换。

    商家利用商品打折的机会把一些滞销品、残次品出售,并且不予退换。

    (3)购物返券。

    很多商场在打折的时候都会推出各种各样的购物返券。比如买100送30、送50等等。很多消费者为了充分利用手中的返券,在购物期间就成为了“券奴”,在商场里疲于奔命,在花光了返券的同时又多花费了不少金钱,甚至买了一些自己生活中不需要的产品。

    (4)抽奖促销。

    商场中经常会搞抽奖的活动,但奖品可并不是免费的。有一次,我带儿子去买儿童节的礼物,商场导购小姐说可以抽奖。抽到奖后却要我花90元购买一幅字画,当时我就拒绝了,因为那幅画对我没有什么用。有些商场往往采用抽奖的办法促销,趁机搭车销售那些平常很难销售的东西。

第2章 一生恪守量入为出 二、如何恪守量入为出的原则(5)

    (5)商场保留“最终解释权”。

    一旦消费者同商场发生了纠纷,商场怎么说怎么算,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6)尾货甩卖。

    有一些商家在大的商场或酒店中借销售外贸服装尾货为名,实际上在销售假货。

    2电视广告销售陷阱。

    打开电视机,电视上往往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广告中在宣传各式各样的产品。其中,大多数广告对所宣传产品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夸大的成分。有一些广告商利用名人效应,宣传一些功效子虚乌有的商品。2007年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两个产品,一个是藏秘排油,一个是锅王胡师傅无烟锅。藏秘排油的广告语是“三盒抹平大肚子”,实际上有些人在服用了该产品之后,不但没有减肥反而体重增加了,而它的价格却很贵;锅王胡师傅的广告语是“炒菜无油烟,炒菜不粘锅”,而实际的使用效果是既有油烟又粘锅,但它的售价是普通锅的近十倍。

    与此相类似的,夸大了产品功效的广告,在电视上并不鲜见。

    3邮购陷阱。

    很多家庭都收到过邮购商品的小广告。打开小广告,邮购商承诺用邮寄的方式销售许多物美价廉的商品,诸如服装、玩具、电子产品等等。由于邮购这种方式供需不见面,在市场邮购活动中,一些不法的经营者往往将邮购变成了欺诈消费者,牟取暴利的手段。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欺诈方式。

    欺诈方式一:款到发货,实为拖而不办。

    消费者在把钱给邮购商汇过去之后,汇过去的钱有如石沉大海,迟迟收不到商品。

    欺诈方式二:虚假广告实为诈骗。

    我从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则邮购广告上写着,本单位销售无毒、无味、无副作用的鼠药,每公斤一百元。有位农民想购买两公斤,钱汇给邮购商之后不久收到一封来信,信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一间房子养一只猫,两间房子养三只猫。”

    欺诈方式三:质优价廉实为质劣价高。

    有些邮购商给消费者发的货同邮购广告上写的完全相悖,他们邮寄出一些质量非常低劣的产品,比如以玩具照相机冒充照相机,以无法听的“随身听”冒充随身听。如果要求维修,他回答可以,但是要再支付邮购费,最终购买的邮购产品比名牌产品还要贵。

    欺诈方式四:明为中奖,实为骗钱。

    4网络销售陷阱。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很多商家都利用互联网销售产品,一些不法之徒乘机利用互联网行骗。2007年4月16日,我在《北京晚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2007年4月15日,奥运会的门票正式开始销售。然而,在此之前,冒牌的第29届奥林匹克奥运门票“官方票务网站”正式上线,设计陷阱骗人钱财。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将该网站查封。否则,很多人购买奥运门票的钱就会流入这些不法之徒的腰包。

    与此相似的网络销售陷阱数不胜数,有的不法之徒居然开设了跟某国有商业银行几乎完全一样的网络页面,诱导网民登录,从而达到骗取网民银行资料、骗取存款的目的。

第2章 一生恪守量入为出 二、如何恪守量入为出的原则(6)

    5讲座促销陷阱。

    很多老年人都接到过热情的电话邀请,被邀请去参加免费的医疗讲座和免费体检。主办方的目的是向老人们推销质次价高的保健品,以下是他们惯用的招数。

    招数一:热情电话打上门。

    招数二:请“知名专家”上台讲课,这些“专家”大多是一些江湖“专家”。

    招数三:恐吓攻心战。

    由于来到现场听讲座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老年人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健康,害怕生病。这些人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在讲座过程中经常播出一些关于老年人生病的非常夸张的录像,用一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对老年人进行恐吓,让老人产生恐惧心理,与此同时,他们会吹嘘某种保健品具有神奇的功效,为稍后的产品销售进行铺垫。

    招数四:当场免费体检、看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后,这些“专家”就会当场为老人免费做体检。体检的项目非常多,在场的所有老人都会被查出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在场的“专家”会当场为“病人”开出大剂量的药方,药方上的“药品”就是刚才“专家”介绍的保健品。

    招数五:送货上门、登门取款。

    很多老年人在决定购买“专家”推荐的产品之后,由于兜里没有带那么多钱,主办方就会派人送货上门,非常热情地跟随老人们回家取钱。

    6数码产品销售陷阱。

    如果想买电脑、摄像机、手机,一般都会选择某个电子产品大卖场。在购买这些电子产品时,可能会面临以下的销售陷阱。

    (1)“转型”销售。

    所谓的“转型”销售是指销售员以“实际效果很差”或者缺货为由,让不明内情的消费者放弃自己原来看好的机型,转而购买那些价格更高、利润更高或者不畅销的产品。很多消费者在“专业人员”的强大心理攻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